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一块羊毛毡


  共有81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一块羊毛毡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天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248 积分:178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9/24 15:29:00
一块羊毛毡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9 23:04:00 [只看该作者]

                 一块羊毛毡

---转载于《广阔天地网》

 

      我家里一直保存着一块羊毛毡,虽然保存了三十多年,但羊毛毡还非常新,应为这块羊毛毡我一次也舍得用。这还是我在云南省瑞丽县上山下乡当知青时一位景颇族的小姑娘送给我的。

      我到瑞丽县贺赛农场劳动的第二年,为了把我们住的几间草房翻盖成瓦房,一大早,由外号叫“老财”的老职工排长带队到瑞丽县勐秀山伐木。我当时是队里的赤脚医生也随伐木队上山了。瑞丽县西南是一个小盆地,与缅甸接壤;东南和北面一直连到腾冲县,这之间是延绵百里的大山。我们的连队就住在山上。从连队向上走就是我们种植的橡胶树,再往上走,就是覆盖着无边无际原始森林的勐秀山。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知青咋一走入勐秀山的大蛮林,立刻就被树林中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果香、茅草香和那散发的芳香陶醉了。我则是拿着中草药手册按图寻找林间的草药,森林里植物额种类真多呀!我看什么植物都像草药。有个知青见我抱着的植物说:“看你乐的,就跟发了财似的!咱们是来伐木来了,又不是拣草药来了。”

      穿过一片森林,前面豁然开朗,我们爬上了山梁,山梁上有一条蜿蜒的小路,顺着小路望去有及间景颇族住的竹楼,竹楼在群山和林木的掩映下特别显眼。路上一位景颇族的老妇女背上驮着一个装满干脆干柴的筐,筐的背带勒在额上,弓着腰手里拄着一根一步、一步地在路上走。山中的晚霞,背柴的老,衬着那一条林间的小路和冒着炊烟的竹楼,一下让我们都感到肚子饿了,这一天还没正经吃饭呢!“老财”看看大家用手指指背柴的老妇人:“嗯!干脆到那位‘阿拉姆’家做饭吃吧!”(景颇人一般称老妇人为‘阿拉姆’)

      阿拉姆有七八十岁了,背的那一大筐木柴少说也有七八十斤。老超走过去向她打招呼,我们也都围了过去。大家看到她弓腰驼背还背了那么一大捆木柴,争着要帮她把柴背回家去。她开始不肯,架不住我们人多就把她那背带顶在头上的箩筐摘了下来。我自告奋勇地把箩筐的背带往头上一顶,想学阿拉姆那样把装着木材的箩筐顶起来,虽然柴筐顶起来了,可没走几步远脖子就像要折断似的“咕咚”我以屁股坐来了地上。同伴们看到我摔坐在地上杨着弯不过来的脖子,逗得笑成了一团,有的扶我起来,有的把背带顶在自己的头上也想试着背一背,但没有一个人能背着装满木材的箩筐走出几十步远的。有的人还差点把脖子扭了。本来箩筐就重又没有阿拉姆那样用脖子顶背箩筐的功力,最后我们几个人不得不把木材从箩筐中抽出来一人扛两根给阿拉姆送回家。

      阿拉姆的房子是用木头和竹子建成的两层竹楼。竹楼的顶是由茅草片盖的,透过茅草片依稀可以看到外面的光,但不管下多大的雨屋里也不会漏的。竹楼下面是空的,只有架竹楼的一根根大木柱子和堆放的一些杂物。竹楼很高又搭建在山梁上,远处看就像架在半空中的空中楼阁。竹楼旁有一个用石头搭的猪圈,很结实。但猪不在圈里而是散养着,只有晚上才赶进圈里,主要是怕被野兽叼走。一头老母猪带着一群小猪仔儿旁若无人地在竹楼附近逛耍。竹楼旁还散养着十几只鸡在地上追跑着找食吃。

