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原国务院知青办负责人顾老称:还没找到12.21指示的明确出处


  共有55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国务院知青办负责人顾老称:还没找到12.21指示的明确出处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清风出袖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5 积分:1547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9/13 13:56:00
原国务院知青办负责人顾老称:还没找到12.21指示的明确出处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6 15:53: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Post By:2008-12-26 8:14:14 

       2008知青学术研讨会点滴(上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3]   欣舞
2008-12-22
 
   看了今早欣舞这条视频报导,金大陆教授报告中说:他们去北京走访顾老时,顾老对他们说:还没找到1968年12.21最高指示发表的档案,似乎是由四人帮之一的姚X X 拼凑的。大家可以听一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74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7 16:4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清风出袖在2008-12-26 15:53:37的发言: 《2008知青学术研讨会点滴(上海)》 作者:欣舞 发表于:2008-12-22 14:22:10 最后发帖: 欣舞辛苦!谢谢..." href="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70&Id=10785">2008知青学术研讨会点滴(上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3]   欣舞
2008-12-22 
   看了今早欣舞这条视频报导,金大陆教授报告中说:他们去北京走访顾老时,顾老对他们说:还没找到1968年12.21最高指示发表的档案,似乎是由四人帮之一的姚X X 拼凑的。大家可以听一下。



我也听到了金大陆确实讲到了顾老对他们说当年毛泽东的
12.21最高指示到现在也没有找到档案出处.据说是姚-文-元拼凑编造出来的.这真是一个大新闻,这么大的一个社会运动可能是四人帮假传圣旨制造出来的吗? 报上天天讲,社会上轰轰烈烈,老人家不知道?

金大陆还讲到对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已从社会学转到历史学的范畴了.换言之其研究方法已改变了,也就是突出了档案搜索和掌握的角色.说白了就是谁掌握的档案资料多,谁就最有发言权.举清风出袖提到的上面的例子,如果有人从顾老那里听说毛泽东的12.21最高指示是被拼凑出来的,那就应追根刨底的问顾老是从哪里得到的信息.与会的人有不少是社科院历史所的专家,这点常识是一定有的.至少要追到是谁讲出来的这个"秘闻".顾老和中知网这么接近,有关的人打个电话去追问一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涉及了一个重大问题,上山下乡运动可能不是毛泽东亲自发动的!

据我所知,黑龙江和内蒙古两大兵团都是毛泽东亲笔签发文件批准成立的,有带号码的中发文件为证.而1968.
12.21最高指示确实没有听说有过中发文件这回事.可以想见,连我们为之奉献的震撼二十世纪的(顾老语)这样大的一个历史运动如何开的场到现在都是一头雾水,我们还怎样面对我们的历史?看来金大陆说的对,谁有挡案谁说了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74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7 16:51:00 [只看该作者]

因为清风出袖提到了上海研讨会中传出来的毛泽东的12">12.21最高指示可能是被拼凑编造出来的.这让我想起一篇文章,特从我的资料库里找出来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上山下乡”掀起了狂潮 文革中一个口号的由来
 

(2006-11-2 19:55:16) 
有765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千龙网   

30多年前一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在一夜之间响彻全国城乡,霎时就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狂潮。有人说那是一场洗礼,有人说那是一场灾难。对那场运动的是非功过现在不管怎么评说,对亲历过那场运动的人来说,也是一段难以忘却的岁月。说起“上山下乡”、“知青”等词语,全国上下没有几人不知道的。可提起顾立清,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了。顾立清何许人?他正是与“上山下乡”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的人。顾立清,河北阜平县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8年5月入伍参军。现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但精神矍铄,我们在采访时,他回想起当年的事,思路还是那样清晰。

  “下乡下山”溯源

  顾立清在1967年以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的身份,到《甘肃日报》担任军管会组长,一直到“四人帮”倒台。

   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医治战争创伤中,遇到了中小学毕业生升学和就业的难题。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全国小学毕业生达260万人,而 初中所能容纳的应届小学毕业生有限,与要求升学者的数目相差较大。1955年,合作化运动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人民日报》在8月11日发表了《必须做好动 员组织中、小学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作》社论,要求各级组织积极帮助青年人转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这是第一次比较明确地向知识青年发出下乡的号召。

   这年9月初,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上写了一段批语:“全国合作化,需要几百万人当会计,到哪里去找呢?其实人是有的,可以动员大批的高小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 去做这个工作。”9月4日,毛泽东在另一篇文章上批下了后来被广为宣传的名言:“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 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中共中央马上作出反应,在《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特别写上了一条:“城市的中、小 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下山,去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下乡下山”的概念可 能就是这时产生的。

