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转帖】返乡记 (一)


  共有66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返乡记 (一)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内蒙五原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566 积分:2320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8/9/6 16:13:00
【转帖】返乡记 (一)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5 18:51:00 [只看该作者]

走进今日漠南平原,我感慨大地的富有

                                                ——大山

  不妨想想看,名人们是如何在回到某地,为了获取当地观众的好感,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侃侃而谈,自己的第二故乡在何方何方,大大的作秀那番景象的。

  其实能把一个非出身地作为第二故乡,不在于是否在此长期居住过,而在于它对你的人生影响程度.

  我出生于河北省,四岁起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小学中学都在这个城市读书,十七岁始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二十岁时到了南方,现又长期在南方这个外省地工作定居,长达近四十年。

  可我始终认定,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五原县建丰农场才是我的第二故乡,究其原因,绝非定居的时间长短,恰恰是因为这块土地给予我一生的影响。

 长期在外,久未回去探望,心中实在想念,于是在离开建丰近三十年后,终于有机会回去探访。

 

—— 今日五原、今日建丰

 车行千里,自京至蒙,不须一日,驻脚时,夕阳仍高挂。

  我此行的目的地——五原县豁然闪现在前,建丰农场亦近在咫尺。

  当地的网站是这样描述五原的地理位置的: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中部,黄河北岸,河套平原中部。1912年设县。因汉代五原郡得名。五原郡因地有原五所,即龙游原、乞地千原、青领原、可岚贞原、横槽原而得名。东与乌拉特前旗毗邻;西与临河区接壤;南至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隔河相望;北靠阴山以乌加河为界与乌拉特中旗毗连。总面积2493平方千米”

  我的记忆里,建丰农场就位于该县东北方向境内。

  而对于建丰的富庶有下面一段描述:

 “现在的建丰农场全场总人口2893人,下设11个农业分场,1个奶牛养殖小区。辖地8万亩,其中耕地4万亩。耕地集中连片,渠、沟、路、林、田配套,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甜菜、葵花、苜蓿等,畜牧业以养牛、羊为主。

  全场都安装有光纤通讯线路,有线电视和自来水,并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场部到五原县全部是油路,各分场的主街道和通往场部的主干道全部砂石化,全场道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交通方便,通讯快捷,土地资源丰富,水源充足”。

  这就是有关五原县、当今建丰农场的文字描述。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内蒙五原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566 积分:2320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8/9/6 16: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5 18:52:00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在我的脑海里,建丰农场却是:

  1951年为防止蒋介石反攻大陆,从而可能引起的国际大战,为战备需要,将南方一带的监狱服刑犯,大部迁往此地,以肃清可能成为不安定的因素。

  就像那年严打期间,解除原城市户口,犯人全部押解大西部服刑。

  所以被这次遣送的人犯,无论刑期满否一律留场劳改或者就业。以此类人员劳力作为基础,再加上其他农工和管教干部,成为农场的全部人员组成。19694月前是劳改农场的建制,被称为建丰农场。

  1969年迎来了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再加以配置一些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加上原有劳改就业人员及其先于知青到来的其他农场的知青、农工,便成为内蒙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五团的主要劳动力。

  十五团辖知识青年战士、本地干部、现役、复退军人及农工约3900余人,所属12个连队。

  而由建丰农场及其后来的十五团生产的小麦,被巴盟的粮食部门评为一级免检粮食,十五团成为内蒙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1969年的建丰,辉煌之极。

  几乎在一日间摇身变为屯垦戌边的重镇。

  面对着眼前的县城,我颇觉陌生。

  在我的印象里,五原县却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它当初就是一座满街尘土,屋不见瓦,街不见车的西北小镇

  路上所见,不是牛车就是马车,满街黄尘飞扬,混杂着马粪气味的空气里,偶尔有股肉香味儿扑鼻而来,那是几间小饭馆在卤牛、羊、驴肉,这是一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在西北疆域常见的,如同黄土般颜色的边塞小城。

