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转帖]桥镇秦直道


  共有188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桥镇秦直道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叶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79 积分:258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4/21 18:35:00
[转帖]桥镇秦直道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2 22:31:00 [只看该作者]

桥镇秦直道

     很早就听说甘泉境内桥镇一带存留秦直道古遗址,却一直未曾前往观瞻。假日闲暇无事,约好友赴桥镇秦直道一游。
    初冬的清晨,天空晴朗,寒意袭人。驱车从县城出发,沿洛河而上40余公里,便驶入甘泉县辖最北边的乡镇——桥镇乡。在贯穿延安全境的洛河中上游,素有“天下洛河富甘泉”的说法。因此,地处洛河边的桥镇乡也和下游相连的几个乡镇一样,在河两岸拥有开阔的一马平川、千顷良田,只是起伏连绵、遥相呼峙、间或裸露且陡峭的红砂石山略显不同。来到乡镇府所在地探问路径,恰逢党委郭书记值班遇闲,欣然应允带路陪游,即乘车继续北上。行约10余里,到一处叫方家河的老村庄,转过村西北的山峁,随着郭书记的一声“到了”,河对岸山崖上“秦直道”三个硕大的楷体白字即映入眼帘,却看不到想象中秦直道的摸样。下车后,郭书记边说边指着右侧红砂石山坡,在山坡的平缓地带立着“秦直道遗址”五个红漆大字木制导游宣传牌。而在导游牌伫立的暗红色石山坡上,已经不见了当年秦直道雄伟的影姿,就连人阔步行走都很困难,只有几处依附在山腰砂石边的土壑残垣间,才可清楚地看到当年筑路时用土一层一层夯起的路基夯土层断面。站在荆棘遍布的原直道残存路面上,顺山势上下望去,隐约可看出秦直道行走的线路轮廓。当年,秦直道就是在这里顺坡下山直抵洛河边,在河上搭建桥涵,两翼用土基连接,从而贯通全线。据说,这一洛河桥,是秦直道上唯一一座大型桥梁,而在桥镇境内别无大型桥梁遗存可寻的情况下,“桥镇”这一名称的由来,应与这座桥有着密不可分的地缘关系。

    眺望河对岸,四处不见了直道行走的轨迹。郭书记笑着说,在这儿看秦直道,只是通过山腰上的夯土层证明这里是直道经过的路基,要看清楚河两岸直道的走势脉络,到河对岸的山顶上最好,不光是直道的走向轮廓,还有山脚下安家沟村里的许多陶器,都非常能说明问题。于是,随郭书记兴致勃勃地趟过洛河,直奔安家沟村。坐落在洛河西岸的安家沟村村子不大,十余户人家零星地分布在山根下。走进一户将要修建完工的农家院,院墙上高高的搁着一个粘着泥土的瓦罐,取下仔细观察,灰色瓦罐圆形大口,口沿多处龟裂,口颈一致,腹微鼓,下收小,平底,罐体用红、白色粗线条斜交叉作网状描饰。瓦罐是在取地基时挖出的。听说村里还有人收集了很多陶器,便又随郭书记登门索骥。在一孔仓窑的地面上,摆放着从瓦罐到瓦钵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类陶器,其中一个小敞口、细颈阔腹、布满绳纹的大瓦罐颈部,清晰地烙着“秦出”一繁一简两个泥瓦文字,大家惊叹并确信应为秦代制品。这些陶器均来自安家沟脑畔山众多被盗的坟茔里,且随时可以在某一座坟坑捡到这样的陶器。在捡罐人的带领下,一行人开始登安家沟脑畔山。登到山腰处,便可清楚地辨认出秦直道在洛河两岸的走向。原来,直道从河对岸方家河西北后山一路缓坡下山,搭桥过河,穿过安家沟村(当时的路基处应是不住人的),依村右侧北山拐进沟内,劈山斩石夯土,沿山腰缓坡而上,一路向西南驰去。远远望去,当初的路面上已布满碗口粗的树丛,但刀削般的土崖依然在目。登上山顶,眼前一片疮痍,远处近处,山腰梁顶,陈垢新土,四处是被盗的坟坑。据捡罐人讲,这个山头、沟对面山头和河对岸方家河脑畔后山上,被盗的坟茔约有几百座。放眼方家河脑畔后山直道两侧,遍布着被盗的坟茔,一个个小土包在阳光下泛着白光,仿佛在示意宣泄着什么。而在脚下这个山头的几十座坟茔中,有两座规模较大、被盗时间较早的墓葬,秦代方砖凌乱地散落墓坑内外,墓坑里零星可见黑木炭屑。据说两座坟里均有青铜器物被盗走,地面掉落的铜屑即可佐证。其余几十座被盗时间不等的小型坟茔里,均有破损的瓦罐碎片散落在泥土中。在其中一座新近被盗、约三米深的坟坑里,有幸捡得一只小圆口细颈阔腹瓦罐,应是盗墓时被遗弃了的。通过实地勘查和对已捡得的各种类型陶器的细琢,可以看出,在安家沟脑畔山与方家河西北后山遍布的几百座秦代墓,埋葬的都应是在开辟该段直道及在洛河上造桥时牺牲的秦代将士。有的墓葬中仅有一只陶钵、一个小饮水罐和一只稍大一点盛物的瓦罐,极少数大一点的墓葬里,不仅有众多大小不等各种类型的陶制器皿,还有青铜器、木炭、棺椁等陪葬品,说明修直道时死去的人当中不仅有普通士兵,还有更高级别的军官。如今,在萋萋衰草中的众多坟茔里已不见了白骨,也难以看到两千多年前那宽阔恢弘的秦直道及洛河上的跨桥。然而,刀劈斧削般的土、石崖直道残存遗址、山头上一堆堆泛着白光被盗的坟土及一件件出土的陶制品,都在诉说、佐证着当年这里修筑直道和造桥时浩大惨烈的场面,也印证了史书所说的秦始皇“乃使蒙恬通道”,两年多时间(公元前212——210年)内打通秦直道的史实。
    近年来,关于秦直道——迄今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的话题越来越多地见诸报刊、网络等媒体,对秦直道的考证研究及发掘也正在进一步深入之中,而秦直道的旅游观光开发亦被沿途县区提上议事日程。相信甘泉桥镇秦直道古遗址及周边附属遗存,不仅会成为直道考古研究的有力佐证,也将为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增添新的活力。桥镇秦直道古址乃至整个秦直道遗存,必将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再次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叶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79 积分:258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4/21 18: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2 22:34:00 [只看该作者]

