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转帖]陪读者说


  共有147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陪读者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凌云志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106 积分:50941 威望:0 精华:41 注册:2009/5/13 9:30:00
[转帖]陪读者说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7 16:56:00 [只看该作者]

陪读者说

李世心


      陪读,是个在任何字典里都检索不到的词汇,但陪读现象充塞当代中国城乡,为典型的“中国特色”之一。笔者即属陪读一族,而且绝非“草根”。从2001年开始,爱人即放弃工作,先后在延安凤凰山南麓、西沟、延中沟、绵土沟租房“安家落户”,陪两个孩子读书,其中在延中沟先后就居住了五年多。与此同时,笔者也成为一名所谓的“一五干部”(星期一来,星期五去),往返于延长与延安之间,迄今已经近十年时间了,尝尽了陪读的酸甜苦辣。

    陪读,始于隋代,源于书童,盛衰兴废,绵延千载。封建社会,突出皇权,冲龄即位的小皇帝或髫年储君不进类似清代国子监那样的学堂,多由宗室子弟陪读左右。作陪者虽年幼却须知尊卑,不免战战兢兢,日后更可能因卷入宫廷政治斗争而祸福难测。这种陪读,身历者甚少,距离当代又远,今人自无须体察其中况味。嗣后,官宦或富裕的大户人家也纷纷仿效皇家气派,延士入阁,既为幕僚,亦陪伴教诲子弟。《红楼梦》中的茗烟即是典型的陪读例子,他不仅陪贾宝玉读书,还陪着嬉戏泡妞,打架斗殴。“红袖添香夜读书”,更是古代士子所神往的一个隽永的意象。“日可抚琴听音,夜有娇妻伴读。”雄姿英发的少年周瑜,与乱世佳人小乔龙凤呈祥,更是一段流传千古的风流佳话。没有陪伺在侧的王弗,苏东坡就不会发奋苦读,就不会有那篇悼亡妻的千古绝唱《江城子》。而且,陪读还有不少离奇的传说。贛中有个洪阳洞,洞内怪石壁立,钟乳嶙峋,琳琅满目,仪态万方。相传明代权相严嵩少时有“狐仙伴读”其中,因“吞食夜明珠”而飞黄腾达,故地以人彰,又名严嵩洞、狐仙洞。民国后,因倡导老有所养,少有所学,书童日少,共和后绝迹。上世纪末,因望子成龙心切,陪读死灰复燃,但少有专职者。此后,陪子女出国留洋曾一时腾于众口,令人啧啧称羡。但通过王周生女士的小说《陪读夫人》,管窥到的却是异国他乡陪读生涯辛酸的雪泥鸿爪。进入21世纪,陪读现象若星火燎原,愈演愈烈,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在大大小小的城市甚至乡镇的“名校”周围,出现了一拨又一拨的陪读妈妈、陪读爸爸、陪读爷爷、陪读奶奶,形成了许多原始部落式的“陪读巷”、“陪读街”、“陪读村”。可怜天下父母心,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陪读》,堪称是当代中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人间悲喜剧,更是对陪读热现象的冷静思考。

    目前,陪读主要有四种形态。一曰生活陪读,就是从生活方面给予学子零距离、全方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酷似“陪太子读书”。这种陪读实际是父母在吞食因娇生惯养而导致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低下的苦果,多为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独生子女家庭所为。众所周知,计划生育虽使我国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但质量却未见得有多少提高,唯一的亮点是产生了独生子女一族。这些被众星拱月般呵护着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中有不会穿衣服,不会叠被子,不会洗头,不会洗衣服者,有的甚至连写作业、做值日生这些事情都由家长来代劳。让这些已经基本丧失了生存能力的孩子一夜之间开始独立生活,那真正无异于自己抓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有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脑残”的一代,烂掉的一代,这话虽然有点过激,但至少说明我们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提高。

