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6
积分:11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19 19:25:00
|
背薯秧 Post By:2009/8/21 17:18:00 [只看该作者]
背薯秧
七三年的雨季来了。在水库无法施工的情况下,各连就干点儿与工程有关的辅助工作。比如伐木、炸石头、修路、砍柴、种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等等。种其它作物有种子即可,种红薯则一定用扦插法。各连队为了解决薯秧的来原,都要翻山越岭的去少数民族的山寨买薯秧做种子。我们连司务长也在勐阿的山寨里顶购了一批薯秧。 那天,由我带着三排的男同志去勐阿的拉祜族的山寨背薯秧。三排长老马是个昆明的小伙子,英俊的五官,健壮的体魄,他只比我们早来农场几个月,就成了老工人。他性格火辣,干活大刀阔斧,脏活重活总少不了他。早上七点,火房为我们准备了咸鱼、米饭,每个人带上饭盒拿上棕绳就出发了。天气还好,半阴天,刚出发大家也有力气,走的也挺快,一行人爬了几座山后,来到一片树林,我们顺着老乡们和乡邮员踩出的崎岖小路穿越着树林。走着走着,我们发现了一片倒地烧焦的树木,由于是在雨季,我们惊喜的发现那上边长满了黑呀呀的木耳!我赶快扯下那一朵朵木耳,小心的放进装饭盒的包里,这可是意外收获,吃饭时又多了个菜呀。走出树林,前面是条小河,清莹的河水没到小腿,走累了也走渴了的我们,都捧起河水喝了起来。看着水中的鱼儿轻快的游过我的身边,我好像轻盈了许多,一抬头,小伙子们已趟过河水,又开始翻山了。我快步追了上去。 经过四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到了那个座落在群山环绕的山寨里,累了一路的我们,一屁股坐在了老乡的家门口!几个当地的拉祜族妇女每人背个竹篓,里面插着几只碗口粗的竹筒,人人打着赤脚,底头弯腰很费劲的从山坡下背水回来。一会儿,老马与老乡接恰完毕,我们赶快吃饭打发肚子。今天每人一小条咸鱼,在平日是吃不到的,那是因为我们要远足出力而已。饭后,我们每人捆了一抱薯秧,背在了身上,擦擦汗,抹抹嘴,紧紧身上的绳索,又踏上了反程的路。 来的时候是个阴天,回去时刚下了一座山就下起小雨,我们的脚下糊满了烂泥,抬脚迈步非常吃力,身上的薯秧浸透了雨水更加沉重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和老马带着大家冒雨前行。走到来时的小河边时,那山洪早已把河床灌满,我们互相拉着扶着趟过没腰的河水,看到水,干渴的我们依然喝了几口浑浊的河水,都是那咸鱼闹的。 雨,停停下下,反反复复,我们也浑身湿透满身是泥。下山上坡越发艰难。经常是费劲爬上的坡一不小心又滑了下来,真是走一步滑一步。由其下山时,我们每个人都要抓住树根、野藤、往下滑行。老代的腿一直不好,这一下雨就会更疼了,看到他费力前行的样子,我还真替他捏把汗。小路长的比较瘦弱,但工作中不会偷懒,别人背多少他也背多少。长禄来时还亮着嗓门儿唱着“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撼”呢,回去时只剩上气不接下气了。因为他背多了!加上雨水的浸泡,就更重了。江和军弓腰缩背的驮着那捆薯秧费劲的前行着。老马一路打头,我照顾后面,把这一路人马安安稳稳带回家,是我俩的重要任务。到了下午三、四点时我们又渴又饿,走在大山里只能喝山沟里那发黄的带有孑孓的山水! 在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下,傍晚五点前,我们像逃难的一样回到连队。我也像小伙子一样,站在井边用一盆盆井水从头到脚冲涮着一身的泥浆、雨水、汗水。这时大家突然发现了司务长!于是大声喊到:“谁让你上那么远的地方买红薯秧去了,老子都快累死了!”安着一颗金牙的司务长无耐的说:“这周边早就模的了,不客那点客哪点吗?”其实,受累在先的还是司务长呢。
[ 本帖最后由 曼老于 2009-4-21 16:22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