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端午的一天】


  共有159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端午的一天】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美丽的云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1 积分:1345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10/6 18:11:00
【端午的一天】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5/29 9:36:00 [只看该作者]

   我希望大家都来写一写【端午的一天】,一是我们身上还有多少中华传统,二是互相提高一下写作能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美丽的云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1 积分:1345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10/6 18: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5/30 8:32:00 [只看该作者]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屈原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传说是为了避免很重的大鱼吞噬大夫屈原的身体。

  饮雄黄酒: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各地习俗  东北三省:黑龙江、山东、内蒙古

  清早要出门去郊外,野地或公园等地方散步,叫做“踏青”。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 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窗户上。纸葫芦原先是个人家自己做的,现在大多是买的。有的人家还会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芦挂在一起有扫除百病的含义。采回来的艾草(蒿子)放在水里用来洗脸。小孩子的手脚腕上带“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的细线拧在一起的。脖子上带着香包,花花绿绿各色式样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茶叶蛋。

  河北省

  北京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香包(艾叶做的小包,挂在脖子上),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很多人家纷纷把艾叶草挂在门前,祈求家人健康,还有避邪.驱蚊的效果。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天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湖北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家在海南的小郑说,从小过端午,家里总会四处弥漫艾草香味。妈妈早早的在家门口悬挂艾草,晚上,烧了一大锅的艾草水,就着艾草,洗洗身子,说是这样,可以驱魔避邪,强身健体。小吴,家在海边,幼时,每逢端午,家里人都会带他到海边去洗龙水。百姓们认为,屈原先生早已当了龙神,洗洗 “龙水”,龙神会保佑孩童健康成长。自幼,海岛内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肤疾病。滂海的澄迈县,为纪念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会在盈滨半岛举办“龙水节” 。海岛各地的人们老老少少,都纷纷来此一起“洗龙水” 。万人共泳,这一端午海面奇观,你看过么?端午,也是清明之后,海南人一家团聚的日子。据说,只要能够回家,岛上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请安、与兄弟姐妹戏耍。女人们,则早在半个月前就张罗着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户户,送粽传平安,热闹非凡。海岛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飘香、龙舟竞渡、龙水嬉戏中,进入了漫漫长夏。

  安徽

  安徽合肥:端午节插艾草招福驱邪

  端午节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传统习俗,纷纷购买艾草插在门上以招福驱邪。合肥市淮河路上一个菜市场内,一位女士买了几枝艾草,正准备回家烧饭。她说,按照传统,端午节要把艾草挂在门上驱邪。在合肥市城隍庙市场的路边,家住郊区的王大爷推着辆三轮车卖艾草。他的艾草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用别的草叶将几枝扎成整齐的一捆捆来卖,一块钱四捆,艾草散发着特殊的芳香,不时有人上前挑选购买。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被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中国古代以艾草为药,针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进行烧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中国古书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安徽歙县:端午节跳钟馗捉鬼

  位于安徽南部的歙县每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悬艾草、舞龙舟等风俗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跳钟馗施威捉鬼活动。钟馗小鬼们扛着“钟进士出巡”、“肃静”、“回避”的牌子,钟馗手持利剑,戴着破伞,还有小鬼捧酒钵等民俗表演。

  据了解,跳钟馗是民间避邪驱鬼的方式之一。过去歙县许多村落端午节都有跳钟馗表演,钟馗出巡范围只限本村,村头路口、大街小巷都要巡到,以示驱鬼之彻底。事先准备接钟馗的人家,为了达到求神驱鬼的目的,将燃放鞭炮助威,在鞭炮声中,尘土四扬,气氛威严。有资料显示,在中国清代诗人的作品中就有端午吟咏钟馗的诗,也许是这时天气湿热人多病,瘟疫易流行,故请钟馗来驱邪捉鬼。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美丽的云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1 积分:1345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10/6 18: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5/31 8:34: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5/31 22:24: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gif:

 

   欢迎美丽的云常到家里谈谈,今天晚了写不出什么,过两天争取做点什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美丽的云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1 积分:1345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10/6 18: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6/4 8:34:00 [只看该作者]

几首关于端午的古诗: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祁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成名.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6/6 20:40:00 [只看该作者]

 

          软糜子做的粽子最好吃


      回城这些年来,过端午节的气氛已经不浓。但每到端午便勾起我的一段关于吃粽子的回忆。那是七十年代初,我们四位在队男生(本来有五位,其中一位回京了)在甘谷驿的山沟里受苦的时候。


    老乡们把知识青年统称为“这些”或“那些”。我们在队时不怕干农活,就怕做饭,村里面人经常开玩笑:“这些受苦还可以,做上饭就草鸡了!”村里面的大娘,婶子,小媳妇,大姑娘不象男人调侃我们,她们会好心劝说我们;“寻个婆姨吧,窑里有做饭的才象过日子”。说实在的,我们几个当时除了BMY外即便天上掉下个媳妇也不知咋用。下工回来只有懒散的关起门来,在窑里面瞎鼓捣点小米饭啥的了事,躺在还烧得不太热的炕上面,各想各的心事。冷清的灶台本来也不是顿顿做饭,水缸虽有,但是不可能藏有什么田螺姑娘,至于“小芳”更是遥远的传说。