秦直道考察记[/url]
作者:岳洁琼
   1979年,靳之林在进行延安民间剪纸和民间美术大普查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条古道。靳之林在安塞、志丹、富县、黄陵等几个县不同地方的山顶上,看到一条宽可并行四辆战车的古道。这些古道一律13米宽,从梁武帝村到安塞,时断时续。靳之林很好奇,回去后他在地图上把这些古道的点连成线,发现这竟是一条从南向北延伸的直线。他推测这大概是赫赫有名的“秦直道”。
  他立即查阅资料,有史料记载,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修了两大军事工程。修筑长城以防御,修建直道以反攻。
  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在地下复制了秦军出征场面。而秦直道就是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耗时两年半修建的秦兵出征快速通道。
  秦直道修建时间是公元前212年至前210年,全长1400里,由秦的军事指挥中心云阳林光宫(今咸阳北的淳化县梁武帝村)向北直达九原郡(今包头市麻池古城)。一路见山开山,见沟填沟。遇有山头,便堑山而过,碰到沟壑就填沟堙谷用砂石填平,南北直线水平线。五里一个兵站,十里一个烽火台,六十里一个行宫。当时通往六国都城的道路仅是驰道,这条直道修好后,秦始皇的骑兵三天三夜即可抵达阴山与匈奴作战,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对新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的生存,意义十分重大。尽管秦的历史只有14年,但这条秦直道在汉代发挥了巨大的战略作用,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亲率18万骑兵沿直道直抵阴山以北草原,一路上旌旗蔽日浩浩荡荡,使匈奴不敢再进犯汉朝退至漠北。司马迁走过全程,但在《史记》中只记载了直道的起讫点,没有记载直道的具体位置。除此之外,历史上没有任何其他人考察的记载。
  而当时史学界认为,“秦直道”由起点的梁武帝村沿子午岭向西北到定边,再转向东北抵达阴山。

