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共有1697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1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3 13:3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4-3-12 22:24:00的发言:
   老茶的文章很吸引人,那吃面条的情景我也相当熟悉,出民工时吃饭和抢饭一样。拾牛粪那段看的我不由得笑出来,真是逗死人了。谢谢老茶对纪实的大力支持。

版主何必客气,老茶讲自己的真实故事,也是自己的一种心情释放。

谢谢“千帆过”版主赏识,老茶有礼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1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3 13:4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3-13 7:45:00的发言:

牧羊海边盖房屋,

劳动量大生活苦,

拣拾牛粪要精心,

任务完成心中舒。

读过龙版主的配诗,使我有了信心,争取写更多的回忆文章,与大家共享。谢谢龙版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1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3 13:46:00 [只看该作者]

我的知青岁月

三、草甸百里行

 

  1969年夏天,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刚刚组建,要接纳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急需建设一批住房。当时,我们生产队有几个干过建筑工程的泥瓦匠,平时在生产队就是砌墙盖房的好手,因此,生产队马上应下了工程,并组织劳力奔赴工程现场。

  我们生产队包揽的工程在五原县北,牧羊海子附近,是给兵团二师十六团四连(是不是四连已记不清)盖四栋宿舍。第一批盖房人员已经先期出发,大可、凡阳已随第一批人员到达现场。为了在入冬前顺利完工,“十一”前后,队里派我和乃昌再去增援。由于同去的马车还要拉一些生产、生活物资,叫我和乃昌坐火车自行到五原工地。

  第一次独立出门,我俩别提多高兴了,队里把我们一送到临河县城,就独自行动了。首先到火车站买了从临河到五原的火车票,开车的时间是半夜,我们就在候车室等侯。临河到五原只有50-60公里,坐火车大概一个小时。我们顺利的坐上了火车,凌晨三点左右就到了五原车站。小小的五原车站仅有几栋破房,一眼望去外面一片漆黑,站房简直就像一个孤零零的小岛,给人一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这是哪呀?心里登时有些发毛。还好车站里驻留着不少的人,听口音大都不是本地老乡。凑近聊聊,知道他们中有人去十六团,并准备天一亮就出发,步行回团部,大约有四五十里地。问有没有汽车到达,他们说九点钟以后才能开车,另外也不能直接到团部,还得走。权衡了半天,我们没有行李、物品的拖累,决定跟他们一起走。

  至今不知道这个决定是不是正确,反正天亮了,我们就和那五、六个刚刚结识的兵团战士出发了。我想当时那几个兵团战士和我们大概有一致的想法,为了节约几个钱。都是没有钱的穷学生出身,仗着年轻,就做出了冒险的决定。事实是我们没有做好准备,而且对困难考虑的并不充足,接下来的行程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考验。

  穿过五原车站边上的庄稼地,就进入了满是坑洼的草甸子,远远望去无边无垠。有的地方茅草很高,人走进去只露个头;有的地方泛着盐碱,没有一株茅草;有的地方还有水,必须绕道行走……。我们俩完全不知东南西北,凭着对前面几个人的绝对信任,一步不离的紧跟在其后面。一路上基本上没有见到别人,我们不敢说笑,不敢逗留,生怕被遗留在这荒芜的原野上。此时刚出发时的轻松愉快,已全部抛到九霄云外了。更让人麻烦的是临近中午,天上还下起了雨,两手空空的我们只好走在雨水之中。草甸上竟是胶泥,雨水一泡,顿时就像一个溜冰场,不小心就会被摔倒。前面的人明显放慢了脚步,大概他们也迷路了。好在雨下的时间不长,路上尽管一样湿滑,但没有雨水的伺候,还是很美的事。

  此时,肚子也开始闹革命了。从昨天晚上吃过晚饭,到现在水米没沾牙,前面的路究竟有多远还是未知数。前面的几个兄弟也准备不足,身上也没有干粮,此时也饿得呱呱叫。原来以为中午就可以到团部,谁知半路上赶上雨,又有些迷路,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天阴的很沉,草地依然茫茫无边,只有忍着饥饿,跟着他们默默前行。不知走了多久,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条不宽的小路,于是加快了步伐。

  日落时分终于走出了草甸,看到了一排排的房屋,房屋上面还升起一缕缕炊烟。前面的人高兴的叫了起来,“团部到了”。到了团部,那几个哥们儿立刻作鸟兽散,我们又陷入两眼一抹黑的处境。顾不上肚子的饥饿,去四连怎么走,赶紧打听吧。到有炊烟的房子跟前打问,一个战士说“四连呀,在牧羊海子,还有二十里。”看看已经日头西下的天边,没有向导,一路荒无人烟,再走二十里,这绝对是办不到了。此时肚子又开始咕咕叫了,我们想一切从现实出发吧,先解决肚子问题吧。

