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 我的中学时代


  共有131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 我的中学时代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人生五味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8 积分:10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6 13:29:00
[原创] 我的中学时代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19 15:42:00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中学时代

 

 

背景

 

      六十年代我们家从县城去了一个山区,那是因父亲在五七年说了那个时代不应该说的话被划成了右派革了职,后来摘了右派帽子,在我正要读小学时,父亲带着全家从县城去了那个山区,那是广西桂东一个山区小镇。我的小学和中学是在那里渡过的,可在我记忆深处的还是我的中学时代,那时留给我的记忆实在太多了!

 


初中生活的前奏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准备读小学三年级,之后上课就很不正常,整个小学没正儿八经的写过一篇作文,更不知1/2 + 1/2 = ?糊糊涂涂就到了五年级,正碰上学制要缩短,就这样小学毕业了。因父亲问题,未能升入完中。当地只有一间农业中学,校舍缺,还是借用小学靠近厕所边的一个教室来上课的,教师也缺,仅办一个班。没办法,又不能让我们这帮半大不小的在家无所事事吧,上级一个复课通知,小学毕业了的我又回到小学重读五年级,叫复读班。那时正碰上我们国家和苏联的关系不大正常,说苏联要放原子弹到中国,那时国内形势紧张啊,处处都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全国上下都在挖防空洞。现在想来,苏联能有那么多的原子弹放到这山旮旯来吗?


      读复读班时,每天上午8点多在家吃过早饭后,背着一个用红布缝制成的书包,里面装着一本薄薄的单行本的《毛选》,书包轻飘飘的,会随着走路的节奏,一下一下地打在屁股上面。从街头荡到街尾,再折回到学校,下午则伙同三五好友,去钻防空洞,看看哪个单位的地洞挖得最长。那时供销社人多,挖的防空洞也长,七拐八弯的,很有《地道战》的感觉。把每个单位的防空洞都钻完了,这才从田野抄近道回学校,有时会顺手拔别人地里红萝卜吃吃,这种圆圆的鲜红的萝卜,现在已很少见了。回到学校进到教室,闹哄哄的,上课前,调皮捣蛋的同学,会把双门虚掩,上面倒扣一个粪箕,老师一推门,粪箕就会扣在脑袋上,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则恼羞成怒,全班免不了被老师训一轮。当时复读虽有算术课,但没有课本,通常用来上语文,语文课上的是毛泽东的文章,有《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还有毛泽东诗词,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我失娇杨君失柳”等。上课只是读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也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而已。

       这时上面有指示,每个公社要办一所中学。我的中学时代开始了,那年我刚满13岁。    


       1970年我读初中了,中学也就是在小学旁边建的四个平房教室,泥砖,瓦顶。一个中学只有五个班:两个初一班,一个初二班,初二班是从完中转回来的,高一是一个农中班,还有一个高二毕业班,也是从完中转回来的,这样组成了当地的一所中学。


       进入初中,开始很正规的上课了,晚上也要回学校上晚自修,没有电,大家都从家里拿上一盏小煤油灯,下晚修,各人拿上自己的油灯回家,昏暗的灯光,只能照见一步之远,晚上走夜路,虽然离家有一两里路程,大家心里也害怕,胆大的便大讲鬼的故事,胆小的便往人堆中挤,有一次,下了晚自修,在路上大家便一窝地走成一堆,都往中间挤,走着走着,前面一个同学突然拉开双脚,蹲了下去,后面的人一时反应不过来,一齐扑倒在地,手上的灯也被摔离了手中,有人被烫着了,哇哇的叫,原来是前面的同学搞的一个恶作剧。


      不久,学校开始建属于自己校舍。最初办的是五七中学,据说选址时,校长要把学校建在一个叫木马坪的地方,离镇上很远,多远?在山里不通车,听说要走上半天,后来考虑交通实在不方便,才改为一个叫独马坪的地方,离镇上也要走上大半个小时,没有大路,只有一条1米多宽的穿插在田间的弯弯曲曲简易便道。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人生五味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8 积分:10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6 13: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19 15:45:00 [只看该作者]

 

