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入主中原的为何总是东北?


  共有124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入主中原的为何总是东北?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清风出袖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5 积分:1547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9/13 13:56:00
入主中原的为何总是东北?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4 14:37:00 [只看该作者]

中国历史有一个现象:起源于东北的少数民族,频频入主中原,统治中国,或者是统治半个中国。
    鲜卑从大兴安岭出发,最后进军洛阳,建立了北魏王朝。金起源于松辽平原,后来越过黄河,建都开封。蒙古崛起于呼伦贝尔,建立了元帝国。清从白山黑水兴起,进入山海关,统一全中国。
    这是为什么?我想起了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
    他把欧亚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如果从航天员的视角看:欧亚大陆加非洲,确实就像一个岛。
     接着他把世界岛划分为两个部分:腹地和边缘。最偏远的部分称为“腹地”,腹地中的河流都是内流河,要不就是注入冰冻的北冰洋。
    这样划分了世界以后,他提出了他的理论:人类的历史就是腹地征服边缘反复重复的历史。他的理论被概括成三句名言:
   
    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
   
    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清风出袖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5 积分:1547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9/13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4 14:40:00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腹地能征服边缘?麦金德的解释是:边缘无法进入腹地,腹地却可进入边缘。腹地国家的河流都是内流河或者是注入北冰洋,善于航行的边缘海权国家只能望洋兴叹。
    腹地征服边缘,我理解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腹地国家的背后就是寒冷的地带,如果要发展,它只有一个选择:征服边缘地区。还有一个原因是,腹地国家向北的那一面,是不用防守的,可集中力量一面向敌。
    麦金德的理论对理解“为什么入主中原的总是东北”这个问题很有启发。
    但麦金德认为,腹地频繁征服边缘,反过来却不行的原因是因为交通和资源,我觉得用气候或者温度带来解释似乎更好。就是寒带或寒温带的国家征服暖温带或者亚热带的国家容易,反过来就困难。简单地说,就是寒冷能战胜温暖,温暖却战胜不了严寒。
    如果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小的“世界岛”,那么东北就是“腹地”,中原一带就是季风吹拂的边缘地带。
    腹地可以进入边缘,而且有强烈的进入边缘的愿望,因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边缘地区,物产丰富,气候适宜,生活舒适,令寒冷地区的人向往。然而中原温暖地区的人却没有进入寒冷地区的愿望。
    推论:贫寒冲击富饶。或者说:落后战胜先进,野蛮征服文明。在冷兵器的时代是如此。
    我这里并不是说东北贫寒,恰恰相反,我认为东北十分富饶,但东北的气候具有两极性:
    像北极。寒冷超过同纬度地区应该有的寒冷。每当冬季来临,受蒙古高压和极地气团的影响,冬季盛行从有“寒极”之称的西伯利亚吹来的西北风,寒潮频繁南下,冬季特别寒冷。
    像赤道。具有同纬度地区所没有的炎热。东北夏季的炎热与亚热带地区并无差别,甚至在7、8两月东北好似热带一样。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地理学家竟主张把东北划入亚热带。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清风出袖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5 积分:1547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9/13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4 14:43:00 [只看该作者]

    在这样极冷环境下锤炼出来的东北人,还有什么环境不能适应呢?
    但我并不认为地理环境决定命运,还有许多因素起作用。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战胜另一种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历史上,东北一遍一遍地冲向中原。入主中原的东北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失去了后方不需防守的天然堡垒。成了四面受敌的边缘,等待着下一次被来自东北的力量所征服。
    然而17世纪以后,这个历史改变了。俄国人来了。像当年成吉思汗的西征—沿着欧亚草原从东一直快打到大西洋一样,俄国人开始了东征,他们组织起哥萨克,沿北部森林的边缘穿过西伯利亚,直向亚洲东部,从而占领了欧亚大草原。他们长驱万里能成功,也因为他们是沿着同一温度带前进的。从此,俄罗斯取代了草原民族对北方的统治。苏武牧羊的贝加尔湖草地变成了俄罗斯的油田。北方游牧民族被抄了老家,失去了不用防守的后方腹地。历史上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的威胁没有了,中国面临的是新的北方腹地国家—俄罗斯。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清风出袖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5 积分:1547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9/13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4 14:44:00 [只看该作者]

  番接触,俄罗斯就让清王朝失去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它似乎没有入主中原的意思,但它也渴望南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就是它南下的结果。海参崴是它们远东的天堂,哈尔滨也曾是。
    每当我看到地图上东北丢掉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时,我都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清王朝不许中原向东北移民。为此甚至修筑了边墙—柳条边来防止中原的移民进入东北。
    看了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我有一个额外的收获,就是对清王朝禁止移民的禁边政策有所理解:保持腹地,保持一个没有威胁的空旷的后方。
    但是新的移民还是来了,从遥远的万里之外的西方,这是清王朝所没有想到的。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清风出袖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5 积分:1547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9/13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4 15:1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上文章,转帖于上海知青网《浦江论坛》晓雾山风。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哎哎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63 积分:50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23 1: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7 0:53:00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哎哎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63 积分:50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23 1:51:00
麦金德地缘政治学述评(转贴)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7 1:00:00 [只看该作者]

