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老知青的愿望——写给人大常委的信


  共有370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老知青的愿望——写给人大常委的信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老知青的愿望——写给人大常委的信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30 14:22:00 [只看该作者]

从比较多的知青网站,看到了一些反映知青的问题,心中有些想法。

 

在咱们一千七百多万当年的知青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上到网上来述说自己的事情,这些恐怕也都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相对而言)。而绝大多数当年小学都没有真正毕业的知青们,他们现在生活得如何呢?只有少数文章代表他们反映出了很多的困难。我看过那些文章后也是很激动的,在我知道的知青朋友中,的确有不少为了生活、为了看病、为了房子……既然我们都说“天下知青都是一家”,那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起草了一封信,不知道有没有不对的地方?不知道还应该补充些什么?不知道应该不应该发出去?所以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老知青的愿望——写给人大常委的信

 

尊敬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是1963年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的北京知识青年。97年因为身体残疾才提前退休,落户回到了北京。

根据我了解到不十分全面的情况,知道在四十年前的那个年代里,全国上山下乡到农村支援农业生产的城市知识青年就有一千七百多万人。现在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返回了原来的城市,但是因为那个年代的确耽误他们最美好的上学机会,所以他们返城后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落差。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很多人又首当其冲的遭到了下岗的命运……

 

我们都知道;国家对军队这个群体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在战争年代,是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安全,而奉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和平年代又是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全,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所以国家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因此国家对转业和复员的官兵依然都很重视,不但关心他们的工作安排,更给予了优厚的待遇……

难道就忘记了一千七百多万城市知识青年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了吗?这些知识青年难道不是当时屯垦戍边的有生力量?难道不是为了减少城市就业压力的筹码?难道他们不是为了改变旧农村面貌,建设新农业做出贡献的人群吗?就这样的一个群体难道还不值得国家的关注和政策的倾斜吗?

……

我们恳请国家的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能够关注一下这样的一个群体吧。

一,           现在这个人群已经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很多下岗的人,只能依赖儿女过着比较艰辛的生活。工作岗位退休的人,也只能得到比较低微退休金……

二,           一些从原单位退休后返城的知青,因为农场或是其他县城的工资水平低下,回到了高消费的大城市,生活压力比较大……

三,           一些从原单位退休后返城的知青,已经进入了老龄时代,身体都出现了衰退状况,却享受不到城市的医疗保险。原单位的医保条件又与大城市相差太多,报销比例小,还要往返地去办理报销事宜……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30 14:34:00 [只看该作者]

童年相信,冷雪峰的信会得到人大常委会的重视!

 

切实关心和解决知青群体中需要帮助的问题!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30 15:38:00 [只看该作者]

知青问题很实际,

现在往往单处理,

要想达到批解决,

估计仍然不容易。

去年在知青PARTY那个圈子里,由一名副圈主知青起草,众友先后参加修订改动多次,搞出了一篇相当有份量的材料要上报,却就是找不到相关的途径。后来我给在北京市的市长信箱里发了,一直没有回音!以前就其他事发这里发的信还有电话回访呢。可见此事上面有着不同意见,因此无法给予答复吧。所以我说:如果把这些知青的问题分开来作为个案处理,兴许还能找到解决途径;要是想整体上以“知青”名义做点事,可能时机还没到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梧桐树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337 积分:51015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10/21 2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31 19:27:00 [只看该作者]

        冷兄:我同意龙行兄的见解。我们每个人的插队经历各不相同。所以造成现在每个人的境遇,是不同的。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中的一些人,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产生困难的原因,每个人不尽相同。如果都与曾经是“知青”的经历,牵扯在一起。恐怕对于解决一些人的具体困难,不会起帮助作用的。

      昨天。我给插队落户时的乡亲们打电话。【这些人和我年龄相仿】可我打了几个电话。不是关机就是停机。最后总算联系上一个人。据他讲:今年由于天旱,收成不好。农作物减产30%左右。村里的男人们,大部分都出外打工了。这其中包括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一群人。

