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转帖]也谈关于知青的热门话题——兼论知青的命运以及历史给知青群体的五次机遇


  共有128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也谈关于知青的热门话题——兼论知青的命运以及历史给知青群体的五次机遇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真情年代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转帖]也谈关于知青的热门话题——兼论知青的命运以及历史给知青群体的五次机遇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20 20:34:00 [只看该作者]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或到祖国的边疆,或去生产建设兵团,或去农、林、牧场和内陆省份的农村以及城市郊区,这一举动的本身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是在广阔地社会最低层生活,必须从零开始。如何才能改变知青们的命运呢?这里有三个因素:一是历史提供的命运转机;二是本人刻苦努力,择机抓住;三是家庭及族人的强势,以及外界来推手。

1968年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作为城市的高、初中学生不上山下乡是没有出路的。留在城里混机遇全无,只有等待大规模知青返城后,才能到街道去找工作。从这意义上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识青年远比留在城里的朋辈们幸运的多。

在“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哪个年代里,知青首先必须迅速地适应新生活,这对城里来的孩子们并不容易。只有熟练地掌握诸如:大田锄地、割豆;场院轧场、扬场、入囤、基建脱坯、盖房、伐木、排水挖沟,以及打石头等等伙计,并表现十分出色,才能体现出自身价值,才能为同伴所认可,才能站稳脚跟,才能为来自五湖四海的领导们所关注。为此,拼命表现自己,大都不甘后人。有的轻伤不下火线,落下终身的残疾;有的奋不顾身,为抢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献出宝贵的青春。

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广大知青的成长,为知青创造了许多发展的机遇,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主要表现为两大机遇期。第一机遇期中有:一、在当地发展;二、选调上学或应征参军;三选调入所在省、市、县的工矿企事业等单位。其中这一阶段十分复杂。第二机遇期中,一、参加全国高考;二、病退返城等等。总括五大机遇,构成工农兵学商并举、数路大军、多种管道先后返城的壮阔场面,从而演绎出许多悲欢离合、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以及永难释怀的蹉跎往事。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历史给知青们带来了第一个机遇期,那就是在当地成长与发展。也可以说大约在下乡的半年内知青群体就发生了急剧的分化,抓住机遇,改变个人命运的博斗就已经开始了。这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出现的第一次命运大转折,但对许多知青来说,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机遇期的到来。机遇的到来与急剧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

1、政界出现了知青小人物。那些能赶活,出身好,政治上要求进步的,被提拔为班长、排长、文书、、司务长、副指导员,一些人开车上了机务,文化层次高的进入学校等等。在农村有的当上队长、会计,共青团的书记等等。不久,有的人入党,并进入政界,担任连(队)、营(乡)、团(县)的副职领导,以及走上干事之类的岗位,成为知青政治家们的先驱。有资料显示:参加各级领导班子提干人数达5.96万(见《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一书,以下均采用该书提供的数据)。有一些人还被树为各级知青的典范与榜样,供人们学习。

2、有特长的知青则通过个人拼搏,千方百计地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时能改变命运的,一是文娱演出;二是文学创作。许多人都参与宣传队,他们演出革命样板戏走街串村乐此不疲、演小节目反映基层生活,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命运,那些编节目、写快板书的人也磨砺了自己的文笔。在知青中最早、最顽强地向社会表现这一群体意志的正是他们。例如:文娱方面有姜昆、师胜杰、蒋大伟、谢力斯、王结实等许多人,被称为舞台上的知青“常青树”;文学方面则北有梁小声,南有叶辛等一大批知青作家,追求以文学反映知青生活,著作甚丰。他们是知青个人奋斗的杰出代表,回城的渠道也多种多样。

3、选调上学出现了第一批工农大学生。在1971年——1972年左右对知青整体来说,出现了第一个离开社会最低层生活的重要机遇——那就是选调上学。选调的名额不多,比例大约是5%左右。当时,社会上宣传“举贤良、方正”的西汉措施。选调就是推荐,主要通过开会选举产生,由于比例小,对于大多数知青来说只是当分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的诞生,也是上山下乡运动开展以来,第一批名正言顺地返城的知识青年。他们入学深造,很快走上工作岗位独当一面,尽管后来他们的学历遭到质疑,需要重新补修;但是他们回城时间较长、大都占据较好位置,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又都是专业人士,至今他们仍是主流社会的重要成员,归宿都比较好。

4、再一个出现的机遇就是参军。参军,尽管这对广大女知青来说不很公平,但是仍属难得,为此许多男知青冒着违反组织纪律的大忌,追赶到部队,请求收留,征兵总人数达86万人。这些知青在部队锻炼后,上军校的服役时间较长,作士兵大都几年后回到家乡城市分配工作,成为既有知青经历又有当兵体验的返城人。