  1.死了都要去

  要最终得出结论,必须进行实地考察。
    1984年春节的正月初五,靳之林和他的学生伊仲英踏上了位于陕西、甘肃交界的子午岭。开始徒步考察秦直道。走前,他和学生贺丹约定,每到一个可以寄信的地方就给贺丹发信,再由贺丹转给靳之林的爱人靳文香。三五天就发一封,如果一个星期收不到信,就请贺丹到前一站沿途去收尸!
   子午岭森林里有剧毒的蝮蛇和凶猛的黑豹,靳之林特意把考察时间定在寒冬时节,此时蝮蛇正在冬眠,考察的危险便少了一个。为了对付黑豹,他们特制了长把尖镐防身。在子午岭上,他们还真见到了黑豹,但有惊无险。
   子午岭上的确有一条古道,宽度只能走一辆车。古道靠甘肃一侧有宋代遗存的古城、古窑、古墓,但没有发现任何秦汉遗存的信息。古道在子午岭末端消失,再往北走就是淖(淖的意思:烂泥、泥坑,淖尔的意思:湖泊),这种地貌不具备修筑能并行4车直道的条件。一个多月走了800里。由于经常露宿野外和栖身破窑,靳之林的心脏病犯了,只好返回延安治病休整。一路下来,靳之林已经否定了子午岭古道是“秦直道”的说法,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2.再次出发

  1984年5月的一天,靳之林怀揣800元钱,和他的另一名学生孙相武顶着烈日出发了。他们沿着安塞那段古道向北走,一路上看到那些被人工劈开的山口像串糖葫芦一样,一个一个连接着,古道始终平直地直指北方。时光流逝两千多年,古道依旧只长草不长树,始终以同样的宽度延伸,有时竟几十公里不间断。秦直道有着和黄河一样的气势,代表着中华民族上升时期的精神。既质朴,又气势昂扬。这样的工程即便在工程机械现代化的今天也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在这条古道的起点梁武帝村林光宫遗址旁,有三个金字塔形的大土台,当地人分别称为承水台、望母台和亮马台,靳之林他们到达古道终点包头西秦九原郡遗址后,发现了同样金字塔形的大土台,土台是秦汉军队出征、得胜祭祀的场所,这里出土的秦代瓦当,与西安秦陵出土的瓦当一模一样。

  3.考察的收获

  靳之林此前结合剪纸普查和陕北石窟的调查,已时断时续地进行了七年求证,在这条古道的两侧,不仅找到了秦汉时期的石窟、古墓群、古村镇、古城堡、古驿站,而且发现志丹县、安塞县许多村庄的名字中都带有“条”字,如:安条、李条、杨条、周条、胶泥条等,据《庆阳府志》记载:“秦直道”俗名“圣人条”,秦以天子为圣,故名。更重要的是,在这条古道旁还发现了几处秦始皇的行宫,都出土了带有秦始皇专用标志的地砖。宫砖是统一的。延安大学现在的校址就是其中一个行宫。
    在阴山脚下,靳之林看到了母系社会祭祀用的岩画。他惊异地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原始人雕刻的一只回头望的“鹿”和一个“束发人”的图案,与他在“秦直道”两侧考察陕北剪纸时发现的窗花《倒照鹿》和带有祈求众神保佑的剪纸《抓髻娃娃》的艺术造型如出一辙,与汉代画像石的构图也完全一样。
    靳之林联想到“安塞腰鼓”。表演腰鼓的男子身穿秦汉将士的军服,在田头、广场打起腰鼓时那种粗犷、急促跳跃的造型,以及尘土飞扬、撼天动地的音响场景,直接脱胎于秦汉战鼓。
    第二次走的古道在地理上有笔直的首尾,而且有着诸多文化渊源上的共同遗存,正是因为这条古道的存在,内蒙古草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的文化基因才趋于一致。靳之林徒步考察后认定了真正的“秦直道”。新华社记者卜昭文对靳之林的考察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最早发布了靳之林绘制的秦直道地图。
  “秦直道”的重新发现,被史学界称为建国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国家博物馆根据靳之林绘制的地图对馆藏绘制的秦朝地图上“秦直道”的走向位置做了更正。

  
4.一段逸事

  当时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胡耀邦同志做出批示,对靳之林的自费考察进行表扬。靳之林还在回延安的火车上,就在列车广播中听到陕西省委在寻找他的消息。陕西省委省政府和文化文物厅的有关领导很快约靳之林到西安听取并肯定了他的考察成果,准备给靳之林报销考察“秦直道”费用,希望调他到省文物部门工作。靳之林说一路上没住过旅店,没有发票。他就是个画画的人,自愿到的延安,不愿意离开延安。次日,便不辞而别回了延安。

