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分享]【十二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我们在延安》】对咱第二故乡多一些了解


  共有202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分享]【十二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我们在延安》】对咱第二故乡多一些了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分享]【十二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我们在延安》】对咱第二故乡多一些了解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20:13:00 [只看该作者]

十二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我们在延安》

 

    本片不同于以往同类涉及延安题材节目的宏大叙事角度,而是引领人们重回历史深处,深入与延安相关的每一段鲜活的人生记忆与人生故事。满怀赤诚的爱国青年、突破封锁的海内外记者、支援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美军观察组的大兵、还有一直厮守着延安这片土地的乡亲们……他们成为了本片中的“我们”。在延安这片虽然贫瘠却汇聚着热血豪情的土地上,千万个“我们”在这里舞动出属于这片土地的火辣辣的秧歌,这里流淌着“我们”不能磨灭的岁月记忆,这里的“我们”也以生命为代价创造了一个新的中国。革命的记忆、个人的记忆、民间的记忆和通过影像艺术化再现的记忆交织在一起,融合为《我们在延安》这部具有崭新视角和厚重历史底蕴的精品电视纪录片。
    本片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与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视袭国际传播联合摄制,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市政府、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延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20:14: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延安(第一集):延安老乡

 

主题:

    延安的老乡生于斯,长于斯,黄土地赋予了他们陕北人特有的浓郁情怀,他们用朴实而厚重的情感与奔赴延安的革命队伍共同书写着一段无法忘怀的红色记忆。

内容简介:

    1935年10月19日临近傍晚的时分,一支刚刚造就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艰苦卓绝奇迹的中央红军队伍抵达陕北吴起镇。在历史的锻造中,陕北命中注定将成为中国改天换地、除旧布新的历史变革缘起之地。

    陕北的老乡曾目睹过无数军队在这里来去,唯有长征到此的红军与众不同:这支队伍虽然衣衫褴褛,却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朴实的乡亲把自己的窑洞让给远道而来的公家人,老乡们与毛泽东一起唠着家常……人民的军队赢得了人民的心,就意味着在陕北扎下了根。

    在中国的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救国的主张激发了陕北人民保卫家园、保护边区政府的革命热情。谁也说不清当年有多少陕北乡亲,举家父子上了战场,一齐挥舞着抗日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在老乡用最朴素也是最热诚的双手拥护与扶持之下,星星之火逐渐汇集成势不可挡的燎原之势,而延安作为圣地的光芒也逐渐显现出来。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新中国,多少故事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传唱到今天。而对于厮守于脚下这片黄土地的人们来说,有一种情感却不曾改变,他们仍然在用陕北人特有的方式,诉说着家乡,诉说着这个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地方。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IxMjY3NzMy/v.swf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20:14: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延安(第二集):延安访客

 

主题:

    延安,曾是名不见经传的陕北古城,是最早来到这里的异国访客将红色政权与外部世界中断已久的联系重新建立起来,让延安成为红星照耀中国的革命圣地所在,而这一现象也正反映出延安的开放情怀。

内容简介: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与美籍黎巴嫩医生马海德启程前往陕北宝安。

    当像斯诺、马海德这样的外国进步人士展露出那片未知的土地强烈的探究愿望时,中共和毛泽东也在寻找能够在重重封锁的铁幕之中撕开第一道口子的人,因为只有以这样的力量,才能将红色政权与外部世界中断已久的联系重新建立起来。

    在陕北,毛泽东破例地,也是唯一一次向记者介绍个人生平经历。斯诺将陕北所看到的一切写成《红星照耀中国》,立刻在世界引起轰动。

    在埃德加斯诺陕北之行后,斯诺夫人海伦斯诺访问延安。海伦的延安之行,恰逢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党代会召开,她也因此得以采访到许多中共重要领导和延安军民。海伦在延安采访的广泛程度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她的丈夫埃德加斯诺。

