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雅芳的文章,想起我曾经写过一篇有关水果的文章在《瑞丽知青QQ群空间》,就复制于下,供大家一笑。
水果的诱惑
看了老高的文章,本来要在下面跟帖的,又怕自己写得太多,有喧宾夺主之嫌,于是另辟一处,写写瑞丽生活中有关水果的事儿。
过去在家,由于孩子多,工作的人少,经济自然就不富裕,一般家里吃水果,就是尽着老人和小孩儿吃,像我这样的辈份儿大,岁数又小的,每次只象征性地吃一点儿,就得紧着那些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吃。可下乡到了瑞丽,满山的菠萝、满园的香蕉、满街的的柚子,真是馋死人。而且样样都便宜得很,那还不可劲儿地造。……
取菠萝
要说第一年到瑞丽,看着新鲜的水果太多了,刚去没几天,我们就去收获了一次香蕉(此事我曾写过一篇小文,放在“红土地趣事”里)。今天说的是“取菠萝”。
可能生性活泼,刚到没多久,我们就认识了场部基建队的几个昆明的男生,有时晚上没事情就溜达到他们那里去玩儿。记得一天晚上,我和L.J到基建队玩儿,开始说要打扑克,可是他们队的Y回来讲到雷午寨子的社里(当时当地还没有成立公社,还叫雷午社,办公室就喊社里,其实就是独立的一排三间房子,前面一个空场,用来开会用)刚收了好多菠萝,三间办公室都堆满了,咱们还不去“取”点儿来吃。过去,我们每次去基建队,他们总是拿出些水果来招待我们,看到有机会可以出点儿力,就主动自告奋勇要去。正好我俩都穿的是仿坦克兵的工作服做的紧腰上衣,里面放些东西,别人也看不出来。于是我俩就和Y、Z两个人,穿过场部、街子和大青树,来到社里。小院子里静悄悄的,冬青树的围墙留着一个口,两根粗竹子上凿了对应的三个洞,三根细竹一横,就是大门了,我们只要一弯腰、跨一步,就进去了。虽然是晚上,可月光还是把小院子照得亮堂堂的,我心里发虚,生怕谁路过看见我们四个,好在一直走到房子前,路上也没来一个人。这办公室和傣族家就是不一样,不是竹芭房,而是土坯房,还安着木窗子,只是没有玻璃,木门倒是锁着的,窗台也就是一米高的样子,一步就跨了进去,果真屋子里堆满了菠萝,只见Y、Z二人摸起几个大个的,掰掉上面的苗儿,递给我,轻声说快装起来。我就把菠萝顺着往上衣里放,左放两个、右放两个,扣好衣扣,跨步就出来了,L也和我一样,同样装了四个。我俩径直往基建队宿舍走去,好在路上没遇见人。回到宿舍后,过了一会儿,Y和Z才回来,他俩每人只是用双手搂在肚子前,衣服里面每人藏了一个。正好我们“取”回来十个大菠萝,他们几个对我俩的衣服是赞不绝口,我俩心里也挺得意。昆明的知青来得早,加工起来又十分熟练,一会儿,香甜的菠萝就都进了我们的肚子,他们是冲一大碗盐水,吃菠萝前在里面一蘸,进嘴时就只有甜味儿了。
其实社里摘的菠萝是分给社员的,分不掉的就卖出去,一斤好像是一分钱,我们提心吊胆那么一趟,大概就省了两三毛钱。不过那种感觉还是真的惊险和过瘾。虽然以后经常吃菠萝,可都没有自己“取”回来的那次,吃得那么香甜。
买柚子
大等喊的柚子——“麻窝”在瑞丽是有了名的。每年到了吃柚子的时候,我们都要跑到那里去买不少回来,我记忆深刻的去买柚子是那么两会。
一次是第一年去的,记得我和L、G、X、ZH五个人,星期天一早,就去大等喊了,一路走一路玩儿,过了农场四队、喊等和一个不知名的寨子,才能到目的地。路上看见一个傣族宰龙(大哥),拖着晚上打的大雁,那只大雁光是身子就将近一米长,加上长脖子、长腿,怎么也有两米五。过去,我从没见过大雁长什么样,这次仔细看了一下,才知道这个尖嘴、长腿、胖胖的东西就是从小听到的“远飞的大雁”,那大雁的双翅展开肯定不止三米,不然怎么能从西伯利亚飞到南方来啊,……大伙儿一路议论着大雁,不知不觉就到了大等喊,只见家家的院子里都满树接着金灿灿的柚子,于是我们一家一家的看、一家一家的尝,反正傣族的规矩是,随你尝,尝多少都不要钱,那就尝吧……进一家,就上竹楼,往那里一坐,傣族“比朗”(大嫂)们,一口一个“懈北京”,可能听口音知道我们是北京知青,那叫一个热情,搞得我们吃了些后,再不甜,也得买几个了,结果没走几家,五个人就已经拿不下了。只好掉头回家。回到队上,老工人一看,都笑了起来,原来我们买的都不是最好的柚子,真正结甜柚子的那几家,我们还没走到呢。……好在都不难吃,我们就当是最好的吃吧。……