  
5.秦直道研究现状

  2005年7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主办秦直道论坛,靳之林先生出席了论坛,并在论坛结束后再次考察了内蒙古一段秦直道。2008年,鄂尔多斯市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大秦直道》。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也在子午岭上进行了考古研究发掘。
    2008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探秘秦直道》,在西安召开了秦直道保护与利用研讨会。秦直道沿途的陕西、甘肃和内蒙古地方政府都很重视研究秦直道文化,对于秦直道的研究将越来越
深入。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叶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79 积分:258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4/21 18: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2 22:37:00 [只看该作者]

4000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在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中国第一个朝代——夏诞生了。500多年后,商取代了夏。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又以武力征服了天下。由于王位只能由一个儿子当,其他的儿子们又要得到封地。就这样一代代分封下去,周天子脚下就出现了许多个属国。从此,这些属国之间就开始了长达500多年的无休止的战争。
  直到公元前230年,一支来自西北方的军队开始纵横天下。在10年的时间里,他们吞并了所有的国家,征服了所有的部落。就是这支军队,最终结束了500多年的乱世,在中国第一次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

3.27日,随着我们伟宇军团的脚步,再一次踏上了这幽幽深渊的历史古道,梦回大秦,侧闻王侯帝相的丰韵往事~!

长城早已成为名闻天下的世界奇迹,而秦直道却好似成了一个时代的弃儿,渐渐被人遗忘。

  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的民族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说到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人们脑海中就浮现,万里长城。但是秦帝国另外一项奇迹,却千百年来未被人们发现,这个奇迹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

  横有秦长城,纵有秦直道,与延绵万里的长城共同构成了秦帝国北部边疆的重要防御体系。如果说长城像一面横挡着的盾,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柄直刺而出的矛;如果说长城是一张拉开的弓,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支即将飞出的箭。

  今天,长城早已成为名闻天下的世界奇迹,而秦直道却好似成了一个时代的弃儿,渐渐被人遗忘。秦直道果真要成为华夏千古文明的沉寂者吗?

  让我们一起走近秦直道,了解一个真实的秦直道。秦直道被称为天下第一道,自然有它的超常之处。秦始皇下令修建这条道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抗击匈奴。

  这条路从咸阳所控的甘泉宫(今陕西淳化县)开始,一路向北,直通边塞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麻池古城),全长700多公里,许多年前,秦朝的军队在这条平均宽度30米的宽阔大道上,只需三天三夜时间,就能从咸阳疾驰到河套地区的前线。由于有了这条“高速公路”。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张弓抱怨。”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利用原六国的道路治理而成了“秦驰道网络”,但直道却仅此一条。它的平、直、宽,都符合现代高速公路的特征,其主干道可并排行驶十二辆大卡车。

  这的确是一条辉煌伟大的路,最严谨的历史学家也无法掩盖对秦直道的激情。著名历史学家史念海先生这样描述它:一半路程修筑在山头岭上,一半路程修筑在沙漠草原。这是—个巨大的工程,两千多年前就能创修这样巨大的工程,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奇迹!

  到了汉朝,秦直道得到更广泛的沿用。一直到唐朝以后,由于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这条著名的高速公路中的个别路段才逐渐荒废;到了北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秦直道才和北方丝绸之路一起逐渐衰落。

  南段秦直道,穿行在密林中的战备公路。

  后来者开始了对秦直道孜孜不倦的探索,但到目前,可以确定的只是这条道路的南段和北段。南边从陕西淳化县甘泉宫遗址开始,沿子午岭山脊往北一直到今天陕西黄陵县。北段基本确定是从内蒙古包头的麻池古城开始,往南逐渐消失在毛乌素沙地中。而中间这一段,到底是从陕西北的定边县,还是从陕北的榆林进入的毛乌素沙地,至今没有定论,不过目前多数人认为秦直道离开黄陵后经过富县、志丹、靖边等几乎笔直向北而去。

  秦直道在旬邑县全长约90公里,是距西安、咸阳最近、保存较完整的一段。2005年10月,国家文物局秦直道研究课题组和旬邑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察组,对旬邑县境内的秦直道进行了全面考察,基本弄清了秦直道在旬邑县境内的具体路线。境内整个路段、山脊和高地部分,堑山痕迹非常明显,路面宽阔平坦,一般宽20-30米。

  线路顺直,转弯处弯道很大;上下坡道部分路面宽敞平缓,盘旋转弯明显。上下山处最大坡度在10%以下,稍加修整汽车便可通行。县境内大部分秦直道被森林和植被复盖,保存基本完好,是访古探幽的好去处。

  当人们得知没有一寸高速公路的旬邑县境内,两千多年以前就有90多公里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一个个跷起大拇指称赞旬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北段秦直道,留下多少历史未解之谜。