      乡亲们遇到困难。想到的是外出打工。寻找生存的途径。而我们有些人,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到的是:“......国家应该给予特殊的照顾。”我想这种要求,有关部门不会同意吧。

      一些人的困难,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解决的途径。也是不同的。我认为与“知青”经历,牵扯在一起。对于解决问题,不会起什么作用的。

      这是我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冷兄指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2 16:2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梧桐树在2009-10-31 19:27:00的发言:

        冷兄:我同意龙行兄的见解。我们每个人的插队经历各不相同。所以造成现在每个人的境遇,是不同的。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中的一些人,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产生困难的原因,每个人不尽相同。如果都与曾经是“知青”的经历,牵扯在一起。恐怕对于解决一些人的具体困难,不会起帮助作用的。

      昨天。我给插队落户时的乡亲们打电话。【这些人和我年龄相仿】可我打了几个电话。不是关机就是停机。最后总算联系上一个人。据他讲:今年由于天旱,收成不好。农作物减产30%左右。村里的男人们,大部分都出外打工了。这其中包括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一群人。

      乡亲们遇到困难。想到的是外出打工。寻找生存的途径。而我们有些人,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到的是:“......国家应该给予特殊的照顾。”我想这种要求,有关部门不会同意吧。

      一些人的困难,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解决的途径。也是不同的。我认为与“知青”经历,牵扯在一起。对于解决问题,不会起什么作用的。

      这是我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冷兄指正。

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有一些恐怕是政策问题了。我们这些人基本上都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了,如果还年轻,就是捡破烂儿也能维持生活的,更不要说是去打工了。

现在进城的农民工都能解决医保问题,可是我们很多外地退休回城市的知青就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怎么解决?政策不倾斜能解决吗?

 

请看给我的回帖吧

 

走近特困“老知青”群体

.

张春莉

.

    他们 , 曾有过激扬青春的昨天:听从祖国的召唤、为追求理想而热血沸腾 , 燃烧生命。血与火的青春历程 , 身心烙下的特殊印记 , 让知青一族经历了寻常人所不同的非凡历练和心灵磨难。
    今春 “两会”, 濮存昕、张化本、 张国初等 7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 , 针对老知青中无住房、无医保、无固定经济收入或经济收入低的特困群体现状提出了大声疾呼。目前 , 就政协委员关注的上述问题 , 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的几名特困老知青……

.

吴丽春 : 老少三代 6 口人蜗居在不足14平方米的破旧平房

.