  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开始精简下放人员,知识青年下乡的事情再次被提出来。“大跃进”运动受挫,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全中国有2600万人被精减下放,中国形成第一次人口倒 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又次被提上中央的议事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在1962年作出了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决定。后来又开始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上山下乡”被称为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涂抹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把阶级斗争和防止修正主义提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1964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知识青年要和工农群众变成一体》的社论。那时候,人们对毛主席极度崇拜,对党十分信任,这无疑向广 大知识青年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对于那些充满幻想、满怀政治热情的青年也具有吸引力。

  在当时的形势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 是宣传部门的一个重要的话题。1968年9月24日,《甘肃日报》发表了《巩固伟大胜利,发展伟大胜利》的社论,祝贺全省各级全部成立了革委会。革委会的 全部成立,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接近尾声,就想到对城里人到农村去应加大宣传。

  对甘肃的情况顾立清是十分清楚的,这里的自然条件很差,人们不想在农村呆,都想往城里挤,可城里又没有多少工业,不少居民没有工作。他当时认为中央组织居民上山下乡是对的,觉得那么多人呆在城里,不下去干啥?

  1968年9月底的一天,他把《甘肃日报》驻定西记者站的记者马占海叫到办公室,要求马尽快把定西地区城镇居民上山下乡的情况了解一下。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由来

  马占海当时30多岁,在报社的名气不是很大,但人很朴实,也很勤奋。

   那时军管会的地位很高,马占海回到定西后,就直接到军分区向政委王化宇了解情况。王政委对他说:“定西的情况,孙司令员掌握得比较多,你可去找他问问。 ”于是,马占海就找到了司令员孙继力。性格直爽的孙司令员对马占海说:“定西是个穷地方,城市和农村差别不大,城里住的,大部分也是农民,下与不下区别不 大。就算战争打起来,苏联绝不会把原子弹扔到这个地方来。”话虽这么说,但孙还是给马占海介绍了定西上山下乡的情况:“本地区靖远县城的行动比较快,已经 有50%的城市居民下乡了,会宁下去的有40%。”孙还说,“会宁县下去的人虽不是最多的,但工作比较扎实。”

  马占海得到军分区 领导提供的线索,便去会宁县采访。他通过向县领导了解情况、找群众座谈,掌握到几个比较突出的人和事:一个是居民王庆一,王在向县革命委员会提交的下乡申 请中说:“我是一个青年,呆在城里没事干。农村很需要劳动力,我决心到农村去参加劳动,改造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另一个是王秀兰,当时已经50多 岁了,有两个儿子在外当工人,家里只有她和儿媳妇;再一个是到土高公社陈原大队陈川生产队安家落户的高玉兰,她虽然下乡才几个月时间,但由于各方面表现 好,已被社员们评为标兵;此外还有高中毕业知识青年王永强和只有14岁的女青年罗兰芳。

  马占海找了这几个人逐一进行了认真采访。当他问王秀兰对上山下乡有何感想时,王秀兰不假思索地说:“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作为一名职业记者,王秀兰这句话正好是切中马占海此次要采访的关键词,于是,他在稿子中把王秀兰作为了一个重点来写,并突出了她这句“豪言壮语”。

  马占海采访回来,把稿子交给了报社编辑部。 当编辑部照例把排有那篇稿子的报纸清样送给顾立清审查时,顾立清一看到马占海写的那篇稿子就感到不错,觉得王秀兰真不简单,那样大的年纪了还主动下乡;特 别是她说的那句话“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既朴实,又深刻,很有感 召力,表现出了她很高的的思想境界。于是,顾立 清就动手对稿子作了精心修改,并把王秀兰那句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作为主标题 放大了字号,还加了带花边的编者按,并把这篇稿 子从其他位置提到了头版。

  1968年12月8日,《甘肃日报》在头版右侧,以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没有作者署名的消息,标题的引题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纷纷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他们说”,接着是大号字的主标题“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稿子发出后,顾立清像平常发出众多稿子那样,就像办完了一桩事,在脑子里就放下了,再没往多处想。

  这则消息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重视

   稿子登出来第三天晚上,新华社打来电话到《甘肃日报》值班室,告诉顾立清说是毛主席看了这篇稿子,认为很好,问新华社为什么不发这篇稿子。顾立清告诉他 们,自己不知道毛主席是如何看到这篇稿子的。新华社的人问顾立清:“这篇稿子反映的事属实吗?”顾立清肯定地回答说:“绝对是真实的。”他们讲要派人来核 实。