  北段的秦直道,能够确定的只有北端点麻池古城以及鄂尔多斯段(北起达拉特旗吴四圪堵,南至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一般认为,秦直道是在今天达拉特旗昭君坟渡口南渡黄河的。

  秦直道南渡黄河后,要经过约20公里宽的黄河冲积滩平原,然后还要穿越库布齐沙漠,方能与已探明的秦直道在鄂尔多斯境内的北段遗迹衔接。但如今想要在这些地区寻找秦直道遗迹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秦直道是穿库布齐沙漠而过,还是沿一个弓背形的弧线,由沟谷内绕行库布齐沙漠?如果是直穿库布齐沙漠而过,那么当时的库布齐沙漠规模究竟有多大?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穿沙公路又是什么面目?秦直道通过鄂尔多斯后如何穿行毛乌素沙地、与陕西境内的秦直道对接,仍是个谜。

  鄂尔多斯博物馆副馆长杨泽蒙介绍,鄂尔多斯境内已探明的秦直道遗迹全长约100公里,无论自然地貌如何,整体只略有来回摆幅,但绝没有弯道。遗迹途经的地区,今天多属高丘陵地区,地势延绵起伏,落差较大,沟壑纵横。凡是途经的丘陵的脊部,绝大多数都被不同程度地开凿——那是施工者为了保证路面不会像海浪一样高低起伏。

  站在鄂尔多斯段的直道上,分别向南、北眺望,都能看到“数个山脊豁口一线相通”:一条隐形的直线所经过的丘陵,它们的正脊部位都被人工开凿了豁口。打个形象的比方,就像一个巨大的挖土机按照南北走向,笔直地遇山就挖——豁口的宽度从30~40米不等。

  而且对于丘陵低矮下部,也有宽度在20~30米左右的垫土。填垫部分的路基底部最宽者约60米,顶部宽30~40米,残存最厚的垫土现今仍达6米以上,足可见当初工程之艰难。身临其境登高远眺,观者无不为“堑山堙谷,直通之”的浩瀚、宏伟气势所震撼。

  当我们沿着秦直道走下来更是惊奇地发现,秦直道选线相当的巧妙——如果整体再向东偏离数公里,自然地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高丘陵地貌。

  丘陵起伏骤然增大,工程的施工难度、工程量要大大增加;而如果向西偏离数公里,直道将修建在泊江海子盆地中,地基松软,春季翻浆、雨季泥泞不堪,将直接影响到使用效果。纵观鄂尔多斯的地貌及秦直道的走向不难发现,直道的路线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察后选定的。

  很难相信,秦直道这样的路线走向是偶然、巧合。但若是精心选址,那么两千多年前的秦人,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如此精确的北方大地方位概念以及如此丰富的地理学知识?


谜团一 当年的秦人是如何来定地理方位的?
秦直道从咸阳一直延伸到当时匈奴人的居住区,可以说,它的行进路线约有一半是在秦人并不十分熟悉的鄂尔多斯高原,这里的地势虽然不及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那样跌宕起伏,却也是丘陵延绵、沟壑纵横,两千多年前的秦人,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如此精确的北方大地方位概念以及如此丰富的地理学、地貌学知识?目前,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秦直道遗迹北起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南至伊金霍洛旗,全线长约160公里。杨泽蒙说,纵观鄂尔多斯的地貌及秦直道的走向不难发现,现今秦直道路线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查后选定的。直道不偏不倚修在低丘陵地带,再往东一些,就是高丘陵的大沟地带,而再往西一些,就是沼泽地带了,在洪水季节路很有可能被冲垮。难道仅仅依靠刚发明不久的罗盘定位技术,他们就具备了如此辽阔地域内的大地测绘技能了吗?就是按照现代人的思路,如果没有特定的技术支持,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在一个无论是地理方位还是地质条件都十分陌生的区域内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是绝难想象的。

谜团二秦直道是否是多民族合力的结晶?
这项浩瀚工程的顺利实施,难道凭借的就是蒙恬率领的那数十万内地百姓的智慧和力量吗?秦直道作为沟通南北的重要军事要道,是否借助当时的其他力量呢?杨泽蒙表示,在文献记载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后,便让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开始实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的战略,这其中就应该包括对九原郡的设置、对这条“直南”道路的勘测、南渡黄河渡口的营建等等一系列活动。那么,在这条由秦国大将蒙恬主持完成的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高速公路的过程中,是否蕴含着赵国人的辛勤汗水呢?还有,当时大部分已被蒙恬的大军撵到阴山以北,而原本世世代代就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的那些北方游牧民族,是否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呢?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