劳动锻炼的初中生活


      刚进入初中,没上几天课就开始建校了。我们扛着锄头,挑着粪箕,很兴奋地走在通往我们将来的学校路上。校址由三个不大的山包组成,学校初步规划是教工宿舍、学生宿舍、教室,各占据一个山包,饭堂则在三个山包的中间。这是一片荒山野岭,确切地说,它就是一片乱坟堆,迁走坟的棺材坑到处都是,还没有腐烂完的棺材板横七竖八的躺在山坡上,还有一些没有主的野坟很醒目地突起在荒山上,有点恐怖。荒山上满是锄头柄粗的杂树林。建校时,每天收工,很多同学都会挑着满满的一担生杂树柴火,或杂树根回家。我们家也烧了很久这样的柴禾。


      建校劳动开始了,先是挖教室屋地。全校五个班,在一个山包顶上,各班各挖自己的地盘,有几个班的屋地,都还有未迁走的坟堆,开始大家都不敢挖,满头白发的老校长,二话不说,抡起大锄,三下两下平了坟头,有的平下去露出白骨,便挖个深坑埋了下去。

    很快教室屋地挖好了,高二班的男同学就到学校下面的水田打泥砖。挖好教室屋地,就挖教师宿舍屋地、学生宿舍屋地。


      挖平了屋地,就要下石脚。这时要到学校下面的宁江河去捞石头,也是以班为单位,高年级的同学到深水的地方,我们低年级的就在江边捡,河里岸上到处是被江水冲洗得光光滑滑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捡够了,就把石头挑回学校。挑石头的工具叫石落(同音,不知什么字),底是用厚竹皮篾编的一个圆框,有大有小,我们力气小,就编小圆框,小的也有一尺五宽,圆框中横七竖八扭了几道米字形的竹皮篾,再从圆框的边沿用竹皮篾扭两个对称的竖耳。挑着石头走在往学校山坡上,你追我赶的,路上是一条长长的挑石队伍。我们力气不够,三步一歇,五步一停,使出吃奶的劲,都在拼命往前冲,谁都不愿落后。挑着挑着,经常会有篾耳滑出扁担,挑着的担子突然失去平衡,一扁担头落地,一扁担头上天,扁担打中耳廓,生疼生疼的。


       挑了石头,挑泥砖。挑泥砖的工具,也是用竹皮篾作成,比石落简单多了,只用两条等长竹皮篾的四个头扭结起来,成两个活动竹篾圈,把泥砖架在竹篾圈中间底部,就可挑着走了。从学校下面田里挑着泥砖往上走,也常有泥砖突然断落,打中耳廓的事时有发生。

 

      下了石基,砌了泥墙,就要上房樑了。房樑是从江的上游深山中砍伐的杉树,干后扎成木排放下来的。当时我们学校的韦老师,以这个题材创作了一个剧本,好象叫《放排啰》,参加县里中学生文艺汇演,还得了奖。一条杉树十几米长,我们初一的同学往往要十几个差不多同高的人一起才扛得动,从江边扛上学校,一条毕直的大杉树上面顶着一溜黑黑的头颅在往前移动着,好象一群蚂蚁扛树棍一样。在上坡很吃力的时候,扛中间的竟有人会搂着树干吊起双脚让别人扛着走,这时就会遭来大家的一顿恶骂;有人趁机缩下肩头想偷懒,出工不出力的,发现了也同样遭来一顿恶骂,


      整个初中就是在这样的劳动建校中度过,一个月通常是15天上课15天劳动。 1971年秋天我们初二时,校舍建好了,虽然很简陋,山坡上只有两排房子,每排也只有三个教室,并且是泥墙瓦顶的,但终于可以搬到了自己亲手建造的教室上课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人生五味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8 积分:10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6 13: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19 21:46:00 [只看该作者]

 

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


      我们读中学时,教我们的老师来自广西各地,都是大学毕业的年青人,很有朝气,好几个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记得上语文的李老师,女的,剪短发,穿的衣服很好看,气质很优雅,是印尼归国华侨来的,很喜欢上她的课。她有胃病,瘦瘦的,也和我们一起劳动。我们班主任,上政治的,很有激情的一个老师,从来不批评学生,学生很听他的,班上劳动,重的活累的活,都叫男生干,男生们也很乐意。


