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夏秋收割忙 (黑土地插队生涯之二十)


  共有190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夏秋收割忙 (黑土地插队生涯之二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黄山黄河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1 积分:7897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8/10/20 13:13:00
夏秋收割忙 (黑土地插队生涯之二十)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2 13:19:00 [只看该作者]

 

夏秋收割忙 


      收割时节是农村最繁忙的季节之一,既有喜获丰收的快乐,也有劳动强度增加的烦恼。每年进入七八月份一直到冬天,似乎所有的农活都是围绕着收割而进行的。最早的是七八月份的麦收,而后不久就是割谷子、糜子、大豆和苞米,最后是将这些割下来的农作物脱粒,也就是东北农村所说的打场。打场结束,那么一年的农活也就算是干完了,然后大家可以痛痛快快地准备过年了。

      黑龙江种的小麦都是春小麦,七月底是小麦成熟的时节,那时大片大片的麦地一片金黄。一眼望去,满目的麦海无边无际,清风微微掠过,颇有一番如毛泽东诗词所描绘的“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意境。

      黑龙江的小麦基本上是靠机器收割的,机器收割是很有诗意的,只见金灿灿的麦海中,红色的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绿色的康拜因,犹如一艘“战舰”在大海中劈波斩浪,“战舰”所到之处,细长的麦秆和沉甸甸的麦穗被犹如剃头推子般的收割机悉数吞噬。尔后,通过输送带喂入到康拜因脱粒机内,经过滚动打碎、筛选,金灿灿的麦粒通过输送管被送入粮仓中,然后机器中部的一个口子会将初步脱粒的麦子泻到麻袋之中,而尾部则吐出打碎的麦秆,不多久,一袋袋麦子就被尾随在后的车辆拉往晒谷场。

      黑龙江的生产队不比生产建设兵团或农场,机械化程度要低得多,再加上原先农民的地有些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所以不能全部靠机械收割。一些地只得靠马拉收割机,有些更小的甚至只能靠人工用钐刀或镰刀收割。

      马拉收割机,顾名思义就是用马匹拉着、有着极其简单机械功能的收割机。马拉收割机显然要落后于康拜因,但如果见过南方麦收的话,就会觉得马拉收割机要比南方人工割麦轻松许多,因为人们不用手拿镰刀、躬着身子、亦步亦趋吃力地割麦。

      收割时,马拉收割机沿着麦地的边缘由外到里不停地转圈,类似理发推子的收割机所到之处就会留下一堆堆刈下的小麦,人们就得跟在收割机后面将一堆堆麦棵捆成一个个麦个子。

      这捆个子绝对是项技术活,首先个子要捆得结实,这些个子将经过装车、运送、堆场、拆场、打场等许多环节,得经过许多人手执的杈子倒腾,不结实的话,第一道关就过不了,装车的就会破口大骂;其次要快,因为每个人得负责一段距离,在马匹再次到来之前必须完成任务,否则,不仅捞不到歇气的机会,还会出现积重难返的现象,弄得气喘吁吁、手忙脚乱不说,还会遭到责骂。

      捆个子对我们男生、尤其是大城市来的学生来说,不如女孩干得好,总觉得还不如干点痛快的活来得干脆。这活我没干过几次,但只觉得是糊弄过去的。

      除了马拉收割机,钐刀收割也是黑龙江或是北方农村的一种特有方式。钐刀,以前曾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见过,是表现一个割草的场面。钢料、尖尖、薄薄的钐刀,约1米多长,四五公分宽,木把约2米不到,中间装有把手,收割时刀与木把底部的夹角需装上一个耙子,这耙子的作用是将割下的植物归集在一起。

      钐刀收割,队里看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一开始是不让知青干的,后来只是让个别个大的知青学着干。记得开始是仲伟伟、王平义,后来袁崇刚、胡虎啸和胡骏鸣兄弟俩、才和,甚至被誉为假小子的女知青霍志红都加入进去了。

      钐刀收割往往用于为康拜因进入田间开道或小块地的收割。钐刀收割颇有气派,一刀下去很宽的一片庄稼便顺势而倒,它的功效是小镰刀无法企及的。钐刀收割劳动强度很高,且危险性较大,操作手与后面跟着捆个子的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不小心被划拉一下的话是十分够呛的。