谜团三秦人如何在两年半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一般认为,秦直道是在今天达拉特旗昭君坟渡口南渡黄河的。秦直道南渡黄河后,要经过约20公里宽的黄河冲积滩平原,然后还要穿越如今宽度约15公里的库布齐沙漠,方能与已探明的秦直道在鄂尔多斯境内的北段遗迹衔接。杨泽蒙说,如今想要在这些地区寻找秦直道遗迹简直是难于上青天。那么,渡过黄河后的秦直道是如何走向的?特别是如何通过已形成了200多万年的库布齐沙漠的?是跨越还是绕行呢?如果是跨越直穿而过,那么当时的库布齐沙漠究竟有多大?2000多年前的穿沙公路又是什么样的?秦直道虽然在鄂尔多斯境内跨越了无数的洼地河谷,但绝大多数都是采取“堙谷”的方式来进行,而面对这道两岸陡直的重要水系,绝非简单的堵塞、填垫所能解决。杨泽蒙分析,秦直道在此唯一的途经方式,便是架桥。修建这样一座跨度应该在100米以上的大桥,对于二千多年以前勤劳、智慧的秦人来说,自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究竟选取什么方式,什么材料来进行,目前仅仅通过地面调查,还无法得到丝毫线索。还有,当时又是如何解决汛期的大队人马通行,以及大队人马穿行于沟谷内如何避免敌军设伏袭击等军事问题?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叶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79 积分:258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4/21 18: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2 22:40: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秦直道,大概走向。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叶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79 积分:258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4/21 18: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2 22:44:00 [只看该作者]

路线图一:

  秦直道由云阳林光宫首途,就进入甘泉山。甘泉山为子午岭南端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直道离开林光宫后就进到子午岭中,循岭北行。经今陕西省旬邑县东的石门关,北行至凤子梁,再经今甘肃省正宁县刘家庙子林场、黑马湾、野狐崾岘、南站梁,而至今陕西省旬邑县雕岭关。从雕岭关开始,直道循子午岭主脊,大致呈西北走向,过陕西省黄陵县艾蒿店、甘肃省襄乐县五里墩,到达兴隆关,再经甘肃省合水县的黄草崾岘到青龙山,沿合水、华池两县分水岭向西北沿伸,到华池县的麻芝崾岘。然后纵穿华池县境,经大红庄、墩梁、老爷岭、新庄畔、羊沟畔、黄蒿池畔、深崾岘、高崾岘、墩儿山,过打扮梁的雷崾岘、五里湾、张新庄、田掌,进入陕甘两省交界的丁崾岘、墩梁,直达营崾岘。营崾岘是秦直道与明长城的重合之处,也是一处交叉的十字路口。直道沿明长城内侧向西北延伸,经营盘梁、南湾、箱子湾到白出长城,入陕西省定边县的马崾岘,重合之处长达20公里。从定边县南境起,直道折向东北,经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红庆河,再转向北行,过东胜市西的二顷半、海子湾、城梁,直抵黄河南岸的昭君坟,在此渡过黄河,就是今包头市西的秦九原郡治所在地。


 路线图二:


  1.陕西咸阳淳化县的秦直道走向:铁王乡梁武帝村,大疙瘩村以西(秦云阳林光宫汉甘泉宫遗址北门,云陵)为秦直道南端起点,秦直道南起甘泉宫后,经英烈山、马槽梁、好汉疙瘩山、鬼门口、艾蒿湾、乏牛坡,经蝎子掌进入旬邑县境。


  陕西咸阳旬邑县的秦直道走向:淳化、旬邑、耀县三县交界箭杆梁------下盘头坡---过姜嫄河---上大草沟梁高地------绕梁直入石门关(此段是沿子午岭的山脊向北而行)石门处下坡----至今旬耀路下3米处台地-----转弯经石门村----上今石门森林公园毓秀塔东边山路----下山来到苍儿沟--沿子午岭主脉经前陡坡---卧牛石---后陡坡---老爷庙----大店---蜿蜒至枫树梁北端的大店村(进入旬邑县境后,经庙沟口、石门关、碾子院、卧牛石等地,此段山岭统称“凤子梁”(又名枫树梁)。)------—从大店下坡到马栏岔沟过马栏河---直从马栏革命旧址窑洞处上坡------ 经杨家胡同(梁)-----过甘肃正宁县刘家店林场南边台地转弯直上子午岭山脊----经黑麻(马)湾---野狐崾岘---南站梁-----十亩台 ----沿子午岭至雕灵关-----从旬邑县雕灵关东南300米处转向直北越过305省道(铜川至甘肃正宁的公路)----慢坡下山离开子午岭主脉(在雕灵关南的一排破窑洞前,松树林中)----旬邑县南寺(从石底子水库西边进东沟上子午岭支脉)------进东寺沟上子午岭支脉,在东寺沟口宽30米,沿秦直道遗迹行8公里上山.