    北京 , 古楼东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写不尽这个城市一隅的喧闹与繁华。 距著名的古楼约 100 米远的大经厂西巷6 号小杂院里,57 岁的六八届老知青吴丽春一家三代 6 口人 , 挤在一间建筑面积仅 13.9 平方米的破旧平房内。
    踏进这个旮旮旯旯甚至连空中都被充分利用、人为地隔成内外两小间的又矮又旧的小平房, 屋内的摆设一目了然展现在记者面前:厨具、旧衣柜、大小两张床 , 外加一张既当餐桌 又当茶几的小方桌、一个三人长沙发、 电冰箱等生活必备品——这就是全家 老少六口人的全部家当。由于房小、 剩余空间少 , 人在屋内转个身都非常的困难,来人得小心翼翼地进出以免碰落了东西。
    难道这一家6口大人小孩就生活 在这么一个狭小的空间内? 记者心中不免有些狐疑 , 吴丽春解释道:里间的双人床是儿子、儿媳妇和小孙子的歇息点;紧接这张床的三人沙发是吴丽春30 岁末嫁女儿的落脚处;门道、也就是外间的那张单人床则是她老俩口的栖身之地。而离这张床不到两尺远摆放的,则是,全家人做饭用的液化气灶和简单的锅碗瓢盆等厨房用具。
  “这张床太小了 , 我和老伴晚上睡觉时再从床边加上两块木板子……”吴 丽春心酸地向记者介绍着,憋了一肚子的话像打开了的闸门滔滔不绝……
    1966年,吴丽春毕业于北京第123 中学,1968 年插队到山西省榆次市农村,l97l年被分配至山西省榆次市第三百货商场当营业员。1997年退休后,吴丽春的户口按政策迁回北京,此后便长期在北京居住、生活,每个月仅从原单位领取 300多元的退休金。为了这笔少得可怜的退休金,吴丽春和其他户口回京的老知青们一样,每年还得自费回山西一趟,让原单位 “验明正身”看看本人是否还键在,别冒领了退休金。“这对我们的人格是极大的侮辱,但为了生存, 也不得不按他们的要求这样去做啊。” 吴丽春强忍着眼泪说。
    去年,吴丽春 60 岁的老伴从山西调回北京后失业设有了工资;女儿因在山西上的技校学历低不好找工作,现在正在进修大专;儿媳妇也因是农村户口不给安排,刚刚找到了一份站柜台的活计。老少六口人仅儿子一人从部队退伍后分配在环卫局帮助修理垃圾车,每目能挣回1500 元钱,加上吴丽春的退休费,即是维持全家人生计的全部经济来源。刚回北京时,吴丽春打了两年短工帮人家洗碗。后来,居委会改选她到了居委会担任支部书记工作,多少能挣点钱帮补家用。但是眼下,由于种种原因,居委会的工作她也不干了。
  “孙子小花钱多 , 全家人就得勒紧腰带节省着花日子过得太紧巴了,儿子上班连一块钱的车费都舍不得,经常是去加油站捡点旧报纸卖了攒钱才坐车……房子太小,我想租个廉租房,有关部门却说廉租房只能照顾低保人员,我们是知青不能享受。”吴丽春说着,伸出自己布满裂口、关节肿大、变形的双手让记者看,伤心地说:“您瞧瞧我的这双手,十个手指头伸不直,常年肿疼 , 因无医保、又无钱看病 , 我只好自己忍着。这都是在插队时住窑洞,睡潮湿的土炕、日久天长落下的一身毛病。我为国家建设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苦了一辈子,到晚年却是工资低无住房、无医保……”
在向有关部门递交的情况反映中,吴丽春写道:知青的户口迁回北京是政策允许的,但工作关系在外地,每月只能领到不足400元的退休金,不用说看病,连生活都难以维持。目前仍留在山西等地的北京知青数千人,绝大多数又都在中小企业:企业效益不好,长年拖欠工资,养老保险无法交,根本没有医保。我们真诚地希望政府能伸出援助之手。

     郭俊霞 : 守着病残的儿子在不见阳光的斗室中艰难度日

.

    1986年,在山西河曲县第二发电厂工作的郭俊霞离婚了,年仅4岁、 眼睛有残疾的儿子判给了她。
    2001年从发电厂退休的郭俊霞因户口已回北京,便带着儿子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城。但茫茫人海里,已没有了她的立身之地。
  “人生几度秋凉。我带着又喜又忧的矛盾心情回北京了。但人去哪里住? 我在北京的马路上不知徘徊了多少次,常自己问自己:户口回到北京又怎么样?离别了30 多年的北京城没有我的落脚之地。北京这么大,可哪里是我的家?当年, 十六七岁尚未成年的我响应党的号召,去农村接受再教育,干起了不会干的农活,承受了不可想象的痛苦…… 30 多年过去了,叶落归根、两鬓斑白的我回到了北京却是难上加难:没有住房,工资这么低,孩子又因眼睛重残找不到工作,生活没有出路……”
郭俊霞想租房子住,可她每月仅406元的退休金又无医保等其它社会保障,母子俩根本不能够安身立命?无奈之下 , 她只有去投奔老父亲,在北京东四八条 68号大门过道西边,有一间给父亲落实政策的10平方米的小北房。母子俩来到老父亲的住处开始了艰难度日。因为房子太小、太挤,前两年,征得父亲的同意后,郭俊霞托同学将父亲送进了红十字会办的养老院。这儿,就成为她和20多岁、眼睛高度近视达2000多度的儿子的栖身之地。
    如今,这间10 平方米的小北屋的东北角,已开裂了一条一尺多长的大裂缝; 房间外的一棵大树,又将这小屋惟一能透亮的小窗户遮去了四分之三。记者走进这间小屋,看到了这家的全部家当:两张单人床,床头儿搁着两个洗脸盆,靠西墙又放着一个破旧的三门衣柜。因常年不见阳光,小屋散发着一股又潮又霉的难闻气味儿……
    然而 , 就因为这样一间小小的斗室,却还导致了郭俊霞和其他四个同样生活拮据的弟妹反目成仇——他们 不仅再不和她这个当大姐的来往了,就连在养老院中的父亲也不去探望。理由很简单:父亲既然把房子让给郭俊霞母子住,郭俊霞就得承担起赡养77 岁老父亲的责任。在养老院中的父亲也怨恨她们母子“霸占”了他的小房子……
    郭俊霞说:“此刻 , 我心中是有苦难言,有泪都不知该对谁去流。看到同龄人都有房子住,工资比我们高很多,我们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 我们从内心希望,党和政府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这些老知青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尽快帮我们摆脱困境!”