    二曰负重陪读,或曰希望陪读。这种陪读多以摆脱贫困甚至中兴家族为目标,为陪读大军的主流。“寒门出贵子”,凡这类陪读,孩子一般都十分优秀,“前途无量”,但学子背负的已经不仅仅是学业负担,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希望,已经演化为一项脱贫致富措施,一个靠希望支撑的致富工程,具有革命性意义。当然,陪读为智力投资,也同样属于奢侈性消费,这类陪读面临的困难也最多,难度也最大。延中沟有延安的“龙须沟”之称,但因了延中,那里再窄小、再破烂的房子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房租似“牛市”一样持续飙升,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子没有300元你休想搞定;水电价格早已与国际接轨,宰你根本没商量。许多坐地户纷纷把房子租给陪读家庭,然后举家在别处租房居住,其中的差价相当于家里多了一名国家“公务员”。潮湿的窑洞,低矮的瓦房,两张床,一张书桌,锅碗瓢盆,为了一个诱人的然而似乎也是虚无飘渺的希望,读书者与陪读者均战战兢兢,忧心忡忡,凑凑合合,苦熬苦盼。如果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还得打工或者做点小买卖来养家糊口,供孩子读书。在延中沟,为了孩子读书,有早出晚归的揽工者,有做苦力、做脚夫者,有拾破烂者,有卖菜、卖早点、卖小吃者,当然,也有“搬砖”甚至开麻将馆者,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终日上演着现代版的“七十二家房客”的悲欢离合。在延中沟,陪读者虽然大都有抱负、有追求,但许多人都沦为一个具体的物象,人格、尊严、荣辱皆被抛到九霄云外了。譬如,陪读者互相都不问对方的名字,一般是籍贯在哪里或者干什么营生就被称作什么,有被叫做“子长”、“延川”、“安塞”者,还有被叫做“油条”、“豆腐脑”、“羊肉串”、“煎饼”、“碗砣”、“包子”、“三轮”、“破烂”者,等等。

    三曰监管式陪读,这多是针对“问题孩子”所为。就是家长对自家孩子的抗诱惑、抗腐蚀能力缺乏自信,生怕孩子为花花绿绿的城市生活所陶醉,进网吧,谈恋爱,消极怠工,不学习,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于是,像特务似的盯孩子的梢,把孩子的一切行动全天候地纳入自己的视野之中。譬如目送孩子走进校园,迎接孩子走出校门;孩子学习,就坐在旁边织毛衣或看闲书;孩子吃饭,就为其端吃递喝;孩子睡觉,就蹑手蹑脚为其警戒;间或还找孩子的老师问长问短,千安顿万嘱咐;察觉蛛丝马迹,一有风吹草动,便立即采取行动,果断处置。在陪读者中间,“教育沙龙”经久不衰,关于延中教学与管理的话题始终是个热点。其中“延蜜”当然居多,但“延黑”后来似乎也不少。甲说:延中教学质量提高了,录了一个清华,一个北大,由年年“推光头”差一点变成 “三毛”,闻言,众皆欢喜,感觉有了希望;乙说:延中又“扩招”了,“赖婆娘养娃图数哩”,江河日下了,众皆忧虑,叹息;丙说:听说又从县上和延大拾揽了不少“菜鸟”老师,于是都骂“误人子弟”;丁说:他儿子的什么老师整天不是“挖坑”就是“种菜”,把教书当儿戏,于是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应该与校长理论,有的“排侃”要找市长告状。别看七嘴八舌,其实谁心里也没底,都是嘴皮子上的功夫,每个人早已把自己的命运与延中的兴衰结合在一起,都寄希望于延中,都在隔靴搔痒,采取另类的方式为延中加油鼓劲。

    四曰攀比陪读,或曰尽心陪读。这类陪读多因攀比而生,就是明知道自己的孩子考大学无望,但看见别人的孩子都被“陪”上了大学,总是不甘心,想让孩子试一试,尽一尽做家长的心。因而,在陪读的大好形势感召下,不惜斥巨额的“择校费”甚至“红包”,总要千方百计把孩子弄进理想的学校,加入陪读的行列。陪读当然也有快乐。共同的事业、目标与追求,使陪读者相互有许多共同语言,极易交流、沟通和理解。特别是孩子上学之后,投缘的“陪友”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共同切磋陪读经验;或者围桌而坐,抽烟,喝茶,嗑瓜子,打扑克,互不设防,明亮的心,火热的情,酣畅的笑,一片祥和。但也有因相互攀比、因风俗习惯不同、因兴趣爱好有异而产生的嫉妒、猜疑、是非、误会等等。譬如,张三说,猴年马月,“三轮”的女儿考了年级第一名,“麻辣串”的儿子在网吧钻了三天三夜;李四说,三更卯时,为了争风吃醋,“油条”的儿子与“二饼”的儿子大打出手,考“一本”连门儿都没有;赵五说,亲眼看见“吴起”的小子与“志丹”的女子打情骂俏,还亲嘴哩……凡此种种,味同嚼蜡,令人啼笑皆非。