牵了一下狗,看到这篇文章,也挺有意思的。

麦金德地缘政治学述评

文章来源: 作者:吴秀夫

---------------------- ------------ ------------------------------------------------ ---------
  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
  ——(英)麦金德《民主的理想与现实》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清)陈澹然
  ---------------------- ------------ ---------------------------------------------------------
  
  (一)地缘政治学和麦金德
  (二)心脏地区和边缘地区
  (三)通往西方之路
  (四)边缘地区的战略意义
  (五)麦金德地缘政治学的某些不足
  (六)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解读美国全球战略
  
  
  (一)地缘政治学和麦金德
  地缘政治学也称政治地理学。战略的核心是地理,地缘政治学这门科学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探索和研究国家的总体战略。
  实际上地缘政治学不仅要从地理的维度看待战略,也要从历史的维度看待战略,即从时空的角度研究国家战略。这个道理也很简单,战略是人的活动,而历史则是对人的活动的记录,若没有人参与只能是月球上的地理学。
   地缘政治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它服务于大国的政治及政策。由于它专门研究如何联合一些国家来对付另一些国家,所以我有理由怀疑它是帝国主义的专 用工具。地缘政治学理论初创期的几位奠基人其分别是德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这一时期这几个国家的工业水平正处在世界最前列,是当时的超级大国,相信这不 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美国著名地缘战略学家斯皮克曼认为,只有武力才能保证世界和平,而强国才拥有保卫和平的手段。所以我认为小国不能有自己的地缘政治学和地缘战略,要是有的话也只能是如何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战略。
  但我们是大国。大国也要受到别人的影响但主要是影响别人,小国则只能接受别人的影响或者摆布,所以大国对世界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的地缘政治学和全球战略,而我们大国之民也应具有大国之民特定的政治素质和眼光。
  
  列宁主义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按照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这一过程和趋势是非人格化的,因而也就是不可避免的。凡是懂马列主义的人都知道这个著名的论断。
   如果马列主义确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那么按照它的逻辑,迟早有一天我们中国也会走上帝国主义道路,与天下群雄争夺霸权地位。——除非你能告诉 我中国现在走的不是资本主义道路,或能证明马列主义根本就是个错误。如果没有这个本领你还不如不说话。我肯定不行,所以我只能尊奉马克思主义,并按照它的 理论逻辑去认识世界。
  其实这一天可能已经悄悄来临。列宁主义还指出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的特征之一,而我们中国的海外投资不正是典型的资本输出吗?这令我暗自兴奋,我甚至已经听到一个新帝国向前迈进时那“嗵嗵”的脚步声。
  
   大国无论其兴起还是衰落都是世界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我们曾领先世界近二十个世纪,我们也曾一度衰落,但我们现在正在重新崛起。这是我们的时代,这个时 代从此之后应该叫做中国纪元。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的好:“只把中国当作另外一个大角色是不可能的。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角色。”
  古时有神权 国家,神权国家中的人民应该侍奉神。后来又出现了君主的国家,君主制国家中的人民应该效忠于君主。但现代国家的主要形式是民族国家,地缘政治学认为,国家 的目地就是维护和争取本民族的利益,因此,国家的利益就是全体人民的利益。一个对自己的国家抱有认同感和责任感的人,应清醒地明白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究竟 处于何等地位,明白中国的发展会和世界产生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因为这个国家是他的国家,而不是别人的国家,国家的命运与他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不是搞点什么市场经济贸易自由、什么WTO国际接轨、什么民主人权等等,便能轻松的走上一条富裕发达的康庄大道。这些因素不过是富 国强兵的诸条件之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肯定,一个人若有了点地缘政治学常识,眼界就会开阔的多,看问题会更全面,至少不会上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些大骗子们的当。
  
  关于地缘政治学古时曾出现过一些零星分散的思想。比如,古人说过,“天子之道,守在四夷 ”,“天子守在四夷,此诚虑远忧深之计……以琉球守东南,以高丽守东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非所谓山河带砺,与国同休戚者哉?”,等等,这说明 古人也有一定的地缘战略意识。
  当代中国人未必比古人更有眼光。例如,我们大多数人似乎并不认为阿富汗和伊拉克落入美国之手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我们一贯对中国周边发生的政治事件听之任之,总是不作为。我管这叫作战略不作为。要不,这或许是无招胜有招?
   让人感到宽慰的是这种现象近来似有好转,总算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我们并不是有钱就一定能买到石油,也不是童叟无欺便能在任何国家随意出售自己的产 品,更不是对谁赔上笑脸就能四平八稳迈着方步通过马六甲海峡。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自私自利和充满邪恶的,所以我们对它必须提高警惕并有所准备。当我们向天空 挥动手中的橄榄枝时,另一只手仍要握紧一支上满子弹的左轮枪,因为有时从天下落下来的可能是一群凶恶的秃鹫而不是一只幸福的和平鸽。
  
   地缘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始于1897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被称作地缘政治学的初创期。这时对地缘政治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有以下三 位重要的思想家: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1861-1947)、德国地理学教授拉采尔(1844-1904)和美国海军将军马汉(1840-1914),他 们是地缘政治学的奠基人。本文拟简要的介绍麦金德地缘政治学学说。
  
