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七零八碎】二、从收藏一古匾看古代学校与科举


  共有129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七零八碎】二、从收藏一古匾看古代学校与科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忆水澜亭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49 积分:2902 威望:0 精华:16 注册:2013/10/29 11:05:00
【七零八碎】二、从收藏一古匾看古代学校与科举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2 18:59:00 [只看该作者]

科举与学校

-------从收藏的一块古匾说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0020.jpg:

 

前些年,从古旧家具市场收到一块乾隆12年的古匾。是进士出身的金溪县令宋若临为当地官办学校老师彭廷彦提的,所题内容为“德敷梓里”。意思是称赞这位老师道德高尚,是家乡老百姓的楷模。


自买回这块古匾后,就开始翻阅资料,一是想了解这两个人,二是想知道中国古代的学校与科举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学校是培植人才之所,科举是选拔人才之法。但在我查阅资料后方知,这种状况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举与学校相辅而行,各有其独立的作用。到了唐代虽然科举与学校并举两者并不处于并列、同等地位。因为由学校出身的生徒仍须经过考试,学校不能直接给生徒以出路;而乡贡出身的人(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不必经由学校培植,一经考试及第,便被承认为人才。这样,科举成为凌驾于学校之上的一种制度。唐初,社会上重视科举及第的生徒因为他们出身官学受过正式教育,要较乡贡高出一筹。于是人们视学校为登科的通路,多争取入学。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学校对科举的发展曾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后,封建王朝利用科举考试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办学,调动了社会办学及民间读书的积极性。但后来,不经国家学校培植而科举及第的比例逐渐增长,官学的地位逐渐低落。唐开国 100年后,科举考试日益发达,学校教育渐渐不重要。 


这种状况发展到宋初,朝廷大力利用科举选拔人才,更加忽视培养人才的学校。宋仁宗时的范仲淹,宋神宗时的王安石,先后严厉批评这种只取才不养人的错误作法,如同农夫只坐等收获而不事耕耘一样愚蠢终于导致人才的枯竭。范仲淹认为,择贤固然重要,但择而不教,久则乏人,贤将不继,所以教是第一,择其次。主张必严科举方能得才,必敦教育方有才可得。王安石认为,科举仅以强记博诵取人,学校费了许多光阴,专门去做科举考试的预备工夫,而不教以天下国家实用之事,及第之后,所学完全无用。为了扭转社会重科举轻学校的风气,他强调要发挥学校在培养人才中的积极作用。他建议逐步使取才与养才统一于学校即凡在中央官学学习的学生通过学校考试,不必再经由科举而直接授官。把取士纳入养士之中,即把选拔人才的职能部分地赋予学校与学校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既充分发挥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积极作用,又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地位。可遗憾的是,范仲淹和王安石的改革,都被因循守旧势力所挫败。

 

及至明清,学校更形同虚设,虽然凡应科举者必须先在学校取得生员资格,但生员并不在学校读书,学校教官也无力发挥其教育作用,使学校空有师生之名,而无训诲之实。


清代规定,知县可改任府学教授。这种改教并不是因人而宜的调整,而是因知县年龄过大,或者懒惰愚钝工作不称职,以及老弱病残不能工作的才改任教职。据记载,有众多的府学教授精神衰迈,两耳重听,步履维艰。因此,学校被认为是惜老怜贫之地,教授成为投闲置散之官。 


清代推行的 “举人大挑”,是清代统治者为解决落第举人的就业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政策。就是在会试(中央在京举行的考试)之后,从落第举人中选拔一批年龄适中,能力和才华相当者,授予教职等衔。开始规定必须连考 3次不中才能参加挑选,以后规定必须连考6次,后来又改为4次。这样落第举人至少要经过10余年才有被挑选的资格但具备资格并不等于被选中,往往要候选若干次。选中后也不能立即赴任,还要在吏部挂号排队等待分配届时抽签决定去向。这种分配方法叫做诠选。从清代中期开始,官员壅滞积压现象日益严重,诠选需待时日甚长,举人候选常常多达二、三十年累计起来一个考不上进士的举人,要经过三、四十年才能当上州学或者县学的教官。

 