      物理老师据说曾是大学高材生,但我的物理却烂得很。老师上课很有个性,讲课一次过,不管学生懂不懂,从不重复,下课也极少与学生交流,很多同学都想向他学点电工无线电方面的知识,但只有少数的几个同学才有这种资格。在他房间门口上贴着一张字条,记得上书好象是“学生不得入内”,很冷漠的几个字,他单身宿舍的桌面上摆满了拆得零零散散的收音机之类的物件。后来才知道,老师曾遭到了自己教过的红卫兵学生的冲击,据说还被弄去了游斗。


     很喜欢上化学课,上化学的莫老师,讲课明白,尤其是化学实验课,非常直观,遗憾的是,在我高中毕业的第二年,莫老师突发急病,英年早逝了。


      初二时才开设英语课,上课的林老师很年轻,刚大学毕业。很多女生的英语学得很好,当时学的内容是“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永远热爱你,你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之类的英语,现在还背得出来。


      老校长曾在五十年代创办了一所中学。一把年级,满头银发,每天还和我们一样干活,很实干很正统的一个知识分子,很慈祥的一个老头,高中班的同学却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大石磨”,因为每次开校会,说得很多,很详尽,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横说竖比,引经据典,层层论证。今天才知道,世上有三种人才对你啰嗦的,一是老妈,二是老师,三是老婆,今天也才知道,有人对你啰嗦是你的一种福份。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人生五味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8 积分:10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6 13: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19 21:47:00 [只看该作者]

 

青涩的答卷


      进入初中的第一次考试闹了一个笑话。那是一次政治考试,老师讲完一个内容要闭卷测一下我们。有一道问答题我记得是这样问的“遵义会议的意义有多大?”全班很多同学在这道题上只写上“遵义会议的意义很大”,就此一句。更有甚者答到“遵义会议的意义很大,很大、很大大”,只有几个同学会答,其中一个就是校长的儿子。不是我们的错,是我们读书以来从没有考过试,不知答题的规矩,当然老师出题也有点问题,让我们钻进了牛角尖出不来。


校园蘑菇圈


      学校建在一个乱山岗上,春天的时候也还有诱人的鸡肉蕈。开始时并不知道这山岗上有如此美味的东西。

      我们教室旁有很多高大的桐油树,建校时,把它们留了下来。春天到了,窗外的桐油花开,一簇一簇的,树上一片粉白,教室里飘进了一缕缕桐油树的花香,有同学心猿意马了,望望窗外的桐油花,望望教室下面的操场,再望望操场上面满是小石子的简易跑道,有同学发现了操场与跑道之间的荒地上,有白得耀眼的东西,觉得好奇,一下课便飞奔过去,我们也跟着跑,一看,原来是一圈一圈的蕈子,有好几圈,有同学说这是鸡肉蕈,味道鲜美得很。整个春天,我们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荒地里草丛中的野生的鸡肉蕈。虽然时常落空,我们还是乐此不疲。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人生五味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8 积分:10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6 13: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19 21:51:00 [只看该作者]

 

到瑶山挖竹笋


      读初中时,班上有个瑶族同学,家在一个叫山岐的深山里面,她多次邀请我们到她家玩,那时农村的学生很喜欢叫同学到自己家玩,有同学到家玩,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家里的父母也觉得很荣耀。山岐实在太远,直到初中毕业那个春季农忙假,才应承去她家挖竹笋。那时农村学校春季和秋季都有农忙假放,农村的同学回家里帮干农活,城镇的同学就可以放几天小假了。盛情难却,我们几个城镇同学去了她家。


      山岐在小镇西边,宁江的下游,是一个瑶乡。我们走路去的,一大早出发,不多久天空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继而雷声大作,我们走在空旷野外,附近没有人家,这时想到了死亡,心里恐惧得很,幸亏带上了尼龙雨披,全身没有湿透。好不容易雨停了,我们这才放下心来。


      这个同学家有多远,我不知道,只知道一大早出门,走了一两个小时的公路,过江后就进山,不停的上山下山,一路上极少有人家,路旁尽是茂密的树林,山野静悄悄的,只有我们的说话声和脚步声,有时路边的树林里草丛中,会冷不丁的扑楞楞飞出一只山鸟来,吓得我们心惊肉跳的。我同学说,她时常一人这样回家上学,我们很是佩服她。


      直到天擦黑才到她家。她家在大队部附近,总算有几间房子了,都是建在山冲边的,空地极小,两边都是高高的大山。来到这里,我总算明白了人常说的“朝上的仔,瑶上的妹”。大深山里,日照不长,太阳不猛,难怪我同学的肤色很白净,这样的环境,想不白都难啊。这是天然的美容院!


