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14.茶坊落户


  共有122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14.茶坊落户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14.茶坊落户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7 21:03:00 [只看该作者]

 

十四.茶坊落户

张树人

 

当年知识青年如果到农村去插队落户,政府都会按照有关规定给生产队拨付些安置费,用于补贴知青住房建设,添置必要的灶具农具等。但是那会儿讲究的是贯彻领袖指示精神不能过夜,具备条件的要执行,不具备条件的也要先执行,而且执行起来犹如迅雷不及掩耳。因而,实际情况就变成了一切都是先执行,至于执行以后会有什么问题乃至会产生什么后果都是到时候再说了。你想想《人民日报》是1968年12月22日发表的领袖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转瞬之间,我们这些知识青年已然于1969年1月19日踏上了去延安插队的征程。如此仓促,列位看官可想而知,对于承担安置知青任务的县,公社,乃至生产队根本就没有时间做好建房等相关准备工作。乡亲们都是以最大的热情,乃至克服了很多困难,方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和安置了我们这些北京娃。

1969年元月,我们刚到茶坊生产队插队的时候,就是因为上述原因临时安置在社员的家里居住的。这一点小子在《知青生活》一文中已经说过是住在大队党支部书记家。当时,我们几个男生就住在老支书家院门的左侧,女生则住在进入院门里边右侧的房间,老支书一家则挤住在院门里边左侧的房间。男生的房间门是临街的,屋里面积不大,大约有8平方米左右,差不多进门就得上炕。晚上和乡亲们一样,我们也都逐渐适应了头朝外并排就寝的习惯。茶坊邮局就在我们宿舍的左侧隔壁。那会儿小子经常会去邮局翻翻有没有自己的信。人在他乡日子久了,就会真切的感受到家书抵万金的滋味。好在我们在队里的时候,乡亲们对我们却是关怀备至,极是热情,着实令人感佩不已。平日里,我们如果遇到什么困难,队里和乡亲们都会看到眼里记在心上,常常是还没有等到我们说呢,队里就已经作了安排了。到了晚间或空闲时,乡亲们也会时常来串门儿聊天,相互之间竟处得很是热络呢。冬季的时候,炕烧得很暖和,尽管临街的木板门四处漏风,但是只要是钻进被窝里却还是很舒服。不过有那么几次,火炕烧得热了点,竟热的屁股都不敢沾炕,只得把被子掀开晾会儿再说了。据小子听说其他队里有的知青因烧炕烧得过热,也有将褥子烧糊的。到了严寒期,陕北的气候极其寒冷,即便是在屋里比起屋外头也好不了多少,夜里起床也要有不避寒冷的勇气。列位看官可要知道被窝内外绝对是冰火两重天呢,待踮着脚摸着黑找着鞋,浑身冻得哆哆嗦嗦的,上下牙床止不住的打架,好歹儿吸溜着冷气办完事需迅疾窜回被窝,否则再待一会就会有一种马上要被冻僵的感觉。

小子在村里的时候,对当地的土炕多少有些了解。基本上当地的土炕有两种,一种是用事先打好的土坯砖砌的,还有一种是搁石板铺就的。土坯砖砌的炕热的慢但是凉的也慢,保暖性能要好一些。石板炕则刚好相反,热的快凉的也快,保暖性差一些。我们在老支书家住的炕就是石板炕。不过甭管是哪种炕尤其是石板炕,烧炕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压住火苗,尽量避免明火,讲究得是保持暗火慢慢烘着,灶口再拿块儿石板或是砖头适当挡着点儿风口,实际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控制氧气的供给量。这样作既能节省柴火,而且又能保持火炕的一个舒适温度。烧炕这种事儿说起来容易,只有亲身经历实际锻炼方能摸着点儿门儿。我们那时候烧炕的柴火用得最多的是玉米秸秆轧成的寸段。这种秸秆铡成的寸段实际上是拿来喂牲口搭料用的,使完剩下来后就可以拿来烧炕了。为了照顾知青冬季烧炕取暖的需要,遇着烧柴有困难时,我们就可以到队里的饲养场去挑上点秸秆,以补充柴火的不足。我那会也曾多次去挑秸秆,挑秸秆的篓子是用荆条编的,直径竟有2尺有余,装满秸秆后挑起来一边一个,挑起来那架势就如同二郎担山一般,颤颤悠悠的好不威风。别看秸秆挑起来两大篓子似乎挺唬人的,其实秸秆这东西比起挑别的东西来可要轻的多了。

为了解决知青冬季吃菜的问题,乡亲们每年都会帮助我们积些酸菜,腌菜缸之类的基本生活资料队里也都帮着我们准备好了。逢秋末冬初的时候,知青就在乡亲们的指导下,将白菜略微清洗摘去老帮,然后用刀把白菜整棵地剖成两半,再搁到开水里稍微烫一下备用。待白菜放凉以后,将白菜在腌菜缸内一层一层的码好,每层间可以适当洒些盐(其实不撒也无所谓),继而倒入凉水直到没过白菜,为防止漂浮再用石板把白菜给压上,最后找块塑料薄膜把缸口封好就行了。如此,以陕北的气候条件腌好酸菜,大约需要3到4周左右时间。