    队里看我们知青做饭实在困难,就把两位女同学也合过来,共六个知青把口粮放在一起,找了一位大娘出来给我们专门做饭,我们把自己的工分拿出几分来给大娘算上,这样一来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合灶没多久就到了端午,大娘张罗要给我们包粽子,我们想这哒也不长包粽子需要的糯米,用啥来包这粽子呵?后来才知道咱陕北有土生土长的“软糜子”——又称红糜子,由外壳是红色而得名。她不仅仅是蒸糕的原料,也是所有陕北米糕的“材料”(软米)。


    山里面不缺包粽子的苇子叶,可年似分给我们的软米早就吃完了,大娘让我们去跟乡亲们借点,可是我们知道那时候大家都是缺粮户,各家能包点粽子吃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富裕的。大队长就要求现任的生产队长打开种子麻袋称匀给了我们一些。


    端午节前一晚上,村里已经弥漫着苇子粽叶煮熟的香气,而我们在这漫长的夜里想着家人,做着什么时候能回家的美梦。端午节清晨,在太阳没出山前,家家户户便要到山坡上去拔艾蒿,勤俭人家往往拔得很多。拔回的艾,首先是掐一两小技别在小孩子的耳朵上,特别是没结婚的男孩,耳朵上一定要别艾,因为“端午不夹艾,蚂蚁咬了你的黑老赖(睾丸)”。我们哥几个不信那玩意儿就没有别,真的。


    那天,大娘让我们早点收工回来帮着包粽子。大娘提前泡好了软米和红枣,用开水烫好了苇子叶,在厨房外的小院里摆好泡着软米的盆,盛大红枣和苇子叶的锅,坐在小板凳上开始包粽子了。我们一直在旁边看着,也想帮着包包。大娘先把苇叶卷起来,在水里捞一把软糜子放进去,然后放两个大红枣,再捞一把软米放进去,最后把苇叶折回来一卷把口封住,用马莲草一绑,一个小巧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忍不住试了试,苇叶倒卷好了,软米和枣也放进去了,就是封不住口,软米一个劲的往下跑,我只能再加几片苇叶,多加几根马莲草,终于包好了,就是样子有点丑。看着大娘和女同学包的三角和四角粽子,再看看我的“圆粽子”,我可真着急。虽然着急,可我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粽子终于煮熟了,我们把冒着热气和香味的粽子放到脸盆里,剥开绿绿的苇叶,金黄的软米黏黏的,鲜红的大枣甜甜的,软米里有大枣和粽叶的香味,可真好吃!我一连吃了三个还想吃,大娘说粽子好吃可不能多吃,不好消化。我打着饱嗝说:“反正我也饱了,下顿再吃!”有了美味的粽子,那个端午节过得可真开心!


    那次吃的软糜子粽子,是我有生以来吃的最好吃的粽子,贫穷的老乡对我们非亲非故的知识青年的恩情,是无法回报的,应该永远铭记在心,忘记不了山沟沟里的岁月,忘记不了的山沟沟里的人情,曾经的端午粽子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6/14 0:15: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y13.jpg:

 

  中间那位老者,就是当年主张用种子粮也要给我们知青吃顿粽子的大队长苏孙荣。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山杏儿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987 积分:1075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1/12 10:5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6/14 18:44:00 [只看该作者]

   陕北老乡对知青的关心,会永远记在心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一根筋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597 积分:90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20 22: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6/23 16:18:00 [只看该作者]

虽然端午过了,看到几位的回忆,想起了善良的老乡们,还是想侃几句。插队时我们可没男女生在一起的集体灶,端午那天早上,当我们继续在与床板抗衡的时候,门外面有人在轻喊:学生娃,起来没有?让我惭愧的是现在已经不记得是谁了,当我们起来开门时有人提着一挂粽子送上门来。我们当然一概笑纳,回报的只能是那不能饱肚子的感谢话。有一就有二,一挂挂粽子陆续送来,早餐是它,不用烧饭,中午是它,不要起火,晚上是它,无须揭锅!吃不完,使用挑水的大桶清水养着,最后养满一担水桶,想吃就捞起来。送来的各家粽子形状不一样,有小脚粽子,有三角粽子,条件稍微好的人家送来的是有红豆的粽子,当然猪肉粽子是不可能地,农民家的猪只有过年或者娶媳妇才杀。粽子装满一水桶,还是有人继续拿来,还有人跑来看看吃完没有?没有再拿,结果我们只能邀请大家一起吃,吃别人家不同的粽子,送的开心,吃地开心,其实是长时间不饱腹的穷开心!肚子暂时的饱满,人就暂时地开心,老乡在,就开心,老乡走了,就不开心。现在想想其实是什么时候能真正回到北京的家,再贫穷,一家人在一起才真的开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