      在同学家,我们用瑶家的大木桶泡了澡,我同学说,她们全家平时是一大桶水泡全家,泡完一个接一个,只是加加热水而已。知道我们不习惯,同学叫我们泡完一个换一桶水。屋后的山泉水从打通的竹子直接流进烧水的大锅,山里有的是柴火,旺旺的火苗,滾烫的热水,泡澡的感觉真好,泡完澡,一天疲劳顿时消除掉了。


     在同学家,我们还吃到了瑶家特有的烟熏腊猪肉。同学家厨房的火堂上,挂了一堆积满了锅黑的腊肉,一块就有二尺多长,极象一块熏黑了的松树劈柴片。瑶家待客,只有客人上门才炒腊肉的。见我们到来,同学的老爸,从樑上割了一大块腊肉,用开水煮煮,洗洗,一块漆黑的肉就变成了黄亮黄亮的了,膘肉足有两寸多厚,这是正宗的农家猪,对走了一天山路的我们,非常诱人。吃饭了,一大盘竹笋炒腊肉,金黄的肉,雪白的笋,翠绿的蒜苗,香气扑鼻而来,嚼在嘴里,满口油香。


      第二天吃了早饭,我们就迫不及待的上山挖笋了。下过雨的山野,空气很湿润,很清新,山边有很多批杷树,树上满是批杷果,不熟不吃,尽情的吃,吃得牙臼都软完。雨后的竹山,满目苍翠,竹林里满是长长短短,高高低低的笋条,我们正要掰断下来,同学说,这些笋太老了,让它长成竹子吧,说着用锄头挖才露出地面的笋芽,几锄头下去,一条肥肥胖胖的竹笋就起了出来,就地剥了笋皮,一条白生生春笋,让人心动不已,不大功夫,带来的几个背篓就满了,路程太远,不敢多挖。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0 9:55:00 [只看该作者]

正是青春年少日,

无忧无虑加无知,

却有欢快生活历,

记叙奉友正当时。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人生五味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8 积分:10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6 13: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1 9:23:00 [只看该作者]

 

还有读书命吗?

 

      1972年的夏天,我初中毕业,那年实行了考试入学。我们这届两个初中班,只收一个高中班,考完试,我用两个粪箕把书挑回了家,有大人问,初中毕业了?我笑着说到,读书命到此为止了。其实很惆怅也很伤感,整个暑假心神不定,魂不守舍的,读书的念头很强烈。直到有一天,得到读高中的通知,我高兴无比,感到整个世界是那么的美好,我的读书命还没有完结。



短而空的家史


      1972年的秋天我升上了高中。读高中时,学校经常请一些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贫农来痛说家史,忆苦思甜,给我们进行革命教育,老贫农说得很悲惨,说得我们一个个涕泪涟涟,完了还要吃用糠掺野菜煮出来的野菜糊,叫忆苦餐。之后老师还要布置作文,也要我们写家史。我不清楚我的家史,只知道我们家是中农成分,问父亲,父亲只写了一份类似证明的文字给我,仅有几行字,我不甘心,又问祖母,说我们家那一带有没有地主,地主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打不打人,很想从祖母口中听到我们家那一带有象刘文彩那样的人,也很想我们家能被地主剥削得苦大仇深。祖母说,我们家那一带的地主,也和我们差不多,也吃粥,也吃番薯饭,过年过节也才吃净饭,也穿布衣,自己也做工,不打人。祖母的话很令我失望,没办法,只好把父亲写的文字材料,加上一个开头和结尾,交给老师完成了这次作文,不想作文发回来时,老师的评语只“短而空” 三个字。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人生五味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8 积分:10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6 13: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1 9:24:00 [只看该作者]

 

五四一身绿军衣

 

       读高中时,很时兴穿绿军装,叫红卫装,有人穿了一件部队的军装,会让人羡慕得不得了,布店也有绿颜色的布匹卖,可是颜色都不是正统的军绿,布料也是一般的棉布而已。大家都很想拥有一件正统的涤纶的军绿衣服。

