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我的第一次回京经历


  共有112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我的第一次回京经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往事如云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13 积分:437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2/28 11:55:00
我的第一次回京经历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31 22:55:00 [只看该作者]

“六月里来六月六,新麦面馍馍包羊肉”,阴历的六月是农家的收获日。刚刚结束了紧张的夏收,看到场上的麦垛,大家不仅喜上眉梢,1969年由于降雪多、墒情足,小麦长得格外好,是一个丰收年。经过了漫长而劳累的春种夏收,对知青来说真是个锻炼呀!每天披星戴月,沟里山上的原始劳作,手上已磨出了厚厚茧子。抚摸红肿的肩头,吃着新麦蒸的馒头,往日劳作的疾苦顿时无了踪影。一天晚上,程学斌又取出了久违的二胡,一曲欢快的“赛马”,把大家的思绪带到了广阔的草原。虽然老程很长时间没有操作了,但由于功底深厚,手艺依然不潮。刘天华的“光明行”,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病中吟”则更能体现知青当时其处境,前途渺茫,郁郁不得志的心情。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曲调婉转悠扬,仿佛伴着泉水的涌动,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几支曲子过后,大家情绪逐渐高涨,和着琴声放声歌唱,划破了山村月夜的宁静。高兴之余,一缕思乡的情感油然荡起。

忽然,一同学说我们回家吧?是的,离开北京已近半年的时间了。平日里大家一直忙着农活,早晨爬起就走,晚上吃完了就睡,没有时间思念家乡。此话一出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最后赵铁汉、YH、毛驴(绰号)和我4个人决定回家。

征得了大队革委会的同意,本着节省费用的原则,我们策划从延川县东渡黄河,经山西介休、太原回京的路线。从地图上看,离我们村最近的黄河渡口是清水关。如何走?我们又进一步向村民了解了路况,但是陕北老乡家乡观念太强,很少出远门,所以只能了解个大概情况。我们坚信“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方向对了,肯定能到北京。经过几天的准备和安排,决定于1969716日启程。


16日清晨,我们4位知青背着大家为我们准备的烙馍馍,迎着朝阳向着东北方向出发了。我们从村里向东,翻过一架山,是延长县交口公社贺家沟,再向东20里就是延川的刘家坪。到此,我们和同村送行的知青话别,继续向东进发。也许是将要回家了,大家的心情还是比较愉快的,一路说说笑笑。到了稍道河天已经擦黑了,过黄河还要再翻一架山。我们已经走了近七、八十里地了,大家感到有些疲倦,但我们第一天的目标是要到黄河边,还得继续前进。

在山下我们稍事休息了一下,啃了些烙馍馍、喝了几口山泉水,就向山上爬去。爬上山梁天已经大黑了。月初的月亮,只有小小的一弯,月光蒙蒙胧胧洒在山间的小路上。山区的黑夜万籁皆静,只听见沙沙的脚步,其他什么也听不见。塬上茫茫的黑夜,我们无法辨别方向,怎么办?我们4个人决定,沿着电线杆子、向着灯光走。好在那时公社、大队都有有线广播。漆黑的夜里,我们沿着电杆在起伏不平的山间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口里不停的说着话,谁也不敢掉队。传说陕北有狼,只见4个人,一会儿他走在前面,一会又换了另外一位,谁也不愿走在最后。好不容易见到了灯光,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到了延川的土岗公社。

和干部们简单说明了情况,他们同意我们在公社住下,并向我们指明了黄河渡口的位置。一天走了一百多里地,大家已经感觉很累了,倒下就很快走进了梦乡。

第二天我们醒来时天已经大亮了。擦了把脸,告别了公社干部,顺着他指的方向下山去了。不大一会儿就到了黄河边上。黄河岸边的刘家山有一个古渡口——清水关,古时为官经要隘,历代都有驻军把守,清水关是延川县五个湾中最大的一个湾。据县志记载,清道光十一年前这里就是渡口。在清水关的北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由西向东注入黄河,这里又是一个重要的关口,有人说,清水关便由此而得名。在战乱年代,清水关是关津要隘,历代时常有驻军把守。明代,南侧五里处建有会峰寨,北侧建有牛尾寨。据说,1936年,毛泽东曾率领工农红军从清水关渡口西渡黄河回师陕北,河岸上没有倒塌的窑洞内仍有当年红军防驻军书写的标语和《教室规则》。

我们来到了延川县土岗乡刘家山村,依山傍水,黄河由此划了个大弯轻轻流过。山是石头山光秃秃的,土地贫瘠没有植被。由于不能耕作,山村看起来很穷。来到村里,经村民指引我们寻找了船东。当听说我们要过黄河,就开始要价了。他们是穷乡民我们也是穷学生,双方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拍定每人2元钱,一共8元钱(69年我全年才分了20元钱)。既然要过黄河,别的办法也没有,8元就8元吧。付了钱,等我们从船东家出来时,开船的消息早已在村中传开了,只见大姑娘、小媳妇纷纷收拾打扮好往河边走去。原来是我们花钱,船东请客。

来到河边,只见黄河像一条黄带缓缓流过。河上没有桥,过河有几种方式,一是船渡;二是伐渡,就是用羊皮不知用什么办法做成气囊,绑在一起制成皮筏子。皮筏子也有大小两种:大的皮筏子由46只羊皮制成,人坐在筏子上面,艄公用浆划;小的是12只羊皮制成,人爬在皮筏子上,由人推过去。那天,我们就看到一人脱光了衣服,衣服放在一个防水的袋子里,爬在小筏子上由人推过河的。

此时,艄公来了,这是一位老汉,大约60岁左右,精瘦,浑身上下仅在裆上围了块毛巾大小的布头,也不知是什么颜色的了。一声开船了,大家纷纷往船上走。功夫不大船到了东岸,那是山西省永和县阁底公社的余家嘴村了。由于河床比较浅,船靠不到边,我们只好下船淌过去。好在水不深,但我由于下的急了一点,将手中行李一角浸到了水里。这是一件用雨披包裹的行李,沾了黄河水,回京后,我费了很多功夫和办法,始终没有将这块黄印洗掉。实践证明,跳进黄河就是洗不清。 (未完待续)




往事总是很淡很淡,如缕如烟,却又令人难以忘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31 23:19:00 [只看该作者]

    “我费了很多功夫和办法,始终没有将这块黄印洗掉。实践证明,跳进黄河就是洗不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1 9:46:00 [只看该作者]

回家一趟不容易,
一天要走百十里,
黄河之上坐摆渡,
沾了河水无法洗。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1 13:51:00 [只看该作者]

当时回一趟家真是很艰难,全靠我们的11号车,也真经受锻炼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