.

金宝贵、马斌:一条小巷难隔开特困老知青的患难情

.

    北京崇文区永外宝华里一条宽约两米、南北走向的小巷两边,相隔不到10 米远,74 号和62 号,一前一后挂着金宝贵与马斌——两个自幼生长在一起、 1968 年又一起下放到山西插队的发小。共同的成长经历、共同的生存环境,使金宝贵和马斌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兄弟。按马斌的 话说:“邻帮邻,穷帮穷,多少年来我和宝贵不分彼此,从不隔心,经常是头挨着头躺在一起唠长唠短 , 说我们知青的那些难忘的事儿。”杭州博客网,Lz3R:k(I/c C F
    今年55 岁的金宝贵家里三口人。 妻子党萍是他在山西翼城化肥厂当工人时的工友。后因该厂破产,夫妻二人在山西一无住房,二无土地,三无经济收入, 只得投奔北京儿子户口所在地。回京后,一家三口的惟一经济来源,是靠党萍在马路边出摊卖煎饼维持营生。记者问党萍一个月能卖多少钱?党萍回答:“一年中,也就是在冬季能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每月挣个千把块钱,多数时候,小煎饼摊只能月收入六、七百元。”
B#?7_}J5|i0    “关键的一点,因我交不起各顶管理费,因此煎饼摊是无照经营。这样,卖煎饼整天价得东躲西藏的,被城管逮佳了就得罚几百块钱。这不,煎饼摊前两天刚被城管收走,罚了钱不算,东西几乎都被他们摔坏了,要添置起来又得花好几百块呢……”党萍心疼地边说边比划,声音渐渐哽咽起来:“这是您来采访了我才说,平时我们都不好意思对外人说,日子过得这么苦,说出来都脸红、怕人笑话咱。每天晚上,我就站在小巷口的路灯下,摊煎饼摊到凌晨两三点钟;家里人帮我洗菜、切菜。第二天上午我在家把馅准备好,中午再推出去卖,风雨无阻。十几年了,全家人就是靠这路边的小煎饼摊在挨日子。”
    屋漏偏逢连阴雨。因为成年累月地在马路边跑了十几年,党萍现在双腿青筋凸起、麻木、没有知觉——她患上了静脉炎;金宝贵又因为颈椎压迫神经,走路腿脚不好使,还患有气管炎。因为没有钱,没有医保,他俩谁也不敢去医院看病,也看不起病。又因为没钱,无法供孩子读书,独生子金志荣初二没上完就辍学在家。学历低,至今也没有找到工作。去年,在街道的帮助下,金志荣才吃上了低保: 每月有300 元。儿子的条件差,找的对象也好不到哪儿去:金志荣刚结婚的媳妇,也是个待业青年,现在靠打零工每月能挣 400 来块钱。
  “这家人的日子真是难熬啊 ! 为了节省,他们家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说这话时,马斌声音很低很沉:看到自己的发小一家日子过得这样艰难,他满心的不落忍,但又力不从心。
    抵近金家人歇息的小屋——那是一间比吴丽春家还要狭小、破旧、更显拥挤、也更矮的草房。见屋内只有一张双人床,记者忍不住问他们刚结婚不久的儿子、儿媳妇住在哪里?党萍的回答出人意料:她用手一指门口违章搭建的只有70公分宽、并排躺俩个人都不够的一个狭长条小铺说:他俩睡这儿。这样困难的现实委实让记者震撼且吃惊:春秋雨季尚可凑和,寒冬腊月或酷暑高温时,这家子人可怎么过!
    记者观察,由于不堪生活重负,党萍比实际年龄明显地苍老许多。问她现在还有什么要求?党萍说:“我的要求很简单:在中午12点到晚上6 点这段时间内,能稳稳当当地卖这一点饼子,让城管别抄我,好让我们全家人目前维持生活就行。我就追求这个。”
    相比之下,57 岁的马斌情况比金宝贵家稍强点: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早与同在山西插队的爱人离异,儿子随前妻生活。他自己呢,每天是靠蹬三轮车过日子。
    马斌原在山西临汾钢铁公司工作,l987年因父病回京,1990 年办理了退职手续,每月从原单位领取退职费248元。
    “我和金宝贵等于是一根藤上的 两个苦瓜。宝贵他腿不好,有啥事我们都是互相帮衬着。您瞧,他儿子、儿媳妇睡的那个小床是我一锤子一锤子给钉上的;那个违章小窝是我帮助搭建的——比我住的那小长条还宽了一砖呢。”
    刚开始,记者并未理解马斌话中的意思,直至看到身高约 1.76 米的马斌的栖身处,居然是搭在别人屋外边的一个比金志荣夫妇的小窝还要狭窄的细长条违章建筑时,记者再一次吃惊。
   “我都是快60岁的人了,现在 看见三轮车心里都发怵:上俩人我都拉不动了。但我一个月才248块钱,够干嘛的呀。我现在有高血压、心脏病,却不敢去医院:瞧不起啊。我们老知青之所以不间断地、一次一次地向人大代表、政 协委员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确实是因为太困难了,没办法生活,要不然,我们去干嘛呀!”