      竹楼里铺着竹席,鞋脱在门口,屋内墙壁是用竹子做的,四面是窗户,即宽敞又明亮。屋子中间是火塘;火塘上方吊着些牛肉干和干鱼片;来的客人一般就座在火塘两边,男左女右;火塘后面正对着楼门的坐位是一家之主的坐位;景颇人家里一般都是这样的规矩。

       阿拉姆的家里只有她和她的小孙女。她的小孙女是个十四五岁的小景颇姑娘,黑眼珠特别大,长得很俊秀让人看一眼就再也忘不了。我们有的知青穿的是橡胶底的球鞋,一脱鞋脚特别臭,小姑娘直捂鼻子。

      这里的景颇族山民非常纯朴,人们一般在山中走累了到景颇人家做客都会受到热情款待。阿拉姆让小景姑娘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茶,茶杯很小跟小酒杯一样大。茶是用小茶壶煮出来的,刚喝到口中有些苦和涩,但一会就感到由嗓子到舌尖的一股回甜。排长老财告诉阿拉姆想在这伐木,并想住在阿拉姆家里,小景颇姑娘听了似乎很高兴,用景颇语同阿拉姆说了几句,阿拉姆点点头算是同意了。就这样我们伐木队在阿啦姆家住下了,支一口大锅由一位外号叫“老二”的知青做饭;其他人到附近树林中伐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天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248 积分:178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9/24 15: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9 23:05:00 [只看该作者]

      景颇人祖祖辈辈住在森林里,他们只有向森林要粮,我们的伐木场是在景颇人毁林开出来的一片荒地上。景颇人在毁林开出的田地上种旱稻(一种在旱地里生长的稻米),种玉米,种南瓜。林中陈年的腐叶使土地肥得流油,种几年农作物以后这块地又被荒弃了。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被景颇人荒弃的土地上砍伐曾经烧焦砍倒的大树,并加工成木材。远远望去,这块荒地在茫茫的林海中就像对着天空打开的一扇天窗,打破了这原始森林的沉寂。在这片空地上一棵棵横卧的大树,象倒下的老人。树枝和小树被景颇人砍去做柴烧了,躺在荒地上的是一根根粗大的树干。

      清晨,太阳刚一出来天就大亮了。吃完老二做的早饭我们就来到了伐木场。开始了我们一天的伐木工作。忽然,山梁上传来女孩子又尖又脆的歌声,甜甜的好听极了。一会儿,阿拉姆的小孙女额上勒着背带背着背篓下山来了。背篓里放着两个大竹节做的竹桶,竹桶里装满了水,原来她是为我们送水来了。我们的伐木场在半山坡上,山泉水离我们这里还有半里路远。大家围过去接过小姑娘的水桶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山泉水真的很甜,喝到嘴里一下能甜到心里去。

      晚上,阿拉姆坐在主人的座位上,大家围坐在火塘边,小景颇姑娘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给大家倒茶水。几个知青由山中的野兽说到北京的动物园,由动物园聊到天安门。小景颇姑娘圆睁着两只大眼睛,不错神地听我们摆“龙门阵”。北京、天安门、毛主席在这些景颇人心中是多么崇高呀

      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繁衍,以前没有任何人打扰过他们。过去他们靠山神保佑,现在他们只崇拜毛主席,毛主席能保佑他们五谷丰登,能够为山寨除灾袪魔永葆平安,但她们仍然靠着最原始的耕作和狩猎维持最低生活。小景颇姑娘还唱起了一首景颇族的山歌“毛主席登新确作山”歌词大意是毛主席是大救星,还听极了。阿拉姆还会吹弹一种叫“口弦琴”的乐器,由两个簧片组成,含在嘴里,用拇指拨动簧片,利用口腔的共鸣,随着气流和两只捧在嘴边的手一张一合,口中能发出非常动听的乐曲来。阿拉姆弓了弓身子把火塘的火吹旺,喝了一口茶,把小小的口弦琴放在嘴里,随着拇指的节奏,一开一合神奇般发出绵绵悠长的乐曲,音符在口腔中丝丝地共鸣起来,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琴声如泣如诉像诉说着阿拉姆辛酸的往事:旋律忽高忽低像燕子呢喃私语;节奏忽紧忽慢似月光下林海的涛声。大家一遍遍地听着阿拉姆奏的乐曲都听呆了。一曲终了,老二摆着头说:“好绝呀!”。