  这篇看似普通消息稿,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据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项工作推开以后,毛泽东一直苦于找不到可以用来引路 的典型,使他的战略部署得不到顺利地贯彻执行。当刊登着《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消息的《甘肃日报》放到他案头后,这位一直就十分重视新闻媒介 的领袖,就像写诗一样,一下触到了他心里的某个点。毛泽东立刻指示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派人到甘肃会宁县,实地核实这篇文章的真实性,然后转发全国。

  第二天,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两名记者坐飞机就赶到兰州,顾立清派人到机场去接他们,并派本报记者陪同他们到会宁去核实。临行前,顾立清叮嘱陪同的人:“你们的任务主要是带路,不要妨碍他们的工作,也不要发表自己的任何意见,协助他们把情况核实清楚就行了。”


 经过一周多的凋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回来后告诉顾立清说:“会宁工作真的很有特色,稿子真实反 映了城镇居民上山下乡工作的进展成就,写得没问题。”他们回到北京后又给顾立清打来电话,说是新华社要发通稿,他们建议在转发时署新华社和《甘肃日报》两 家的名。顾立清回答:“稿子是你们亲自下来采访核实的,就不用署《甘肃日报》的名了。”新华社的同志说:“这个问题你需不需要请示一下省革委会?”顾立清 说:“我觉得没有必要,就这样办吧。”

  在回忆起当时的想法,顾立清说:“我当时想,这只是一篇一般的消息稿,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根本没有想到后来会产生那样的结果。”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整版的篇幅,原文刊登了由新华社转发了的12月8日《甘肃日报》的消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 饭!》,并加了编者按。据说“城”字后面那个“市”字,是毛泽东亲自修改时加上去的。与此同时,《人民日报》还在与报头平行的右上角《毛主席语录》一栏 里,发表了毛泽东为推动上山下乡运动所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 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从此,由城市居民到农村去,转化成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上山下乡掀起了狂潮

  文革中,凡毛主席发表了最新指示,全国各个城市皆半夜三更敲锣打鼓,游行庆祝。

  消息传到甘肃省会宁县,县城几千群众在红军会师楼前举行了庆祝大会。他们表示,“一定要在毛主席最新指示鼓舞下,再接再厉,努力把上山下乡工作做得更好,把斗、批、改各方面工作大大推进一步。”

  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第三天,《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等全国和各省级报刊也先后全文转载《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一文,上山下乡工作一下子掀起了高潮。

   在报纸掀起轰动效应的同时,国内广播、电影和电视等舆论工具,都开足马力宣传上山下乡。会宁县由于那篇报道的原因,一夜之间变成了推动上山下乡的典型, 王秀兰也因为那句豪言壮语,成为响应毛主席号召的核心人物。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名,电影记录片上有形,全世界的人通过这件事,知道了会宁县,更认识了“ 王大娘”。王秀兰成了当时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大名人。由此,王秀兰的命运得到了彻底改变,不仅有蜂拥的记者前来采访,而且她还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上山下乡的带头人,王秀兰又动员两个儿子和媳妇,以及孙子,只带了一些锅碗、一点米面、两个小箱子和铺盖卷,来到距离会宁县城60多公里的白草塬四百户村落户。

  王秀兰一家当时在农村的劳动很积极,乡亲们都叫王秀兰的两个儿媳妇为“两只手的儿媳妇”。

  对那场运动他不愿作任何评价

   那则消息稿子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并在全国产生如此的影响,但却给顾立清、马占海没有带来辉煌。他们当时只觉那是完成了一件本职工作,没有想到署名,更没 有想到去争什么荣誉。可后来他们却因为这篇稿子,在政治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人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形成狂潮归咎到他们的头上,说他们执行了极“左” 路线。

  受到冲击的首先是马占海。他宣传上山下乡,把自己也卷进了那场狂潮中,稿子发出时间不久,报社也要动员一半的人上山下乡。 当时马占海在完成稿子后因病回兰州休息,他也被定上了上山下乡的名单里。这消息可让马占海着慌了,他听说在阿干镇煤矿搞报道的杨忠同顾立清很熟,就托杨向 顾立清说明自己的身体情况,希望不要安排他下乡。顾立清也觉得他那身体到农村去吃不消,在会上表态说:“马占海身体不好,就不要下了,如果因为那篇文章, 那是我的想法,是我派他去采写的,责任在我。”后来,马占海被安排在离兰州只有30多公里的阿干镇煤矿,顾立清还亲自给阿干镇煤矿的领导打电话,希望他们能照顾马占海,他才被安排当了煤矿的报道组长。