.

濮存昕等委员疾呼:解决“老知青”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课题

.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在提案中以真挚的笔触写道:“……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前没有也不可能彻底解决的知青为题,有积少成多地显现出来。2008年是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在此之前,能不能系统调研,梳通理顺,彻底解决这一社会矛盾,为今天的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课题……”
    在濮存昕委员执笔的这份言辞朴实、分量颇重的反映社情民意的用笺上,全国政协委员张贤亮、魏明俗、彭丽媛、敬一丹、吴雁泽、朱尔澄、冯小宁、陈昊苏等48位民盟、民建、 九三、妇联、青联、文艺、对外友好等界别的社会著名人士先后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 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解决老知青遗留问题发出疾呼:建议将这个社情民意的材料送到国家级的主管部门,请给予重视,尽早制订全面系统、有效可行的方案。
    前不久,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办公室走廊的沙发上濮存昕委员又字斟句酌地告诉记者:“对老知青问题,我建议政府应搞一个系统的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把问题归类处理:哪些是能解决的,哪些是不能解决的,解决的标准又是什么,应该出台、调整什么样的新政策。我认为,要将这个问题一揽子解决好,不要再留下后遗症了。”
    濮存昕说,“此类问题在春节前北京市‘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都 反映过。据我了解的情况,不只是北京,上海、天津政府信访工作收取的意见中,这类问题的比例也很高。这类问题还牵连到知青所插队地区的相关政策。所以,上访者在某省、市级政府部门得到的回复常是没有政策依据,无法解决。再加上个别工作人员态度上不够耐心,使这部分生存处在艰难中的老知青反映出较激烈的情绪。我也曾是知青,在边疆有近 8 年的经历。所以 , 我很同情他们。”濮存昕委员动情地说:“老知青问题可能是‘文革’中遗留的最后一个问题了。‘文革 ’已经过去了30 多年,我们国家今天强大富裕起来,政府应想办法使这部分年近 60岁的老知青特困群体过上高于低保水平的正常生活,争取对他们的问题来个彻底性的解决,再一次、让他们感受一下‘大快人心事’。比如,他们户口在北京、生活在北京,但却没青享受北京市的任何福利、社会保障待遇;一些工作关 系在外地的老知青,每年还得回原单位被‘验明正身’领取那点退休金等。对这些情况,有关部门不应该堵门,应尽可能想办法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
    为此 , 他和其他委员呼吁并建议政府应放手调查研究,为决策部门制定、出台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尽快将这部分人退休后的工资、社会保障等问题解决好。他告诉记者:“如果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我作为政协委员,很愿意去参加。”

