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推荐]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共有717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推荐]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迷迷糊糊
  2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5677 积分:3344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22 18: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9 20:0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越江在2012-8-29 19:44:00的发言:

    俺觉得这的确是个沉重的话题,但也绝对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在,在十八大即将来临之际,对于老龄化社会问题,势必需要为一个纲领性的基本国策定调调,这是有识之举,也是民情民意所向。所以,适时地将这个必须加以认真对待的重大社会问题提出来,得感谢和佩服这些有识之士。

    我们个人所为实在太渺小,这儿老在喊知青“抱团取暖”口号,现在能做到的也就在知青角一天抱个一下,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如果能够对明天如何养老的社会性问题,多增进些了解和认识,大家一起探讨,共同谋划,取得共识,反映民意,发挥影响,没准儿就会真的能达到“抱团养老”的效益和目的。据说,其它知青网站都已行动起来,咱这哒儿莫见。

    这些视频也只是唤起咱对这个问题一点理性认知,起啥作用也弄球不清,不过黄土兄说的有几分道理,真没准儿俺还就积极投身,闹腾个养老咨询机构也未尝不可呢。其实咱延长县的陕北老插里已经有人在做了,小平鱼就一直在大量收集相关信息着呢。

越江为大家做实事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9 20:13:00 [只看该作者]

[央视财经评论]—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五) 农村养老 谁来保障?

(20120827)

 

    主持人(王小丫):观众朋友您好!这里是正在为您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欢迎您的收看。今天我们继续要谈论养老保障的话题。这两天,我们财经频道的节目,在持续关注农村养老的问题。昨天的《经济半小时》节目当中,就记录了黑龙江省的几位农村老人的老年生活。我们都看到几位已经年过七旬的农民大爷,他们始终惦念的是还能不能干得动活、还能不能挣到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当然,他们特别期盼的是能够得到一份保障,在两位农村老人的手里,他们还一直保存了一个证件,这就是他们的这个领取养老金的证件,我们来看一下这是赵申老人的养老金领取证,这个上面他的记录是每个月1元钱,那么分别在2005年和2007年的时候他领取过两次;再来看另外一位老人,张海亭老人的养老金领取证,这个上面的记录是,一年3.6元,每个月算下来也就是3毛钱,他一共领取过21.6元钱。

    那当然,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肯定还是有很多的疑问,到今年年底前,按照国家的新农保的全覆盖的政策,农村的老人将会拿到每个月最少不低于55元的养老金。不过我们看到刚才的这两个证件上,一个月一块钱、几毛钱这个数字和现在相比,当然是有了很多的长进了,不过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问,当初,为什么这个养老保障金对于农村的老人来说,就这么低,两位评论员给我们大家一下,一位是中国农业大学郑风田教授,另外一位是我们的财经频道的评论员张鸿。

    好,我们再回到这个养老金上,为什么一年能出现3.6元钱这么低的数字,而且还是在2005年和2007年的时候了?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这是新农保和旧农保的区别,我觉得他这个一年能领点钱已经不错了,我们国家在1992年的时候,当时农保出来一个文件,然后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当时说的也是农民交,集体也交,国家的再交一点,但是实际上最后演化成基本上都是农民自己交,当1999年的时候,全国已经有七八千万人,然后都参与了保障,但是因为很多集体的基本上没有多少投入。

 

    主持人:对。

    郑风田:国家的投入也没有,所以基本上是农民给自己养老,最后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很低,所以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了,那么…。

    主持人:也就是说,水库的水本身就少,而且这个水呢,还要自己去舀来放到水库里头,你才能从水库里头再拿走,所以无论是机制上,还是在能力上,这都是一个比较……

    张鸿(央视财经评论员):它其实就是个个人储蓄。

    主持人:没错。

    张鸿:很多农民到现在,他领了这个钱以后,他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反差为什么大,是因为当年他以为他一个月能领到一百七八,他交了一百块钱的养老以后,一个月能领到一百七八,他一算还挺好的,现在一看这几块钱,但是当时劝他说的时候,没跟他讲清楚,这个相当于你个人的储蓄,然后未来的利率什么的可能变化,到你领的时候,还要摊薄到每一年每一个月,你领的时候就会很少。

    主持人:对。其实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从田间地头走来的,其实到今天我们看到55元养老金,从一个城里的人的收入来说,这个55元其实也是很低的一个数字。但是呢,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到这个3.6元,或者说一个月1块钱的这个时候,肯定是要仔细的分析一下,其中的这个原因和机制的问题。

    那么对于这些年来,农村的养老保险都有怎样的一些现状和怎样的一些计划?我们现在先来看一个小片。
   
     黑龙江省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登记人口30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320人,占全村人口的1/10。很多人的记忆中,多年前,村集体曾经代扣缴纳过养老保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农保"。

    张海亭(久援村村民):这上都有,要不怎3.6元呢,12个月,不正好3.6元吗,够干啥的,就领这些钱,完了这几年还没信了,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张海亭的养老金领取证上显示,从2005年到2007年,他共计领取过养老金21.6元。 这点养老金其实什么都干不了。他和妻子没有分到土地,只分到了三亩多的口粮田。现在他只好在一家工厂打工,每个月赚800元钱,除了吃饭和给老伴买药,几乎不花钱,攒下的钱准备着以后自己养老用。

    村里的会计说,在1996年和1997年,上级部门曾强制各村按照的一定数额缴纳养老保险,凡是当时没有欠村集体钱的农户,每个劳动力扣48元钱的养老保险,两元钱"办证费"。在2000年前后,村上陆续有人超过60周岁,开始发放养老金,但钱却少得可怜,很多人根本就不来领取。