  麦金德,1899年任牛津大学地理系主任,1903年任伦敦经 济学院院长,1926年任英国枢密院顾问兼帝国经济委员会主席。他的主要著作和论文是《历史的地理枢纽》(1904)、《民主的理想与现 实》(1919)。麦金德虽与马汉是同时代人,但他发表《历史的地理枢纽》时,马汉的海权制胜论早已得到公认,尽管如此,麦金德的学说仍带来很大的轰动。 现在人们只要提到地缘战略问题,想绕开麦金德几乎是不可能的。
  文中还夹杂了一些笔者的感想和体会。我的目地是试图引起大家对地缘政治学的兴趣,使大家对这门科学有些常识和印象。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哎哎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63 积分:50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23 1: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7 1:01:00 [只看该作者]

(二)心脏地区和边缘地区
  题记中是麦金德的一句名言。所谓的世界岛,是指欧亚非三大陆。从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片陆地四周被大海包围,正是一片岛屿。但什么是心脏地带就要多费些事了。
   找出一张世界地图来,我们用一支红铅笔在世界地图上画出一道曲线。这道曲线从俄国北部的白海开始,画到莫斯科,再穿过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地区,画到 伊朗腹地,然后再转向东北进入中国境内。这时要把中国的新疆、内蒙都画进去,或许还要包括我国的西藏地区。到了大兴安岭后再顺着山脉的走向画,最后向北一 直画到俄国的东西伯利亚湾。
  这道曲线加上俄国北部的海岸线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地区,这个地区就是麦金德所说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区”。 它不是一道边境线,而是表示历史上驻在其内部的诸民族的势力范围,因此它无法画得很精确。
   随着历史的发展,曲线也会发生一些变动。比如在13世纪之前,我们可以认为心脏地区的西部边界在乌拉尔山至里海一线。到了现代,我们又可以认为心脏地区 的西部边界和前苏联西部的边境线大致重合。等到苏联解体,波罗地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宣布独立,西部这条边线又随着俄国边境线向东退却。总之,它在不停变化, 但大致位置却是稳定的。亚洲腹地处在这片地区之内。
  更早些时候麦金德曾把“心脏地区”称为“枢纽地区”,因此这两个名词同义。
  
  在“心脏地区”的外围再画一条弧线,这条曲线要划进(或穿过)以下一些国家和地区:欧洲、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土耳其、伊拉克、沙特、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南半岛(即印度支那半岛)、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朝鲜半岛等。这条圆弧也不需太精确。
  心脏地区的边界线和这道新线之间形成一片区域,它看起来象是一片新月,所以被麦金德称为“内新月地区”。由于“内新月地区”处在欧亚大陆的边缘,所以又称其为“边缘地区”或“边缘新月地区”。
  “内新月地区”、“边缘地区”和“边缘新月地区”这三个名词完全同义。为了行文简略,本文较多使用 “边缘地区”这个词。上述这些词汇在地缘理论中有特殊的含义,是专有名词,不是通用名词,它专指地球上的一些特定地区。
   “边缘地区”在东半球中人口众多素质也高,文化及生产力最为发达,并拥有雄厚的自然资源。也就是说,“边缘地区”是东半球最好的地方。我们应该明白“边缘地区”在战略上有多重要。
  从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地区的北面是无法扩展的冰海,而它的西面、南面及东面则被内新月地区三面包围。
  “内新月地区”之外便是所谓的“外新月地区”。“外新月地区”包括英国、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澳大利亚、日本、北美洲、南美洲等。
  这张地图没有名字,也许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麦金德地缘战略地图”。别看它简单,有了这样一张图,我们就能比较直观也比较容易地把握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理论。通过它我们还可以了解今天美帝国主义的全球战略。总之,这是一张非常有用的地图
(三)通往西方之路
  为了避免误会,我先厘清一些有关自然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的概念。举例来说,在自然地理学的意义上,东欧指原苏联的欧洲部分;而在政治地理学的意义上,东欧又包括了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东德等一系列前社会主义国家。
  又如,德国在自然地理上属中欧,但在政治地理上却属于西方,所以,说德国是中欧国家或西欧国家都正确。还有日本也被称为西方国家,这也是在政治地理学的意义上说的。
  
  心脏地区到处是草原、森林和湖泊,历史上在这里生活着很多强悍的草原游牧民族,他们四处游荡,一有机会便会向西、向南和向东等边缘地区(即内新月地区)扩张。
   最令欧洲历史学家不能忘怀的是草原游牧民族向西扩张的历史。在哥伦布以前的时代,一批又一批的游牧民族不断地从心脏地区向西迁徙,他们来到欧洲,摧毁了 一个又一个的乡村、城市、国家乃至文明。如,崛起于13世纪的蒙古人,曾向西进入欧洲,击败了俄国和东欧诸国,建立了金帐汗国;向西南扩张,经伊朗、伊拉 克到叙利亚,建立了伊勒汗国;向南则击败了中国人,建立了元朝。
  游牧民族象疯子一样杀人,他们对欧洲民族的蹂躏给残存的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今天的欧洲史学家们在谈到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人时,仍不免惊恐失色。说实话,当我从史书上看到游牧民族那些毫不掩饰和肆无忌惮的暴行时,连我这个亚洲人都能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这时没有真正的欧洲史,这时所谓的欧洲史可以被认为是亚洲史的附属部分。麦金德这样说道:“我请求你们暂时地把欧洲和欧洲历史看作隶属亚洲和亚洲人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欧洲文明是反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
   按我的感觉,欧洲人不仅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洲际意识。客观的说,除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之外,黄祸之说并不全是欧洲人对我们中国人的故 意诽谤,而是一种误会。用欧洲人的眼光看,凡是从心脏地带冲出来的黄种人可能都是一家子。而且,在欧洲人的商船第一次到达中国海岸之前,他们对中国的了解 全部出自马可波罗。我们知道,马可波罗所谓的中国,当时正是蒙古人当政。
  