  我们找到厨师班的人,向他们说明情况,要求卖给我们一些饭菜,以解一天的饥饿。炊事员说不行,菜都吃完了,饭都是有数的,不能卖。我说,“我们是给你们盖房的民工,一天没吃饭,晚上赶到这里,就卖给我们二斤馒头吧,我们有全国粮票。”他们又找来司务长,又向他讲了一遍。司务长说,“全国粮票也不行,粮食是按比例供应的。你们要吃馒头我都没地找白面去。”不过司务长还算通情达理,多收了我们一些粮票,卖给我们二斤馒头。捧着二斤馒头,我俩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一天水米没沾牙,尽管没有菜,有了十个白馒头,那滋味真是赛过活神仙。

  我俩边吃馒头,边合计着今晚的行踪。天已大黑,就是熟路走二十里也不容易,更何况不知道路呢!于是决定就在这住下来,明天一早再走。可是住在哪呢?十六团已经盖好的房屋有两三栋,我们要求借助恐怕是不会答应。未完工的房子倒有不少,有的刚起墙,有的快封顶,怎么住呀?我们看了一下,选了一间里面堆满枳机靶子的房子,虽无屋顶,但枳机靶子铺在地上不会很潮,就将就一晚吧。

  近十月的内蒙古,夜晚已经很凉,在一个没有房顶的围墙里,没铺没盖,我们不顾一切的躺下了。实在太累了,从早上六点钟到现在已经走了十几个小时,怎么也走了一百里,这不赶上红军过草地了吗?我们俩说着说着就进入了梦乡。

  早上的凉风把我们吹醒,看看天已亮了,马上来了精神。走,出发!我和乃昌没有再向司务长讨要早饭,问了一下行进方向就上路了。迎着朝阳一路东去,一路急行,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队的社员和已经盖了半截的四栋房子。亲人见面分外亲热,大家听我们讲述了一路的劫难,最后的评价是“两个笨蛋”。

  正是:草甸茫茫百里行,忍饥挨饿走泥泞。

            如今要谢当年苦,强健身心闯一生。

                                                                           2012-6-9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1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3 15:25:00 [只看该作者]

   为省俩钱走了上百里路而且是雨中,放在今天怕是谁都不会干的。正是当年的苦锻炼了我们,使我们的耐受力超强,能直面以后的人生风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麻沙老农
  1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5 积分:14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4/14 9: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3 20:25:00 [只看该作者]

      在草甸上行走,容易迷失方向,大概走了不少弯路,才艰苦跋涉了一天。和我同一大队的知青,他的弟弟在另一个公社插队,如果到公路上坐车,需先坐车到县城,再换乘去那个公社的班车。为了既节省车费又能与兄弟见面,他决定走山间小路。向村民了解沿途的路线后,就一人上路了。结果在半路迷了路,夜幕降临后,只好忍饥挨饿在山上的大松树下蜷缩了一宿,第二天才到达。后来,他还邀请我一齐同行,去那个公社。从早晨出发,直走到天色漆黑才到,如果路况不熟,难免要在山上过夜。山路大概比草甸好走一些,至少没有泥泞的路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4 8:13:00 [只看该作者]

盲目出发上路行,

跟着他人雨中拼,

饿得半死得馒头,

次日终于见亲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1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4 13:5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4-3-13 15:25:00的发言:
   为省俩钱走了上百里路而且是雨中,放在今天怕是谁都不会干的。正是当年的苦锻炼了我们,使我们的耐受力超强,能直面以后的人生风雨。

正是少年不省事,才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但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锻炼出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谢谢“千帆过”版主驻读,老茶谢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1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4 14:0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4-3-13 20:25:00的发言:
      在草甸上行走,容易迷失方向,大概走了不少弯路,才艰苦跋涉了一天。和我同一大队的知青,他的弟弟在另一个公社插队,如果到公路上坐车,需先坐车到县城,再换乘去那个公社的班车。为了既节省车费又能与兄弟见面,他决定走山间小路。向村民了解沿途的路线后,就一人上路了。结果在半路迷了路,夜幕降临后,只好忍饥挨饿在山上的大松树下蜷缩了一宿,第二天才到达。后来,他还邀请我一齐同行,去那个公社。从早晨出发,直走到天色漆黑才到,如果路况不熟,难免要在山上过夜。山路大概比草甸好走一些,至少没有泥泞的路面。