    国人何以对陪读趋之若鹜,乐此不彼?泱泱古国陪读现象何以若“朝阳产业”日盛一日?因为应试教育依然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育体制中占有主导地位。这是陪读产生的首要原因。尽管我国教育积弊甚深,与经济社会发展愈来愈难以适应,教育改革早已擎起了素质教育的大旗,但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高考依然是一个人一生命运的重要拐点。于是,在素质教育的优美旋律中,应试教育到处彩旗飘飘。于是,通过高考而跻身一所满身“尽带黄金甲”的知名大学,进而抢占一席人生的高地,天经地义,别无选择。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千军万马都过独木桥,各类大学若雨后春笋般崛起,招生规模与日俱增,给人以普及高等教育指日可待的错觉。于是,积重难返,“大学生分配难”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各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里出现了一簇簇十分无奈的“蚁族”。其次,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是陪读产生的根本原因。当代中国,教育资源配置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优于省会城市,省会城市优于普通中等城市,经济发达城市优于欠发达城市,市优于县,县优于乡,呈倒“金字塔”形,加上“劳务经济”、“城镇化”的推波助澜,出现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城市刮起陪读的“龙卷风”也就不足为怪了。譬如现在延安,全市的优质生源和师资均向西安的国家重点中学流动,剩余较好的资源向省级重点延中和市级重点实验中学流动,基础教育实质上演变为“精英教育”,各县的初中与高中均被敲骨吸髓,失去精华,沦为“发展中国家”。而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规模急剧膨胀,好像已经达到普及。正是这一本末倒置,使教育逐渐危机四伏,负面影响已经波及到整个社会政治与经济。第三,国人的人才观、就业观亟待更新。这是陪读产生的重要原因。考中理想的大学无疑是成才的一条重要渠道,但绝非唯一途径。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全球一体化,就业岗位林林总总,需要的人才岂止千种万种,绝非仅仅需要上过大学、戴着博士帽或出国镀过金的高端人才。目前,我国待业的大学生多如蚂蚁,而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又供不应求,十分匮乏。这一现象,不仅是对我国教育的巨大讽刺,更是对国人教育观、人才观、就业观的强烈质疑。

    以上虽然只是对延安陪读的解剖与思考,但笔者以为,窥一斑可知全豹,在当代中国具有一定普遍性。陪读现象是对中国教育轰鸣的警钟,也是对教育改革强烈的呐喊。它启示我们:陪读是应试教育温床上孳生的畸形儿。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陪读是无奈的选择,我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别无选择。

    教育,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发达的经济如果没有发达的教育来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教育是篇非做好不可的大文章。多年来,对中国教育的诟病很多,关于中国教育如何自我救赎的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虎年春,国人翘首以盼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发布,启动了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这至少说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新一轮教育改革即将拉开大幕。笔者以为,总结我国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固然必不可少,但是汲取失败的教训似乎更为重要。作为主导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级决策机构和执行机关,在领导和实施这场事关我们民族兴衰和命运的伟大改革中,一定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义无反顾。一是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知难而进,决战决胜,切莫望而生畏,浅尝辄止,贻误战机;二是要为中国教育认真会诊、确诊,找准症结,多下猛药,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切莫讳疾忌医,雷声大雨点小;三是要实事求是,辩证施治,在把握好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注意特殊性,因地制宜,切莫瞎指挥,一刀切,误国误民;四是要行政措施与经济措施双管齐下,伤筋动骨,重新调整,切实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切除陪读这块生长在教育肌体上的令人尴尬的赘肉;五是要坚决改革现行劳动人事制度,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作用,实现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分配、导流和优化组合,并以此来影响和主导教育结构调整,同时树立人们乃至全社会的现代人才观、就业观和发展观。
    有个成语叫抛砖引玉,笔者愿拙作为先抛出来之“砖”,以引出关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之“玉”,进而引出我国教育发展之春天。愿与有志者、同志者共勉!


原陕北延安地区延长县郭旗公社插队,祝愿全国的知青朋友们幸福快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山行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151 积分:1138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2/7 14: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7 20:21:00 [只看该作者]

    材料所提意见、建议很好;可供教育部制定“纲要”参考。


我们从天山走来,无愧人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