5、靠家庭背景绥靖返城的知青大量涌现。随着,形势的发展,城里的许多老干部被平反,政策得到落实,他们的子女通过多种渠道相继返回城里,开始了新生活。由于这些人的家庭背景、人脉关系以及个人条件,游刃有余地很快溶入到城市中,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员。还有一些家长不甘落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把自己在边疆的子女,办到自己的老家或市郊亲属的村里以求关照。因有强势背景,又离开农村较早,很快找到恰当位置。这一群体知青的命运,主要靠家庭外力推手,因此晚年大都境遇较好。截止1978年,这一群体有212.7万人,数字相当大。其中,有一些人辗转奔波,直到大规模返城才进入城市,辛酸往事难以回首。

6、知青主体仍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那里条件艰苦,消息闭塞,环境恶化,辛苦劳作。

7、农村的招工潮。对于广大农村的知青,他们遇到选调招工的机遇,许多人走进了工矿企业和区县、地、市、省的机关以及工商、税务、铁路、邮政等单位。截止1978年,有912.3万人离开了农业一线。他们生活自理已无问题,但离真正回家的路却很长很长。这成为第一次机遇期的收官之作。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真情年代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20 20:34:00 [只看该作者]

  

粉碎“四人帮”后,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市场经济、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给广大知青带来了第二次机遇期。这次机遇期的前者是恢复参加高考,它不是只给知青的,而是面向社会,因此竞争异常激烈;后者是知青返城,返城是知青们通过斗争争取来的,千载难逢,但条件苛刻、来势迅猛,不容思量。两个机遇交织在一起,一短一长,令人眼花缭乱,分辨不清。千百万人的命运在选择机遇中被注定,千百万人的命运在分化中分道扬飙,而这正是决定知青个体命运归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十字路口。

1、在路上的抗争。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华国度里,过去是靠科举改变命运,现在高考成为改变的捷径。那些出身寒门的知青高、初中生们欢欣鼓舞,虽然他们有的终身未娶、有的终身未嫁;有的在农村已成家立业拖儿带女;有的教书、有的做官;有的早已返城条件不错,但他们不满于自己知识结构现的现状,开始了新的征程。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接受过正规严格的系统教育、知识结构完整,思想活跃,在农村了解了社会低层的生活,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为中华而崛起内驱力;但他们大都而立之年,家庭负担重,积蓄有限。他们克服困难,积极抓住一切机会,组织认真复习迎接高考,一次不行,回头再来。他们舍弃家庭、离乡背井,远离妻儿,去省城、去京城、去国外进修深造。他们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引导了社会潮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成为时尚,许多人纷纷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知识青年中的这一群体的特点:有较强的前瞻性以及特别能吃苦、有特别能战斗的性格,克服常人难以想象不到的困难,毅然坚持下来。因此,他们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大学生和国家栋梁之才,被党和政府放在各个重要岗位锤炼,在这一群体中产成一大批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以及文化学者,是非常自然的事,一点也不奇怪。他们是知识青年的精华所在,杰出代表有:习近平、王光亚、王希山、敬一丹、易中天等许多人。由于,他们抓住了机遇,始终站在历史的潮头,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是迟早的事。是否抓住高考这次机遇,成为知青再次分野的分水岭。这些人对回城的要求并不强烈,看重的是那里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后来有些人回到出生的城市,他们锦衣还乡。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被全面否定,唯独这期间开展的政治味很浓的上山下乡运动为政府所肯定。这并不说明运动本身是对了,而是不象为右派平反、为假案甄别那麽容易,它涉及到了国家稳定的根本大事,涉及到1000万人口的迁徙,事关重大,决策者们反复斟酌,仍坚持正面肯定。是《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是云南知青的罢工、是新疆知青的,以及山西知青的使政府顺应潮流、调整政策,因此知青返城的机遇,是平民抗争的结果。为此,政府承担了城市人口暴涨、就业压力空前加大、社会稳定问题突出的政治风险;作为知青群体就必须承担返城后所带来的一切困难,这毋庸质疑。病退、丧偶及子女监护人变化返城是知识青年的最后一次机遇。返城后,知识青年就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再有的机遇就是靠家庭及本人的条件,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们开始发现知青返城并不象上山下乡时那样单纯;而是一种利弊同在的抉择、得失考量,需要付出重大代价,且前途未卜。在这大分野、大变革的前夜,知青的冷静与火暴同样枪眼。