  处在心脏地区的亚洲民族主要是从那里进入欧洲的呢?
  亚洲小亚细亚地区(现今的土耳其国家位于此处)和欧洲大陆之间唯一的障碍只是一条窄窄的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公元3世纪至6世纪,崛起于中亚地区的突厥人常通过小亚细亚进入东南欧。中亚地区和小亚细亚地区至今仍是战略要地。
   突厥人曾一度衰落。13世纪蒙古帝国崩溃后已经伊斯兰化的突厥势力复振。小亚细亚一贯是欧亚各民族激烈争夺的地方,最后,突厥人夺得了这片土地。公元 1453年,穆罕默德苏丹二世率领土耳其军队从小亚细亚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攻陷君士但丁堡。拜占庭皇帝君士但丁奋起还击,不幸阵亡。他的头被突厥人斩下 四处展示。城中5万名男女儿童被俘虏为奴,其余的人不分贵族还是平民全部被杀光;基督教的教堂被夷为平地;所有的房屋都作了有系统的搜劫;古代留下的典籍 也全部被毁。按吉本的说法被毁的书籍约有一百二十万卷。拜占庭帝国终于灭亡,希腊和罗马残存的最后一点文明便被突厥人彻底地消灭了。生性残忍的突厥人长期 以来一直是欧洲人民的祸患,也一度是中国人民的祸患,所以把东突分子统统杀光具有历史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在乌拉尔山南端和里海之间有条宽大的通道,处在乌拉尔山以东心脏地区的马札尔人、保加利亚人、匈奴人、蒙古人和卡尔梅克人等便从这里向西迁徙。
  从乌拉尔山以西地区进入西欧有两条路线:
  一条在喀尔巴阡山以北的波德平原,即中欧平原,现在的波兰和德国位于此处。
  另一条通过喀尔巴阡山南麓的多瑙河中下游平原,这一平原位于现代史上的前南地区、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手中没有最新世界地图,不知前南地区的版图归属)。
  这两条路都处在波罗的海至亚得里亚海之间的东欧地区。也就是说,东欧这片地方既是来自亚洲腹地的草原民族冲向欧洲的通道,又是西欧民族阻挡草原民族,或是向心脏地区发动进攻的战略要冲。
  我们对照手中这张世界地图,便可知道这个地区对西欧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想现在谁都可以明白“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这句话的含意了。这时我们对麦金德的地缘理论便懂得了一大半。 
(四)边缘地区的战略意义
  心脏地带的民族可以向三面出击,边缘地区同样也可以从三面向心脏地区进攻。但历史的经验表明心脏地带的民族常在军事上占上风。
   居住在心脏地区的草原民族,其文明程度要低于边缘地区的农业民族。但是为什么落后的文明总可以击败先进文明呢?这也很简单。我个人认为,在当时的条件 下,所谓先进文明在军事上却并不比某些落后文明更先进。只有当先进文明能造出机关枪、大炮和坦克来,落后文明在军事上才会彻底失去一切优势。
  如,马的大量使用是草原民族的军事优势之一,这种优势是农业民族根本难以具备的。马不仅使游牧民族获得战略机动性和强大的战场突击力,更是后勤力量的保证。凭着军事上的优势他们经常对四周的民族发动一场又一场的“闪击战”。
   据国外史书记载,蒙古骑兵往往一人携带十多匹马,他们渴时喝马奶或马血,没有食物时便吃马肉,马成了活罐头。世界著名军事家J·F·C·富勒对此评价极 高,他认为这比火药的发明还重要,因为这样一来游牧民族便加强了自己的战略性力量,而火药的发明充其量也只是加强了战术性力量(有关这一看法可参见富勒的 《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一卷》)。草原民族在军事上还有其他种种优势,因这不是本文的主旨,所以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哥伦布以 前的时代,欧陆东端的边缘地区常受到心脏地区的压力和威胁。其北面是冰海,南面是不可渡越的撒哈拉大沙漠,西面则是浩瀚无际神密莫测的大西洋。我想,当时 的欧洲人看大西洋就象我们现代人看宇宙。我们现在对宇宙只有猜测和推想,而古代欧洲人对大西洋也只有传说和故事,却从未被明确的证实过。处在边缘地区的欧 陆实是被封闭着的,打也打不赢,跑也跑不了,这样一来欧陆边缘地区在战略上便处于劣势。
  