    延安迎接的第一位外国女记者则是史沫特莱。此时的史沫特莱已经四十四岁,头发甚至有些花白,但在延安,她好像又重新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自斯诺夫妇和史沫特莱之后,更多的西方记者前往延安去探寻中国革命所走的道路,他们的公正报道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延安,更赢得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任和真诚的友谊。

    “来则欢迎,去则欢送,再来再欢迎”。这是当年负责接待到访客人的延安交际处成立之初所确定的招待原则。

    据统计,自1938年至1941年三年间,延安接待各类来宾访客7000多人, “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加紧对延安进行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1942年延安交际处仍然接待中外访客2000人。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IxMjc3MTI4/v.swf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20:14: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延安(第三集):延安女子


主题:
    延安生气勃勃、健康向上的革命风气为许多人所向往,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成为一代人的价值选择。
内容简介:
    对于当年每一个奔赴陕北投身革命的人来说,从他们离开原来的家庭与社会,踏入延安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他们人生的转折点也随即降临。
而作为黄土高坡上最美丽的这个群体,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延安知识女性,她们的生命在革命的圣地完成洗礼与重塑的同时,也折射着整个延安青年群体的人生面貌。
本集采访了包括于蓝、侯波、王丹一、杜惠等当年在延安参加革命的女子。展现了包括著名作家丁玲、从南洋投奔延安的富家女廖冰等不同侧面的延安女性,同时展现了延安唯一一座女子大学的珍贵影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福,这些延安女子的生命,在贫瘠的黄土地上寻找到到心灵最真实的归宿,她们此后的人生,也与延安紧紧维系在一起。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IxNTExMjY0/v.swf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20:14: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延安(第四集):延安课桌


主题:

  在延安开办的大学曾汇聚过众多革命先贤和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才,他们在延安度过了难忘的圣地岁月。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先后开办了抗大、陕北公学、鲁艺、中共中央党校、延安马列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中国女子大学、延安民族学院、华北联合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等30余所干部学校。在人口稀少、经济文化落后的陕北黄土高原能集中如此多的青年英才进行教育,为中国革命培养输送出成千上万的各类干部,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

  从1937年7月到1939年6月,延安接纳的3万多名青年学生,一半以上进入抗大学习。抗大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校风,这就是毛主席倡导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1937年4月的一天,毛主席把这8个字送给抗大,从此,这8个字就伴随着和激励着所有来到延安的学员,度过他们的延安岁月。

  与抗大的宗旨不同,马列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创办的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为重点的干部学校。延安的课堂,一半在窑洞,一半在广场。许多当年的学员都是在露天的黄土高坡上听到了毛泽东、陈云等人激情的演讲。

  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文学艺术专业干部的高等学府,被毛泽东定义为具有“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当年“鲁艺”人在极其困苦的岁月献出青春、热血和才智,创造了许多为劳动群众喜闻乐见从而流传久远的作品。  “鲁艺”培育了一大批人民的艺术家,它所坚持的文艺方向和艺术传统影响至今。成为新中国文艺的摇篮。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IxNTIxMDAw/v.swf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20:14: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延安(第五集):延安歌声

 

主题:

  黄河之滨,延安的歌声唱出了延河儿女无尽的情怀。以歌声为载体展现延安的自由开放、鼓舞人心的氛围和延安文艺的繁荣。

内容简介:

  在延安的山谷中回荡的歌声蔓延着几代人的故事和记忆。

 《延安颂》的旋律诞生于于1938年的夏天,由郑律成作曲,莫耶作词。两个当年只有二十岁的年轻人创作的这首心灵之歌,成为烽火连天的岁月中无法磨灭的时代旋律。莫耶在晚年追忆那段延安的岁月时这样写道:“延安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转折点。延安犹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在西北高原上发出灿烂的光辉,照耀着整个中国。”

  在延安这座歌的城,冼星海也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归宿。冼星海在延安先后创作了《生产大合唱》和《黄河大合唱》等经典乐章。自《黄河大合唱》诞生至今的七十多年,这诗情与旋律融汇而成的不朽史诗跨越大时代的激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IxNTEwMzQ0/v.swf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20:14: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延安(第六集):延安小米
   