    双城市执行的还是老农保,就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农民每年按照一定数额缴纳养老保险金,然后等到年满60周岁以后,养老金逐年返还。这种"老农保"最大的问题就是保费完全由农民个人缴费,没有国家财政的支持,保障水平很低。

    但是,从今年7月1号开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计划年底前完成。新农保政策将实现全面覆盖,由国家财政拨款,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将会每月领到55元的基本养老金。

    陈丽文(幸福乡民政助理):外地南边北边的都有,一到60岁说给钱给钱,咱也说给,就没看到钱。

     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的村民们听说,周围很多地方都有了新农保,年龄超过60岁的村民,每个月能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都盼着早点领钱。

    黑龙江双城市是新农保政策的最后一批试点城市。在双城市农村养老管理中心,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信息基本录入完毕,档案摆放得整整齐齐。

    阴法宇(双城市农村养老管理中心主任):现在如果国家基础养老金到位的话,咱们在一周之内,就可以把这钱发放到老百姓手里了,今年的任务咱们就完成了,因为今年的任务,就是保证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金发放到位。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9 20:21:00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个目前这个幸福乡的老人们,他们可以领到55元的这个养老金,那么这个55元就和这个横向的来比较一下,对于这个城里的这个比较,当然还是一个比较低的一个数字,但是如果说作为一个纵向的比较,跟以前的1块钱、3毛钱来比较的话,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提升。

    那还是要问这个问题,当时为什么那么少?那么现在到了55块钱,新农保和旧农保,老农保的这个最本质的一个区别在什么地方?

    郑风田:我想最本质的区别是这55块钱是中央政府拿的。

    主持人:财政的拨款。

    郑风田:对,中央政府能够保证这一笔钱,我们应该这样看,因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都是家庭养老,所以你看在农村的一定要养儿防老。

    主持人:是的。

    郑风田:那么现在这么多年计划生育政策,一般情况下,孩子比较少,另外呢,有很多孩子出去打工,所以导致农村的老人养老问题面临一个很大的障碍。

    主持人:是的。

    郑风田:所以这个时候国家的在重新建立养老体系,让农民分享整个国家的这样一种发展的好处,我想这样,从这来看55块钱过去0相比,它还是比较好的,当然从我们国家不同的地区差距,比如北京、上海这些地方55块钱确实没法生存。

    张鸿:对。

    郑风田:但是对于很多偏远的农村来说,那么多了这一点钱确实和过去相比,他有了。

    主持人:对。

    郑风田:我想未来再逐步的提高,这是很大的进步。

    主持人:对对,至少在一个起点上了。

    张鸿:对,我们现在要做的把覆盖面做的广一些。

    主持人:对。

    张鸿:覆盖面一广显然保障程度就不会那么高,55块钱说实话,在我们老家就已经,农民退休以后,不是退休以后了,就是没有,不种地的……

    主持人:劳动能力。

    张鸿:没有劳动能力的,六七十岁,七八十岁的,如果两口都健在的话,110块钱,如果持续每个月都有110块钱的这个收入的话,还算是可以的,比原来要强多了。

    主持人:那就必须要有口粮,然后呢,要有这个,自己能够种点菜什么的。

    张鸿:尤其是政府来补贴,这个就是现在没到领养老金这个年龄的人,他要参加新农保嘛,新农保这里边你交的钱里边,就刚才郑老师说了,过去我们老农保里边是你自己交钱。

    主持人:对。

    张鸿:自己储蓄,等于自己到最后花,你觉得是不合算的,现在政府会在里边给你补贴几十块钱,你要100块钱,他会补贴几十块钱,这样的话,到最后算起来的话,你可能会比你原来自己要储蓄的话…

    主持人:还要多。

    张鸿:要会好一点。还有一点,因为现在新农合的展开,也比较覆盖面也比较广,所以,如果说,单纯看55块钱的话,这个层次比较低,但是相对来说,比如医药费什么的,这里面我能够报的比例,虽然覆盖也不是那么,那个层次也不是那么高,但是起码我担心的花的那些钱要少一些了。

    所以相对来说,55块钱或者110块钱,就显得多了一些。

    主持人:那么对于新农保的保障的水平是否还能够提高?那么提升的空间还会有多大?将来的计划会是怎样的呢?就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人员。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9 20:21:00 [只看该作者]

     截至2012年7月底,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超过4亿人,其中1.16亿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正初步形成。

    刘从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怎么样引导中青年农民参保,引导他提高他的缴费档次,引导他长期缴费取保,这些机制的话,我们要建立有效机制,这是第一个;第二的话就是说,我们要解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问题;第三的话就是我们基金的管理层次要提高,管理的效率也要进一步提高,将来基金的积累逐步在增加,我们不可能分散到2000多个县的这个很小的范围。

     刘从龙还指出,目前国务院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每人每月55元,未来这一项政策补贴会有所增加。

    刘从龙:这个调整的话,就是我们提出这个方案,那么经过国务院决策进一步调整,但是同时我要说的是,就是地方在国务院没有调整之前,地方的话,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这个标准。

     据刘从龙介绍,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地方已经调整了基础养老金标准,北京、江苏、浙江以及我国中部和西部的一些地方,在中央财政给的55块钱的基础上,增加了5元、10元、15元,甚至是几十元、几百元不等。
   
    主持人: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这个新农保的政策,在机制上的一个结构,那么新农保和老的农保相比,它有了一个基础,就是55元的一个基础的一个底线,这是中央财政直接拨款的,是有保障的,那么整个新农保的养老体系,它还是需要农民自己拿出一部分钱来参与到其中,而我们知道,农民他其实没有太多的钱可以投入到未来,投入到这个养老的这个未来当中,这个对于期待做一个投资的,那么同样也可能是不愿意出太多的钱有一个观念的问题,也有一个实力的问题,那么这样的一个老问题,在新农保这样的一个结构当中,应该怎样来解决呢?

