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11.知青生活


  共有104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11.知青生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11.知青生活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26 11:23:00 [只看该作者]

 

往 事 如 烟

作者:张树人


十一。知青生活



我是一九六九年元月来到延安地区富县茶坊公社插队的,当年被分配在茶坊大队茶坊生产队。茶坊大队包括茶坊生产队和小泉坡生产队。我们队就在茶坊街里,小泉坡生产队则要走五里山路才能到。小泉坡队知青一直是在窑洞里居住。我们队知青一直住在土坯房里。刚来茶坊插队的时侯,我们先是由队里临时安置在大队党支部书记樊支书家暂时栖身。老支书家是临街的房子,隔壁紧挨着茶坊邮局。插队那会儿,由于茶坊是公社所在地且又交通便利,常有南来北往的北京知青在我们这儿打尖儿歇脚。一来二去的我们还真认识了不少知青,时间久了竟还略有了些小名气。我辗转回城多年以后,曾有幸参加富县知青聚会,还碰到过若干知青提起茶坊邮局旁边,我们队的那个知青点呢。

在老支书家住了约有一年左右光景,队里利用上级拨付的知青建房经费和安家费单独建起了土坯房。我们队这些知青就搬到新落成的土坯房屋里居住了。看官看到这里必会问及土坯房为何物,待小子慢慢道来。若论起陕北民居来,堪称历史悠久,其典型代表当然非窑洞莫属。除此之外,砖混房,土坯房,干打垒房等形制亦比比皆是。说起当地乡民来,尽管生活贫困拮据,甚而家无隔夜粮,但依当地习俗,老乡们对住房建造却绝不苟且。据小子当年之亲身经历,当地至少有土坯房和干打垒房两种形式,在下都曾有幸参与干过,因此对其建造之情形略知一二。例如老乡们若要打算建土坯房,平时就须利用农余时间备料,其中包括建房用的土坯砖,柁,梁,柱,檩条,门窗等木活用料以及灰,沙,石,瓦等建材辅料。待备齐这些材料后,再寻个农闲时节,请若干工匠加之队里乡民帮忙,有个十天八天新房就落成了。其次,述及干打垒建房较之土坯房则略有不同,四面起墙并不用事先准备砖坯之类,直接在画好线且平好的墙基础上,用杉篙两侧固定,然后填入黄土,用石杵分层夯实,继而逐渐往上移动杉篙,再填黄土夯实,循环往复直至规定高度。墙基础或用三合土逐层夯实,或采用砖石结构。房屋内外起墙皆可照此办理,其余工程备料和建造程序与土坯房大体上差不多,集中建造时间相比建土坯房略长些,亦需十天半月方能建成。

知青点的知青们和乡民们一样,平日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先前有一段时间,队里考虑我们这些北京娃初来乍到,独立起火做饭可能有些困难,每天会派一名婆姨来帮我们做饭,以便带带我们。之后,我们知青们自己轮流排班做饭,劈柴和担水等力气活儿平时还是由男知青们主动来做。劈柴劈好码放成垛,用水则须出外去担。我们通常去附近的水井去挑水。若论起吃水来茶坊街里还算好,不似其他队特别是塬上如此困难。我们队水井不算深,也就七,八米深,把桶放下去后舀了水再靠辘轳摇上来。若是做饭喝水要求水质好点,我们就挑着水桶走个大约不到两里山道去挑泉水。说起做饭来,我比队里其他知青特别是女知青们着实差得很多。但是毕竟需要诸位知青轮流做,躲是躲不过去的。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总算掌握了些烹饪基本技法,好歹儿能把饭菜做熟给大伙儿准备停当。好在每天只是熬粥,蒸馍之类,晚饭按当地习俗有时候做些络,搅团或杂面面条(当地乡民俗称晚餐为喝汤,实在是因缺粮所致,晚餐以稀为主)。夏天我们在知青自留地里弄点菜,冬天则以积酸菜为主,年复一年大致如此。限于条件艰苦,并无什么肉蛋鱼菜之类需要经常料理。我们熬粥一般是小米和棒茬粥居多,有时作些菜汤,暑热时熬些绿豆汤。我记得那会儿熬棒茬粥时总会搁点碱面,熟的毕竟快些。小锅熬粥,大锅自然就蒸馍了,这两样总归是必不可少的。所谓蒸馍我们一般是蒸玉米面和糜子面为主,有时也在玉米面里加点豆面,小米面或者蒸点小米饭等。吃白面馍和大米饭的时候很少,因为队里种小麦特别是稻子数量有限。蒸馍的程序基本上都差不多,面活好后揉成条状,撒点布面捋直,继而用刀均匀切块并整齐码放到蒸屉上。此时要注意的是需保持锅里是温水,灶洞里只可是小火烘着,大约十五分钟左右,揭开锅盖看馍如果已经发了,再开始大火上汽蒸。这样蒸出来的馍特别是玉米面馍口感与白面馒头一般无二。加之我们在农村时吃的粮食都是新粮,其口味儿绝非陈粮可比。直到今天,当年那蒸馍的口感回忆起来仍觉齿颊留香,可惜的是我们回城以后就再没有什么机会吃到新粮了。