  顾立清的为人和工作能力是有口皆碑的,可他因这则消息,在副部长位置上十几年不但再没动过窝,后来在批判极“左”思潮时,他还理所当然地成了批判对象。

   在结束采访时,顾立清再三强调:“至于那场运动是洗礼,还是灾难,各人有各自的感受,不是我所能评说得了的。后来批判说我搞了那些极‘左’的东西,我也 没作过申辩。我觉得,自己当时在那位子上,应该把工作干好。但的确没料到,那则消息会产生那样大的影响。也许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吧。”

  采访结束后,引起了我们对那场运动更多的思索。这场把城市人口和知识青年向农村和偏远山区转移,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实属罕见。无论怎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摘自:《文史精华》 中<文革中的一个口号是如何叫响的>一文 2006年8月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72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7 16:53:00 [只看该作者]

说是姚某某拼凑,是否就有档案资料?——这事真正是匪夷所思!居然有这种以“最高指示”愚弄天下的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7 17:35:00 [只看该作者]

  
不是弱智,就是别有用心。这年头见得还少吗?
  
“上山下乡”,说白了就是毛主席指示,周总理执行的。
  
怎么不说,毛、周是不读书、不看报的主?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石码夏荷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0 积分:2069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10/6 9: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8 7:3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红柳在2008-12-27 17:35:16的发言:
  
不是弱智,就是别有用心。这年头见得还少吗?
  
“上山下乡”,说白了就是毛主席指示,周总理执行的。
  
怎么不说,毛、周是不读书、不看报的主?
  

这种看法太幼稚,太弱智,明显不懂政治的黑暗、狡诈与险恶。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uilianluzhu
我的诗集: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shuilianluzhu&idWriter=5526111&Key=847293971
个人主页:http://2199817.anyp.cn/default.aspx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72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8 8:43:00 [只看该作者]


我不否认政治是“黑暗、狡诈与险恶”的,但我们不主张政治就是“黑暗、狡诈与险恶”。
人民需要的是清明、公正与实效的政治,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治。
显然,两种对于“政治”的看法代表了两种立场、观点和方法。

因为有这样的政治现实,所以必须讲究政策和策略,必须有政治手腕,必须有决策。
政治这个东西因人而异,你是什么人,政治就是什么样子的。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才懂得政治,包括笔者在内,最好是当一个旁观者去“冷眼向洋看世界”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8 10:1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石码夏荷在2008-12-28 7:34:17的发言:

这种看法太幼稚,太弱智,明显不懂政治的黑暗、狡诈与险恶。

  
 呵呵,阁下高智商啊。
  
 在我这个弱智者看来,政治手段分为两种,一种叫阳谋,一种叫阴谋。
  
 阳谋者宣称在先,比如国家机器的专政对象是什么,国家的政治路线,所有制制度,批判封建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抓阶级斗争……执行机构在后,比如缩小城乡差别,那么你就看到7、8千万的农民成为城里人,也看到上山下乡城里知青近2千万到农村去。当然阳谋者也会做得不好、不理想的地方,如全民所有制的农场、兵团做得好些,集体所有制的插队相对不好一些。他们对错误认知也是明的,文革两大错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大跃进有高指标、浮夸风倾向等等。
  
 阴谋者宣称的与做的不是一码事。“亮左灯,向右拐”;“温水煮青蛙”……“国家企业的主人变为打工的”、“全民企业变为私有的”、“为民服务者变为社会的贵族”……
  
 俺一个太弱智者,是明显不懂政治的黑暗、狡诈与险恶。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74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8 16:13:00 [只看该作者]

 我又再听了一遍.金大陆只是说他们到了北京听到顾老说毛泽东12.21最高指示到现在也没有找到档案出处,顾老没说是姚-文-元编出来的,而是旁边一位与会者插话讲到的.

我也不认为毛泽东会认可
姚-文-元"假传圣旨"!是否有可能毛泽东在当时"一步到位"没经过政治局讨论就交给新华社发出去了呢? 这有可能!我记得当年动不动就半夜集合上街游行庆祝"最新最高指示"发表.记的最清楚的是关于"吐故纳新"的最高指示发表和珍宝岛反击战后的两次大游行,一直走到天安门和苏联大使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72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8 17:35:00 [只看该作者]

这事好办,只要到人民日报社,查找当时文稿档案,就清楚了!

 回到顶部
总数 13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