    郑风田:是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养老保险有两种支付方法,一方面就是你到60岁了,把55块钱给你。

    主持人:拿走。

    郑风田:另外一块就是说,你要想拿到这个55块钱,你所有符合参保条件都要交完之后,你才有资格享受,这就叫捆绑政策。那么这样一个政策的初衷希望以后增加整个社保体系的可持续性。

    主持人:对。

    郑风田:但是这样做,对农村来说,可能就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向农民收钱,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本,另外尤其过去的老农保,很多农民不相信这个制度是不是可持续下去。

    主持人:对对。

    郑风田:另外农民还会算帐,现在你给我55块钱,可能我家几个孩子要交了,比这个钱还多,农民一算,还不如把这个钱交给我呢,我前不久就到黑龙江去,发现跟农民聊这个事,我说国家一个月给你55块钱怎么样,他说特别好,但是我的同事15岁以上这些孩子都要参保,老头掰着指头一算帐,那不行,还不如他们直接把钱交给我,干吗要把这个钱交出去。

    所以农民也有一些不信任感,所以我想最核心的东西,怎么才能让农民把这国家给的55块钱,到60岁都拿上,以后的有些有能力的农民,他愿意的话,慢慢再多交,所以这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把这些捆绑政策,尽量不要把它再继续捆绑了,但是有一些地方开始做,有些地方的农民,拿到这55块钱,也面临很大的障碍。

    主持人:也就是说,把这捆绑政策尽量把它消减了。

    郑风田:对。

    主持人:就是说,你保证先把基数的55块钱能够递到农民的手里。

    张鸿:对,家庭联保。

    主持人:对。

    张鸿:我前段看媒体有一个农民来信,他就说,他说我现在开始有资格领这55块钱了,但是呢,我两个孩子呢,那个大儿子9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和我分开过了,而且很少来往,他没有入这个新农保。

    主持人:对。

    张鸿:所以现在我也没法说服他入新农保,我就没法领这55块钱,怎么办呢,老人选了一个特别无奈的办法,就他替他这个大儿子。

    主持人:交这个钱。

    张鸿:交这个,对,新农保,交要比他领那55块钱多的多,他就说了,他说你看,本来呢,我是养儿防老的。

    主持人:结果,我还替他在交。

    张鸿:现在我还替他在交养老,所以我们必须得分清了,这55块钱到底是什么,是政府给60岁以上的一个农民的一个养老的基本的保障,还是我们要建一个养老体系,然后这个池子未来要可持续。

    所以我们必须得让年轻人也交进来,然后老年人才有资格领,我觉得应该是前者,就这55块钱,先发给老人。

    主持人:我们首先要解决问题。

    张鸿:对,而且还有一个就是如果他真的有四五个孩子,只有一个没有,没有交。

    主持人:那又怎么办呢?

    张鸿:对,那应该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个应该就可以给他了

    郑风田:但实际上有一个规定,一般对城市养老保险,就刚才这样一种制度是可行的,但对这些贫困地区来说,如果你要让农民来交,他可能出现逆淘汰,越穷的人交不上,实际上他越需要钱。

    主持人:但是为了……

    郑风田:南美这些国家对这些农村它就采用没有挂钩的,你到60岁直接国家给你一笔钱,城市可以这样做,所以我想一定要分清城乡,分清富有的地方和穷的地方,有些农村地区很富,他愿意多交一点,多拿一点退休金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这些最穷的这些人,所以你应该引起他拿。

    所以我想捆绑政策最少在近五六年,或者甚至十年之内不要有,然后这样全国统一,凡是到60岁老人都拿到,我们现在农村老人也就是1亿多人,一年一个月55块钱,一年也就六七百亿,我们国家现在对农村投资的,对三农政策,一年对农村的各种惠农政策有一万多亿了,这还不到一千亿,应该不是特别多,没有存在这样一种非要进行捆绑的一个。

    张鸿:就是政府掏得起这个钱。

    郑风田:对。

    主持人:农民是特殊的群体,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就是这样的一个农耕社会过来的农业国家,所以呢,我们现在城市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了,也已经到了一个要照顾农村、照顾农民回报农民这样的一个时机了,稍后继续我们今天的关于农村养老的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我们今天关注的话题是农村的养老保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几位农村老人他们的生活片段,我们来看这一位,他是71岁的吴谭寿,他不仅要照顾生病的老伴,还要照看四个小孙女和孙子,平常他要下地干活,要养猪,他要做很多的家务,以及维持生计的一些农活。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位老人,他70岁了,他叫吴志英,他种了一块菜地,同时他还要冒着危险在夜里到河里去捉虾,那么一夜辛劳的收入,拿到集市上卖,也不过就是十多二十块钱,那么这些就是很多农村老人的目前的生活的现状。

    那我们知道有些地方,中年人,也就是这些老人的孩子们他们都出去打工了,所以就留下了很多的留守的老人和留守的儿童,这一老一小在一起,老人得种着这个地,因为撂荒了很心疼的,都得种地,孩子们要上学,所以对于这样的留守老人来说,这个养老保险是不是也并不能解决特别大的问题?