  但就是在这么不起眼的一座小城周边,在历史上演绎了一幕幕足以让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不仅仅因为在公元—年,有汉武大帝在此与匈奴兵戎相见,金兵铁马殊死搏斗的一页页,也不仅是因为在50年代后期为战备安置的劳改就业人员,开垦蛮荒之地的经历和其间的是非功过,而是因为在相隔了近十九个世纪的1969---1975年间,成千上万的大城市的知识青年在此上演的青春激荡,催人泪下,战天斗地的一幕幕。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内蒙五原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566 积分:2320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8/9/6 16: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5 18:52:00 [只看该作者]

 建丰农场就是一块儿天然的大舞台。

  1969年,我初次踏入了这块土地,留下我原汁原味的青春年华,而三十年后,我再次进入这块富饶的土地,留下我万般感概和不尽的回忆。

 

—— 通往连队的路

 

  这是一个开满了遍地黄花的时节,正值秋花浪漫时。

  大块的田间,油黑的土地上,不知叫什么的植物,也或许是油菜还有野花,朵朵花儿绽放出带有霞光的黄色,大片的向日葵也漏出灿烂的笑容,似乎在欢迎漂泊在外的游子归来。

  我对这块大地仍然充满热情,可也有了几分陌生,毕竟已近半个世纪未曾回来。世界、中国发生了多么多的事啊,而处在边疆的这块热土的新面纱一经撩开,我不知会有何感受,这会是我曾经的恋土吗。

  车未入县城前,驶上并排四车的大道,继进闹市后,我竟找不到去团部的路。在兵团三年间,为照平安像,只去过一次进县城的经历,所以,依稀记得十五团是在县城的东北方向,而且是沙土路,现面前竟出现了三条柏宽阔的柏油大路。那一年,我和战友首次去五县城照平安像,

                   (一)" alt="返乡记  (一)" src="http://static6.photo.sina.com.cn/small/4898ee64h885d94d022a5&690" align=left name=image_operate_8051275916169437 real_src="http://static6.photo.sina.com.cn/small/4898ee64h885d94d022a5&690">
    照片上的我,面黄肌瘦,穿着,不,应该是套着一件仿国防绿的大衣,稀里恍荡的,是一件本不属于我的衣服,两眼直愣愣的盯往前方,似乎仍透漏出一点对兵团生活的美好向往,那顶帽子倒是非常合适,给瘦小的我凭空增添了几分风采,努力显示着“毛主席战士”的风采。

    回时不忘给战友带点好吃的,用所有的积蓄买了一斤驴肉,三个人徒步走在沙土大路上,惬意之极,谁知一个时辰过后,天已放黑,八分钱一碗的面条也消耗殆尽,闻着口袋里不时冒出的肉香,肚子更加饿,饿的好疼,但是还在忍着,不舍得动兜里的肉。

    我们实在走不动了,刚想休息,没等坐下,引来一阵狗叫,实在是有点受不住驴肉的诱惑,忍不住了,我就说:“是驴肉引来的狗,不如自己吃了,省的惹来狗麻烦”。大家哄笑起来,边笑边拿出两片驴肉吃,拿了两片,忍不住又拿两片,眼看所剩无几,可即使这样,我仍然留下了几片带回去给战友吃,虽然是比树叶子厚不了多少,很薄很薄的几片肉。俗语形容肉香:“天上凤凰,地下走驴”。至今,我从未吃到过这么好吃,这么好香的肉了。

    这条大路太长,至今让我觉的是徒步走过的最漫长的一条路,月亮高挂才到连队。

    原以为,这条路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宽阔,而今天竟然找不到了。无奈之下向街人询问。因为早知已划归地方,所以问建丰农场的去处,两位路人答不知,问小食店的人,竟连开点的店主也不知,十五团难道没落的变成农村,仅仅不到三十年,人们就会忘记了它,或者也改了地名,叫作什么‘土贵呜啦’、“公鸡板”、“旗下营子”内蒙古地方特点的名字?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十五团这个盛极一时的名字,就此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不成。

