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转帖:张自力:我看“上山下乡”运动


  共有1680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张自力:我看“上山下乡”运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小溪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3 积分:14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2/6 12:3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6 12:45:00 [显示全部帖子]

首先感谢“跛行者”转贴我的文章,很遗憾你在这里受到“责难”。偌大国家,出现几个“同龄人”并不为怪。
我看了几天,并没有人就我的文章发表什么高见或拿出什么有分量的文章来,打压、驱赶算什么呢?你们的精神太脆弱了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小溪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3 积分:14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2/6 12:3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6 12:56:00 [显示全部帖子]

“我也要大声说我的观点----我就是青春无悔!下辈子也不悔”
这样的表态很具“气魄”。我不知道表态者的经历,却有两点看法:1、如果此人现在还在陕北与乡亲们共同奋斗,如至今仍在陕西宝鸡坪头当着农民的戈卫一样,值得敬佩。不过这仅是个人的选择,只能证明个人是“无悔”的,仍不能证明“上山下乡”运动对整个知青以及对历史来说是可以“青春无悔”的。2、如果此人随着招工的大流进入了城市工作或当着什么官职,那实际上已经“悔”了,否则,既然连下辈子都“不悔”,这辈子都不能在农村过完么?要么,此人说无悔就是一种口是心非的表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小溪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3 积分:14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2/6 12:3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6 13:02:00 [显示全部帖子]

陕西老三届知青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活动时,《华商报》上曾发表采访采访梁晓声的文章,大标题就是:我从来没有说过“青春无悔”……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小溪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3 积分:14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2/6 12:3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6 14:49:00 [显示全部帖子]

也谈岁月
 

上述新入盟帖主连发三帖,看来也是急性情人。但自称即为姓张名自力者,属实否?尚疑。

观过“行者”转帖的“上山下乡”文字,尽管观点不敢苟同,但笔墨还算得流畅,文字也耐寻味。而“小溪”之言语恰如其名,看不到些微大家风范,颇有赤膊披挂叫阵,踩破山门的味道,或冒牌乎?

如确系真人,文章已放在那里,自有人鉴赏把玩,或清或浊,见仁见智,此刻无声胜有声。市场环境中,众人的经验是:凡急匆匆将自己插草标售出的,未必是好货!


本人声明:
      本人很反感遮遮掩掩,张自力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网名“岁月小溪”,连毕业学校都公开了,无需查证必然属实。因“道不同”本不想登陆号称“中国知青”的网站,无奈已将本人牵连,况规定几贴回复后才有发言权,于是“急”了点,连发三帖,怎么,又犯了哪条忌?
    本人文章《我看“上山下乡”运动》写成已十月,先后十余网站转载,《华夏知青》网站还推荐阅读。(博客转载就更多了),并没有害怕没有读者而“急冲冲超草标售出”的意思,只不过本人向来主张摆事实讲道理的,或清或浊,是要拿文章说话的,绝不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指责别人“赤膊披挂叫阵,踩破山门”就算胜利了的。
    什么叫大家风范?对一个转载别人文章质问“意欲何为?”并让其“另辟蹊径”的,就叫“大家风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小溪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3 积分:14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2/6 12:3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6 14:52:00 [显示全部帖子]

不好意思,上文中“超草标”应为“插草标”。致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小溪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3 积分:14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2/6 12:3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6 18:56:00 [显示全部帖子]

我的本意是:无悔也好,无奈也罢,过眼烟云,四十年了,又能怎样,提它干啥?另外我仅知南北宋有岳家军和扬家将,至于小日本就更不知道多少了.但这与知青运动有什么关联吗?假若来世让我去日本插回队也可以,到时弄个日本娘们回来也行!同学:各人有什么见解,好好讨论研究嘛,何必脸红脖子粗的呢?友情第一!!!你说是也不是?

云岩河说得极是,“好好讨论研究”或者根本就不愿意涉及“有悔”、“无悔”的话题都是个人的选择,值得尊重,也是友好的行为。
但是别人的文章一出现,就斥其“意欲何为”,责其“另辟蹊径”,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样,采取“有我无他”的政策,根本就不想让别人的看法存在,则是一种话语专制的手法。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害怕了。
我一直在期待批判者的有分量的文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小溪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3 积分:14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2/6 12:3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6 21:55:00 [显示全部帖子]

越江兄弟:我尊重你的选择和生活方式,至于“用词不当”是你的看法,“意欲何为”、“另辟蹊径”的发明者可没有你这么简单,看转载文章后面那些个气势汹汹的帖子,“用词不当”是解释不了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小溪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3 积分:14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2/6 12:3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9 17:22:00 [显示全部帖子]

 

我看“上山下乡”运动 之二

——兼与沧桑壁崖商榷

     读了沧桑壁崖转载安育中的“新站位·新境界·新视角”一文(下称“安文”),的确感到这是一篇好文章,正如沧桑壁崖所说:“安校长的站位,境界,视角和张自力先生相比要高出许多且绝不在一个档次。”在许多向我拍过来的“砖头”中,这一块分量是最重的。不过,当我阅读完全文以后,竟然感到“安文”与我的《我看“上山下乡”运动》一文(下称“运动”一文)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这块砖头似乎并不是砸向我的,而是砸到了“青春无悔”们自己。