当年内蒙的农村地面宽广,多是土路,交通闭塞,出门坐大车、毛驴车已经算高档了。没有熟人带路,难免走冤枉路,我们这些人都有过迷失的经历。现在就好多了,公路四通八达,拖拉机、汽车来往穿梭,要迷路都难,时代不一样了!谢过“麻沙老农”!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1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4 14:07: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3-14 8:13:00的发言:

盲目出发上路行,

跟着他人雨中拼,

饿得半死得馒头,

次日终于见亲人。

说起吃馒头,真是叫人感慨万千。当时有粮票,还要按比例,细粮只有40%,其他都是玉米面、糜子米,因此花钱买了人家馒头,还要感恩戴德。不过真要是没有那二斤馒头,我俩就更惨了!谢谢龙版主的赋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2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4 14:26:00 [只看该作者]

我的知青岁月

 

四、排演《红灯记》


     1968年是我们上山下乡的第一年,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年代。全国只上演那几出样板戏,文化生活异常匮乏,而在农村文化生活就更无从谈起了。我们下乡的内蒙古临河县丹达木头公社,当时还没有电。老乡们只靠煤油灯照明,每到夜晚村里一片冷清,大部分人家都早早睡觉了。当然也有一部分社员无所事事,就摆起了宝盒,进行赌博。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知青小组怀着对毛主席一片忠诚,和农村文化阵地“无产阶级不占领资产阶级就会占领”的紧迫感,开始了紧张的策划,并决定在春节期间排演一出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文化革命开始,每天都在听样板戏、学样板戏、唱样板戏。因此《红灯记》的唱词、道白,人人都可以背下来、唱出来,只是各个角色由谁来演,道具、服装怎么筹备,演出如何组织,对于我们来说还真是不小的问题。

     我们的倡议得到了生产队的大力支持,通过亲戚朋友找来了铁路用的手持信号灯和大沿帽,为《红灯记》的排演拿到了关键的标志性的道具。我们知青小组也发动大伙翻箱倒柜,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选择合适的衣服准备好装备。

     现在想起来,演员安排真是太妙了。康大可有武术功底,扮演李玉和是当仁不让的。他戴上大沿帽,一手举红灯,一手插在腰间,就是一个钱浩梁。何碧碧自身老成谦和,扮演李奶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尤其她的唱委婉清新,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李铁梅由郑玲扮演,也是不二的选择。她梳了一条大辫子,穿上一件碎花的中式小袄,完全变成了一个乡村小妞,透着活泼与灵气。何正治扮演鸠山的形象更是演绝了。没有和服,何正治将一块绿色军用毛毯围在腰间,上身穿一件白衬衣,眼睛上架了一副眼镜,鼻子下面还贴了一撮八字胡。真是活脱一个鸠山形象,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可。王阿媛、王正琪、何凤纯、赵乃昌、孔凡阳和我都是群众演员,演的角色也不固定,随叫随上。刚演完磨刀人,接着就又演鬼子甲,又没有服装变化,简直成了活报剧,惹得大家一片欢笑。

      正式演出的那天,生产队借来了汽灯,把个会议室照的一片光明,彰显出生产队对我们这项演出的重视。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把小小会议室挤的水泄不通,社员们热切的观望着这群侉子(是老乡对我们知青的昵称)上演的样板戏。全体知青不分主角、配角,一起上阵,参演了这样一出令人回味的样板戏。尽管条件简陋,水平有限,但在当时的确引起了较大轰动。社员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谈论这群侉子的一招一式,令人捧腹不已。记得当年我将我们排演《红灯记》的细节讲给母亲听时,母亲都笑得合不拢嘴。

     上演《红灯记》使我们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勇气,也扩大了我们知青在社员中的影响。记得政治队长韩宝权说过:知识青年是从北京来的,是从毛主席身边来的,他们还知道毛主席的生日,他们的觉悟很高……。可见大家对知青的评价十分优秀,在社员心中的地位相当高。借着《红灯记》的余威和队里的支持,后来我们还自编自演了二人台《喜送战备粮》等节目,编写了一些打夯时唱的号子,虽然其中内容已记不大清楚,但热闹欢快的场面时时还进入我们的脑海中。

      尽管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现在人看来,实在幼稚可笑。但我要说,这些就是知青的历史,这些有我们的青春在里面,因此值得我们回忆和记忆。

      正是:背井离乡在北疆,能文能武亦疯狂。

               同台上演红灯记,笑煞京城我的娘。

                                        2012-6-8



 回到顶部
总数 19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