    彷徨之中,有一食客女孩反问:“阿姨,你们是不是找十五团,你们是不是知青”,“是是是”忙不迭的回答,这孩子详细的告诉了我的去路,县城通往东方的一条柏油大道。

    细问之下,虽然十五团归属巴盟农垦局,官方称谓是建丰农场、是农垦局的下属分场,但老百姓还是习惯叫‘十五团’,十五团的三连还叫三连、副业连还叫副业连,只不过时过境迁,已物是人非了,所幸,还是通过地名、称谓把兵团的影子留在了民间。

    奇怪,这孩子怎么知道我是知青。

    从对答中看的出小女孩是心存敬意的,事后我想,她是不是哪个返城知青留下的后代呢,或者孩子的父辈有一个是当年的知青呢,从她的热情、口音判断,嗯,都非常有可能。

 

 

                                                                                    转自lifeng121344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内蒙五原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566 积分:2320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8/9/6 16: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5 18:54:00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返乡记  (二)

——向阳渠仍然湛蓝

       (二)" alt="返乡记 (二)" src="http://static11.photo.sina.com.cn/bmiddle/4898ee64h8863341f916a&690" name=image_operate_28801275859596515 real_src="http://static11.photo.sina.com.cn/bmiddle/4898ee64h8863341f916a&690">

  此次再过向阳渠,竟是三十年后的事情了。少小离去老大回,我不禁涌起了莫名的兴奋。沿着女孩指引的道路,约半个时辰到了向阳渠。

 湛蓝的渠水在即将的落日映照下,凭空添了些许妖娆,泛白的水面分外平静。

 七零年的冬天,我几乎都是在这条沟里度过的。

 我的手背和虎口不自觉的跳了一下,似乎在提醒着我,当年你也为了这伟大的,为河套五原人民造福的,现在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流过汗、出过血。

 当年我十七岁,身高不足 1.7米,体重不超100斤,竟然可以抡起十八磅的大锤,锤锤砸向战友所持的钢钎,非一日之寒造就的冻土,既硬又韧,坚硬的冻土上随锤显出点点白印,硬土却难以被崩开崩落。时不时也将锤偏向战友的手上,我稚嫩的手也会屡屡被战友的大锤砸到。为了抬土,肩上的皮被磨破了,垫上一块布,忍着疼又抬,渠挖完,肩上竟长了厚厚的一层肉。天天只有一个字伴随我,那就是“累”。

 其实谁都累,没有不累的,但却没有喊累的,在这次挖渠的过程中,倒也有几个人的名字留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叫王立平的女青年,就屡屡被指导员表扬,事后还因为表现出色,大有入党、入团的。

 女子尚且如此,倒害的我们一干小青年想偷懒都不好意思了。

 那年,母亲和张连仁的母亲辗转倒了三次车,风尘仆仆赶到兵团探望儿子,在一天晚上,当给我缝补衬衣的时候,发现了我肩头的异常,左低右高,右肩被磨出一层厚厚的茧子,忍不住掉泪的情景,现在我仍记忆犹新,可惜,这几十年没干过体力活,鼓鼓的右肩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只留下厚厚的胸膛和凸起的肚皮。

即使累得几近绝望,也从无一天歇息,战友们都在坚持着,我现在都奇怪,怎么就不会装装病什么的,请请假,休息一天呀。

几次讲述这段经历,我的儿都不以为然,以为是我编的故事,编的像阿凡提斗地主一样的故事,哄他早点入睡的故事。而这确确实实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一群过早的去掉稚气,一九七零年的一群未成年人的故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内蒙五原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566 积分:2320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8/9/6 16: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5 18:55:00 [只看该作者]