      钐刀很锋利,但它的口子却不是磨出来的,而是用小锤子就着铁砧坫出来的。坫钐刀是项技术活,既要耐心,又要技巧。每当见着钐刀手坐在宿舍门口的小凳上,“笃、笃、笃”坫钐刀时,总让我们那些抡不上钐刀的感到有几分羡慕和嫉妒,也总觉得钐刀手的嘴角边和眼神中露出些许洋洋自得。

      收割时节也是蚊子、小咬和草耙子活动最猖獗的时候,我们在专心挥镰收割时,还不得不时时提防这些家伙随时向我们的进攻。

这里的一种黑色蚊子以数量多,个头大、咬人狠,毒性强而著称。这种蚊子只要叮上你,就甭想让他活着松嘴。任你如何轰扑,驱赶,它照叮不误。只要它一沾上身,其毒液便立即注入人体,黄豆大的大包便鼓了起来,半天也消失不了。

      更可怕的是这些蚊子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不光晚上会成群结队出现,白天依然频频出击,无论是地里、宿舍前,都是它们必到之处。为了对付这些蚊子,知青们想了很多办法。除了尽量包裹得严实一点外,还在裸露在外的脸庞、手臂等处,涂抹上从上海带来的驱蚊剂。

      这驱蚊剂很管用,好的话,可以如同说明书所说管三四个小时,然而在骄阳似火的地里干活,汗水很快就会将驱蚊剂稀释,因而作用和功效大大降低。当然,我们也学会了成本极低的防蚊措施。就是在干活或宿舍前架起割下的蒿草,点燃蒿草,并在草堆上轻轻撒上一点水,用“狼烟”驱蚊。

      还有一种小虫子,当地人叫它“草爬子”,学名叫“硬蜱”。硬蜱的活动范围是在森林和草棵中,它能顺着人的裤脚爬到你腿上咬你。硬蜱毒性很大,体内携带一种可怕的“森林脑炎”病毒,人被带病毒的硬蜱叮咬后易感染发病,约经8-14天潜伏期后发生脑炎,继而出现肌肉麻痹、萎缩、昏迷致死。该病的发病率虽只有十万分之五不到,但无特殊治疗方法,且治愈率低,并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当地老乡告诉我们,预防“草爬子”的最好方法,就是下地时,一定要扎紧裤脚,不让它有可乘之机。

      另有一种天敌,学名叫蠓,俗称“小咬”或“墨蚊”。为一类体长1~3mm的小型昆虫,成虫黑色或深褐色。雄蠓吸食植物汁液,仅雌蠓吸血。蠓叮吸人血,被叮咬处常出现局部反应和奇痒,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它的存在也使人感到不安和精神沮丧。

      至今,对收割谷子和糜子(一种粘性的谷子)的印象仍很深。每人两条垄,躬着腰、手执镰刀左一刀右一刀不停地往前,尽管腰酸背疼感觉很累,有时甚至感到迈不开腿,但当偶尔直起身往后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就会有一种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记得一次到北山边上一块地割糜子,天已较冷,飞扬的雪花飘撒在糜子的棵枝上,使得糜子有些潮湿,给收割增加了难度。但我们必须赶在这场雪的降临之前把这块地的糜子收割完毕,我和公鸡等人被派到了那块地。

      由于走得匆忙,忘了戴上手套,割过将近一半时,左手因与潮湿的糜子反复摩擦,没多久就被磨出血来。尽管血无法止住,感觉有些疼,但在当时这根本不算什么,轻伤不下火线似乎是知青的共识,全然没有任何退缩的念头,直至糜子割完左食指和中指已是一片血肉模糊。

      收割苞米、特别是在关思玉三里三的长垄地割苞米是最痛快的。此时已是深秋,苞米除了枝干还有些发青外已一片枯黄,干枯的枝叶随风轻轻摇曳,苞米地已无夏季青纱帐层林叠嶂、勃勃生机的神韵,显得有些稀疏、有些气数已尽的衰败,而我们似乎则是一帮占领者,将要无情地对它们进行杀戮。

      我们骑在垄上,手持锋利的镰刀,依着右中左的顺序尽情挥舞,然后顺势将离地的苞米揽在垄沟之上。只见刀锋所到之处苞米纷纷倒地,一阵哗啦啦的声响过后,原先无法见到地头的三里三长垄地已是豁然开朗。回头一瞧,除了垄沟上留着的苞米茬子外,就是“刀斧手”后面经人们归集而成的一堆堆苞米。