    郑风田:从长远来说,目前这样一种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们就必须要解决,但是另外一方面,我想可能55块钱,咱们适当地再加几倍。

    主持人:加几倍。

    郑风田:对,有一个很好的研究,就是艾买提有一个教授,整个南美的国家,就是发现这些老人们享受到这些每年国家给的养老金的这些老人,他的孙辈和这些没有享受到孙辈之间的差别,发现他们两个孙辈之间的这个营养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也就是说,实际上养老保险有一个代际传递,这些老人们,比如你要给他一些养老保障,它不仅仅是保障老人自己。

    主持人:是的。

    郑风田:那把这个钱可以给他四个孙子,这几个孙子,所以我想,从这方面来说,我们未来的养老保险一定要,一方面要加大,另外一方面力度还有这个宽度都要大大地加大,虽然这样缓解农村这样目前存在的问题。

    张鸿:对,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问题。

    主持人:是。

    张鸿:即使不在养老话题下,他也是一个值得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话题,所以呢,这里面涉及到的其实包括了很多,比如说户籍制度改革,比如城镇化的进程,如何能够更多的关注农民工和他身后的老人和孩子。

    我觉得,比如说在农村能不能成立各种类似互助社,类似这个就是准养老院的这样一些机构,这样一些部门,而且还有很多像稍微年轻一点的壮年一点的农村妇女,其实也是在家里留守着的,也可以给她们,让她们动起来,比如说,成立这样一个互助组织以后,她们就可以帮助这些老年人,然后自己也能挣一点工钱,也能养家,这样的话,整个是不是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形成一个农村的一个准社区的这样一个概念,能够帮助这些老年人有更好的生活。

    因为我们看到我们一直在谈的是55块钱能解决多少生存的问题,但是其实我们看到的画面里面,老年人也就是弄个棍在那晒晒太阳,这就是一个仅仅是活着的概念,就是精神的慰藉上。

    主持人:对,你刚才说到的这种模式,就是说能不能有一些农村的壮年的劳动力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就在自己的这个村里。

    张鸿:初级的服务业。

    主持人:他们能够在自己所在的这个地方打工,然后投入一些这个福利的设施,投入一些这个政府的一些养老的保障,其实对他们来说,他们自己心里头更安,同样带动的是整个他们所在的这个村、这个县、这个乡、这个镇的一个真正的城市化的进程,那么好,现在就这个问题,我们再来采访一下我们财经频道的特约评论员。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现在要讲不足,可能很多地方反映的仍然是财力不足,首先是这个问题,大家有这样的共识,就是要把覆盖面全铺开,做到全覆盖,但是在很多地区,特别是这种边远欠发达地区,它的财力怎样配上去,使他们得到基本养老的保障条件,是要给他们必要的资金支付,这种资金力量跟很多欠发达地区现在的实际的能力相比,是明显有一个反差,那么从道理上来说,这就要更高级的政府,首先从中央政府,再到省级政府,自上而下的通过转移支付,去提供最主要的资金支持力量。

    汤敏(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现在那么对农村养老来说要讲不足,第一步,首先就要加大投入,因为投入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投入太少的话,肯定都是捉襟见肘的,现在投入还比较少,那么这个投入由谁来投入,是中央政府来投入,还是地方政府来投入,这个投入怎么样来分配,这些首先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就是养老服务的问题,因为现在由于大量的农民工出外打工,家里的两老或者孤老在家里头,尽管他们都还有孩子,他并不是五保户,但是实际上是没有在他们身边的,这时候农村的这种养老的机构怎么样来处理,他们的房子怎么处理,他们的补助怎么处理,他们的投入怎么处理,所以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主持人:我们大家都知道,这养老保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老话题,而这个农村的养老保险,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

    张鸿:对。

    主持人:面对这样的一个老话题,又是新话题这样的一个话题,两位有什么样的建议?

    张鸿:你看我们一说养老吧,脱口而出,就容易说你看退休年龄什么这些,这些其实都是城市的概念。

    主持人:是的。

    张鸿:但是当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老年人七十多岁了、八十多岁还在地里边种地的时候,其实我们很难意外,我们觉得好像那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农村的人,他到了60多岁,他就不能退休呢,他就不能享受一些东西呢。

    郑风田:怎么才能够更好地让我们一大半的人口生活更好一点,国家要做很多,尤其你比如怎么才能把新农保可持续,然后补贴更多一点。

    主持人:是。

    郑风田:这样农民可能就很高兴了,不要再像过去老农保,农民交了钱了,拿不到钱,怎么才能够让……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9 20:23:00 [只看该作者]

[央视财经评论]—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六) 养老产业 能否淘金?

(20120828)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1.wasu.cn/1G50.swf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9 20:23:00 [只看该作者]

[央视财经评论]—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六) 养老产业 能否淘金?

(20120828)

    老年人是包袱还是商机?中国养老产业链究竟能有多长?这块巨大的市场为何不容易撬动?启动养老市场还需要哪些政策配合?《央视财经评论》正在关注。
   
    主持人(王小丫):大家好!这里是《央视财经评论》,欢迎您的收看。要继续我们的系列节目--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在刚刚播出的《经济半小时》节目当中,我们看到了张奶奶她住在郊区的一个老年公寓,生活的有滋有味,非常的快乐。未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有更多的人做出像张奶奶一样的选择,那么我们的社会为此做好了准备了吗?除了要发展出更多更好的养老机构,针对老年人的银发产业,如今我们发展到了哪一步呢?未来的产业空间又在哪里呢?我们怎样才能不把老年人当包袱,而是从中发现一些商机,拿出更给力的政策来启动这块市场,这样做到才能双赢?