可幸,这条渠仍然为现在建丰农场的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青春的汗水滋润了这渠水。

 —— 雨打芭蕉

 

       (二)" alt="返乡记 (二)" src="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bmiddle/4898ee64h88634ba8444b&690" name=image_operate_93441275859966671 real_src="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bmiddle/4898ee64h88634ba8444b&690">

    团部,现在的建丰农场场部,风采依旧,只不过外墙的颜色改成绛红色的了,在四周沟渠边上的大树的辉映下,还有点部队大院的风采,看起来很精神,不至于潦倒没落。

不知是那年知青种下的一棵大槐树,已是枝繁叶茂。

 树下坐着三几个青年,抽着烟,百无寥寥,在一起闲聊。我走上前,恭恭敬敬的向他们打听副业连的地址,刚刚还是懒洋洋的人,一听我们是兵团老战士,个个来了精神,争相介绍着我问的地方的方位,指引着三连、二连、副业连的方向。

 不多时,他们电话招来了一位农场干部,来的这位领导是建丰农场的付书记,相当于原十五团的团副政委,姓李,名勇。

 李副书记见了我也是非常的热情,不但陪我转了大半天,还热情的邀请我来租地投资农业种植。

 一介草民的我,竟让这位书记大人陪了我大半天,这在兵团时期说什么也做不到,团副政委陪你,休想。

 后来我才明白,他是山西转来兵团的农场职工战友的后裔,怪不得见到我像见到前辈一样尊敬,可见兵团情结亦存留他心。

 事后为找连长的下落,我还与他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联系,此次回团探访,他帮了我许多忙,这是一个很好的人。

 当晚,寄宿在团部。

 夜间难眠,披衣出门,凝立在窗前,瞭望着砖窑方向。

 寂静的夜间,寂静的大地在深夜更显得格外苍茫肃静,方圆几十里只有几点昏昏灯火,尚有不时传来的几声不知名的虫鸣,冬天很快就要来了,在沉寂的空气中,似乎仍然弥漫着知青们睡梦中鼾鼾的呼吸。

 远处恍如传出小提琴的乐曲。

 如痴如醉,如泣如歌的琴声,让夜间更徒增丝丝潇茫,琴声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哦,这是我的幻听幻觉,四十年前到兵团的当晚,我就是在这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宽漆黑一片的夜里,第一次听到的音乐。

 琴声是马厩里传出的,时续时接,绵绵不绝飘扬进耳,不久后,我知道了这位演奏者是留场职工,俗称;劳改就业犯。此人姓陆,曾经是广西战士歌舞团的小提琴器乐演员,因为在填报家庭出身时填了贫农,隐瞒了富农的出身,后被查出发现,被歌舞团定为“混在革命队伍里的阶级异己分子”,并按此罪名判刑6个月,其时恰逢战备,亦被发配边疆,半年过后刑满释放,然后留场就业。据说后来也埋骨建丰农场。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内蒙五原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566 积分:2320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8/9/6 16: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5 18:56:00 [只看该作者]

我记忆犹新,飘在空旷原野里的琴曲是广东乐名曲《雨打芭蕉》,也难为他,广东民乐竟用提琴演奏,并且也出神入化,初始本不知曲意,只觉乐曲委婉动听,有少许悲戚。

“走在红尘的边缘无悔无怨

看看绿水和青山仍旧依然

滴滴小雨打在我的心上

叫我彻夜难眠

 相逢知己变没变渔舟唱晚

两小无猜少年错情有可原

缕缕清风抚摸寂静夜晚

有些无奈长叹

风吹柳絮雨打芭蕉此情绵绵

爱爱恨恨恩恩怨怨化作云烟

  问今夕是何年今夕无法比当年

    忆往昔听誓言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一段曲词是我后来查到的,知悉歌词后,我便知为何这天晚上头脑里泛起的是《雨打芭蕉》这首曲子,而不是,《步步高》或其他的广东乐曲。

