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专辑《北京知青在宜川》一书编撰实施方案
(初稿)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全国立即掀起了上山下乡热潮。1969年1月7日,满载北京知青到延安的第一次专列从北京开出,1月8日第一批北京知青到达延安,到达宜川。在那“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岁月里,北京海淀区部分知青离开首都北京,来到了宜川县各公社、村、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与农民群众一起大干苦干,改天换地,为宜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知青在宜川插队锻炼与解放战争的“宜川战役”和抗日战争时期二战区部队驻宜川,是我县近代以来的三件大事。40多年一瞬而过,当年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北京知青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把心血、汗水和智慧贡献在宜川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在经历几十年的风雨人生磨练后,知青们绝大部分进入退休时段,他们在宜川的一段经历给全县的干部群众留下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话题。抢救、挖掘、整理北京知青在宜川的历史资料,十分重要,很有必要且到了关键时间,为了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县政协决定2012年开始征集编辑《北京知青在宜川》一书,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北京知青在宜川》一书编委会
顾问:县委书记、县长
主 任:康双全(县政协主席)
副主任:薛耀明(副主席) 周景山 (副主席)
李水平(秘书长) 北京知青3人
委员:杨建春 杨洁 张杰 冯建民 北京知青5人
主编:杨建春
副主编:杨洁 北京知青2人
二、收录的主要内容
(一)彩插(彩照和黑白照片)
1、县上领导、北京知青代表题词。
2、历年来知青联谊会合影
3、各公社或生产队知青合影
4、珍贵老照片(合影或情景照片)
5、知青回访合影
6、其它:①知青当年的用品(有纪念意义)照片;②有价值的资料、刊物等照片……
(二)大事记:知青来宜川至县知青办工作结束期间的大事记。
(三)知青工作回顾
1、北京知青赴宜川插队前后概况。
2、迎接知青工作情况。
3、原知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原知青办的干部回忆录。
4、知青工作方面的政策文件、工作总结、经验介绍材料等。
5、在知青联谊会上、知青回访欢迎会上的讲话、发言稿等
6、知青回访宜川、回报宜川资料。
(四)难忘的知青岁月: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将由知青撰写,不要求多高的文学能力和写作水平,只需要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表达出来就行。
1、知青回忆文章。内容包括:
①插队报名、离京赴宜所见、所闻、所历、所感。
②插队生产生活回忆:生产队的管理方式,农业生产情况,队上的人和事,自己经受的酸甜苦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贫困的农村生活等。
③工作生活回忆:部门行业情况,单位的人和事,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④离开宜川后的工作生活回忆。
2、当年插队和工作方面的总结,先进典型材料,新闻报道(包括知青小组、个人及照片等)。
3、珍贵老照片和工作生活近照:
如果是个人照片尽量配到文章中去。照片要作简要说明和介绍(合影要注明是什么时候、干什么?,每个人的姓名)。
(五)北京知青干部
1、北京知青干部赴宜川工作的概况。
2、北京知青干部回忆录。需北京联谊会方面的帮助)。
3、北京知青干部当年的报道、典型材料等文字材料。
4、知青眼中的良师益友(由知青写回忆北京知青干部文章,需要联谊会方面组织和发动)。
5、宜川老乡眼中的“北京干部”。
6、北京知青干部的老照片和生活近照(照片要有说明介绍,请联谊会方面帮助征集)。
(六)宜川老乡和北京知青:宜川干部、群众回忆北京知青文章。
(七)附录
1、《原赴宜川插队北京知青名录》(以原来各公社村队排列。恳请各位知青订正、完善)。
2、《北京知青干部名录》
3、宜川县知青工作的组织机构。
①知识青年安置领导小组(1973年9月改名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②知识青年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1973年9月改名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知青办”)人员名单。
③各公社知青专干。
④各生产队知青小组组长名单。
三、工作步骤
1、深入各乡镇村队及有关单位,收集北京知青名单和已知的联系方式、近几年北京知青回访时送给宜川有关村组户的资料(书籍)、宜川县有关人员撰写的北京知青回忆录。
2、在县档案局查阅有关知青方面的全部档案,进行归类整理。
3、在北京召开知青人员座谈会,取得北京知青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4、集中人力编辑、修改和校对。对北京知青写的回忆录经编辑后与个人协商联系最后定稿。北京知青、干部发来回忆录时请一并把个人简历、照片(黑白或彩照)附上。
《北京知青在宜川》一书征稿截止今年10月底,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敬请各位知青与我们一块抓紧动快,增强紧迫感,积极参与、认真撰写稿件,积极提供资料和征集线索,如期完成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