    那好,今天我们的评论员,一位是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副所长张车伟,欢迎您。

    张车伟:您好。

    主持人:另外一位是我们财经频道的评论员张鸿。

    首先我们再来看一看张奶奶的生活,看看张奶奶她在养老机构里都能享受到哪些服务。
   
     张奶奶今年78岁,跳了一辈子的舞蹈。

    张超:1958年,我23岁,他28岁的时候(照的),他是演话剧,我是歌舞团的。

   现在老两口住在香山脚下的这家爱慕家养老院。两位老人入住的是这家养老院里最好的一个套间。价格每月是7000多块钱,老两口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正好够用。

    张超:这俩房间一共是70平方米,这个是一个客厅,里边是一个卧室,之前呢(这里的费用)孩子就要给我们俩拿,我们俩说不用你们拿,我们拿一半,你们孝心拿一半。

   张奶奶入住的这家养老院是2009年开始营业的,拥有120多间房屋,价格从3000元到8000元不等。养老院背靠香山,环境清幽,老人们在养老院里编舞、锻炼、交友,日子过得很是自在。老人们住的舒心,养老院也获得了不菲的收入,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的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接近1/3,占世界老年人口的约1/4。随着入住养老院需求的增长,养老院的收益有望进一步提升。而养老院只是养老产业的一个方面。养老产业可包含老年地产、老年服务、老年医疗、老年文化、老年用品等方方面面。2010年中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已经超过1万亿元,预计2050年前后将达到年均5万亿元。

  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将催生大量的就业机会,从2010年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将从2000万人激增到7800万人,提高就业率约2%以上。如果按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的3比1的比例配备,仅此一项就能增加就业1000多万人。预计未来2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以上,银发经济对于GDP的拉动作用将会十分明显。
   
    主持人:一说到这个养老产业,大家就会想到这个是一些养老的机构,那目前我们看就是如果说把这个养老当成一个生意来做的话,这个空间有多大?

    张车伟(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我觉得从前景上来看应该是非常大,因为我们国家老龄化的速度很快。

    主持人:对。

    张车伟:老年人也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将近,60岁以上的人已经将近2个亿了,1.78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也将近1个亿,那么可以看到说,从人口上来讲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但是你要是从消费能力上来讲我觉得中国的养老产业,应该说还没有破题,如果说有些进步的话,我觉得也刚刚开始,就刚看到一些曙光,我觉得离真实的,就说我们养老产业的发展来讲,我觉得还是有相当距离的,那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张奶奶的生活,我觉得现在也可能只是极少一部分…

    主持人:是的。

    张车伟:老年人有能力。

    主持人:这还不是一个常态。

    张车伟:对,我觉得还不是一个常态。

    张鸿(央视财经评论员):我估计张奶奶住的这个养老院不是什么人都能到那就有地方住的,你说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有几个能掏出三千到八千块钱一个月……

    主持人:对。

    张鸿:就在那住着。

    主持人:实力不够,还有一个哪怕实力够了,他的观念也接受不了。

    张鸿:对,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现在我们说产业链产业链,我觉得中国养老有链没产业,就是需求都有,市场都有,但是产业跟不上。

    所以你看你的选择,因为我们说产业链的时候,其实就有很多的这种有机的组合,就说产品、服务等等这些,它有机的组合,但是现在你看,其实你选择权,你选择的余地并不大,而且他们经营起来,绝大多数的民营的,就光是养老机构,经营起来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主持人:是的。

    张鸿:好多都不盈利。所以那就不是一个非常完善的一个产业链。

    主持人:其实这个养老产业,它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我们来梳理一下,还有哪些机会,有哪些空间呢?

    张车伟:现在老年人这个产业你仔细想想,实际上我们经济,刚才张鸿讲的,实际上产业链很多的环节都跟老年人的有关系,比如说从产品,从我们制造了老年人需求的特殊的产品,比如说轮椅,老年人的服装,这个生活的消费就不用说了,特殊的一些需求也很多。那么从这个就是属于第二产业的,比方制造业的这种产品。

    那么第三产业就更多了,刚才我们讲养老机构的建设,整个就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这个新兴的产业,现在没有完全的发育起来,现在再加上老年人的这种比方说旅游,老年人一些特殊的文化方面的需求就更多了,要再往高端的去,我觉得是非常广阔的,因为这个空间,或者这个产业链,应该说非常长的,而且也是非常广阔的,我觉得这个前景应该说是非常好。

    张鸿:其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老年产品,只不过没太在意。

    主持人:比如说。

    张鸿:比如说手机,我就给我妈买过一款老年人专用的那个手机,就是键盘比较大,然后功能其实没有那么多,唱歌什么的功能不多,但是她用起来非常方便。

    还有比如说老年人的这种豆奶粉、奶粉、低脂的这种食品,其实都是老年专用的产品,但是它相对来说,就是说,可能没有那么丰富,没有进入到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主持人:或者说没有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一个必需品。

    张鸿:对,我看到国外比如说它会有,连马桶都有专门老人用的,我们年轻人用的,这个腰没事、腿没事,腿脚没事,就比较方便,可能老年人用的时候它就需要有一些特殊的设计,所以整个的环节都没有,其实没有丰富起来。

    主持人:对,其实这个开发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就像张所长讲的,无论是第二产业制造业,还是第三产业服务业这就更多了。

    张车伟:对。

    主持人:所以我们动动脑筋,完全有很多的很多的商机在这里,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整理了一个小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下楼梯是不少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难题之一。在今年的5月17号到19号,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一款国产的楼梯升降座椅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前来试坐。6层以下的建筑,只要有楼梯,就能在楼梯上搭建升降轨道。安装在轨道上的座椅,最大承重达300公斤以上,以每分钟6.8米的速度匀速上升和下降。