“问今夕是何年今夕无法比当年

忆往昔听誓言犹抱琵琶半遮面”

 巧合,经历了长达三十余年风吹雨打的我,今日又回到故土,面对黑土青帐,想着已作烟云的点点往事,那离情怨绪也难免泛上心头。

 此时已近深夜,空旷的大地上腾起了凛凛的雾霭,身上顿觉一阵寒意。

 ——我在这条小路上受过伤

 次日,怀着对故土的探秘好奇心,我不厌其烦的在副业

里里外外顿足。

 我先是费劲的寻找着一条路。

 这条路上不仅有煮马豆的地方,也有注定给我带来一生身体影响的地方,我受过伤的小路。

 我努力地寻找着这条小路和使我受伤地方,可惜已踪迹全无。

 那年全连突击拉制坯的土,叫备土。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内蒙五原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566 积分:2320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8/9/6 16: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5 18:57:00 [只看该作者]

 这又是一个大会战。

“流尽最后一滴汗,也要实现胜利大会战”,“八小时以内拼命干,八小时以外做贡献”,“是英雄是孬汉,拉土战场上见

 副业连宣传组拟的什么诸如此类的口号天天充实着脑子。

 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根本就不知什么叫累,即使累得受不了,也坚持着。实在受不了了,就老往厕所跑,然而这种偷懒的伎俩还是被连长发现了,惹的连长着急了,就冲着大伙儿嚷嚷:“懒驴上磨屎尿多”。

 在去拉土的路上,要路过连里的马厩,马厩的锅里常常煮着一锅喂马的黄豆,黄豆里还放上一点盐。

 阵阵豆香飘向口鼻,使人垂涎三尺,于是乎,每人都顺手一把当零食,一锅豆往往只剩三分之二。

 为不致使马儿没料吃,气的马倌往锅里撒马粪,我们直喊缺德,但这才止住马料的减少,哎,别怪我们,马儿要干活吃硬料,我们也要干硬活啊,没油的饭菜顶不住多长时间,没硬菜撑着,饿啊。

 重车是一人拉,另一人推,空车是一人推着,另一人在后跟着。空车满车一路尽是小跑。

 可就是这一次,我推着空车,车头在前人在后面,卸完土后跑着推车,也是累着慌,没注意遇一小坑,手一软,车头猛然触地,运动的惯性使我后仰,当即倒下头触地,即刻昏迷不知知觉。

 待我醒来时,大约已是第二天的下午了,但我浑然不知以往事,据他人说,醒来后我楞往野地里跑,嚷嚷着去捉蛐蛐,其实我那是处在昏迷状态,直至三天后才完全清醒,清醒后,在前发生的事才陆续回忆出来。

 直到清醒后,我才觉得头痛。

 从离开兵团到现在,我的工作、生活没少受此伤的影响,记忆不好,反应痴钝,老上不该上的当,老忘不该忘的事,甚至还在工作中陆续出现过几次晕厥的情况。

 我不自觉的摸着后脑勺,心想,怪不得这世上总有不如人愿的事,原来是有它的原因的。

 如今,这条小路我再怎么找也找不到了,即使是给人带来伤痛的痕迹,也会随岁月的延长而渐渐的流逝殆尽。

岁月的流逝会让有多少受过磨难的人,长留人们心中,伤了一只手的王小荣,还有那长眠在这块土地上的战友,你可曾记否。

 

                                 转自lifeng121344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6 9:48:00 [只看该作者]

无论足迹到何地,

兵团都是故乡意,

人生锻炼由此始,

意志磨炼数第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6 10:26:00 [只看该作者]

  “ 其实能把一个非出身地作为第二故乡,不在于是否在此长期居住过,而在于它对你的人生影响程度.”

   严重同意。知青们之所以对下乡插队的地方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就是因为那是他们青春闪光的地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