      阿拉姆年青时一定非常浪漫。据阿拉姆讲:她的爱人以前是这山上最棒的,几十年前为了赚钱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他们只有一个孩子就是小景颇姑娘的父亲,住在山下的景颇寨。为了照顾奶奶小景颇姑娘留在了奶奶身边;可阿拉姆的丈夫再也没有回来。阿拉姆在这座山梁上从日出等到日落,等了几十个春秋。她每天望着这座山林,望着蓝天下丈夫远去的小路……儿子让她搬到山下去住,她不去,就在这里等。这里有她的希望,有她的爱情,有她的家,有她熟悉的山林和一切。

      一天,阿拉姆和小景颇姑娘要到山那边的中缅边界市场去赶集,连去带回要走一天的路程。她们备好了一些山货和攒存的鸡蛋出发,直到晚上才回来。吃完晚饭小景颇姑娘把买来的东西摊开整理并让大家看。尤其是向大家显耀买来的一些小玩意儿。其中买来的一块羊毛毡非常好看,和单人床一样大,印着红色西域风情的图案。这张羊毛毡一定是商人从别的国家贩运到中缅边界的。老二把羊毛毡拿来看问多少钱买的。小景颇姑娘说:“二十元”。当时我们月工资只有二十八元,这二十元可不算小数了,他们要用多少山货和鸡蛋才能换回来呀!老二说:“我给你二十五元,卖给我吧!”“不卖!”小景颇姑娘说着一把抢过羊毛毡。我打趣道:“老二,人家小姑娘自己办的嫁妆你也要买,丢人!”小景颇姑娘脸一下红了,用羊毛毡掩上半个小脸,把所有买来的东西都收到箩筐里躲到里间屋去了。

      我把上山后采来的草药晾在阿拉姆家的阳台上。小景颇姑娘过来好奇地帮我整理,并煞有介事地对我说:“我晓得哪里有草药,我领你去采。”山林里有很多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如野桂皮树,野花椒树,住在山里的景颇人就是靠这大森林生活。山林里有多少树木、花草谁也数不清。小景颇姑娘带着我翻了几道山梁下到了一个山谷中,她认识的草药还真多,我们俩背的背篓儿里的各种草药都快装满了。渐渐地可以听到谷底流淌溪水的哗哗声。忽然看到溪水边有一大片黄泡果树。果实样子像桑葚,黄橙橙的长在一片片带刺的灌木丛中,刺非常扎手,吃黄泡果没有不被扎的,但黄泡果的味道比草莓不知好多少倍。我和小景颇姑娘都放下背篓儿争抢着摘黄泡果吃。黄泡果甜甜的,又有些微酸,吃到嘴里满口都有香味。可没一会儿我就挨了好几下扎。我跳到溪水中蹚着溪水,准备摸几条小鱼或小虾。如果运气好还能捉到溪水中的石蟹。石蟹非常好吃,但数量很少,没有运气是抓不到的。石蟹一般是躲藏在大石头底下,要想找到石蟹就得不嫌烦地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翻。可是我没有螃蟹运,俩胳膊翻石头都翻累了也没摸到一只。我伸直腰抬头向小景颇姑娘望去,她还在那里不顾一切地摘花黄泡果吃。看着她伸着两只小手,忙不迭地摘着往嘴里送,聚精会神地好像要把这一大片黄泡果摘光似的。她那红扑扑的小脸衬着黄橙橙的黄泡果,在阳光的映照下更透出少女的纯真与活力。小景颇姑娘背后是苍翠的山林,面前时黄橙橙的黄泡果灌木丛,简直就像一幅色彩浓浓的油画。忽然我发现从溪水边一直到小景颇姑娘的脚下,在杂乱的草丛中长着一棵棵浓绿色两层轮生的绿叶,就像俩摞在一起开的绿色花朵一样非常好看和显眼。我高兴地用小铲刨着这样漂亮的草。这棵草一尺多高上边五片叶子下面七片叶子,生在一根绿莛上,绿莛下面是埋藏在土里的有拇指粗四五寸长的块根,学名叫七叶一枝花,也叫重楼,能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是云南白药的一味主药。我高兴地向小景颇姑娘招手,让她下来。她边摘黄泡果边问:“採到什么了?”我给她举了举刚刨出来的七叶一枝花,她三蹿两跳地跑过来,看到我手中拿着的七叶一枝花高兴地说:“噢!这药可以卖钱的。”她竟然见过这种草药。我和小景颇姑娘挖了几株七叶一枝花带了回来。采药一般有一个规矩,只采需要的那一部分,留着其他草药在山上自然生长,以后需要时再来采。我们采药回来后在竹楼的阳台上晾采来的草药,排长老财看到我们采的七叶一枝花非要问我是在那里挖的,我当时也没多想就告诉了他采药地点,后来老财扛着锄头把那里长的七叶一枝花全给挖走了,然后拿到供销社卖了一百多元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天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248 积分:178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9/24 15: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9 23:05:00 [只看该作者]