     首先,安文说“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评价知青现象,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要求,也是上山下乡实践者广大知青的要求。我完全赞同“安文”的说法,历史地、客观地评价知青现象(知青现象主要的特点就是上山下乡),绝不是什么应该“等待后人来评说”的事情,我们是当事人,我们有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我们深知这个运动给知青本人及国家民族带来的灾难,我们为什么不能评说而非要等待后人呢?除了许多人不愿意回忆可以谅解外,有的人不愿意评说是假,坚持上山下乡运动是正确的是真。

     我在“运动”一文中说,“青春无悔”一词起源于成都,是当时的执政当局为一个成都知青纪念那段叫他们永生难忘的生活经历的(老照片)影展加上的“青春无悔”这一标题。虽然邓贤等一批知青作家极力反对,但这一标题还是被用上了,随后传遍全国,企图成为对1700万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评价,实际上也成为众多歌功颂德者们利器。似乎,我们这些主张反思“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就要被“青春无悔”掩盖了。

那么,“青春无悔”真的就是对“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吗?

     决不是!有良知的知青说不!(陕西老三届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活动时,《华商报》刊登采访梁晓声的文章,标题就是:我从来都没有说过青春无悔)有社会责任感的理论工作者说不是!1998年我们采访的中共中央党校金春明教授说不是!今天,我从向我砸过来的这块砖头中看到了“安文“也说不是!

    “安文”说:“事实证明,这次大事规模上山下乡运动是失败的,中央也及时调整政策,纠正了这一错误决策。教训之一,采取政治运动的方式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是不妥的,是违背民意,也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训之二,采取城市人口大迁陡的办法,缩小城乡差别,化解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是不现实的;教训之三,在青年成长道路上,倡导和工农相结合是正确的,但把上山下乡作为一种成长模式,强加于1700万城镇知识青年,则是不对的。”

     “而发生在1968年的知青运动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违背了人的意志,造成一系列家庭和个人命运悲剧。”

    “1957年至1968年十年间,我国发起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包括反右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倾和文化大革命。对以上五次大的政治运动,中央都有明确的结论,是全盘否定的。上山下乡运动作为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的一部分,是错误的,非理性的。”

    够了。这些对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与我在“运动”一文中的评价有什么区别吗?这里面含有任何的“青春无悔”的痕迹吗?“青春无悔”作为一种个人感受,我也没有否定,我在“运动”一文中强调:“不同的人群,对上山下乡有不同的看法,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不同个人的感受,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对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这一段历史,应当有一个站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立场、站在历史高度上的认识,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经得住历史检验的结论。”

    很高兴,“安文”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要尊重个人感悟,众多个人感悟的集合就是社会共识。但也要看到个人感悟的局限性,不要用个人感悟去评价历史。知青潮作为中国历史上、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理应有一个基本评价,形成社会共识。这种共识没有必要几十年后让后人评说,完全有必要、有可能由我们知青本体来完成,这也是知青对自己历史负责的表现。”有一点文化水平的人都应当看出:这是多么惊人的一致

      沧桑壁崖兄弟,我非常感谢你转载了这篇文章。以上的这些描述,不难看出,只要有一点理论水平,就决不会在上山下乡40年以后,依然坚持“青春无悔”的说法,依然坚持歌颂这个运动,对那些不同意用“青春无悔”作为上山下乡历史结论的,就不会那么蛮横地大加鞑伐,斥其“意欲何为”责其“另辟蹊径”不允许这样的文章在网站出现。

      2008年是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的年份,全国各地举办的纪念活动中,许多人是抱着庆贺、歌颂的态度来纪念的,尽管包括“安文”在内的许多人都说“上山下乡运动作为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的一部分,是错误的,非理性的”但是这种庆贺歌颂的却依旧不少。使人费解的是,这样大规模地庆贺歌颂“文化大革命的一部分”,莫不是想翻“文革”的案?

      你个人无悔就无悔吧,可是“运动”一文分明摆脱了“个人感受”这一局限,力求的就是站在全民族这一立场,历史地和客观地评价上山下乡运动,引用的也是一个老共产党人,老理论工作者的话,有些人怎么连生存的权利都不想给它呢?

      从观点上看,“安文”与“运动”一文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彻底否定了上山下乡运动。即便是“安文”最后列举了六个“区分开”,也没有一条肯定上山下乡是正确的,“安文”区别说:“……但是,知青本身无任何过错而言,他们是错误决策的承受者,是中国曲折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者,更是知青精神的创造者。二者不要混为一谈。对1968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否定,并不等于对一代知青的否定,而对一代知青的肯定,并非认同了那场运动是正确的。”

      肯定或否定上山下乡运动,也是目前在知青中引起争论的实质所在,而决不是什么“有悔”还是“无悔”的问题。
(接下页)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小溪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3 积分:14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2/6 12:3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9 17:24:00 [显示全部帖子]