      班上有一同学的表哥在外当兵,说可以买到我们要的布料,我们很是兴奋,赶忙汇钱,不久我们要的布料寄回来了,正是我们希望的涤纶军绿。做衣服了,有的做一件,好几个人做了一身,大家相约,新衣服到五四青年节那天才穿。好不容易等到了五四,这天,我们班的女生出尽了风头,好几个人穿了一身崭新的,绿色的红卫装,在校园里晃来晃去,穿着新衣参加入团宣誓,穿着新衣参加篮球比赛,很是抢眼。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人生五味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8 积分:10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6 13: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1 9:25:00 [只看该作者]

 

参加学校运动队


      读高中时,学校建设基本完成,我们再也不用经常停课挑砂挑石扛木头了,能够安定下来读读书。学校的各类文体活动也开展起来了,要参加县里每年一次的中学生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学校只有两个高中班,高一高二各一个,参加县里的比赛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我们高中班同学的身上,很多同学稍有点爱好的,有点优势的都被老师看中挑进各项训练队,个子高的参加篮球队,不高的只能参加排球队,有的参加好几个,学校还要求,凡进入球队的,不管是篮球队员还是排球队员,一律要参加田径队。没办法,学校人少,只好拉着牛来当马骑了,很多年过去,我和别人吹水,我说我当年曾是学校排球队田径队的,还是排球队长,别人一点也不相信,说我吹牛。



      为了提高我们的体能,参加县里的比赛有个好的成绩,我们很自觉地进行训练,每天天不亮,就从家里跑几公里到学校,到学校时起床钟声才响,还要在学校简易的跑道上再跑上十几圈,然后再到球场上练球。

      练习排球,舍不得用皮排球,用的是红色胶排球,耐用便宜,这种红色的胶排球,夏天练习还行,冬天用来练习,那个滋味不好受,刚进入排球队的那个下霜的冬天早晨练习垫球时,用的是布满胶粒的新球,气充得涨涨的,硬硬的,一个球直飞过来,伸出双手去垫,硬梆梆的打在手腕上,疼得要命,刚开始时,个个的手腕肿得老高,但没有一个叫苦,大家知道,只有练好了才可以参加县里的比赛。

       练完球下来就吃早餐,吃的是白粥加生盐,整个中学阶段我们就是吃这样的早餐的。


       为了参加县里的比赛,我们还经常与兄弟学校互相来往学习,以提高我们的实战水平和技能。高二那年,我们经常与隔壁一个叫南乡中学和桂岭中学的进行互相学习活动。每次出去,学校运动队和文艺队全部出动。


       最惊险的是去南乡中学的路途中,那是73年最后的一天。那次我们坐着公社的中型拖拉机,好几部拖拉机拉着我们浩浩荡荡的出发,觉得到很神气。坐在拖斗箱上,大家很兴奋,不停地说啊唱啊,拖拉机在坑坑洼洼满是砂子的公路上颠来倒去,烟尘滾滾。到了一个叫大岭界的地方,这是一个险峻弯多的长坡,好几次上坡,冲上去又退下来,好几次都退到了悬崖边了,后来只能下来步行上到界顶。下坡时,车子不停地拐来弯去,直向坡底冲去,我们坐在车上,这时有点害怕了,老怕车子会从高高悬崖峭壁上一头栽进冲底,我紧张很,好几次做了跳车的准备,还好,有惊无险,安全到了坡底,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去到南乡中学的当晚,我们碰到了一场山火。当晚天黑了,正准备开欢迎会,突然说要去救火,一个叫大汤的地方发生了山火,整个公社机关事业单位和群众都已经去救火了,人手不够,学校的高中生也要去,南乡中学高中班的同学接到通知即刻集队出发,我们在老师的指挥下也跟着出发了,当晚正是元旦前一天,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我们没有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听着前面的脚步声往前跑,不知跑了多远,终于看到了远处山上的火光,突然,前面传话说不能让学生上山救火。我们只好作罢,呆在原地很久,看着火光慢慢小下去,我们才离开。回来的路上,有同学说要去泡温泉,说前面就是大汤温泉了,我们四处张望起来,果然,远处温泉白白的水汽在浓浓的夜幕下不断地升腾起来,白茫茫的一片。可惜,老师不同意,没有泡成,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见过大汤温泉的庐山真面目呢。