偶有一日,忽遇队里老乡言语说,刚刚去城里方向的公路上撞死一只狗,我等闻听此言来了兴致,思量去看看是否可弄点狗肉来。于是乎我自告奋勇提了把刀就去了。待我等来到老乡言说的地点,果见一只狗已赫然被撞死在地,不禁心生悲悯之情,遂望空默祷且口中念念有词,祈愿此狗早升西方极乐世界,修成正果位列仙班。祷毕复又叹曰:呜呼!尊犬既已如此,已然无可挽回。虑及我等饥肠碌碌,久无油水嬴弱不堪,今权且借此聊以果腹,扪心自问实属无奈。苍天在上我等只是学那少林和尚狗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之故事,还望仙犬怜悯我等苍生,万望恕罪云云。待我等言毕心中豁然,乃持刀将狗肉和两只后腿卸下擎回。大伙见到擎回的狗肉皆心中畅快,人人面带喜色,个个踊跃操持。后腿儿等处自然斩块红烧小火慢炖,其余肉嫩之处则细细剁成臊子,打馅儿和面包成饺子,紧锣密鼓热热闹闹的恰似过年一般。待狗肉炖熟煮好,我等风卷残云,饱餐一顿,直吃得脑门子倍亮,鼻洼鬓角往下流汗,皆曰似此等美味只应天上有。

看官阅及此处,必会问及陕北特色食品颇多何故未见提及?其实我们平时有时也吃,但一般都是老乡们作了,给我们拿来些大伙尝尝,并非我等日常为主的饮食。逢年过节特别是农历春节则非比寻常,家家扫炕刷房,穿新衣置办年货,走亲访友热热闹闹的。队里亦会派人帮我们准备下过年的吃食。软黄米面包粘豆包,每个包好的豆包托片梨树叶上屉蒸;软黄米面活好擀成小饼炸油糕;玉米面对上些黄豆面,柴火烧鏊锅摊黄儿;积酸菜,炖猪肉等也忙活了几天。准备下的年节吃食数量之多,两礼拜不做饭都行了。到了年节正日子前后,我等知青由于平日里就和乡亲们和睦相处,水乳交融,感情颇深,此时又恰逢年节,乡亲们之热情我等几无招架之功。早起尚未及洗漱,已有乡民扣扉,必得立约知青随其家中就席,待要起身又有乡民进户热邀,只得婉言谢曰:待去完此家定依约赴彼家云云。如此情景几乎每日必去若干家,连续若干天方稍歇息。

队里乡亲们有时候遇有婚姻嫁娶之事,亦时常约请知青参加和帮忙。婚嫁之事自然是乡民家中之大事,必得十分重视。据小子观察和了解,青年男女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若依当地习俗,一般仍沿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旧俗,双方一经谈定即为定婚。届时男方则必送彩礼,除衣物饰品等彩礼外,尚有人民币数百元乃至更多些不等。说什么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你情我愿浓情蜜意之类,实是鲜见此等光景。婚前男女双方见面很少,因家境贫寒换亲之事亦属平常。女方陪嫁亦是习俗之必需,视家境之不同无非箱笼椅柜被褥等等。说起当地女子来却也手巧,平时织布绣花为多数女子必修之课。绣花主要以肚兜儿和鞋垫为主,肚兜儿和鞋垫自然也是要送情郎的。

青年男女择吉成婚之日,村里乡民们也热闹非凡。唱喜歌送贺礼自不在话下,一帮青年小伙子,姑娘媳妇们都来打趣儿和布置新房,或到灶房帮忙。娃娃们更是里屋外屋,院里院外的窜来窜去,加之灶房里叮叮当当忙个不停,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受邀知青则是负责记账收受贺礼等里外帮忙张罗。待新郎新娘行礼已毕,诸如介绍婚恋情况等程序自不待言,接下来挨桌敬酒递烟发喜糖亦必不可少。此时,喜宴数桌乃至十数桌早已人影瞳瞳,推杯换盏,吆五喝六,高潮迭起。若说起这置办席面内中有讲究,宴请亲朋好友面子上要说得过去,但苦于当地乡民生活拮据,经济负担又不能太重。若论起打理婚宴,大厨们心中有数,喝酒所需下酒凉菜自然要有,无非花生米,积酸菜之类。热菜则一道一道上,且上一道撤一道,看起来碗碗有肉,但皆为以菜打底儿,菜面儿上盖肉。乡民们亦心知肚明,家家皆如此这般实是不足为奇。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十余道菜已然尝过,末了但见一道肉丸子菜肴端上来,众人知晓此乃席散谢客之意,于是各尝一粒丸子,纷纷起身辞谢离席。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山杏儿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987 积分:1075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1/12 10:5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4 10:16: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插队的茶坊,是交通很便利的地方。我曾经多次去过那里。看介绍你们队的吃住条件都不错。老乡对知青也很好,你们是幸运的。富县风土人情和延安稍有差别,因为这边大部分是榆林地区的移民,接近内蒙风俗习惯而已。延安当地老户人只有城周围几个公社有一部分,生活习惯也有区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