      伐木工作非常艰苦,我们是把景颇人几年前烧毁并砍倒的大树干用三米多长的大锯破成木板或椽条。这里的木料一般都是直径一米以上的大树干,况且在地上躺了好几年已经收去了水分,特别坚硬,用大锯一拉有时只有一道白印。下午大家都累了,全部望着日头,盼望它老人家赶紧下山好回阿拉姆家吃饭。忽然,看到阿拉姆急匆匆由山上下来径直走到排长老财那里,我们也都围了过去。阿拉姆用夹生的汉话说:“老二!老二!砍了我的猪!”我们也顾不上收拾工具都跟随阿拉姆跑回了驻地。

      在竹楼旁我们支起的炉灶边,阿拉姆家那头老母猪后背上剁着一把砍柴刀,横躺在地上在那哼着,已经快要死了。七八只小猪仔围在老母猪肚子旁使劲地吸着干瘪的奶头,不时发出吱吱的叫声,地上有一片殷红血迹。非常惨!老二急哭了!原来老二在那劈柴,老母猪去拱刚做好的米饭。他急情之下丢出手中的砍柴刀想轰赶母猪,谁曾想锋利的砍刀一下子钉在了老母猪的后背上,因为老母猪特别瘦,砍刀又特别锋利一下就砍断了老母猪的脊椎。我走过去检查了一下母猪的伤口,太深了,用什么办法也救活不了。可怜这几只没断奶的小猪仔儿马上就要成为孤儿了。老母猪睁着眼睛喘着粗气,它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多活几分钟让自己的孩子能多吃一口奶。

      老二着急地跟阿拉姆说:“猪来拱米饭,我只想赶在它,是不小心才砍到猪的,猪值多少钱我赔给你!”在排长老财的提议下,大家凑了40元钱给了阿拉姆。钱给的不少了阿拉姆也没说什么收起了钱蹲下身子,抚摸着老母猪的头。她陪伴阿拉姆多少年,它是吖拉姆家庭的一份子。我们想给老母猪补一刀,但阿拉姆不同意,一直守护在老母猪身旁。晚上我们都睡下了,阿拉姆也没上楼。大家谁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回来的。第二天老母猪早就凉了,小猪仔被圈在猪圈里吱吱地叫,一定是饿了,它们决不会知道自己的妈妈已经死了。后来小猪仔还是饿死了两只,让小景颇姑娘流着眼泪埋在了竹楼后的树林里。

