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 最后的历史镜头


  共有177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 最后的历史镜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云淡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18 积分:1434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0 21:42:00
[原创] 最后的历史镜头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3 10:16: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我们历尽了艰难困苦,也经历了许多苦涩的欢乐,见证了当年偏僻农村中的原始农耕和原生态的乡村生活。四十年过去了,许多当年的人和事都如过眼烟云已被人遗忘,一些原始古老的农村生活中的事如今已见不着了,我上山下乡插队几年,有幸见证了当年农村中的一些最后的历史镜头,想来觉得有趣,摘录下来,成了怀旧的回忆。

                (一)

    当年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第一次走进这个四面环山偏僻的小山村,犹如误入陶渊明老先生笔下《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村庄虽小,但美丽的原生态自然山村却如诗如画,一切都宛如名画家笔下的水墨丹青画。夕阳余晖里,山脚下木瓦房上炊烟袅袅,温馨安宁,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还没来得及收割的稻子一片金黄,美丽的荷塘中残荷之躯独放水面的宁静,小河流水潺潺诉说着古往今来的多少心语,不知名的苍天古树翠绿沧桑,高大神秘的海会塔许多故事依旧,古老的西湖风雨屋桥横跨在村口的小湖上,倚栏眺望,文人墨客不知会留下多少诗情画意……我们一路的颠簸,一路爬山涉水,疲惫不堪,但面对这诗画般的山村画卷,在微风中也觉得心旷神怡,洗涤了我们许多的疲乏。在当地领导和带队人员的安排下,我们忙乱了一阵,算是安顿下来。没多时,这诗画般的小村庄就消失在夜幕中,只留下断续的犬吠和几点游动的松光,一切归于寂静。四十年过去了,不知这村子还依旧吗?

 

                   (二)

   第二天,太阳老高时,我们逛逛村子。发现这里的人们几乎一色的士林蓝衣服,年长的则穿着长衫,使人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但他们决不像孔乙己那么的脏,那么疲沓。给人的印象还的斯文慈祥彬彬有礼,有的还留着长长的胡须。他们年纪都不大,但终年的劳累和艰辛的生活使他们过早地衰老了,岁月的利刃无情地在他们的脸上刻满了沧桑。据村里人说,这些人几乎一辈子没走出过这几座山,连汽车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小孩和中年人则穿着自家做的汉装或不论不类的中山装。妇女和小姑娘几乎是大襟衫,所不同的是小姑娘是士林蓝,而妇女则清一色的黑色镶边宽大的大襟衫。偶尔也看到刚过门的小媳妇穿大红色的,怪显眼的。那时,我们一身标准草绿色军装,雄赳赳气昂昂的,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

   不久,冬天来临,到处冰天雪地。但这里人们的穿戴仍然还是那样的单薄,只是在长衫里多了两个火笼,一前一后,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在那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多亏了这小小的火笼帮了他们度过那漫漫的寒冬。妇女们带着小孩三五成群,戴着斗笠在太阳下议论着东家长西家短的,年轻的小伙子则燃起一堆火侃着大山。最忙的可能是在学校里上课的小学生,在那冰冻寒冷的教室里,他们借助着火笼那微弱的温度点燃学习的欲望,这可能是他们将来能走出这小山村的唯一通道,可这幼小的心灵能懂吗?立正! 随着老师的口令,整齐的做操队伍前面也是一排整齐的火笼,我们正觉的好笑,忽然,有些火笼里啪啪作响。原来这小小的火笼成了小朋友的乐趣,他们在火龙里炒谷子、炒玉米,甚至烤番薯。随着一阵啪啪的响声,谷花、玉米花到地上,那醉人的香味惹得学生们争着去检,顾不得脏,净往嘴里送。一时队伍大乱,老师的哨子已失去了作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云淡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18 积分:1434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0 21:4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3 10:19:00 [只看该作者]

