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原创]我也来说两句


  共有137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我也来说两句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共和国同龄人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944 积分:1552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7 22:02:00
[原创]我也来说两句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7 11:46:00 [只看该作者]

昨晚,准确说应该是今天凌晨,关尔同学主动发出“熄火”信号,我在看到后,立即同意熄火,表示大家还要做个好插友。

没想到小跛今天发表了声明,那我也还要说说了。

首先,我不是版主,也不是管理者,只是一个普通会员。小跛已经转发了张子力的帖子后,我才在后面跟贴,表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用词还有“希望”、“也请”、“建议”,怎莫叫“驱赶”“打压”“剥夺话语权”......,他已经说出来了,也转贴了,我所能做的只是谈我自己的看法,招来的是迎头大棒。到底谁不让谁说话了?谁剥夺谁话语权了?不是很清楚吗?这是二月一日的事情。

两天以后,我主动发帖“小跛,你飘到哪里去了?”召唤小跛,就已经说明我没有对她有任何恶意了。小跛的解释,“她仗着是俄村的大姐大,想什么时候提着俄的耳朵对着俄的面发命令就发命令。俄村仍都不敢惹她尼,不信你问俄村同学和老乡。”对不明真相的人来说,这是玩笑吗?如果真化解矛盾,估计不会开出这样的玩笑。因为,说越江插队时就隔着黄河与阿宝对唱,显然大家都会公认是玩笑。说我“在村里连老乡都不敢惹,想啥时候提人家耳朵就提,不信还问问老乡”。这就有可能会让人相信。连小跛自己都承认了“别人有可能误会,你不会”。是的,我怕的就是别人误会。所以小跛说,让不信的人问问老乡,那末好,我就公开老乡电话,问吧?即使这样,在小跛解释仅为玩笑后,我也就仅说了一句“玩笑开大发了”。就此话表示息事宁人。

又是两天,相安无事,以为事情过去了,谁也不提了。我已经转向欣赏流沙、越江带来的悠扬唯美的信天游,继续写我的“陕北记忆-----吃面条”了。

     不想,昨晚从医院回来,坐到电脑前已经10点了,看到的是“扑天盖地”的讨伐文章。我成了“横路进二”“文革造反派”“口是心非”......,已经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上升为对我人身攻击了,我不能不自卫了。是谁挑起了这场“战斗”,应该很清楚了。在你们冷静下来,再回过头来看,你们没有限于就事论事,而是转为对我个人的人身攻击,是我要说话的主要动因。

     第二,小跛的声明中已经说到,在此之前我已经暗示过他多次,最好别在这里提敏感的问题。我知道,如果提这些敏感有分歧看法的话题,有可能引起一场论战,可能破坏延河水的和谐。她知道了,也做了。但是她还是有她自己的自由,有自己的选择。她转发了张子力的文章。这恰恰证明了我没有“驱赶”也没有“打压”,退一步讲,我想那末做,做得到吗?我不过是个贫民百姓呀。我也有我反对的话语权,为何我在她发帖之后才反对,就不行了呢?

      第三,
小跛声明中引用转文“不同的人群,对"上山下乡"有不同的看法,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不同个人的感受,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对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这一段历史,应当有一个站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立场、站在历史高度上的认识,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经得住历史检验的结论。
  这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和执政者应有的态度。”再看张子力昨晚的跟帖“不过这仅是个人的选择,只能证明个人是“无悔”的,仍不能证明“上山下乡”运动对整个知青以及对历史来说是可以“青春无悔”的。2、如果此人随着招工的大流进入了城市工作或当着什么官职,那实际上已经“悔”了,否则,既然连下辈子都“不悔”,这辈子都不能在农村过完么?要么,此人说无悔就是一种口是心非的表达。 ”
      这种理论的相悖与混乱,足以说明文章的不成熟,极易引起起争论。他希望有人出来与他争论,恰恰与延河水的插友意欲不同,这里的人们都不想再讨论这个问题,都想着为家乡做点实事,起码快快乐乐过好今后的每一天。有分歧,不怕,咱们搁置起来,求同存异,只说咱们的共同点,不好吗?只找乐子玩,不好吗?有人愿意讨论那些问题,你去找你相同意欲的人,不对吗?

      你玩你的深沉,我玩我的丢手绢。老小孩老小孩,年老了还能保持孩童的记忆、快乐,不是一件很有趣、很益于身心健康的事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卢沟桥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68 积分:67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1 14: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7 16:42:00 [只看该作者]

致同龄

贺岁片《非诚勿扰》的秦奋发明了“分歧终端机”,虽纯属调侃,哲理却是真言:人世间诸多是非,不可能依靠置辩实现共识。都是六十往上走的人了,谁能说服谁啊?非得争个高低贵贱,还得按葛优的来:石头、剪子、布;棒子、老虎、鸡。

道不同,不相与谋,这是句老话。当然何为道,又各有自己的理解。窃以为道既是人的认知,定离不开人性的基础。凡善性大爱之人,必坦荡、率性;心中充满阳光,方能时刻看到和体会着光明。

若心智缺全,性格孤僻怪异,看到的景象也必都昏暗,但这确实是他所能理解的世事真实。还是那个老掉牙的经典“半杯水”心理学原理,这点拙识不知同龄大姐以为然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