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推荐][转帖]2008.9.13温州都市报 那一段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


  共有134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推荐][转帖]2008.9.13温州都市报 那一段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劲草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4705 积分:32603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6/12 11:51:00
[推荐][转帖]2008.9.13温州都市报 那一段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6 12:56:00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我们那一代批的人至今上网的人少,我也就替他们转帖到网上来:
那一段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新疆昭苏大草原上的温州知青。

  徐道德/供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瞿纪福在勃利县团代会上发言

  瞿纪福/供图


 二三十年前,农村的广阔天地带走了一代人的青春

  [核心提示]

  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后,全国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

  上山下乡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掀起波澜,至上世纪70年代末才近尾声,足足延续了20年之久。正是在它的浪潮席卷下,1700万以上的城镇知识青年走向农村和边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一批批高初中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纷纷到边疆、农村插队落户,经历了由知识青年到插队农民的艰苦转变。40年后,他们大多数返回城市。当年的知青,早已不再年轻,上山下乡的生活,如今都已成回忆……

  边疆生活20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徐道德 鹿城 62岁

  1965年10月,温二中高中毕业的徐道德正式将户口从温州市区迁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4团农场。他是作为兵团的干部招来的,享受排级干部待遇。

  之前,徐道德因为有海外关系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正好学校来人动员他上山下乡,苦闷的徐道德就报名到当时的仰义公社五磊山建设分队插队落户。一个多月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来温州招干,他瞒着家人偷偷去报名。

  “当时父母是竭力反对我去新疆的。”母亲的泪水也没能阻挡住徐道德支边的决心,1965年10月5日,他登上了温州驶往上海的轮船。那一年,他19岁。与徐道德一道分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4团农场的温州籍知青有129人。

  “我们垦种的土地距离边境线上的铁丝网只有30米左右,对方巡逻兵的面貌都能看到。”由于离边境近,他们除了干繁重的体力劳动,天天还要进行跑步、打靶训练。“去地里劳动的时候,每人都发一支步枪,100发子弹,4颗手榴弹,随时准备战斗。”徐道德说,晚上还有生活检讨会、毛主席著作学习会、政治学习会。年轻的他们,很快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1977年,农场领导要求他去当老师,徐道德在74团子弟学校历任初中、高中数学教师,数学教研组长,校党支部书记。其间,当初一起到新疆的温州籍知青都纷纷返回温州,而徐道德却一直到1985年夏季才回到离别了20年的家乡,在温州市第七中学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本报记者 王宏

  “练功”北大荒

  黑龙江勃利县青山公社

  瞿纪福 乐清 56岁

  9月11日,这一天对原乐清市政法委副书记瞿纪福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39年前,17岁的瞿纪福作为家里三兄弟中的老大,按当时政策,是动员去农村插队落户的重点对象。

  “9月11日这一天父母是哭着把我送上车的。”瞿纪福说,经过3

  天的颠簸,瞿纪福到了插队的勃利县青山公社勃信大队。当年,从温州市到黑龙江省勃利县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共有366人。

  东北的天比南方要亮得早,每天凌晨3点多,知青们就要起床下地劳动,一直在地里干到晚上7点。最难以适应的是饮食的区别,“一年中,大部分日子啃的是窝窝头,吃的是土豆、萝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大米饭和白面吃。”得知这样的生活情况后,瞿纪福的父母总会想办法邮寄一些虾皮、猪油等食物给他。

  挑泥、抬石块等重体力活,一天干下来,让瞿纪福受尽苦头。一年多后,瞿纪福被调到公社广播站,当了一名线路员,维护广播线路。线路员的工作并不轻松,冬天经常冻伤。

  瞿纪福的吃苦耐劳、勤劳朴实作风受到领导赞扬。1971年,瞿纪福调公社任团委书记,1974年,被调任勃利县团委副书记、书记。

  1972年,当瞿纪福回家探亲时,被《浙南大众》报(《温州日报》前身)作为插队知青的典型予以报道,并被誉为“雷锋式青年”。他于1981年调回乐清,从事行政工作,直至2006年从乐清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任上退居二线。

  瞿纪福是插队知青中幸运的一位,他成功地完成了从农民到干部的人生角色转换。“上山下乡是对我的一种磨炼,可以说,我是在北大荒‘练功’,而成就了今天的我。”

  奉献青春在草原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黄明非 鹿城 56岁

  1971年,内蒙古建设兵团来温州招兵。为表决心,她积极报名。

  那一年,被招进内蒙古建设兵团的温州人有64名。温州中学仅5人入选,黄明非也幸运地名列其中,分在15团6连,驻扎在内蒙古五原县建丰农场。五原县位于内蒙古巴盟中部,那里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建丰农场位于五原县城的最东端。

  给黄明非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到处是纵横交错的用来灌溉土地的渠道。“到那里几年后,回到家,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眼睛不漂亮了,不再是水灵灵的讨人喜欢了。”黄明非感慨,在那里天天吃窝窝头,没有营养的滋补,眼睛能亮起来吗?

  黄明非在农场干了所有男人干的活,“几百斤重的大石块,4个人抬,都直不起腰,就那样弯腰扛。”那时的她没有害怕这些,因为父亲一直戴着“右派”的帽子,她必须积极地表现自己,改造自己。在艰苦的日子中,温州知青一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结下深厚的友谊。

  1978年1月,随着政策的变化,知青开始大量回城,黄明非也在那时回到温州,一直在中学做政教工作,直到2002年退休。

  建设兵团是熔炉

  浙江生产建设兵团

  陈建国 鹿城 53岁

  1971年10月,陈建国在温四中初中毕业后,报名参加了才组建一年的浙江生产建设兵团。

  兵团的驻地原来是位于浙皖边界天目山麓的一个劳改农场。带队领导把男女知青分成几个班,一间平屋和临时用竹排搭建的床铺便是大家的栖身之处。   

  开始几天,由先来的老知青组织大家学习,内容是读报刊社论。半个月后,他们又调往嘉兴的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一团。陈建国他们被安排在位于浙江嘉兴和桐乡两县交界运河边的一个劳改农场种水稻。种植水稻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每天4点多就起床下地干活,晚上10点左右回家。” 陈建国忘不了收割稻子的时候的艰辛,“累得洗脸的力气都没有了。”除了种田,知青们还要养牛、养猪、养鸡,种些蔬菜水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从一无所知的学生锻炼成一名经验丰富的地道农民,学会了播种、插秧、施肥、犁田、养牛、种菜……双手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1974年,陈建国以照顾父母的理由回到温州,被安排在一集体工厂做工,1994年,他下岗后自谋出路。平时爱好写作的他,一直在温州的媒体做兼职工作.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6 13:40:00 [只看该作者]

感人的青春!
动人的事迹!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6 14:11: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劲草版主的转帖!您辛苦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