  李云彩(参展商):像上海这样有很多老公(旧)房,北京也会有的(老旧房),可以利用这个楼梯升降椅,装带他们(老年人)平时走道上就可以了。

     对老年人来说,日常生活中出行的范围可能并不大。这款小型电动车,充电9个小时,可连续行驶60公里。它的最快车速是每小时12公里,能满足老年人去超市、菜场、老年活动中心甚至是短途出游的需求。车上还装有按一键刹车按钮,遇到紧急的情况只需要轻轻一按,就能很快停下来。

  丁菊明(观展老人):感觉很舒服,也美观大方,它(电动车)一进一退相当灵活。

   在博览会上,还展出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而打造的老年之家。这个家是天津一家养老服务公司,针对61岁的陈军老人晚年生活所量身打造的"样板间"。

  陈军(上海老人):这个就是我的居室了,我们先看一看他们给我设计的立柜,这个立柜我现在拿起来比较方便,将来我老了以后,大概有点困难,就设计一个拉杆,这样可以拉下来,拉下来我就把衣服都换好,吊好以后我再送上去,这个就比较方便。

     像这样的老年之家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建设属于他们的温暖的家。

  陈军:我觉得老人还是在自己家里舒服,家里这些东西让你没有障碍,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这样的话,就比较放心自己。

     随着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也将呈现跳跃式的增长。巨大的"银发经济"商机正在显现。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9 20:28:00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刚才我们梳理了一下银发商机,参与这个节目的观众朋友也非常多,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凯雷"他就说:中国养老业是未来的大产业,但是举办养老的机构不专业。刚刚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个朋友通过电话,他的朋友从英国的斯德灵进修回港,他是专门研究养老产业的,回国之后考察了很多地方发现圈地者多,盖公寓多,但是能够借鉴国际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比较少的,懂专业的养老护理也就更少。所以这些软件还应该进一步地跟上。

    再来看"芸芸"他说:银发产业,确实是一个新兴的、巨大的、有潜力的市场,但是目前国内对于这个市场的反应比较单一。而且关于老人托管问题,法律上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来规划这个产业,比如说老人在敬老院或者养老院走失、死亡等等,这一类官司还是有很多的。

    好,感谢这两位朋友你们的贡献,确实谈到了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在这里有一张图表,我们一起来分享这张图表,这个图表可以看到这个老年消费的一个趋势,一个走势,我们看到2010年的时候,整个这个老年人的消费,它占总数还是非常低的,只有6.4%,那么从这个比较低的基数上来看,我们可以预计将来上升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所以这个潜力也是比较大的。

    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的商机会是非常的好的,非常大的,所以大家都应该动一动脑筋,那接下来我们要问两位评论员就是商机是有了,目前我们整个养老产业也开始起步了,那么如果说要进这个门的话,这个门好进吗?

    张车伟:我觉得现在这个门来进的话应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和障碍的,就是说,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前景虽然很广阔。

    主持人:对。

    张车伟:但是要进来赚钱不容易。

    主持人:赚钱不容易。

    张车伟:所以我觉得,而且要提供专业的服务,就像刚才一个网友讲的,针对老年人专业服务,我觉得我们更缺乏。

    主持人:对。

    张车伟:有的人能进来提供一些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可能都是比较简单的,或者是说,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这样一些服务,所以你不能说真正进门了。我觉得进门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说。

    主持人:来梳理一下。

    张车伟:一个是说你专业上要提供老年人,针对老年人专业需求的服务,我觉得这是一个门槛,同时我觉得我们的政策方面,你准入的政策方面,现在我们国家也没有准备好,应该说,现在很多有关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都不完善,刚才网友也谈到了,比方说托管问题。

    主持人:对对对。

    张车伟:那么还有一些我要盖一个养老院,那么我现在比如说在经营上,和其他的第三产业或者是服务有没有区别,有没有一些政策的优惠,如果我们都知道进入这个产业,应该说它的利润是很薄的。

    主持人:是。

    张车伟:如果你要在和其他产业一样来对待的话,那很多人进不来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些方面,实际上都有很多门槛的,我觉得应该说面临的障碍还比较大。

    主持人:其实还需要再琢磨琢磨,怎么样去把这个市场扩大,成为有效的商机。

    张鸿:我们说这个市场潜力很大。

    主持人:对。

    张鸿:但是这些人没钱,这个潜力一方面就得需要像张所长说的,你得让那些人有点钱才行,但是恰恰是现在老的这些人是未富先老。

    所以他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消费的能力和意愿,即使他有一点钱,你说我妈退休是有退休金的,她还想着怎么能把这钱攒下来以后给我,她是不舍得花,观念也是一个制约。

    日本它是进入老龄化比较早的,但是它是在进入老龄化的时候,国民已经富了,所以你看日本现在的老年人消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消费,总量是超过60岁以下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

    所以当我们说什么人钱好挣的时候,你看儿童的钱好挣,父母的钱好挣,这都是巨大的群体,但是老年人的群体很大,但是钱不好挣。

    主持人:钱不好挣,刚才我们都探讨了,尽管说这个养老产业是商机无限,空间无限,但是如何健康地有秩序地或者说有实效的来发展,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稍后继续我们今天的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我们今天谈到的话题是养老产业银发产业的一个商机的问题,那么对于国内来说,就像张所长讲的,我们刚刚开始起步,那么有一些怎样的经验可以借鉴呢,我们不妨来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一起来看。
   