      苞米收割完以后,得把苞米堆中的苞米棒子掰下来,归成一堆一堆,然后装车运回场院。干这活时,除了萧瑟秋风、原野中有些感觉怕人的寂静之外,就是田野四周视野中的满目荒凉。干这活远不如铲地、收割时大家嘻嘻哈哈那样来得痛快,来得欢乐,只是每个人划定范围,一个人独自默默地“闷干”。

      不过在干这活时我们却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原来这苞米杆可权当上海的甜芦秫解馋。休息时我们找出发青的苞米杆,截取中段,啃去杆皮细细咀嚼,感觉杆汁虽没有甜芦秫那般充沛、那般甘甜,但对长期不能享受美味佳肴和丰富的上海零食的我们来说,绝对是一种既能解渴又能解馋的绝好替代品。

      苞米还未收完时下了一场雪,不仅天气更冷,而且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我们不得不在凛冽的寒风中,带着薄手套扒开积雪,从雪堆中抠出苞米棒子,然后装入柳条筐子,最终装上拖拉机车斗。这薄手套过没多久就会因手的温暖和雪的寒冷而变得湿漉漉,接下来就会感觉是戴了一副寒冷的冰手套,全然无半点保暖的功能。

      那时的天很早起黑,约下午四点钟,整个大地已昏昏暗暗,没多久便漆黑一片。我们只得借助拖拉机的灯光,忍着饥饿和寒冷,把地里最后的一部分苞米全部装上车。待装完最后一车,我们可算是班师回朝了,大家爬上车斗,裹着棉袄半倚半躺在附着雪花的苞米之上。

      28拖拉机两道雪亮的灯柱划破漆黑的夜空,机头的喷嘴吐着浓烟,发出一阵阵突突声,行进在颠簸不平的垄沟和小道上。此时,尽管我们随着拖拉机的颠簸不停摇晃而感到有些难受,尽管感到一阵阵的寒气正在袭来、感觉饿得有些发慌的胃急需进食,但是,这一切都被完成任务的喜悦所冲淡、所不屑。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闲人一个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02 积分:20652 威望:0 精华:79 注册:2010/3/7 19: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2 15:07:00 [只看该作者]

      我今生无缘在黑龙江的黑土地上当过知青,当我看了黄山黄河大哥写的回忆录后,我为大哥大姐们艰苦卓绝的劳动场面所感染,我为你们这些老知青为黑土地做出的贡献而感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2 15:23: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又置身于那个时刻!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3 10:14:00 [只看该作者]

东北种植地域广,

夏秋收割因此忙,

各种形式细介绍,

当时感觉太难忘。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3 20:14:00 [只看该作者]

   所有的农活就没有轻松的,特别是黑土地上的大长垄,无论是铲蹚还是收割,看着就让人打怵,真是无法想象这些来自城市的知青们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4 0:19:00 [只看该作者]

秋收季节忙又累,

各种农活都得会,

虽有毒虫来困扰,

丰收喜悦汗珠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黄山黄河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1 积分:7897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8/10/20 13: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4 22:42:00 [只看该作者]

      千版主:黑土地上的长垄地铲地、耥地、割地确实让人打怵,不过,我倒觉得收割苞米时却是非常快乐的。因为,收割苞米时人不用弯腰,镰刀一伸,勾着苞米杆底部离地十多公分处一拉,苞米杆即可分离,所以绝不像割谷子、大豆等那样累得直不起腰。我的感觉不知对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5 9:33:00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割地是北大荒农村最累的活,所幸在农村几年,生产队都是叫我看地(包括场院),放马,割地的活干的很少。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异卉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93 积分:259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6/30 17:4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5 16:28:00 [只看该作者]

真不知道南方大都市的学生是怎样度过那些艰苦岁月,高强度的劳动,寒冷的气候以及不合胃口的饮食.我们在内蒙也同样,沙石地上稀稀拉拉的麦子全凭两只手,为此每年要掉一个指甲.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黄山黄河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1 积分:7897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8/10/20 13: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6 13:01:00 [只看该作者]

      异卉网友:那时的学生是很单纯的,当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为伟大崇高的理想而奋斗时,他们会以如今人们不可思议的吃苦耐劳精神去拼命,所以大都能很快过劳动关。您在内蒙的日子应该比黑龙江更加艰难,想必您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回到顶部
总数 16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