   2.陕西黄陵县的秦直道走向---下山进入黄陵县境内黑庄子、双扇门、冠家砭转向上畛子--- 三面窑


  3.陕西富县的秦直道走向:直道经三面窑后,沿着葫芦河支流川子河的两条小支流麻子沟与小南沟之间的山梁向北延伸,经防火沟门、八面窑(油坊台---槐树庄林场)等地,在白马驿过川子河(槐树西三里处的白马驿遗址西边上山北行),复向西北方向延伸。沿着川子河支流杨家沟和桦树沟之间的山梁延伸,经木炭窑、白家店、梨树庄、椿树庄等地(麦秸沟)。至椿树庄后折向正北(张家湾乡和五里铺之间的山脉北上到和尚原),沿葫芦河支流桦树沟和大树坪沟之间的山岭向北延伸,经松树庄、大麦楷、白水崾岘等地,在桦树沟下山,过葫芦河。-----直道在桦树沟西侧山岭作“之”字形弯道下山后,穿过葫芦河,穿越309国道,在 309国道公路175公里处的坡根底村,复上山前行。-----上山后,路面因曾被农民垦作农田,今已废弃,故而长满野草。直道至望火楼下山。此段山岭,当地群众俗称呼为“车路梁”。------直道在望火楼下山后,过葫芦河支流埝沟水,经水磨坪村,复上山,沿埝沟与大东沟之间的山梁北行,经松树崾岘、山西油家窑子、圣人条、迎河沟、寨子山、架子梁、到达墩梁。
   此段直道路基宽约35米左右,路面长满古树。古寨子山发现烽火台一座,残高3.9米,底边长6米,夯层厚9—11厘米,平夯,夯质坚硬,夯层内未发现杂物,周围地表散见大量秦汉时期板瓦和泥质灰陶卷沿盆口残片。烽火台南为一故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220米,南北长160米,城墙大部分已毁,唯南城墙稍可辨认夯层,夯层厚9—12厘米,厚层内未发现杂物,夯质坚硬,平夯夯成。城墙残高 1—1.5米左右。地表除有大量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陶片外,还发现部分秦汉时期陶片。寨子山故城遗址西南距秦直道20米,东西为冲刷沟,北为烽火台。这是富县境内秦直道附近发现的唯一一座故城遗址。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叶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79 积分:258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4/21 18: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2 22:53:00 [只看该作者]

4.陕西甘泉县的秦直道走向:墩梁地处富县、甘泉、志丹三县交界处,海拔1625米,是洛河与葫芦河分水岭的主峰。秦直道穿过墩梁后,即进入甘泉县境内,经寻行铺、赵家畔、杏树嘴、箭(界)湾、高山窑子下山至安家沟村跨过洛河,沿圣马桥北上,经方家河村西北,盘旋上山,经老窑湾、王李家湾、榆树沟等地,进入志丹境内,接柏树畔段秦直道。

  秦直道在甘泉境内长约35公里。某建筑遗址位于洛河南岸的台地上,北临洛河,与北岸当地人称“圣马桥”的秦直道引桥遗址隔河想望,东西长300多米,南北宽80多米,遗址面积约24000多平方米左右。根据遗址处在引桥近旁的情况分析,该建筑遗址应为秦直道洛河大桥的保护和管理机构,也可能同时兼有驿站的作用。


  5.陕西志丹县的秦直道走向:


  秦直道在志丹县永宁镇柏树畔村以南进入志丹县境,经过松树坪、任窑子、安条、马湾子、牛棚圪劳、土门等村落---秦直道进入双河乡境内后,经南梁村,穿过延(安)志(丹)公路,经杨洼塌村、陈庄科、杨湾、东沟、白杨树湾、花园寺村进入候市乡。(到白杨树湾后,折向东北,经花园寺村,进入杏河镇。)-----