等到知青安置费拨下来以后,生产队按照上级要求专门组织人力为我们知青建了房,我们才从老书记家搬出来住进了知青点。新建的房子是木架结构土坯房,宅基地紧挨着队长的家。那时候,知青们和队长家由于住得很近,平日里相互关照和来往就比较多。那年,队长家老两口应该有50出头了。队长看起来眼睛炯炯有神,身板儿结实硬朗,平日里穿戴衣物总是非常干净整洁,浑身上下收拾的利利索索的,显得满精明干练的,举手投足的范儿能让人感觉到过去在部队里呆过。实情确实也是如此,队长解放前曾在赫赫有名的回民支队里干过,据说还曾经给马本斋当过卫士。闲暇时和队长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队长偶而谈起过去在部队的事情,仍然感慨不已难以忘怀呢。队长的婆姨(平日里我们知青都亲切地称呼其为大娘)相比起队长来则显得苍老得多了,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她整日里屋里屋外的忙活,从未见有闲暇的时候。论起手头的活计来,无论是织布纺线,剪裁缝衣, 绣花做鞋,还是地里的农活,磨坊点豆腐,灶台的厨艺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村里老老小小的提起来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原来曾觉得在农村下苦劳动自然要苍老的快些,和队长一家相处时间久了方知队长家里地经历亦十分坎坷。老两口原来曾有一个独子,省吃俭用呕心沥血的,好不容易将其培养成人,且已娶妻成家。本指望一家人能苦尽甘来,和和睦睦,红红火火的过日子,谁知儿子外出时在水库用炸药炸鱼,竟遭不幸以致命丧黄泉,老两口老年丧子,其打击可想而知,叫大娘一家如何不苍老呢。

 

书说简短,自打知青搬来以后,知青点的知青们和队长一家相处的可以说是亲如一家。队长和队长的婆姨对我们的生活起居等处处关心备至,特别是大娘平日里问寒问暖,为我们缝缝补补的没少忙活。知青们也如同部队驻扎一样,亦对老两口敬重有加,常常帮着洒扫庭院,挑水劈柴等干点活儿。记得有一次,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给病倒了,那次病的还挺重,发烧烧得我迷迷糊糊的,只是一个劲儿得想喝水,大娘放在我枕边炕席上的两暖壶开水,好像时间不长我就都给喝光了。之后回想起来,我曾经很纳闷儿,当时那么开的水我怎么就喝下去了呢?印象中,小子自打记事起从来没有病得这么重过,感觉浑身疼痛无力,几乎没有任何意识。大娘见状着急了,先是将队里的赤脚医生叫来,说是急症还是送公社卫生院吧。大娘眼见我瘫软无力起不来床,加之卫生院离这里并不远,就叫赤脚医生在我这儿先看护着,她就赶忙跑到卫生院请大夫去了。还算不错,没有多大会儿公社医院的一位老大夫背着药箱来了。小子在迷糊中只是感觉到老大夫先是取出一根巨型针筒,给我推了一针葡萄糖,随着葡萄糖缓缓的推入的过程,我就感觉到头脑随之渐渐清醒了许多。之后,老大夫又为我采取了些针灸疗法,最怪异的是在我肚子上竟还扎了六针,不知是有什么说法。总之,治疗之后没多久,我的病就开始逐渐好转了。小子躺在炕上爬不起来的那几天,大娘一家嘘寒问暖,送吃送喝,忙里忙外的没少操心,亲生父母亦不过如此而已。40多年过去了,小子每念及此皆感铭肺腑,魂牵梦绕难以忘怀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盖头坪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541 积分:2444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0/25 18: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7 21:42: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叙述将我带回了当年。在陕北我认为还是住窑洞好。睡土炕适宜。但当年的陕北知青中又有几个烧炕?我们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是有点差。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老续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30 积分:392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9/6 22:5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8 8:50:00 [只看该作者]

窑洞冬暖夏凉,可好呢。那大炕连着灶台,一做饭就顺便烧了炕。他们一队的当年做豆腐,烧得时间长了,把挨灶那头近的两个褥子都烧着了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快乐小鸟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58 积分:236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9/17 9: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8 9:03:00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让我们又重温了当年的酸甜苦辣。住陕北窑洞寒冬腊月门上只挂个秫秸帘子而不烧炕的滋味有谁体会过?俗话说,傻小子(丫头)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当年是够傻够壮啊。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平鱼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11 积分:630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31 15: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8 19:06:00 [只看该作者]

记得刚到陕北,炕烧得太热,早晨起来口干嗓子痛,过了段时间才慢慢适应了。大冷天睡炕还是舒服呀,又不用专门烧柴,很环保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