老母猪肉真难吃,怎么煮也煮不烂。我们是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吃老母猪肉,吃到嘴了就像嚼纸,还有一股腥味,让人难以下咽。有的人吃完老母猪肉还捂着腮帮子找我看牙。我们把肉送给阿拉姆和小景颇姑娘吃,她俩谁也没吃。

      阿拉姆病了,号几天没起床。这里是高疟区。疟疾是这里的多发病。我带来了药箱,并按疟疾给阿拉姆治疗。我们伐木队的工作也干完了。我们把伐好的木料捆好,做了几辆小木轮车,就是从树桩上锯两个木轮放一根横梁做轴然后把木料放上去,连拖带拉把木料运回了连队。

      几天以后,我惦记阿拉姆的病情背上要箱去看她。小景颇姑娘看见我哇的一声奇偶哭了:“快救救我的阿拉姆,阿拉姆不行了!”我一摸阿拉姆的头都烫手。我赶快给阿拉姆打了一针退烧针,又给她服下了抗疟疾药,渐渐地阿拉姆退烧了,呼吸也均匀了。我怕走后阿拉姆病情恶化并且还要整理晒在竹楼阳台上采来的草药,就在竹楼里又住了两天,给阿啦姆打针喂药。阿拉姆的病居然神奇般地好了起来。我临走时小景颇姑娘把那刚买来的羊毛毡拿出来送给我,我没要。这是小景颇姑娘的嫁妆我哪能要呢!我给阿拉姆留下了药,并告诉她要的吃法。想与小景颇姑娘告别,可不知她跑到什么去了。

      天色渐暗,阿拉姆的小竹楼离我越来越远。多好的阿拉姆呀!对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突然前边的一个路口小景颇姑娘等在那里。我走过去,她把手里的一个布包递给我,转身就跑了。我打开布包里面是那块羊毛毡。这时小景颇姑娘早已跑得没影了。我站在那里,山林的喧啸似乎都静止了,两边的大树都在默默地注视我。时间渐晚,我不可能把羊毛毡再给她送回去了。“过几天再来的时候把她买羊毛毡的20元钱还给她吧!”我在心里想。20元对于啊啦姆一家来说需要攒多少鸡蛋或者山货呀!突然山上传来悦耳的山歌,我一听就知道是小景颇姑娘唱的。在山里,这边山上说话那边山上听得见,要走还得走半天,声音在山里能传很远。又尖又脆的歌声在山林中回荡,参天的古树静静的,没有一丝风原意摇动树叶,我屏住呼吸捕捉耳边流淌的每一个音符。我已经走了很远很远,仍然能听到小景颇姑娘那悠长的歌声。歌声在夜空中远远地飘荡,整个山林都在倾听这动人的旋律。

      没想到这一走竟再也没能回来,竟真的离开了这座山林,离开了阿拉姆和小景颇姑娘。回连队回,我被调到贺赛农场场部卫生所工作。不久,我又随知青返回到了北京。据其他人讲:小景颇姑娘还到连队来过。后来又听人说:景颇人开荒防火烧山走了火,大火吞没了整个竹楼,阿拉姆和小景颇姑娘也消失在这茫茫的林海之中了。也许她们到更高的山梁上去了,阿拉姆仍然每天眺望那远去的小路和那茫茫的林海。

      现在景颇山再也不用毁林开荒了,山林都保护起来了,我企盼,企盼天空飞过的大雁把我的问候,把我的思念,把我的祝福带给那遥远的山林。

 

                                 ---北京知青“杨国庆”

 

 

云南瑞丽市老年文化协会、瑞丽市老年大学、《榕苑》杂志供稿: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20 12:53:00 [只看该作者]

景颇小芳情义长,

知青阿哥记心房,

赠送一块羊毛毡,

只盼再来竹楼访。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20 14:28: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下乡在瑞丽,

知青乡民结友谊,

羊毛毡是见证物,

美好回忆心中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