  公元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领三艘不大的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出发。10月28日抵达古巴,他认为这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他已到达了大汗的领域。他向当地的国王递交了依沙贝拉和菲迪南的国书。从那里他又向东南航行达到海地,他认为这就是日本。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人们都以为他找到了通往亚洲之路,哥伦布成了英雄,受到隆重欢迎。西班牙国王夫妇激动的热泪盈眶,他们认为上帝赐给了他们无穷的财富。按马可波罗的说法,中国那个地方遍地是黄金。
   虽然这是个错误,但欧洲人总算突破了大西洋的封锁。很快,伽玛于1497年又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这里才是亚洲。而麦哲伦船队则在1519年至 1522年之间绕过南美,环绕地球一周。人们终于明白了地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从此,浩瀚无际的大洋不再令人望而生畏,世界各地将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
  这是哥伦布时代,这时的历史注定要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从此以后欧洲人逐步地走上了称霸世界的道路,他们后来成了世界的主人,1500年之后的世界史可以说就是欧洲人的历史。
  海洋被征服,好望角和新大陆被发现,使西方民族扩张了生存发展空间,西方人夺取了大片的殖民地,极大地增加了自己的实力。利用海洋也使西方人获得了空前的战略机动性,能对心脏地区实行封锁、战略迂回和战略包围。
  
  哥伦布以后的时代。这一时期,现代俄国有组织的暴力取代了昔日的蒙古人,俄国通过哥萨克控制了整个欧亚内陆的大草原,蒸汽机和横贯欧亚的铁路也代替了过去马匹带来的机动性。
   麦金德是欧洲人,更是一个岛国英国人。英国曾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海军强国。但在麦金德所处的时代,德国和美国的工业水平已经超过英国,日本和俄国也野心勃 勃的追了上来,欧陆国家法国一贯是英国的对手。他为此忧心忡忡。他说道:“地理上的优势平衡很可能已经向不利于英国的位置倾斜,而她只是靠惯性力来维持自 己的位置罢了。”
  在他看来,心脏地区民族与边缘地区民族的冲突,本质上是陆权和海权的冲突,是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对抗。横贯欧亚的铁路可以 把心脏地区丰富的资源动员起来,俄国势必成为一个陆权大国。如果这样一个陆权大国得到出海口,它依靠自己雄厚的资源,很快也会成为一个海权大国。麦金德 说:“枢纽国家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对它有利,这将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那时世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俄国结 盟,这种情况就可能发生。”
  麦金德认为,即使英国这样的海上国家能取得一时胜利,最后也不能避免衰落的命运,但德国和俄国却会恢复力量,重新 构成对海上国家的威胁。因此他的战略对策是英国应联合美国、日本等海上国家,再由海上国家支持法国、意大利、埃及、印度和朝鲜等这些处在内新月边缘地区的 国家,使之成为阻挡枢纽国家的桥头堡,从而制止枢纽国家建立强大的舰队。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不论那个国家进入心脏地区都会象俄国人那样在同样的地理机制下运转,德国这样的西欧国家如果东进取得心脏地区的控制权也会这样。因此,麦金德认为对德国采取的政策应促使它放弃参与心脏地区的企图。
  后来历史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也如麦金德所言,二战之后大英帝国确实衰落了,而且看来它也不大可能再获得昔日的地位。俄国则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麦金德本人死于1947年,他能够亲眼看到了这些结果,不知他当时作何种感慨。
  麦金德较为仇视大陆国家,非常强调英国和美国的关系。从最近的情况看,欧陆国家如法国和德国等,对中国的外交更加友好与积极,相比之下一贯紧跟美国的英国则显得非常冷淡,这大概是受麦金德学说的影响。
  上面提到了心脏地区、边缘地区,以及历史上处在这些地区中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是麦金德理论中最重要的要素。看了我上面的文字,你大概也能体会到,只有麦金德这样的大国臣民,才能产生真正的全球意识,在全球的范围思考他祖国的利益。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哎哎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63 积分:50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23 1: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7 1:02:00 [只看该作者]


(五)麦金德地缘政治学的某些不足
  这一节将不得不提到美国学者斯皮克曼,他提出的边缘地区学说正与麦金德的心脏地区理论相反。黑格尔说,每一件事物的本质,都映现在它的对方内,只由于对方存在,它自己才存在。通过了解斯皮克曼的学说,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麦金德地缘理论的部分特点及某些不足。
   斯皮克曼(?——1943),耶鲁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国际研究所主任。其地缘政治学著作有《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战略》(1942)、《和平的地理 学》(1944)。其中《和平的地理学》是他在去世后才出版。这本书是他生前的一些论文和讲演稿的汇编。1914年至1945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地缘政治学 的发展期,斯皮克曼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地缘战略学家之一。对美国战略思想有影响的人物当中除了马汉大概就属他了。
  