                       以上转贴自2006年4月21日《人民政协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楚江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3 积分:71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17 18: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2 18:29:00 [只看该作者]

南京率先在全国实现养老“全覆盖”

  目前,南京市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及各种从业形态人员的16项社会保障制度。到9月底,全市有405.8万居民参加了各类养老保障,率先实现全民养老。记者从市劳动部门获悉,下一步的工作将根据“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财政支持力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更大跨越。

  目前南京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具有“全民、统筹、提高”三个特点。全民:全民养老和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统筹:继2007年率先建立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后,今年又陆续实现医疗、工伤、生育三险市级统筹;提高:2001年以来,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从618元增加到1540元,失业保险待遇从当初的十几元增加到如今最低标准的577元。

  目前南京市城镇退休职工已100%领取了养老金;老军工、老知青也被纳入补助范围。据统计,到今年9月底,南京市有405.8万居民参加各类养老保障,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养老。目前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达55.3万,其中已有45万转入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24.2万人的档案实行集中管理。今年1月和9月,54万企业退休人员分别上调了养老金,调整后南京市的人均养老金增至1540元,年增幅率达12%,人均养老金提高150元左右,此待遇水平在全省列第一。据透露,今后3年南京还要继续提高养老金水平。        (董婉愉)

 

            本文刊载在扬子晚报2009年10月29日江苏新闻11版




我们已化作雨后天晴的彩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丹柯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742 积分:35547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2/12 23: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2 18:38:00 [只看该作者]

用户已被锁定


丹柯 博客:http://blog.163.com/madanke@126/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梧桐树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337 积分:51015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10/21 2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2 20:48:00 [只看该作者]

        冷兄:身在外地的有“知青”经历的朋友们。退休之后,应该有劳保及医保的。我想:中小城市的劳保、医保标准比起大城市低。而有的朋友......。所以造成一些困难。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果全部归于“知青”经历造成的。恐怕说服力不强。有关部门如果据此解决“知青”的困难。我想其他人群。都可以找出曾经为祖国奉献的事例。都可以提出一些具体困难。要求国家予以政策倾斜。这样的结果,不是我们可以接受的。

       丹柯朋友:“关注弱势群体,关怀贫困人群,要为这部份人群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此话不错。党和政府正在实施,一系列的惠民措施。并且不断的进行完善。

      一些人的困难。应该根据产生困难的不同原因。找相关部门具体解决。我的意见:还是不提“老知青”为好。因为“老知青”概念不好解释。论岁数:老高三比老初一,晚下乡一年,可一块回的城。你说他们谁是“老知青”?论留在农村的时间:说实在的:在农村呆的时间最长的人。都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招工、招干、选调、参军的......[不知用什么词儿]可这些人,却得到了上苍的眷顾——知青大返城。这些人全都回到各自的家乡。尝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而插队时间短的人。都是当年的幸运儿。通过自身的努力。他[她]的表现,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有了招干、招工、选调上学、参军的机会。这些人首先被推荐上去。在他[她]们高高兴兴,踏上新的征程的时候。我想他[她]们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而留下的同学,肯定是十分羡慕他[她]们的。可谁知命运开了一个大玩笑——知青大返城。使一些人感到失落。后悔。现在这部分人中,有的朋友存在着不同的困难。但如果说是因为“我是‘老知青’”造成的。恐怕不会被大家认同的。