                 (四)
   初来咋到,我们被安顿在农民家里吃饭。这里的农民生来好客,虽然贫穷,但都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吃。饭桌上尽是些素菜,总不见有肉之类的菜肴,香菇红菇是各家都有,有时也上个老鼠干之类的,没胆量的还没口福品尝这道美味的佳肴。蔬菜总是和着芋泥做,后来我才发现,由于当地没油吃,村里杀头猪,大家分一点,舍不得吃,切成小块放进盐罐里,做菜时拿出一小块,在锅里擦一下又放回盐罐里,然后开始放入青菜,煮出来的菜当然不好吃,但和着芋泥就好多了。这种没油的炒菜办法,我们后来居然也用上了。直到现在我在家里还经常做青菜和芋泥这道菜,但已经改进了许多了,当然食油是很多了,还配有许多的佐料,味道好及了。

 

(五)

   在农民家吃上白米饭,总感觉香喷喷的特别好吃。于是,我特意留意他们是如何做出这么好吃的白米饭。但却让人失望,看到的大米确实不怎么样,淘米时还有许多细糠,没有我们现在买来的大米漂亮,做饭的过程也很一般。原来这里有电,没有动力,没有碾米机,农民祖祖辈辈都是手工加工大米搞饭吃,手工加工出来的大米当然没有机器加工的大米来得好看,但它确实好吃。多年后,村里有了碾米机,但许多农民还是用手工加工大米吃,他们总认为这样加工的大米饭好吃,没有机器的味道。当后来我们自己开伙时,也学着农民的样子,手工加工大米搞饭吃。记得第一次农民教我们加工大米的情景,现在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当我们第一次走进磨房,看到那些原始的加工工具时,仿佛穿越了时空,让人回到古时代。这破磨房到处是谷糠,几个母鸡在地上乱爬,一个木制的风车已破旧不堪,那个磨谷子的土砻静静地躺在一角,仔细一看,这土砻是用黄泥巴和竹编做成的,这样的东西居然能把谷子的皮去掉,使人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的智慧。

   在农民的指导下,砻上放好谷子,两个知青用砻钩使劲推着土砻转,哈哈!真不错!那谷子纷纷破皮落下,赶紧装进谷箩里。就这样,一个早上,四挑谷子终于砻完了,累得大家直骂娘。接下来,就是要把谷糠去掉,农民也有好办法,木制的风车很容易把谷糠和米分离开来。一阵忙乱,看到那米哗哗地流满箩筐,大家露出满意的笑容。可这米还是糙米,还不能用来做饭,农民说:这糙米还得过过米筛,把谷子筛出来再砻过,这样,做饭时就不会吃到谷子了。这个筛米的活也真难,谷子和米只听那农民的话,很快就各就各位了,可就是不听我们的话,不管怎么做就是不行。没办法,知青们后来的意见是省掉这一道工序,吃饭时别把谷子吃到肚子去就行了。这个农民无奈地看我们接着说:下午就可以到村外的水舂房舂米了,去的时候喊我一下。山里人淳朴热情,看着这个农民出门的背影,我们都打心眼里感激他。

   下午,没等我们喊他,这个农民就来了,领着我们到村外的水舂房。舂房里的响声像打击乐似的,那水流哗哗地冲击着巨大的木制的水轮声和舂米的声音震耳欲聋,十几个舂槌七上八下的,不知疲倦地舂着那石臼里的大米。这是我在这个地方看到的唯一的机械装置,看来,这应该是现代水轮机的原型了。

   在这个好心热情的农民的帮助下,我们开始舂米了。两个多小时后,第一次放进去的糙米就舂成了,在边上的风车吹过,雪白的大米就算加工好了,只是我们的大米还夹杂着一些谷子,只能凑合着吃了,谁叫我们不会筛呀。

   太阳快落山了,可我们还有许多糙米没舂好,只好耐心的等待。天黑后,最后的几臼放好后,我们也只好先把舂好的米挑回家,剩下的让它继续舂。晚饭后,我们几个知青状着胆子又来到水舂房,燃起松光照明,在那摇曳的火光中,水舂房显得凄凉可怕,房外那不知名的动物的怪叫声令人寒颤。