  斯皮克曼指出,麦金德的心脏地区理论有两个要点:一是横贯亚洲大陆的铁路可以充分地开发出这一地区雄厚的资源潜力;二是铁路能带来战略机动性。
   斯皮克曼认为这两点都不能成立。他的理由是,中亚大草原的资源并不那么充分。俄国土地虽然辽阔,但受到恶劣气候影响,其可耕地所占比例并不高,农业中心 仍在俄罗斯西部而不在西伯利亚。从矿产资源和能源上看,苏联虽花了很大力量想把工矿企业转到东部,但从实际结果看,目前其资源仍集中在乌拉尔山以西地区。
  至于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虽有发展,但还是要受气候、地形和距离方面的严重制约,因此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的潜在实力相当低。相比之下新月形边缘地区的人口、资源和工农业生产条件一般都比心脏地区更加优越。一句话,麦金德高估了心脏地带的实力,而真正重要的却是边缘地区。
  
  另外,从历史上看麦金德的理论也有问题。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对立矛盾并不象麦金德说的那么严重。比如,拿破仑战争、一战和二战,都是英国和大陆国家俄国结盟反对拿破仑、威廉二世和希特勒这些边缘地区的国家。
   再从美国二战的经验看,只有苏联和中国这样的大陆国家参与,并为美国提供了陆上根据地,美国才能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立住脚。如果亚太战场没有中国的加 入,美国在太平洋各岛屿登陆作战并不足以战胜日本人;如果欧洲战场没有俄国等国的支持,美国同样也不能取得对德国人的胜利。因此,斯皮克曼认为美国必须改 变一直过分重视海上力量的传统,积极主动的与陆上国家配合,参加陆战。
  总之,麦金德重视陆权,马汉重视海权,而斯皮克曼则取其中。我看斯皮克曼对麦金德的理论与其说是直接反驳,不如说是修正和补充。
  
  斯皮克曼进一步指出,东半球拥有巨大潜力,其人口十倍于美洲,土地则是两倍半,欧亚边缘地区一旦联合起来,美洲包括美国在内,在战略上就处于被包围之中。因此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平时,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应该让这种情况出现。
   从一战的历史看,1917年德国首先结束了与苏联的战争;而在欧亚大陆的另一侧,日本于1915年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如果德国和日本后来一切都顺利的 话,那它们就能分别占据欧亚大陆两端的边缘地区。如果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被这些强权国家控制,美国就被两洋之外的陆地包围。事实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 是在边缘地区快要被一个强权国家控制时美国才加入的。
  
  因此斯皮克曼认为,麦金德“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这句名言是错误的。他提出了自己的口号:“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着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
  总之,斯皮克曼的战略构想有两个最关键之处:
  一、美国应加强和边缘地区各国的联系,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二、不能让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控制欧亚大陆边缘地区。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麦金德强调的是心脏地区的重要性,而斯皮克曼强调的是边缘地区的重要性。我的体会是,这两个人的分歧主要在其立场和地位不同,麦金 德以英国为本位,斯皮克曼则以美国为本位。英国的实力和法国德国或可一拼,但心脏地区拥有的人口和资源就要比英国强大的多。英国是个不大的岛国,缺乏战略 纵深,和欧陆之间只有一道不宽的海峡,一旦心脏地区的大国控制了东欧,那么对英国而言几乎等于兵临城下。而且,心脏地区长期以来对欧洲的威胁和破坏也有历 史经验可以佐证。凡此种种,麦金德为什么极力强调心脏地区的重要性我们就可以理解了。
  美国则不同,美国既可以看成是海洋国家——由于其领土辽阔——也可以看成是资源雄厚的大陆国家,尤其是它还有两大洋作天然蔽障。更何况斯皮克曼的时代美国正是一个新崛起的海军强国。所以对斯皮克曼这个美国人来说,对于来自欧亚大陆心脏地区的威胁,其感觉并不那么痛切。
  我个人认为,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说未必是真理,但重要的是他的学说给了我们全球意识,使我们能从全球角度来看待和分析一国之战略 
  (六)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解读美国的全球战略
  理论总是要为现实服务,否则便是无用之学。所以这一节我们试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一下美国的全球战略。虽然马汉的海权理论一贯被认为占有统治地位,但我们从美国的战略布局上,仍能清楚地看到麦金德和斯皮克曼地缘理论的痕迹。
  
  美国人在边缘地区虽然处处布兵,但是它对心脏地区的新月形战略包围仍有其重点,美国全球战略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两翼包围,中央突破”。
   其中一翼是欧亚大陆西端的边缘地区。二战之后美国支持北约长期冷战,成功地阻挡了以苏联为首的苏东集团。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区理论是在二战中才提出来的, 美国人运气极好,正是因为二战,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才受到极大的削弱,美国也得以长期控制欧洲。利用二战的机会,它还在东端边缘地区长期占领了日本和南 韩。若非二战,麦金德和斯皮克曼的地缘政治理论就会永远地停留在书本上。
  另一翼是欧亚大陆东端的边缘地区,利用台湾、日本、南韩等国家和地区 对心脏地区实现战略遏制。美国在这一地区主要针对苏联和中国。在苏东集团未瓦解前,美国有时也打中国牌,帮我们敲打敲打苏联,以保持边缘地区的平衡和稳 定。这是它高明的地方,但决不是好心。俄国人的脑子不大好使,也很霸道,不知道他们的头号敌人是美国而不是中国。他们当初要是真心和中国平等友好相处,那 么在远东地区形成的长期压力是美国人不能承受的,俄国自身也不会落到今天这种被人蔑视的地步。
  美国现在则更多的反制中国。台湾是美国地缘战略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任何时侯都别指望美国人有一天会不支持台独。美国若是有一天不支持台独了,就说明它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这是不可能的。台湾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是新月形包围圈上的一个环节。
  今年上半年美国甚至想插手香港事务,这从它的地缘战略上看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中央突破”是指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美国利用反恐打进了西亚国家阿富汗和伊拉克。苏东集团的解体,又为美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美国的势力乘机进 入了南高加索地区和中亚地区。在此之前,美国人的势力最多只能进入到土耳其。虽然命运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倒向美国人,但是中西亚地区周围各大国的软弱和无能 也是成就美国人的重要因素。
  美国下一个目标本应是伊朗,但是我看它进退两难,正在犹豫。对朝鲜则今生今世它也绝不敢妄动,因为有我们中国在旁,只要是中国陆军曾经走到过的地方,美国人就不敢大声咳嗽。
  