     在美国的养老产业里,最具规模特点的就是"倒按揭"。62岁以上有自主住房的老人可以把住房抵押给银行,银行定期给老人一笔生活费。"倒按揭"对拥有自主房产但维持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在美国,上门为用户定制养老服务的公司也很多,这些个性化服务通常按小时收费,每小时在"50到150美元不等"。另外,美国老人的旅游养老发展也很快,冬天寒冷的时候,到南方温暖明媚的地方来过冬,春天来了再返回原来的地方继续居住生活,每年都有很多老人以这样的方式边旅游边养老。更有爱好旅游的老人,干脆卖了房子买上一辆房车,吃喝住行全在车里。数据显示美国近5年销售新房车140多万辆,全美国已经有700多万户以上的家庭拥有房车。

    在日本,政府公布了《21世纪复活日本的21个国家战略项目》,把"医疗和看护产业"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发展项目,计划从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内,将医疗、看护和健康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扩大50万亿日元,并争取由此增加284万个就业机会。

    日本政府不仅瞄准日本国内的老人,还在研究放宽"医疗签证"的限制,培训外语人才,建立海外代理和推广机构,已经有企业计划在羽田机场周围开设24小时营业的医疗机构,方便周边的中国、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人士在周末到日本享受医疗护理服务。日本把养老产业称为"银色产业",测算发现这个产业规模将是环保产业也就是绿色产业的2倍。日本一些大学还特别设立了社会福利、福利用具工学等专业的课程,并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热门学科。

    瑞典,每年用于照料老人的金额超过了1000亿瑞典克朗,近些年来,为达到通过竞争提高效率的目的,瑞典各地方政府开始把越来越多为老人提供的服务项目承包给私营公司经营。而每家养老院都要为添置养老康复设备做很大的投入。在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萨巴斯柏里养老院,工作人员正在使用一种特殊的绷带,帮助一位老人起身,并移坐到轮椅上。老人们所使用的轮椅和帮助起身的专用设备,也都是根据每位老人的体型和需要专门设计,就连每一个房间都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好,刚才我们看到了国际上的一些比较先进的做法,有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那么现在我们再回到国内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刚才评论员已经说了,一方面就是这个养老的这个门槛,其实它也是蛮高的,这个老人的钱不好赚,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在老年人的消费市场当中,有很多是空白的,就是我拿着钱我也买不到,所以这是一个矛盾,那么怎么来平衡和解决这样的矛盾呢?

    张车伟:我觉得这个确实是我们现在应该深思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在这里边,可能是要除了政府的参与之外,因为我们国家的问题可能也在于这个,过去可能依赖政府比较多。

    主持人:是的。

    张车伟:在养老市场发展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各地的养老院建设这种养老机构的建设,甚至养老服务的提供,依赖政府的还是有点过渡,就是我们对市场的应用还不够,就是比方说,我们民营企业,民营资金的这种参与还不够。

    参与进来以后,你能怎么保证他能够有盈利,这就需要我们可能从国家的规划上来讲,从政策的制定上来讲,要形成一套有效地一些制度,一些制度的安排,比如说,我税收上能不能有一些优惠的政策,如果你提供了产品是老年人急需的,然后又特别适合现在老年人的需求,那么有没有一些政策方面的优惠,我觉得这个很关键。

    那么从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比如说我们老年人,有关老年人服务的一些专业的知识,我觉得社会上也是不足的。

    主持人:是,其实也可以理解成,无论是在硬件上我们要跟上,其实更多的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专业的或者说是观念的或者是软件上的一种跟进。

    张鸿:对,所有人的观念,包括政策制定者的观念。

    主持人:对。

    张鸿:我们看国外的经验,基本上是两个,一个是政府做你该做的,还有一个放手让市场来做他们能做的,政府该做的什么,是规划政策的制定,当然这些政策的制定,像张所长所说的,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主持人:对。

    张鸿:可以落实的,然后提供基本基础的就是不能盈利的那些服务,比如我们看瑞典的,其实在它的每个社区里面都有政府基本的服务,比如说老人家要换灯泡,这个恐怕商业是不挣钱的。

    主持人:对。

    张鸿:老人家要换个窗帘,就没法蹬凳子那么高,那就政府来做这种基础,而且他很可能不用政府花钱,有义工、志愿者就把这工作给完成了。那市场上应该放开让市场上去做。

    主持人:对。

    张鸿:然后市场会有种种创新,政府只需要在政策的鼓励上,就是鼓励他创新,他创造一个新的模式,然后我在税费上的减免上,包括土地的减免上,顺便说一下,刚才有一个网友提到了很多地产商进入到这个……

    主持人:圈地。

    张鸿:对,你说到点上了,就是我们特别担心的是地产商他做养老,这个意在沛公,他其实是做的这种养老地产,养老地产当然不是不可以做,但是其实他更多看中的是地的增值,所以如果他,当然我们希望包括地产商在内,也愿意踏下心来做这个可能是微利的,甚至不挣钱这样的产业。但是我们同时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擦亮双眼,就是你要让那些真正的愿意做这个产业的人进来,然后扶持他。

    主持人:所以我们从现在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这种前提之下,我们还是希望很多地产商,他们能够有一种真正的做养老产业这样的一个心态和实实在在的一个做法,让大家不要对他们失望。

    那么同样对于这一块我们也采访了我们频道的特约评论员,看看他们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有怎样的真知灼见。
   
    刘云龙(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作为国家来讲,第一个是要对养老产业,制定一个专业的标准来加以规范,第二个应该给予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来提供一个激励,第三个要允许和动员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第四个应该要鼓励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包括专业人员、技术人员作为志愿者参与进来,应该要鼓励以保险资金,养老金为代表的这种长期资金,积极的参与养老产业的发展。

    何文炯(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还有一类是属于居家养老的,第一种是政府直接支持下,社区办的养老服务设施,比方说老年人的食堂,老年人的活动室,还有一类企业来提供的这种服务,这一部分现在发育还很不够,尽管有市场,但是政府给它们支持不够,对这样的服务业希望能够给予税收的优惠,给予政策支持,甚至有一定的补贴。
   