      在南乡中学我们受到了很高规格的接待。到达南乡中学的第二天,正是1974年的元旦,下了霜,很冷,我们都不愿意起床,老师来叫我们,说南乡中学的同学已打好了洗脸水放在门外了,叫我们赶快起床,我们赶忙穿衣梳头,到门外一看,一盆盆冒着白气的热水,整整齐齐摆在屋檐下,一杯杯温水也整整齐齐放在旁边的桌了上,接下来,餐餐帮我们盛饭,在那里的两天里每天都帮我们把洗澡水提进洗澡房里,尽管比赛上他们有很多项目都输给了我们,但他们从始至终,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他们的友好和纯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人生五味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8 积分:10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6 13: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1 9:27:00 [只看该作者]

 

到平阳背樟树板


       读中学时,有很多勤工俭学的活动。到山上砍芒杆造纸卖给供销社,说是纸,其实就是把芒杆放进一个大池,一层芒杆一层石灰,沤绵后用机器搅烂成糊状,再均匀摊在竹箳上晒干就可以卖钱了,说白了,就是纸坯,与我们概念中的纸相差十万八千里呢。除造纸外,我们还去砍柴、种菜卖给学校饭堂。


    1973年高一第二个学期春季的一次勤工俭学,是去一个叫平阳的深山背樟树板。平阳在小镇的东边,宁江的上游,也是一个瑶乡。那是一个杨梅成熟的季节,我们走路北上,经过一个叫赖村的地方过渡后就一直上山下山。这一天,阳光灿烂,走在成片成片的松树林里,虽然高大虬劲的松树为我们挡住了初夏的炎阳,但我们还是口干舌燥,渐渐地大家都不大说话了,脚步也慢了下来,有的同学慢慢掉队了,这时班主任在前面大声喊道,快来摘杨梅啰,这里有很多杨梅。我们一听有杨梅,一个个象脚下抹了油一般快步往前冲,冲到前面,原来班主任骗人。班主任这时给我们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情景我们知道了望梅止渴这个成语。


       到达平阳大队部,天也擦黑了,在这里还闹了一个小笑话。来之前,老师和我们讲了当地瑶乡风俗,老师说见到比自己年长的瑶族同胞,一定要礼貌称呼,在称呼前面一定要加上“同年”两个字,同年公,同年叔、同年哥,同年姐,瑶族同胞很喜欢汉族人这样称呼他们。


       在平阳大队部的火房里,我们见到一女子在烧火,天快黑了,火房的光线很暗,我们有一女同学,一进到火房,就很有礼貌的喊了一声她“同年嫂”,谁知这个女子说,“搞错了,我是妹儿来过,我都某是瑶人过!”(搞错了,我是妹仔来的,我都不瑶族人)我们一听,哄笑了起来,我们这个同学平时脸皮很薄一说话脸就红的,这时更是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好久都不知怎么办好。

“搞错了,我是妹儿来过”这句话,伴随了我们好长一段时间。


      第二天,一大早吃了饭,就进山背木板了。沿着山冲逆着溪流,一路上尽是茂密的树林,我们用砍刀砍掉路旁的树枝。不知多远,反正一天只能背两趟,早上进去背一趟出来就吃中午饭,休息一下,再进去背一趟出来太阳已经不见了。


      进到山的深处,这里犹如原始森林,到处是高大的树木,浓荫密布、不见天日,到了我们要背木板的地方,这是一片樟树林,满山尽是粗大的樟树,只有在山冲边伐倒了一片樟树的地方,才出现一小片光亮的空地。伐倒的樟树,已锯成一块块的码好堆放在山冲边上了。


      这些樟木板有多长?一律的两米长,有多宽?窄的我们个子小的背在背上伸开双臂刚好能扣住,宽的就扣不住了,只有大个子的同学才能搞掂。只能背,不能扛,淋了雨的樟木板,又湿又重又滑,一次只能背一块,有力气大的男同学一次可以背两块的。


      那时正是梅雨季节,阴雨绵绵照样开工,每天穿着干的衣服出去,晚上穿着湿的衣服回来,有的同学回来时简直就是一个泥人,山路湿滑,背着木板跌跌撞撞,摔倒在地已是家常便饭。晚上洗好了衣服,还要连夜烘干,有时半干半湿第二天照样穿着上路。这次背木板记得差不多去了一个月。


       我们的中学时代虽然苦涩,但这个阶段奠定了我们的人生理想,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锻造了我们坚韧的性格,是我们这一代人一生中不可缺的重要部分。




 回到顶部
总数 11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