   美国实行门罗主义不允许任何国家插手美洲事务,所以西半球早已在美国的完全掌握之中。但这个流氓国家却可以全面插手其它地区和国家的事务。今天,美国在 战略上控制了欧亚大陆边缘地区,完成了对心脏地区的新月形包围。这样,东半球最重要的地区也就在美国人的掌握之中了。正如斯皮克曼当初的想法,美国人支配 了边缘地区,因而也就控制了欧亚大陆,最后,它真的掌握了世界的命运。
  大势去矣!但我仍不得不夸赞美国人的聪明,我认为它的战略不仅是深谋远虑的,更是积极主动的。斯皮克曼本人因病死于1943年,他生前肯定没有想到,他的宏大理想竟能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内完全实现。他的晚辈同胞的丰功伟绩远远超过了昔日的罗马帝国。
  想起中国,我常感到一阵黯然神伤。我觉得历史也给过我们机会,却被我们轻轻放过。中国只有出现一位伟大的领袖,才能率领我们走向新的辉煌。
  
   遏制中国是美国的国策,对美国人我们不能一厢情愿。从美国的全球战略看,无论是鹰派上台还是鸽派掌权,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幻想美国可以和中国成为真正 的盟友。我坚信随着中国的发展,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如果我们不能及早的采取正确的对策击破美国的战略遏制,和平崛起不过是句毫无用处的费 话。机会总是会有的,关键要看我们能不能及时抓住,只要我们时刻准备着,就一定拿抓到。
  
  如果欧盟和中国结盟便可一举斩落美国之鹰 的双翼,美国也将从此彻底衰落。但这种想法可能不太现实。首先,如前面已提到黄祸的问题,我觉得“中国威胁论”里也包含有历史遗留的误解和症结。麦金德的 理论强调陆权大国和海权大国的对立,他的对策是不能让一个陆权大国同时又成为海权大国。用全球的观点看,中国国家的崛起对欧洲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欧洲人有 理由把中国也看成枢纽国家,这样一个巨大的大陆国家如果变成海权大国对欧洲人来说未必是好事。
  其次,美国和欧洲各国有更多经济上的联系,以及文化、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上的同质性。
  第三,美国不只是针对红色中国或苏俄,它同样也不允许西欧边缘地区出现能够破坏均衡,以至于影响美国地位的政治力量。冷战结束后美国学界亦有人认为德国甚至欧盟本身将是美国未来的敌手。
   美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和任何人翻脸,也包括自己昔日的盟国。1956年,埃及为收回苏伊士运河和英法开仗。中东曾经一直是英法老牌殖民主义的势力范 围,美国无法插手。这次美国终于找到战略机会,于是下令全球美军进人戒备,逼令英法撤出中东,并扬言要对英法进行经济制裁。英法不敢抗击美国,只好乘乘撤 军。我想,欧洲人一定比我们中国人更了解美帝国主义的秉性,所以他们对美国更软弱胆怯。
  因此中国的崛起不能对欧盟抱有过高的期望,恐怕要更多的和第三世界国家加强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合作。当前伊斯兰世界越来越强烈的反美浪潮似乎也是中国的机会。
  
