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燕子,原名邢秀英,她父亲是天津一个工厂的副厂长,全家20多口人都在城市,只有她从小随爷爷生长在乡下。1958年她高小毕业后,回天津找份工作是不难的,但是她却放弃进城找工作的念头,回到家乡宝坻县大钟庄公社司家庄生产队务农。当时她的想法很单纯:“农村青年都应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听党的话,不是空洞的口号,要看实际行动,农业这么重要,党需要自己留在农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留在农村。” 邢燕子刚回乡时,生产队派她去幼儿园当教养员,管30多个满地乱跑的孩子,冬天冰上打鱼的季节到了,当时正值三年连续自然灾害时期,打鱼和割苇编帘子是帮助乡亲度过灾荒的主要副业生产。刚18岁的邢燕子串连了7名 青年妇女组成北大洼头一个妇女打鱼队,在2尺来厚的冰上凿洞下网,起网时网绳一出来就冻成冰棍,抓在手里刺骨寒,她们白天网鱼,晚上在马灯下编苇帘,三个月下来邢燕子为全队创造了3900多元的副业收入,为全大队乡亲们度过灾荒起了很大作用,党支部给邢燕子这个妇女副业队命名为“燕子突击队”。邢燕子不仅在生产上不怕苦、不怕累,在生活上也是克勤克俭。她父亲寄给她20元做衣裳,她却把钱借给队里买化肥,司各庄社员都说,有了“燕子队”全村变了样。 1960年8月15日《河北日报》以《邢燕子大办农业范例》套红标题报道了邢燕子的事迹。当时正值农村遭受天灾人祸最困难的年头,许多回乡知识青年与农民纷纷流入城市躲避饥荒,这时正需要树立一个“发奋图强,大办农业”的农村青年典型应运而生。8月17日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妇联发出在全省青年、妇女中展开学习邢燕子运动的通知说:“开展学习邢燕子的运动,实际上是对青年、妇女 进行一次深刻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为中心,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教育运动。”接着中共河北省委,天津市委发出开展“学习邢燕子、赶上邢燕子、热爱农业劳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1960年9月20日《人民日报》也介绍 了邢燕子的事迹,在全国造成一个几乎是空前的宣传声势,各大报纸、电台和《中国青年》、《中国妇女》纷纷报道,连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也写了《邢燕子歌》以推波逐澜,郭老写道:“邢燕子,好榜样/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 /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天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这一年10月12日邢燕子光荣入党,同时,她与另外两个全国回乡知青的典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徐建春、吕根泽互相下战书,进行“建设新农村”的友谊竞赛,全国各地农村知青纷纷响应他们的号召。在当时严重饥荒已蔓延到全国的关头,邢燕子们发出的劳动竞赛活动,稳定了广大农村青年的情绪,鼓舞了他们“大办农业,大种粮食”的士气,此时对邢燕子的宣传达到了最高潮,她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1961年后,党中央大力组织城乡中小学毕业生回乡或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并形成一个高潮,这期间媒体对邢燕子的报道一直未间断,她也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2年5月15日在《天津日报》发表公开信《欢迎新战友,参加农业战线》,还写信给北京女知青侯隽,赞扬她到宝坻县农村插队落户。这时,已与同村青年王学芝结婚,再一次表明她永远扎根农村的决心,婚后她家的生活过的很艰苦,丈夫王学芝家弟兄多,无住房,她夫妻俩只能和爷爷挤住在一起。十年后,才盖了三间属于自己的土坯房。 1964年6月邢燕子被选为共青团九大代表 。同年12月她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人大,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2月26日恰是毛泽东主席70诞辰,邢燕子被邀请参加毛主席的家宴,毛泽东不让自己的女儿出席,说:“她不下乡,不配。”与毛泽东同坐在一起的是陈永贵、王进喜、钱学森、邢燕子、董加耕。他笑道:“我要坐在群众一边。”并将自己的一碗饭拨给邢燕子和董加耕,说:“年轻人要多吃啊,要吃饱!”还为他俩添饺子和烧饼。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邢燕子曾在报纸上登过一些应景的文章,并参加了1966年的国庆观礼,以后又担任了宝坻县革委会成员和公社大队干部。1968年5月邢燕子在《人民日报》上刊出批判刘少奇的文章《斩断中国赫鲁晓夫伸向知识青年的黑手》,内容大意是:刘少奇让知青上山下乡,种3、5年地,目的不是为了让青年当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而是让知青下乡镀金,捞取“升官发财”的政治资本。当时邢燕子这个响亮的名字被极左势力利用了。1969年她被选为中共九大代表,又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宝坻县委副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头上的官衔达16顶之多。会议多了,参加劳动时间少了,邢燕子心里很苦恼,她将这一情况反映上去,周恩来知道后,当即指示天津市委保留邢燕子的“上一职(天津市委书记)”和“下一职(村党支部书记)”。1973年4月由周恩来亲自提名,她随中日友协代表团访问日本一个月。接着又与侯隽一起参加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她俩对领导干部“走后门”,把子女送去参军、上大学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并希望中央能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对知青的住房困难,安置经费偏少,口粮不足等问题提出不少建议。 此后,邢燕子出席了中共十大,还作为知青的代表当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10月,她与其他11位知青,去山西省昔阳县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发表了“给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封信”表示要“横下一条心拼命加革命,认真学大寨。”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后,紧接着在1979年发生了中国知青雪崩式的大返城,一场长达27年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落下帷幕。此后,邢燕子的名字便在媒体上消失了。 1981年邢燕子离开了宝坻县调到天津市北郊区的知青农场工作。1983年6月,天津市组织部找到她谈话,称新市委班子成立了,不再安排她进常委班子,不再担任市委书记。1985年天津市政协换届,有关部门又以“中共党员在政协里头的比例太大,不利于统战工作”为由,解除了她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的职务。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开,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与候补中央委员名单中没有了邢燕子。她去找当时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同志,希望组织上安排她工作,不久她从知青农场调到北辰区担任人大副主任,分管城乡建设与环保,她一年中大多时间往乡下跑,工作作风扎实受到上上下下一片赞许,她与在区园林队当工人的丈夫王学芝、3个子女,及年迈八旬的婆婆生活在一起。她依旧是那个朴朴实实的邢燕子。有一次她随车外出公务,司机违章,车被拦住,司机与警察交涉;邢燕子下车来诚恳地询问原因,那警察得知面前这位相貌平平的中年妇女是邢燕子时,“扑”地一个立正,忙不时叫“邢大姐”,汽车被放行了。这说明在岁月的流逝中,人们仍未淡忘邢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