      所以我认为:找有关部门反映本人困难,及造成的原因。可以提知青的经历。但不要作为主要因素。因为插队十几年、几十年、一二年都可以称为“知青”。我们不是一个阶级,我们不是一个阶层,我们只是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城市学生。我们相聚在“中国知青网”。朋友们共同回忆几十年前,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回忆自己在宝贵的青春岁月远离熟悉的都市生活,上山下乡,在艰辛的农业劳作中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在艰苦的环境中体味付出、奋力拼搏的难忘历程。只是为了鼓励自己,鞭策自己。

        如今,曾身为知青的我们,虽然早已两鬓染霜,却依然壮心不已。我们把蹉跎留给了昨天,把真情奉献给了今天,我们还要用幸福安康去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一段摘自“中知网”成立大会,宫异娟女士的献词。

      如说的不对。请朋友们谅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6 16:35:00 [只看该作者]

梧桐树朋友:你好!

 

我反复地看了以上你的回帖,认为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的确“知青”不是什么阶级、阶层,而且造成知青的困难也是有种种不同因素的。就目前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人群中,的确有不少人,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有很多的人进入了“新社会阶层”。更有杰出者成为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政府副总理——王歧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还有持绿卡在国外工作的、有成为百万富翁的、更有学者、专家、工程师、教授、知名演员、歌唱家等等。然而,也有生活困难者。

“知青”虽然不是什么阶级或是什么阶层,但是大家都不会否认;“知青”是中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的群体。正是这样的群体与同代人有着不同的经历,才会出现现在的差距,这不完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如果他们依然与同代人一样在城市里学习或是工作、成家立业……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困难了。虽然可能没有更大的“出息”,但是起码能享有比较高的“低保补助”、起码能享有原城市的“医疗保险”……

我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呼吁,不是为了解决我个人的什么问题,因为与我有同样经历的人,他们没有“话语”的能力,这也正是对濮存昕等政协委员们所疾呼的一种策应。

的确,我们不支持谁支持呢?我们不策应谁策应呢?我希望我们这些还能上网的朋友们,把你所知道的知青朋友的困难都反映出来,用以支持和策应濮存昕等政协委员们的疾呼吧。

 

 

向支持我的朋友们致敬!谢谢!

 

 

濮存昕等委员疾呼:解决“老知青”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课题

.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在提案中以真挚的笔触写道:“……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前没有也不可能彻底解决的知青为题,有积少成多地显现出来。2008年是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在此之前,能不能系统调研,梳通理顺,彻底解决这一社会矛盾,为今天的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课题……”
    在濮存昕委员执笔的这份言辞朴实、分量颇重的反映社情民意的用笺上,全国政协委员张贤亮、魏明俗、彭丽媛、敬一丹、吴雁泽、朱尔澄、冯小宁、陈昊苏等48位民盟、民建、 九三、妇联、青联、文艺、对外友好等界别的社会著名人士先后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 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解决老知青遗留问题发出疾呼:建议将这个社情民意的材料送到国家级的主管部门,请给予重视,尽早制订全面系统、有效可行的方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梧桐树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337 积分:51015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10/21 2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6 21:33:00 [只看该作者]

 冷兄:我知道你的呼吁,不是为了自己。可能有的朋友会认为:梧桐树不同意一些人,把自己生活困难的原因。归结于“因为我是‘知青’造成的.......”这个立场。是因为我在这场“上山下乡”运动中,得到了利益的结果。

          这场运动对于我本人及我的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我在纪实文学版中的文章“一个电话”,“我的病退之路”等文章中,叙述过我及我的家庭,所受到的不公平的遭遇。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我的妹妹,泪水再次浸湿了我的双眼。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72年秋天。我在农村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于74年初,回到了家乡。之后,干了3年临时工。每天与正式工,干的一样的活计。[甚至比他们干的还好]但一天的报酬只有1元钱。77年初有了正式工作。自己心中十分高兴。兢兢业业劳作,任劳任怨的付出。可两次调工资、分房却没有我的事。主要原因——本企业工龄短。看到比我年龄小许多的“老工人”长了工资,分到了房子。我的心情会是如何。我想和我有同样经历的人。深有感触吧。[直到退休,我也没分到房子。]