第二次买柚子是七一年了,割胶的刚停,总场(已改成团部)自己买了大客车,由于四营的胶工多,又由于割胶推迟了探亲假,团里就把客车派下来接这些胶工,我是营部唯一还没探亲的知青,就有幸享受了在家里上车的待遇,全车除了我,全是胶工。有北京的、昆明的还有舒卓这个老成都,四十个座位我们弄岛的占了有百分之九十。车开出营里,从等秀拐上大路,几分钟就到了大等喊,只见几个知青大声喊:停车!由于我是营部的,临走时领导交代司机老白,路上有事儿和我商量,老白停了车,问我他们要干吗?只见几个昆明男生说,有车子还不带些大等喊的柚子回去,全车一片拥护的喊声。我只好让老白把车靠到路边,让大伙儿去买。只见一会儿,几个宰龙、比朗挑着柚子就上了车,提包里放不下了,就用蔑丝穿上,放在座位下,收拾停当,满车都是柚子的香气。这样一路上,大伙儿渴了,就开一个柚子吃,你想,六天的颠簸,柚子串也散了,到了保山以后,你就看吧,上山时,柚子都滚到了车尾,下山时,柚子又滚到了车前,随着车子左右晃动,那些柚子就在车里来回滚动,到了昆明时,谁也搞不清那个柚子是谁的了。大家推来让去,都走了以后,车上至少还剩下了十几个柚子,那可是大等喊的柚子啊!司机老白可高兴了。……
闻“麻朗”
“麻朗”(菠萝蜜、树菠萝、牛肚子果)号称水果之王,比现在街上卖的榴莲好吃多了。虽然是一类的植物,但确实比榴莲好。
说起吃麻朗,我们都特别佩服G.S的鼻子。说来话长,那是七零年,六九年大家刚开始吃,还不习惯,第二年就大不一样了,好像是大伙儿吃上了瘾。那天也是星期天,还是我们几个,到姐毛寨子的昆明知青哪里去玩儿,从早到下午,在姐毛吃了午饭,到弄岛取了包裹,趁着天亮就往回走。路过等秀寨子,大家突发奇想,说要进去买麻朗,我印象里山上的寨子里麻朗多,等秀有没有都是个谜,反正还早,大家就一起进了寨子,我们挨家去问,“麻朗莫米?”结果是谁家都没有。最后到了一家人家,大伙儿也有点儿累了,就进去要水喝,比朗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喝水。突然,G.S站起来说:“这家有麻朗!”我们都笑了起来,说他馋疯了,这家里连麻朗树都没有,那里会有。只见他走来走去,就是说他闻到了麻朗放熟了以后散发出来的香气,我们几个使劲抽鼻子,也没有闻到。他见我们不信,就自己跑去找比朗问,家里是否有麻朗?出乎意料,原来这家人还真的有麻朗,就藏在楼下堆谷子的房间里,埋在装满糠皮的竹箩里面,不过不是卖的,是自己留着吃的。G.S一听高兴了,死说活说,就是要买人家的,而且要出高价钱。这一下子,比朗不好意思了,连忙从竹箩里面把麻朗拿出来,扫干净外面的糠皮子,切开了请我们吃。……这下子,倒是我们难办了,人家自己要吃的,你硬要买,现在人家请你们吃,那就是绝对不会要钱的了。你怎么好意思吃呢?因为傣族在家里让你吃的东西,从来都是不要钱的,只有你拿走的,才找你要钱。看着比朗诚恳的让着大家吃,我们就跟她讲,这个麻朗算我们买的,你要不收钱,我们是不会吃的,比朗见我们这么说,脸上立刻不高兴了,把麻朗切好,就走开了,再不理我们了。我们知道伤了比朗的面子,可是又确实想吃,只好追着比朗说好话,硬将一块钱塞在了她的手里,才回来吃,一会儿就像群饿狼扑食,把一大个麻朗吃得精光。看到我们的狼狈相,比朗站在门口笑的合不拢嘴。等到我们临走,比朗拼命地将钱塞还了我们。……这就是多么淳朴的傣家人,是多么纯厚的民风,多么善良的民族啊!
瑞丽的水果真是数不胜数,一年四季总有可吃的东西。现在,虽然好多水果,北京已经有买的了,但吃起来总是没有瑞丽的那么香、那么甜、那么有味道、……
写于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二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