接上页
 

    “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找出一点知青对社会的贡献来也非难事,例如推动了农村的文明进程,例如有的知青感到自己受到了磨难得到了锻炼,是“精神财富”这不假。但是这绝不会影响到对这一运动的历史评价或者成为歌颂上山下乡运动的理由。连“安文”都说:“承认知青上山下乡客观上的积极社会影响,并不影响对其性质的认定。”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站得更加高看得更加远的是金教授的理论:“差不多十年,一千八百万青年,十年中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度过,这个代价太高昂了,我们这个民族付不起。对于一个青年来讲,自己人生(最宝贵)的十年,他付不起,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讲,也承担不起,投入太高,产出太少,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不能再搞了。我们并不反对个人“无悔”的感觉,但是金教授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既是自己的,又不完全属于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振兴民族的责任,应当在有限的生命中尽最大的努力为国家民族做出最大的贡献,而不是将人一生最美好的十年青春虚掷在最原始最落后的生产力中。

      沧桑壁崖兄弟,你是否认为这样的境界更高一点呢?对以上基本观点,你能看出“运动”一文与“安文”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基本观点一致并不是说我们的文章没有不同点。“安文”在否定上山下乡运动后,给出的更多是“谅解”“不说”,“安文”最后说:“假如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段历史,不如说是一场悲壮的历史剧,而每个知青则是这个历史剧中的一个情节。剧情因情节而生动,情节因剧情而悲壮。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是非也厘清了。用一种新境界、新视角去解读她,对历史、对知青都是一种释怀。青春无悔也好,青春有悔也罢,反正我们都经历了。经历就是财富。经历了我们就有资格对我们的后代说:经历吧,你也会富有。”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过去的就过去了吧,别提它了。

      我很想让这不愉快的回忆在自己的脑海中消失,前提是这个改变了我们一生命运的上山下乡运动得到彻底的否定。每当我回忆起这一生的理想、追求、命运都叫那个上山下乡运动毁掉了,而这时有人却指着我说你应当“青春无悔”的时候,我就感到忿满,非得将这个上山下乡运动批倒不可,这是我目前还要写这类文章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每当我们批判上山下乡运动的时候,就会有人指责我们“抱怨”,意思是你们心胸太狭小了,个人受了一点苦,还叨唠什么?

      先生们,你们太小瞧人了,四十年已经过去,“抱怨”已无任何实际意义,而且大大地低估了我们的水平。我们是要“正本清源”,从理论上批判、从实践上证明,那是一场逆历史潮流而动(说白了就是“反动”)的运动,使得这类运动不要再发生在我们的下一代或下N代身上。这绝不是耸人听闻,除了大量的“青春无悔”们外,2008年某主流媒体还把上山下乡称作为“史无前例的壮举”,既然是“壮举”,既可以史无前例,也可以再三再四。这就更加增添了我作为一个亲历者说话的责任。也是我的立场和出发点。也是我坚持批判“青春无悔”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认为,如果说“运动”一文与“安文”有区别,它在于:“安文”在否定了上山下乡运动并表示谅解后,戛然而止。而“运动”一文却想找出发生这场运动的原因并探讨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情的办法。(不管我的探讨是不是有作用)

      我的逻辑思路是很清晰的:既然认为上山下乡运动是文革的一部分是错误的,那发生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写道: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毛泽东作为一个个人,为什么能够“发动和领导”一场将一个国家和近十亿人民拖入苦难深渊的运动呢?——这分明是这个国家的体制出现了问题嘛——问题的实质就是毛泽东的个人专制导致了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的发生嘛!

      这个观点我在“运动”一文中是阐明了的,也是我们国家在三十年前批判“两个凡是”的时候被认同了的。你不同意这个分析,要么,你能找出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发生的真正原因来;要么,你就得肯定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是正确的。

      我在“运动”一文中谈到了推进民主政治的问题,认为这是避免再发生文革或上山下乡运动,解决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官员腐败和社会分配严重不公问题的办法。不过,我不是发明者,这是领会了胡总书记在17大政治报告中的精神学来的。报告中有“继续深化改革”,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等。这些话给了我鼓舞和力量。

      我在一切场合讴歌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但是我们想过没有,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来得是多么的不容易。三十年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曾经遭到“两个凡是”派的顽强抵抗,是邓小平同志顶住了巨大的政治压力,支持这一讨论并肯定了这一理论的正确,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才得以开展。然而,极左派们并不甘休,不断掀起波澜,直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深圳发表了严肃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指出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也可以存在私有制。于是,改革开放才得以延续,我们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富裕才得以保持。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人想将中国拉回到三十年前去,我看他办不到!

      对于那些低级的口号式言论我是不屑搭理的。我是一个普通人,而且不是搞理论研究工作的,决没有想与安校长去比是不是在一个档次的问题。沧桑壁崖兄弟转载的“安文”有一定分量,写得也不错,我写这篇文章也算是推广和发扬了安校长的观点吧?

      我信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山下乡运动以悲壮的形式宣告结束并不再发生,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融入到城市文明中来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个事实都证明了我和安校长的观点:上山下乡运动是文革的一部分是错误的。而至今还高喊着“青春无悔”却又不愿意身体力行者,却拿不出任何理论和实践来证明这个运动的正确,这也是事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