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一个回城知青的养老生活(两会特刊)


  共有48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一个回城知青的养老生活(两会特刊)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一个回城知青的养老生活(两会特刊)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 15:46: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包琴华.jpg:

 

包琴华,杭州籍,支边黑龙江知青,几年前回到杭州,目前和老伴住在三里亭竹苑。570元钱对很多人来说,也许还不够买一件外套,一双皮靴,可是说到这笔钱,64岁的包琴华眉头就舒展开来:离开故土40多年啊,刚回杭州的时候,什么劳保都没有。她说,虽然艰难,但是日子正在一点一点好起来,感觉前方有美好的希望。

  她前几年户口跟着儿子回到杭州,一次性补缴几万元社保金后,现在每月能领到570多元养老金。关爱困难群体和提升为老服务水平是2011年杭州市为民十件实事之一。

包琴华和老伴陈德夫住三里亭竹苑,几年前,他俩的户口跟着儿子回了杭州,当时,养老保险是一分也没有的。靠子女和积蓄过日子,我出去做会计打工补贴家用。没有劳保,老了怎么办?心里蛮慌的。

  包琴华小时候家住葵巷,读到高中二年级,户口迁到黑龙江某兵团,当了知青。我妈妈生了6个孩子,中间4个都夭折了,只剩大姐和我两个女儿,我比姐姐小了8岁,妈妈特别疼我。包琴华被妈妈回了杭州,户口却留在了黑龙江。她在大姐家吃住,大姐要养父母、还要养几个孩子,日子过得并不容易。

  我不想拖累家里人,有人介绍我嫁到绍兴农村,我就去了。包琴华一去40多年,儿子在三里亭竹苑买下经济适用房后,她终于跟丈夫一起回到了杭州。

  儿子大学毕业后到东风汽车厂工作,没想到厂里效益不好,下岗了。平时房贷压力不轻,儿子跟媳妇一起去了上海打拼。女儿身体不太好,在家养病,没有出去工作。

  为了生计,包琴华回杭州后,找了家单位当会计。我工作很认真的,不然人家会嫌弃我年纪大了,不要我做了,怎么办?

  闸弄口街道兰苑社区书记边丽君告诉记者,前几年,杭州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办法开始实施,一次性缴纳社保金后,包琴华每月可以领到490元养老金。2011年,杭州市提升为老服务水平,给养老金加码

  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 [ 2011 ] 221号文件《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实施意见》,具有本省户籍的退休军人、原下乡知青、因辞职、除名、自动离职原因离开单位的职工,可参保,领取养老保险费。考虑到年龄偏大人员的承受能力,适当降低60周岁以上人员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

  根据政策,只要再补缴2万元左右,两次总共大约缴纳4万多元,每月我就可以领到570多元养老金,还加上活动费、节日费……此外,我们丧葬费也跟城镇居民一样,有1.4万元。包琴华掰掰手指算给记者听。

  家里没有钱,我借了2万多元缴纳养老金,以后每月还,也很划算。我算过了,大约领两年多养老金,我的本钱就都拿回来了。包琴华笑眯眯。

【新年愿景】

  记得刚来杭州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艰苦,不过生活总是一点一点好起来的,你看现在不就好多了么。社区里还要给我们安排免费的钟点工,我拒绝了,不好麻烦社区了。新的一年,我希望全家身体健康就好,特别是我的老伴,他有气管炎,希望2012年发病轻一些就好。

    钱江晚报记者 杨晓政   晚报通讯员 徐聪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包琴华2 640x480.jpg: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 18:53:00 [只看该作者]

 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 [ 2011 ] 221号文件《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实施意见》,具有本省户籍的退休军人、原下乡知青、因辞职、除名、自动离职原因离开单位的职工,可参保,领取养老保险费。考虑到年龄偏大人员的承受能力,适当降低60周岁以上人员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



自动离职是多年前因企业改制,企业解散,下岗,或个人原因导致的档案中一个致命隐患,一直到退修办社保才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从自动离职开始就失去工龄的连续性,在计算保龄时就大大吃亏甚致没有保龄。这是很多单位甩包袱的最不人道的损招, 但他们根据的是多年前中央劳动人事部的文件。

杭州的这项政策是“人性化”施政的重要改革, 重要的不仅在几百元的社保, 还在于同时有了医保。 我的朋友过了60岁在河北省因相同情况就办不了社保, 他想一次性补交社保金再领取社保, 但
河北省社保局不干! “一国多制”是很大的问题, 必须有够耐心“等,靠,要”,“面包总会有的”,这是中国特色的改革, 确实不断的在改,尽管慢了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 18:56:00 [只看该作者]

我曾写过与楼主所给的信息有关的政策演变。

档案历险记(连载)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3 4 5 6]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72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 19:20:00 [只看该作者]

老知青们其实并没有过分要求,只要生活过得去。

但因为历史原因,现在还有不少老知青生活得比较困难,政府应该给以政策方面的后续解决,而不是放任不管。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 4:3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二黑在2012-1-11 19:20:00的发言:

老知青们其实并没有过分要求,只要生活过得去。

但因为历史原因,现在还有不少老知青生活得比较困难,政府应该给以政策方面的后续解决,而不是放任不管。

 

2006年在兵团网注册发言就是为了那些下岗后医,保无着的日兵团战友出一点力,因为当时为了纪念兵团成立40周年由兵团网联系央视再经广电总局批准拍摄兵团历史纪实片,我也在剧本写作组中。我的最初想法是借着这部片子我们应该大力宣扬兵团组建初期面对前苏联大军压境的危机关头兵团儿女屯垦戍边战斗在边疆最前线的历史功绩,珍宝岛之战黑龙江兵团某部参战支前荣立战功就说明了兵团人的历史角色。40年后这是应该让全国知道的! 因为在当年国家的保卫者中如今有些人生活的很艰难,特别是在改制过程中被各地方国营单位甩包袱弄丢了档案或办成了”自动离职“的老知青在社保医保改革中就变成了“黑人”。 当初我大声呼吁要为这一代兵团人正名,有的朋友笑我要把这些人办成老红军老八路那样的“离休待遇”,还有的网友说“插队的怎么算?

 

更复杂的问题还在后面, 写作组中的主流认为宣扬兵团的历史功绩就是为上山下乡,为文革,为毛泽东的错误涂汁抹粉, 他们要的是否定兵团的结论。最后网争骤起, 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电视片夭折,这一代兵团人还是背着“失落的一代,被淘汰的一代,丑陋的一代”的名声被人看不起。他们之中的落伍者还是落在社会的底层。

 

 

我的一贯看法是上山下乡和兵团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肯定是有其被中止的道理,但兵团知青为国献身的精神和贡献不应否定。就象红军长征一样,那本身是错误路线导致的大溃败,为何要代代歌颂? 没有那些最普通的红军战士坚持到最后哪来今天的共和国? 我们这一代不也是一样为文革“买单”和付出吗? 当年下乡为国分忧, 后来回城后就业压力逼出改革开放,再后来下岗为国家“轻装前进”再做牺牲,现在国家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大国, 应该到了为国家多次付出牺牲的知青一代考虑老所养的时候了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 9:50:00 [只看该作者]

应该好好管起来!

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了解每个相关人员的家庭实际。让所有的帮扶落到实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 12:32: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不少知青,在年轻时尚可走南闯北,自食其力地混饭吃,可到老了,想叶落归根时,却遇到了并非完全是自己造成的困苦,这真是一代响应号召而吃尽了苦头的人,如果政策再不向他(她)们倾斜,哪真的是死不瞑目了!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