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萨蒂的音乐伴我走过那个年代
在我生命的里程中,有一组数字无时不刻地在陪着我,伴我度过青春的迷茫,走过漫漫人生岁月,直到自己走到了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花甲之年......
这组数字就是 3 6 7 1 !大家也许会觉得,这既不是什么重要的生日密码,或是什么值得纪念的日期,那么,让我来揭秘这组数字:这是西班牙作曲家萨拉萨蒂所作的《流浪者之歌》(又叫吉普赛之歌),一首我最钟爱的小提琴协奏曲的开头之旋律。
从小,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我对许多小提琴协奏曲百听不厌: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比才的《卡门》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就是罗马尼亚电影《橡树,十万火急》里贯穿全剧女音乐家演奏的曲子),帕格尼尼的《无穷动》;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等。文革后,这些都成了封资修的四旧,唱片全都毁了,一夜间,充斥耳边的全是大喊大叫式的革命歌曲,时代的最强音啊。
去到农村插队,除了革命红宝书,我还将自己喜爱的小提琴带下去,大队只有在农闲时才叫我参加宣传队。因为,我是被定位可教育好的子女这一档子的。实在是无人能承担我的位置,我才能暂时脱离体力劳动,发挥一下智力,为农民的小分队作曲、导演、排练、最后他们上台,我来为演出伴奏。俺就是只凭着那点点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在混啊。当然是天不绝我,以后能够考出农村,到我最后从事专业音乐工作,凭借音乐才干回城后成为公务员.......
现在有的知青朋友说我:你真应该去黑龙江兵团的,不出两个月,就能因有特长跳出大田作业!可当初的情况,到兵团都是家庭出身条件好的去的,我家属于臭老九阶层,没门的。闲话少叙了,言归正传。
3 6 7 1-- 7 6717 6 56---,这是一句很深沉、很心酸的引子,接下来是更伤感、更挣扎的主题变奏,然后管弦乐奏出一组更深刻的、犹如人生痛苦探索的乐章,此时小提琴加入,奏出更呜咽着、如泣如诉地倾诉、挣扎.......我从那荡气回肠的乐曲中,似乎领悟了人生插队始识愁,只有默默无闻度青春的道理。
学习音乐后,渐渐悟出了,在音乐中是反映出人文精神的,凡三个音以上聚集,就产生音乐所要叙述的动机。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开头的 3 3 3 1- ,2 2 2 7- ,就预示着命运的敲门声。那时候,我感觉得到萨拉萨蒂的 3 6 7 1- 的音乐动机就是传递给你沉重感。可是虽然是沉重的,只要不怕沉重,努力学习,最终,命运会向你招手的!欣赏音乐就如欣赏悲剧,却反而能从中得到无形的内在的力量,量变会聚集爆发为质的变化力呢!
萨拉萨蒂作曲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真的!
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
西班牙的萨拉萨蒂熟悉吉普赛人的民族性,他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表现了这个民族与命运斗争的境况。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编配得十分出色的。
我们是定居城里一族,知青当年的农村野外生存能力,应该是等于零。还有许多危险的病,例如疟疾、菌痢、癞头疮、疯狗追咬等,还有热病、克山病的潜在危险,好在我们今天还平平安安,享受着网络的乐趣。
在农村插队的日子里,我把这曲子烂熟在心,只有在无人处,或是庄稼田里,我才会用口哨声吹出那个主题 3 6 7 1-......,不久,我即能用口哨吹这首《流浪者之歌》和许多别的曲子了。哈哈,我感谢那个年代给我的音乐锤炼!
现在,我拥有一套我哥哥(他是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的,可以称得上是音响专家)亲自为我装的相当于别人四个功放机器的音响设备,听起古典音乐爽极了,交响乐队的每个管乐、弦乐音部不论是主旋律还是副部旋律的进行,还有配器效果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我最爱听的仍然是这首萨拉萨蒂的小提琴协奏曲《流浪者之歌》,因为,是它伴随我走过了那个年代!
链接以下网址可欣赏帕尔曼演奏的《流浪者之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2ODUwMj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