   美国的战略仍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在全球共有一百三十多个地区驻有军队,战线铺的太长。小小的伊拉克便使它有点力不从心。美国人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 是这个民族不够胆,历史上它极少或从未主动地向任何大国发动过进攻,这和德国人、日本人的秉性截然不同。德国人和日本人总是挑大国打。不过他们确也玩的太 猖,有些狂过了头。
  美国人对大国的策略就是一招:遏制!它轻易不敢玩真的。美国人和俄国人玩了半个世纪冷战就是不敢变为热战。美国人只敢打小 国。布什声称他改变了过去的威慑和遏制战略,现在叫做“先发制人”战略。其实南联和伊拉克这些小国从来就没想要打美国,怎么能叫先发制人呢?所谓先发制人 的战略其实就是不再听联合国的话,专欺负小国。美国人打小国时每次都要纠集十多个甚至几十个流氓国家。如,海湾战争打伊拉克时它纠集了38个流氓国家。这 也太破费了,打一个弹丸小国需要这么多流氓吗?
  朝鲜战争时它纠集了16个流氓国家,加上它自己一共17个流氓国家。它确实没料到中国会出兵,如果料到中国这个虽弱却很大的国家会出兵,它怎么也不敢越过三八线。
  中国在朝鲜打了一仗也好,不打这一仗现在恐美病肯定会四处漫延,不知会有多少人吓破了胆,亲美派还不定多嚣张呢。亲美派要是在中国政坛上占了上风,我们广大中国人民就会成为美国人的孙子。
   中国抗战期间,一贯对外软弱的蒋介石为什么调动主力在上海主动进攻日本人?他认为江浙地区是英美的地盘,江浙落入日本人之手美国人一定会出兵干涉。这个 南方小男人喜欢玩点小聪明,觉得自己能把美国人拉下水。但美国人没这个胆,直到日本人把炸弹扔到他们头上这才急红了眼。蒋介石眼浊,不明白事儿,后来他打 不过毛泽东看来也非偶然。
  晚清的李鸿章也是个南方小男人,也喜欢玩小聪明,很以为自己能以夷制夷,最后仍不免丧权辱国。我们应该接受历史的教 训,大国就是要有自己的大战略,玩小聪明最要不得。你看,我们经常逼美国人表态,究竟是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这样能收回台湾吗?我看不能,永远也不能! 美国人就是天天宣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我们收复台湾也不会多出一分一毫的成算。
  我们真想收回台湾就要有收回台湾的战略和决心,这个战略的假想敌只能是美帝国主义,也唯一的是美帝国主义。没有决心什么事都做不成,想不得罪美帝国主义而很便宜的收回台湾,不过是痴人说梦。
   我们对付美国的遏制战略应该坚决实行针锋相对的反遏制战略,它绝对不敢主动和你摊牌。根据美国人的民族特性我敢断定,中国要是真打台湾,美国人一定会跑 的远远的,比兔子还快。美国人就象娼妓,卖一次是卖,卖十次也是卖。他们出卖蒋介石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再出卖一次陈水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美国人有智而无 勇,它没有那种能够把自己的战略意图贯彻到底的必死之志,更不用说他们面对的敌人是唯一真正打败过他们的中国人!
  一个全盛的帝国可能就是它衰 落的开始。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我们应能找到一条可以击败美国人的战略出路,如何打败美帝国主义这个念头一直以来就象烈火一样在我们的胸中熊熊 燃烧。环顾全球,这个使命也惟有我们中国人才能胜任。但历史可能也将发问,中国人真有这个资格吗?
  
  最后,如果说我这篇文章还有什么结论的话,这就是:
   毫无疑问,美国决不愿看到在欧亚大陆东端边缘地区出现一个强大到足以抵销和替代美国影响力的国家,无论这个国家是中国、俄国、韩国还是日本,也无论这个 国家是姓社会主义还是姓资本主义,所以,中国要么不崛起,要崛起就会首当其冲地成为美国的敌人。(全文完)(2004/11/5)

我曾强 调,地缘理论不仅要从空间的角度看战略,也要从时间的角度看战略。文中我的意思是这样:由于生产方式的限制,欧洲农业民族在军事上不是中心地区草原民族的 对手。欧洲版图也不大,没有战略回旋余地,打也打不赢,跑也跑不了。所以在哥伦布之前的时代,欧洲民族在地缘上是劣势。
  
  到了哥仑布时代,由于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达,使欧洲民族可以在全球范围机动,他们成了海上游牧民族,草原民族在战略上便不敌海上游牧民族。这样,欧洲民族由于临海,原本在地缘上的劣势反而成了绝对优势。
  
   哥仑布之后的时代,由于蒸汽机和铁道的出现(这实际上是指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加强了中心地区的和战略机动性和经济优势,所以,麦金德认为这时中 心地区有可能重新夺回自己失去的优势。但这只是麦的推断和深深的忧虑,并未被证实,当时的俄国的发展对于西欧民族来说并未象古时的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那么 强大可怕。(注意,麦金德的理论产生于一战前后。)
  
  到了斯皮尔曼的时代(即20世纪40年代),俄国在各方面的成就仍不显著,斯氏据此便认为麦金德过份强调了中心地区的重要性。
  另外,受文章篇幅限制,我没提到这个因素:二战时航空兵已成为海军的主要突击力量,这和麦金德时代的海军的性质已经很不一样了。这也是麦氏理论与斯氏理论的一个差异之处吧。
  同样也要注意,斯氏的理论产生于二战,其本人死于1943年,此后他也不可能再发展他自己的理论,所以有些东西也会过时。比如,洲际导弹和核武的出现可以部分地改变地缘劣势。地缘政治理论不象哲学那样稳定。
  
  总之,我的看法是,麦氏的贡献不在于给了我们真理,而在于给了我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是,我们即要从地理的角度,也从时间(即历史)的角度看待战略。麦的结论我们可以认为不可取,但他的方法却是很重要的。
  比如,如果突然在好望角发现了比中东还多的石油,那么全国的地缘战略可能都会发生重大转变。但是这时对战略的看法和分析,仍要用到麦氏地缘政治学里的范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7 11:37:00 [只看该作者]

好思考!好功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