    主持人:刚才我们探讨了很多关于发展养老产业的一些方法,或者说是一些空间和这种潜在的商机,现在我们要来梳理一下,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会面对一些怎样的困难,我们请两位评论员来梳理一下困难。

    张鸿:我觉得现在我们要梳理一下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里面到底有什么政策需要,可以扶持的一些政策。

    主持人:对。

    张鸿:因为现在很多的朋友,包括我们关注期间,包括关注之前都曾经问到说,到底我要做这个的话,我能享受到什么样的政策优惠,我们发现很多的政策优惠都是原则性的,也有一些政策的优惠是跨部门的,就是那个部门同意的,这个部门他不接受,说那是他们部门。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有一个小册子这样的东西,告诉我们的准备进入到这个产业的人说,你进入进来,你的土地的减免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税收的减免是什么样子的,你如果是盈利性的,如果是非盈利性的,你将享受什么样的优惠政策,政府购买的幅度大概是多少,然后你的水电的优惠政策到底是什么,你拿着这个就可以去真正的落实到优惠,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现在最急需做的,就是让它真真正正的能落实下来。

    主持人:可操作性。

    张鸿:对。

    张车伟:我觉得还有一个困难就是说,刚才张鸿讲到,我觉得这个就是最……

 

[央视财经评论]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六)养老产业 能否淘金?(20120828)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盖头坪
  2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541 积分:2444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0/25 18: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9 21:18:00 [只看该作者]

每当我用轮椅推着九十二岁的老妈行进在街区或玉渊潭公园时,时不时的会想到这个问题:老将至,或者说已至,我们将如何养老?上一代人有儿女在身边尽着孝,可以居家养老,而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则不是空巢就是少儿无女,还能像上代人那样居家养老吗?看来希望渺茫。因此,未雨绸缪,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机构了。这真是一个沉重又现实的问题。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30 15:10:00 [只看该作者]

[央视财经评论]—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七) 养老无忧 “钱途”在哪?

(20120829)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3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30 15:13:00 [只看该作者]

[央视财经评论]—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20120829)

 (七) 养老无忧 “钱途”在哪?

   主持人(陈伟鸿):欢迎收看今天的《央视财经评论》。老有所养,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对未来的期待。但是我们老了之后怎么来养?养的质量如何?这些都关乎到我们老年的幸福程度。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未来除了我们已知的能够领到的养老金之外,我们还能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简单地说,就是怎么样让养老的钱尽可能地更多一些?未来我们在退休之后,依靠“养老资产”就能踏踏实实地养老吗?今天我们演播室当中的评论员是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主任杨燕绥女士和我们财经频道的评论员张鸿。节目一开始,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目前全国各地关于养老的财务模式,正在做着什么样的一些尝试?

  “你留下房子,我为你养老”,“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老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定期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房主去世后,房产出售用于归还贷款,其升值部分归金融机构所有。记者在上海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

  上海市民:我跟儿子住在一起,我跟着孙女住在一起,我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儿子住什么房子呀,很复杂的。这个房子的事情。

  记者:很复杂的。

  上海市民:很复杂的。

  上海市民:这事要和子女商量的嘛,因为没有子女的例外嘛,有子女的老人不能完全做主的。

  此外,我国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一般只有70年,当老人年迈将房产抵押时,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已经不多,而当老人身故时,使用年限更是所剩无几,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以房养老实施的难度。

  张鸿铭(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居住住房的70年的土地使用权的问题,我们土地使用权,实际上已经实行20多年了,以70年为计算的话,已经差不多接近1/3的时间,还有2/3的时间,那么对于公积金管理中心而言,对于一个收房的人,他希望你这个产权房的年限越长越好,越长越好,你已经过去20多年,所以对于土地使用权期限很长的房屋,他攒的量也可能不大了吧。

  彭予(本台记者):2007年,上海是公积金管理中心曾试推过“以房自助养老”,也就是65岁以上的老人将自由产权的房屋出售给公积金管理中心,老人在有生之年,仍然可以居住在原有的房屋内,出售房屋所得的款项,再扣除房屋租金、保证金及其他相关费用后,全部由老人自由支配使用,然而这一试点,并没能开展下去,这项业务早已悄然停止。

  马伊里(上海市民政局局长):大家都期待着,政府能够很快出台一个政策,我觉得还需要观察,还需要研究,站在老年人的立场上,我们要看这种模式,怎么样对老年人是有利的。

  最近上海东方早报报道,上海市民政局,总结了7种以房养老模式,一是出售自有住房,入住养老机构,以房款补贴养老。二是将自有房屋出租,自己到养老机构以租金补贴来养老。三是,售出较大住房,购买或租赁较小住房,用其差价养老。四是将自有住房出售,再与购房者签署长期租赁协议,仍然在原居住房用购房款补贴养老。五是与赡养人签订遗赠赡养协议,用住房价值购买终身赡养服务。六是对子女承诺用现住房价值,采用家庭内部的以房养老形式。七是通过金融或房屋机构买断老年人自有住房产权,通过测算定期给予养老补贴,老年人仍然可以在自己住房里终身居住。

  民政局表示,这些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并将加大对“以房养老”政策探讨力度。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了在石家庄在上海等等这些城市所进行的试点,我想可能在二位的眼中,你们也看到了中国更多城市都在做着相应的一些尝试的工作,为什么这么多的城市都开始做同样的事情?

  杨燕绥(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因为“以房养老”也是养老金的一个来源,因为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仅有一份养老金,解决的……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总数 9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