2、守望者的冷静。经过十多年的下乡上山生活,许多人对人生意义有了深刻地理解,最典型的口号是:“青山处处埋忠骨”。守望者们不是不想回城,而是比较现实的分析、对待这次机遇给自己、给家庭、给事业带来的影响,在利弊取舍中艰难决断。他们中间有的事业如日中天;有的入学深造仍在路上;有的城中的亲人早亡没了奔头;有的找了当地丈夫或妻子而受到政策限制;有的不想再给城里的家人们增添负担;有的认为没有技能回去无立锥之地。总之,他们冷静地处理这一问题,选择了留下,不希望再脱一层皮,他们融合于当地。遗憾的是:有的后来有一个子女按政策可以回城,思念子女,成为他们久久挥之不去的牵肠挂肚的乡愁;有的在当地退休后,回到出生的城市生活养老,成为老知青的一道风景线。

   3、返城者的火暴。 知青病退返城的主体是平民子女,他们的口号:最先是“我要回家”,后来演变成“为了孩子”,他们多数在农业一线终日劳作。当机遇到来的时候,最直观地反应是千载难逢,必须抓住机会,并采用一切办法来适应病退返城的政策需要。返城的条件就是病退或丧偶。为了符合条件编制假病历、假离婚、假死亡等等而不计后果,许多人演绎着人间的血泪悲歌。“我要回家”是第一位的,但回家后如何应对困难局面考虑的则比较少。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机遇 “高考” 与 “返城”恰恰与家庭、工作、就业、住房、婚姻、子女教育、孝敬父母等等现实问题纠葛在一起,使大多数的人们“火烧眉毛顾眼前”,无法冷静判断、思考、取舍,因为前瞻性的人物毕竟是少数。

   当返城知青穿着旧棉袄,腰间扎着皮带在居委会门前等工作消息的时候;知青高考中第的莘莘学子们则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吸吮着文明社会的精华,知青主体的落伍就在这一刻注定了,而后他们按照各自发展的轨迹,出现了天壤之别的分化。城市有自己的完整系统,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匮乏,但从来不缺乏普通的初、高中生。而而立之年的知青们,开始只能干力工,与父母同住陋室、没有稳定的工作、有的还没成家,再加上返城综合症,他们对出生的城市陌生了,第一次感受到返城生活比下乡还艰辛多难,有的干脆率全家回迁到原来下乡的地方。

留在城里的知青又有分化。首先,许多父母牺牲个人利益,通过子女顶替政策,成全自己的孩子,这样许多知青走上工作岗位,进事业单位的结局大都很好;而进企业单位的下岗只是早晚的事。其次,社会安置进企、事业单位的,也在分化。整体命运的机遇,因返城大都把握了,剩下的就是八仙过海,自己创造机遇。有基础的通过函授,或自费或公费继续深造学习,出现了一大批厂、处、局干部;而始终在一线的工人,因国有企业退出后来大都下岗,处在边缘化的境地,生活艰难。因为,国有企业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乡镇企业和合资企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还有些人干脆自己干,搞起第三产业,当老板或给人打工,成为个体经营者与雇佣工。据目前的观察看,多数知青的归宿比在农村好,虽然平凡但老有所养、居有定所,儿女大都成家立业,晚年安详。这是用沉重代价换来的一种幸福。但是还有一个特别困难的群体,他们虽是少数,生活异常艰难。

返城知青主体的缺陷,在他们进入不惑之年(45岁左右)突显出来。国家培养的新大学生大批进占各个领域,知识学历的重要日益显著,加上大量农民工的大量进城,就业骤然紧张。而返城知青则多年在农业第一线生活,技能单一;学历明显不足;年龄偏大,再加上思想观念与认识仍停留在文革前的水平;消息闭塞接受新事物缓慢等等,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败下阵来,并为历史所淘汰。为此,人们自叹命运坎坷,认为是上山下乡耽误了自己的发展。

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广大知青们反思自己面对机遇期的表现,他们总结出一条规律:一般说来,受到高层次文化教育的,大都境遇交好,因种种主客观因素,与高考失之交臂的人们,而后命运多舜。决不让历史从演,广大知青他们工作之余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教育自己的子女身上,请家教,考大学,手把手的教,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上大学改变彻底孩子们的命运,从而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劲草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4705 积分:32603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6/12 11: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21 6:14:00 [只看该作者]

我想:这是作者与转帖者及跟帖者所达成的共识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设字209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5202 积分:94771 威望:0 精华:43 注册:2008/5/15 14: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21 11:04:00 [只看该作者]