由此可见,教官一职,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年龄太大。这些人在年富力强时无事可干,把时间浪费在论资排辈的升转和无日无月的候选上,及至得官已年老体衰。当时有人对这个问题加以概括说,教职一官由举、贡候选居多,大抵30余年,少亦20余年,精力多半就衰。乾隆前中期时,教职多系衰老庸劣之辈,不能以道德礼义化导百姓。嘉庆以后,更是每况愈下,教官大都不能振作。教官中能受业解惑,以师道自任者,已不多见。


明白了这样的背景,再看我收藏的这块古匾,就不难发现当时的地方政府官员,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样板人物的良苦用心了。


再看今天的学校教育与公务员选拔,看来与古代有进步。就是考公务员必须有学历,没有学校颁发的学士、硕士、博士证书,连考公务员的资格都没有。这是当今学校教育与人才选拔的不可分割性,或者说是进步性吧。但按照范仲淹、王安石教与择的思想来衡量,今天的学校教育与人才选拔,我们到底做的怎么样呢?但可以肯定的说,育才和选才,和一个时代的兴衰不无关系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4 21:04:46编辑过]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盖头坪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541 积分:2444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0/25 18: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2 19:57:00 [只看该作者]

忆水大哥很有史学根底,看了此论文,受教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忆水澜亭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49 积分:2902 威望:0 精华:16 注册:2013/10/29 11: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2 20:43:00 [只看该作者]

盖头坪好。
你真会说甜话。这那里是什么论文,买了块匾就想弄明白点问题,退休在家没事干,按陕西话说叫“胡屁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志丹双河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44 积分:362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1/20 9:2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4 7:18:00 [只看该作者]

本家大哥一块匾把科举制度说的这般详细,细心好学,真是佩服。如有兴趣,额愿意陪大哥去高碑店古文化街牌匾博物馆看一看,肯定大有收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忆水澜亭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49 积分:2902 威望:0 精华:16 注册:2013/10/29 11: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4 9:54: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双河。高碑店,吕家营,潘家园,香河,天津古文化街,是我过去经常光顾的地方。高碑店的科举匾博物馆我前些年看了,不知道现在有多大变化,我愿意和你结伴再去看看,你要有时间的话,我们怎么集合约见?你来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4 11:53:14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逗你玩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322 积分:24104 威望:0 精华:14 注册:2009/5/10 12:5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4 17:08:00 [只看该作者]

    由一块收藏的匾,考察引申出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利弊很有学术价值。中国近代三门(家门、校门、单位门)教育方式在文革期间有过讨论和争议,现在又走入另一个极端,宝塔式的教育。看来王安石、范仲淹还得继续“圆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直罗老赵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07 积分:458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3/4/3 22:1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4 19:32:00 [只看该作者]

科举考试的严格一直延续至今,但是近年来的歪风已经侵蚀了这最后的一块净地,人大的招生处长背后有多少个贪墨校长和官僚,寒心了呀,现在给他们挂块儿什么匾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忆水澜亭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49 积分:2902 威望:0 精华:16 注册:2013/10/29 11: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4 20:50:00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您好!
      您的妆化得非常专业,绝非等闲之辈。
      从扮相看,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集中在两腮,双颊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完全符合传统戏剧画人技法的"三白"之说。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我说的对吗?
      您顾寒舍,蓬荜增辉,沏茶让座,十分高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4 23:23:19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忆水澜亭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49 积分:2902 威望:0 精华:16 注册:2013/10/29 11: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4 20:54:00 [只看该作者]

直罗老赵好:
原以为这里是一块净土,
今看来此地非净土一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4 22:29:00 [只看该作者]

范仲淹、王安石,无论人品还是个人功绩都是后世所应该学习和敬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胸怀和为官的态度,可能是个无法逾越的高度。像他们那样的官现在官场上已后无来者了吧。看来他们的变法是有很多创新在里边的,很超越,也很前瞻。范仲淹与王安石两者都是很大胆的,敢于尝试的...现代的中国官员应该多向两位前辈学习吧,还能说什么呢... 感谢澜亭兄所收藏的古匾以及带给我们的知识。顺便问一下,匾是梨花木的吗?


 回到顶部
总数 11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