  秦直道由花园寺村进入杏河镇境内,经候窑子、中庄湾、新胜条、何条、周条、小河湾等地,在小河湾村北下山后,过长尾沟水,在王南沟村北复上山,经南崾岘、员山、寺湾、在张沟门下山,过杏子河。沿杨崖根沟西二级台地延伸,至太平崾岘村上山,经曹老庄村北进入安塞县王窑乡境内。


   6.陕西安塞县的秦直道走向:


  秦直道由曹老庄村北关道山进入安塞县王窑乡境内后,即下山,沿着鹰嘴子沟南侧二级台地,经圆峁、背台、草圈台、过杏子河支流岔路川。又经后陵湾、在枣村阳湾复上山、经堡子山、阳山湾、桃嘴崾岘、卧虎湾、圣人条等地,进入化子坪乡红花园村。------经红花园、白家畔、扣崾岘、杀人崾岘、七垧地崾岘、同沟等地。-------直道又经过延河支流新庄沟水。在新庄沟北岸的河西沟以西,直道路线分为东、西两条。东边一条经哈巴崾岘,到达冯岔村,中线较直,但坡度较大。西边一条经阳山梁村,路线呈弧形,但坡度较平缓。两条路在冯岔村重新汇合。到冯岔村后,直道即沿着延河西岸二级台地向北延伸,经徐家沟,进入镰刀湾乡境内----------秦直道由徐家沟北上进入镰刀湾乡境内后,仍沿着延河西岸二级台地延伸,在罗居村南过延河,沿着张家沟西侧台地北上,经石窑滩、康家河等地,在前火石洞上山,沿着山梁北行,经麻地渠,到达鸦行山-------在鸦行山凿有一深30多米,宽16—20米,长70米的巨大垭口。直道由此进入王家湾乡境内。------秦直道穿过鸦行山后,在王家湾乡黄草塌村西北拐了一个“之”字形弯,复入镰刀湾乡境内,经宋家洼,在宋家洼(坬)村东北和王家湾乡丁嘴梁西北处复入王家湾乡境,继续向北延伸,进入靖边县小河乡郑石湾村境内。


  7.陕西榆林地区:由于2000多年水土流失严重,古道痕迹几乎全无且有争议


  8.内蒙古乌审旗境内的秦直道走向:由于2000多年水土流失严重,古道痕迹几乎全无且有争议.


  9.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内的秦直道走向:由合格苏木,经红庆河,再经公尼召,向北到达阿勒腾席热镇掌岗图四队(北纬39°32.927′,东经109°36.671′),经哈巴格希乡,合同庙乡进入东胜区


  10.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境内的秦直道走向:由南部的漫赖乡向北经柴登壕乡,进入达拉特旗


  内蒙古达拉特旗境内的秦直道走向:由青达门乡向北高头窑乡吴四圪堵村东北(东约1公里)(北纬40°11.105′,东经109°42.890′),再向北经昭君坟(北纬40°28′25.7″,东经109°40′01.9″)东侧过黄河到达包头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叶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79 积分:258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4/21 18: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2 22:55:00 [只看该作者]

11.内蒙古包头的秦直道(北部终点): 麻池古城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乡政府所在地(孟家湾村)西北,昆都仑河以东3.5公里,黄河以北的二级台地上,古城北至昆都仑沟口16.5公里,南到黄河8公里,西侧的河槽为石门水故道,地理坐标为北纬40°35′11.9,东经109°48′55.5,海拔1040米.
 秦王朝通直道与筑长城从性质上讲是完全不同的两项工程。筑长城是出于军事斗争的需要,抵御少数族奴隶主贵族的侵扰,可谓军事工程。直道如上所述,只能是一条交通线。当然可以运输军队和军用物资、军士们所需的生活用品等,一般地说只是在战时是这样。所以不能单纯的称为军事道路。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老续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30 积分:392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9/6 22:5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3 8:22:00 [只看该作者]

了不起的工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凌云志
  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106 积分:50941 威望:0 精华:41 注册:2009/5/13 9: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3 9:26: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介绍,有机会一定去看看这秦始皇的作品。


原陕北延安地区延长县郭旗公社插队,祝愿全国的知青朋友们幸福快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5 20:06: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秦直道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秦直道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秦直道.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秦直道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时光流逝两千多年,古道依旧只长草不长树,始终以同样的宽度延伸,有时竟几十公里不间断。秦直道有着和黄河一样的气势,代表着中华民族上升时期的精神。既质朴,又气势昂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