返城后,知识青年就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再有的机遇就是靠家庭及本人的条件,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们开始发现知青返城并不象上山下乡时那样单纯;而是一种利弊同在的抉择、得失考量,需要付出重大代价,且前途未卜。在这大分野、大变革的前夜,知青的冷静与火暴同样枪眼。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menyanshu404
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index.asp?accountid=22257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香茶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957 积分:2510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2 11: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22 10:0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设字209在2008-9-21 11:04:09的发言:
返城后,知识青年就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再有的机遇就是靠家庭及本人的条件,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们开始发现知青返城并不象上山下乡时那样单纯;而是一种利弊同在的抉择、得失考量,需要付出重大代价,且前途未卜。在这大分野、大变革的前夜,知青的冷静与火暴同样枪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说的到位.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清风出袖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5 积分:1547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9/13 13:56:00
知青的机遇都为什么人准备了?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22 15:50:00 [只看该作者]

 文革才起时,街上有条小道标语特别给一些人注入兴奋剂,
那上面写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果然如此,
知青下乡后,除了77年恢复高  以后那些清华、北大都是
留给龙子龙孙们的,你要不信,可以去统计的。。。。。。                                                                                                                                                                                                                                                                                                          的。。。。。。                                        
                                                                                                                                                                                                                                                                  的。。。。。。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清风出袖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5 积分:1547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9/13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26 16:35:00 [只看该作者]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或到祖国的边疆,或去生产建设兵团,或去农、林、牧场和内陆省份的农村以及城市郊区,这一举动的本身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是在广阔地社会最低层生活,必须从零开始。如何才能改变知青们的命运呢?这里有三个因素:一是历史提供的命运转机;二是本人刻苦努力,择机抓住;三是家庭及族人的强势,以及外界来推手。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应该是伟人的在实现自己理想社会的实践中的一个哲学概念,而我们却把它当成自己的行动准则了,就象日常生活中常听别人挂在嘴上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那样,它所指的也是一个哲学概念,说的是质子的运动,而广大老百姓理解成“:要活的好(把生命的概念理解成单纯的活)就要做运动那样,”直接地划了等号。
    全体下乡插队知青被抛向一个完全陌生不可知的生存环境,生存都是问题了,怎么谈个人发展?离开农村上调的机会不会因为你是知青而平等分配。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提到,在人类社会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不平等,一种是基于自然的条件,如自身年龄的大小、性别的不同、体质的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是基于自然条件而产生的不平等;而因为掌握权力,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谋取更多的利益,从而使他们生活得比别人好,这是人为的不平等。所以关于知青群体抓住机遇改变命运的实质,就是该知青所在的社会阶层能够分配到什么利益的结果而已。本人的刻苦努力,是基于自然的不平等,而家族的强势,所谓的外界推手,就是人为的不平等,它改变了一代知青的人生命运!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清风出袖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5 积分:1547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9/13 13:56:00
人的命运除了随波逐流,还能做什么?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4 9:51:00 [只看该作者]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n种解读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统治。这是俺们从小熟悉的官方解释。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理由是:前面有“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说,老百姓有正确的精神文明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否则要把他们引导到主旋律上去。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听咱使唤的时候,让他们折腾。不听话的时候,让他们知道这样的后果。典型的例子就是八九六四。翻译成老子的话,就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百姓没见过死人不知道杀人的厉害,怎么办?杀几个人给他们看看,就知道怕死了。 
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总是被别人利用,这样可不行,要启蒙他们。这是独知的立场。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知,智也。老百姓就是愚民,就是没办法让他们聪明起来。这是启蒙失败以后的哀叹。 
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岂可如此散漫?不行,要对他们进行八荣八耻教育。这是那些整天自以为肩负历史使命的人说的。
7、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问:老百姓可以被咱们操纵,要给他们自由吗?回答:可以给他们自由,要让他们知道真相。这才是伟大的政治家。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4 10:27:00 [只看该作者]

哈哈!古文真可爱!
不同的断句,产生截然不同的答案!
最后才找到了伟大政治家的正确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4 10:3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清风出袖在2008-10-4 9:51:47的发言: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n种解读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统治。这是俺们从小熟悉的官方解释。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理由是:前面有“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说,老百姓有正确的精神文明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否则要把他们引导到主旋律上去。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听咱使唤的时候,让他们折腾。不听话的时候,让他们知道这样的后果。典型的例子就是八九六四。翻译成老子的话,就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百姓没见过死人不知道杀人的厉害,怎么办?杀几个人给他们看看,就知道怕死了。 
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总是被别人利用,这样可不行,要启蒙他们。这是独知的立场。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知,智也。老百姓就是愚民,就是没办法让他们聪明起来。这是启蒙失败以后的哀叹。 
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岂可如此散漫?不行,要对他们进行八荣八耻教育。这是那些整天自以为肩负历史使命的人说的。
7、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问:老百姓可以被咱们操纵,要给他们自由吗?回答:可以给他们自由,要让他们知道真相。这才是伟大的政治家。

对于楼主的标题问题,我想写一个专门的帖子提出自己的见解。拟发到“身边琐事”栏目中去。
欢迎前往阅示!


 回到顶部
总数 13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