        90年代中期。我交了华盖运。先是心爱的人离我而去。生离死别的痛苦,心痛的感觉。我都亲身经历到了。接着又是,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难以维持生产。上级决定解散。我被分到公司其它的厂子,做了“二等公民”。受尽了白眼。面对这一连串的打击。我曾经也埋怨过命运的不公。我也彷徨迷茫。我也曾流泪,甚至嚎啕大哭。差一点自暴自弃。但是我知道“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埋怨命运的不公。彷徨、迷茫、自暴自弃对我的父母亲,对我的孩子,对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面对困难,只有挺起胸膛,勇敢的冲上去。

        忍辱负重又干了10年。个中的艰辛,不说也罢。05年。由于企业越来越不景气。我被以特工种,提前退休。[如果正常退休的话,我的退休金,比现在要高好多]

        退休之后,由于收入减少。我的生活质量,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在急剧下降。幸亏一位朋友,伸出援手。让我到他的企业帮忙。[其实就是给资本家打工]

        虽然我和老板是朋友关系。但在工作中。我丝毫也不敢怠慢。生怕出了差错,给企业造成损失。对不起朋友。所以每天的工作,都是十分紧张的。[私企绝对不养闲人啊。]

        上周六“中知网”与“天知网”,在廊坊举行乒乓球对抗赛。两网的朋友们,都邀请我去廊坊。我也想去廊坊,和朋友们相聚。可单位周六不放假。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不好意思请假。只好遗憾的放弃,与朋友们见面的机会。

        周日纷纷扬扬的大雪。使京津地区的气温急剧下降。周一的清晨。室外的气温达到了零度以下。早晨7点,当和我相同年龄的朋友们,还在躺在热被窝里,享受着家中温暖的惬意的时候。年近六旬的我已经骑着电动车,顶着凛冽的寒风。奔向十几公里外的工厂。去给资本家服务去了。难道我不知道,寒冷的天气,对于我病弱的身体会造成危害吗?难道我不能请一两天假。以躲避这寒冷的天气。但我不能。因为我需要这份工作。我需要增加收入。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现时代,没有钱。办什么事都困难。如果没有这份额外的收入。我可能不会在“中知网”和朋友们交流了。[每月上网的费用80元]

       冷兄:我这几十年的经历。可能比一般人坎坷一些。我能不能说:“这都是‘知青’经历造成的后果”。我能不能要求,有关部门在房子问题、票子问题、[一块插队5人,就我退休金低。3年临时工,不算工龄。气人!!!!我的同学,在农村后几年,已经不怎么干活了。逛荡几年。可是算工龄。]我的心脏病治疗的问题上予以政策倾斜那?

        但我从没有这种想法。自己的路风风雨雨几十年,怎么走过来的。难道自己不清楚吗?如果把发生的一切的原因,都说成是“我曾经是‘知青’造成的。”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是对自己曾经为祖国母亲,奉献出最宝贵青春年华 ,那一段经历的亵渎。

        冷兄:对于一些人的困难。当事人可以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的。只要要求合理。有关部门会给与解决的。

        我个人认为:一些人把生活困难的原因,全放在“曾经是‘知青’”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对解决问题不会有什么作用的。

        冷兄:这篇文章挂在网上,有一段时间了。可浏览的回帖的有多少朋友啊?难道大家都是冷血动物吗?难道朋友们看到,曾经的兄弟姐妹遇到困难,会无动于衷?不闻不问?不提供道义上的支持?我想不是这样吧。因为朋友们,对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心中会有一个正确的总结。知道自己在这段坎坷的人生之路上,自己应负的责任。

         我今天的话,有点跑题。请冷兄原谅。

         你是我敬重的朋友。

       

 

      


 回到顶部
总数 35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