主题:
    本集以小米作为载体,讲述党中央在延安时期亲民爱民为当地百姓所制定的一系列农民政策。
内容简介:
    中国人对曾经的峥嵘岁月有一个朴实却又形象的比喻,“小米加步枪”,“小米”这种盛产于黄土高坡上的耐寒作物因此具有了意味深长的含义。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一件偶然发生的意外事件竟让小米这陕北人赖以生存的粮食成为了对共产党人在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执政的一次巨大考验。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国民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施军事和经济封锁,与此同时,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蚕食扫荡让陕北抗日政权面临内外交困,边区财政和延安几万人的生存都遭遇到空前的危机,农民也负担日益加重。
    中共中央为此先后提出精兵简政、发展生产等决策,以克服现实困难,减轻农民的负担,一系列推动边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举措也开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IxNTIwMTI4/v.swf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20:15: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延安(第七集):延安纺车

主题:
    延安纺车,一架原始的手工劳动工具,摇动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纺织的是集体生活的温暖。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边区开展起来,延安上下,从青年学生到知识分子,从普通战士到中央领导,都投入到火热的运动之中。而延安纺车也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一架原始的手工劳动工具,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在经济封锁的艰难生活中,摇动着艰苦奋斗的意志与信心。 不怕风尘仆仆,不畏严寒酷暑,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延安的人们,也在改变着自我的人生与社会理想。过去只知‘笔耕不辍’的文弱书生成为了开垦荒山的勇士,从未扛过锄头耕过田的青年学子让劳动的歌声飘荡在黄土高原的风沙之中。 当年延安电影团所拍摄的历史影像资料,真实还原了那段难忘岁月。而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屯田垦荒的精神,也随着《南泥湾》的旋律传遍整个延安,回响在中国几代人的心中。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IxMzkxMjcy/v.swf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20:15: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延安(第八集):延安选票

主题:

  本集以选票为载体表现延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一是从工农专政的苏维埃体制向新民主主义体制转型,二是在民主政权的人员成分上,创立“三三制”原则。在边区政府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深入的选举运动。

内容简介:

  1940年3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份题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中,首次明确提出三三制原则,并将它作为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  

  1941年5月1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通过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正式对外公布。即使是偏僻乡村的百姓,也了解了中共中央关于实施民主政权的政策纲领。    

  1941年春夏时节,整个边区都在全力以赴开展基层民主选举,选举运动有如吹遍边区每个村庄角落的春风,成为乡村里的节日。不识字的老乡发明了投豆选举等形式。对陕北老乡们来说,把他们心目中的好人选出来,是最朴素的愿望,也是他们郑重投下自己一票的目的所在。

  1941年11月6日至21日,陕甘宁边区各地基层普选完成后,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 “三三制”、参议会等在抗战烽火中所构建与推进的民主政策,让陕甘宁边区呈现出空前的抗日热情。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IxMzY3NTY4/v.swf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20:15: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延安(第九集):延安舞步


主题:
    黄土高坡上,交谊舞的舞步曾流行一时,随着延安文艺创作队伍越来越贴近群众,秧歌的欢畅成为一代人的延安记忆。
内容简介:
    上世纪30年代的延安,由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带入延安的交际舞在周末和节假日晚会上流行起来。陕北黄土地上,宝塔山下,延水河边,穿军装,着草鞋,明亮的汽油灯映照着一对对闻乐起舞的翩跹身影,是严肃紧张的工作、学习、生产、战斗生活之余别一番生动活泼的革命生活历史。延安文艺座谈会带来了文艺创作贴近群众的潮流,1943年元旦,鲁艺组织宣传队学习改编并试演陕北秧歌剧获得好评,一时间延安城内涌现出27支秧歌表演队,流行一时的交谊舞逐渐被秧歌舞取代。革命秧歌主题变了,人物扮相也变了。新的秧歌,新的热情,将整个陕北带入到激越的舞步中。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IxMzc5NDk2/v.swf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总数 23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