   借着松光的火光我们开始翻动石臼的大米,一个知青叫了起来,一看,大家一时傻了眼,那臼里的米已经成了粉末。原来舂米的臼槌减少了,没相应减少水流,木水轮的速度快了许多,米舂成粉末也就不奇怪了。多可惜啊,损失了几十斤的大米,我们就要挨饿了!后来有人建议,干脆再舂细一点,拿来蒸年糕,做什么的也行,反正都吃到肚子里。没更好的办法了,只能让它继续舂细来。当我们确认已经舂得很细的时候,赶紧扒出来急匆匆回家。

    第二天,我们宣布所有的知青只吃年糕不做大米饭。开始,大家还觉得好玩,但这年糕是和着米糠舂的,又没过筛,那年月糖也买不到,火候也掌握不好,吃个把还可以,要当饭吃那就不是滋味了。但为了对付那时常咕咕叫的肚子,大家也只能无奈的承受了。那年头大家正年轻,在大集体共同生活中,虽然日子过得苦,但大家互相理解,同舟共济,在一起的时候只有诙谐的嬉戏,没有埋怨的指责。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3 10:26:00 [只看该作者]

读您的文章是一种美的享受,美丽的村庄,风景秀丽,村庄虽小,但美丽的原生态自然山村却如诗如画,一切都宛如名画家笔下的水墨丹青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欣赏作品.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真情年代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3 15:48:00 [只看该作者]

村庄虽小,但美丽的原生态自然山村却如诗如画,一切都宛如名画家笔下的水墨丹青画。夕阳余晖里,山脚下木瓦房上炊烟袅袅,温馨安宁,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还没来得及收割的稻子一片金黄,美丽的荷塘中残荷之躯独放水面的宁静,小河流水潺潺诉说着古往今来的多少心语,不知名的苍天古树翠绿沧桑,高大神秘的海会塔许多故事依旧,古老的西湖风雨屋桥横跨在村口的小湖上,倚栏眺望,文人墨客不知会留下多少诗情画意……
在这样的美丽村庄下乡真是楼主的福气!但愿现在还保留着古朴的韵味。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3 15:58:00 [只看该作者]

    但愿那里的人们已经用上电,用上更多的机械,最好是能通公路,不然可太苦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劲草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4705 积分:32603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6/12 11: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3 17:32:00 [只看该作者]

有的地方还是不要开发好,保留原汁原味乡村,供人旅游.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云淡
  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18 积分:1434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0 21:4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3 22:00: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各位朋友的关注!这个小村庄确实很美,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欣赏这样的一个世外桃源,也许是“久在芝兰之室,不闻其香”的缘故,许多人并没有感觉到她的美。我在这里呆了五年多时间,之后也就选调到县城工作直到现在,一直到现在都没再回到这个小山村,倒是这个村里的许多人都到了县城居住,工作。他们也很少再回去,主要是交通很不方便,虽然离县城只有80多公里,但要回去一趟,坐车走路要走两天时间,实在叫人害怕!
     谢谢闯北走南朋友的金口,这个小村庄现在已经用上了水电,村里的年轻人现在的穿着也很时髦,山里的资源很丰富,农民的收入较高,今非昔比了。只是交通往其他县方向发展,我们要回去还是很不方便。我住的这个县城也发展得很快快,也很美丽,森林的覆盖率很高,空气很好,以至让我流连忘返,至今还在这个地方生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4 9:59:00 [只看该作者]

插队山村好锦秀,
点点滴滴在心头,
楼主娓娓来描绘,
一分甜蜜半分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亲眼目睹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 积分:8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17 22: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19 23:03:00 [只看该作者]

用户已被锁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0 8:49:00 [只看该作者]

这地方如果通了公路,仅这原貌景色就能给当地农民带来巨大的旅游收益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