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逝去的岁月(十七)开山、放炮、烧石灰


  共有132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逝去的岁月(十七)开山、放炮、烧石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漠秋月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11 积分:1117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10/7 9:12:00
逝去的岁月(十七)开山、放炮、烧石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9 7:06:00 [只看该作者]

    前些年,看过老鬼写的《血色黄昏》后,发现老鬼在兵团干过的活计我全干过。干的时间最长的就是开山、放炮、烧石灰。

    由于有石灰石矿,乌不浪口相继建了五原县石灰场、十六团石灰场、十四团石灰场、中后旗水泥厂、1786部队石灰场等几家单位。其中,属五原县石灰场建场时间最长,生产规模最大、矿石质量最好,烧出的石灰质量也最好。

    说到烧石灰就不能不提到石灰窑。乌不浪口的石灰窑全是清一色的坐地窑,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土窑。石灰窑一般建在半坡上,紧挨着石灰石矿,就地下挖一个直径三米多,深三米多的大坑,干垒上乌不浪口特有的红砂石就成了。烧石灰的技术主要在装窑。装窑时要由烧窑师傅一层铅碳一层石灰石的码放,一般要码六至七层才能把窑装满。根据季节不同,每层铅碳铺多厚,石灰石铺多厚都有讲究。一窑灰一般要烧七天左右。石灰烧生了、老了都不好使。

    石灰生产中最危险也是最累的活就是开山放炮。石灰石矿的开采面是陡峭的石壁。每两人一组,上到石壁上,选好打炮眼的位置,轮流扶钎、抡锤打炮眼。一个组一天要完成两个炮眼,炮眼深度不能少于两尺。炮眼打好后装上炸药、导火索,再用碎石封上炮眼后,差不多就该下班了。因此放炮是一天中最后一道工序。为了避免炸伤他人,放炮前要大声喊叫:“放炮了,放炮了。”以提醒别人注意。偶尔也有忘了打招呼的。1786部队的石灰窑和我们同在一条山沟里,两窑相距百十米。有几次部队放炮时未发出警告,正赶上我们收工,从山梁上往家走,就听轰隆隆的炮响,炸起的碎石在身前身后乱飞。幸好没有伤着人。

    中后旗有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父母双亡,跟着两个姐姐过。二姐嫁给了水泥厂厂长的儿子。通过这层关系这孩子到水泥厂上了班。孩子年轻、胆小,一到放炮时就跑得远远的。有这麽一句俗话:黄鼠狼专咬病鸭子。这天放炮,他又跑得远远的,趴在地上,头顶着一个红柳编的箩筐。炮声过后,大大小小的石块稀哩哗啦地落了下来。听听没有了落石的声音,他才探出头来。你说怎麽就那麽寸,一块桃核大小的碎石刚巧落下来,不偏不斜正好砸在他的头顶上。这孩子声都没吭,头一歪就趴在地上不动了。

    水泥厂赶紧派车把这孩子送到五原县医院。但为时已晚。到医院后这孩子就死了。

    石灰窑最脏的活就是出灰了。无冬无夏,灰烧好了就得出窑。出灰是有时间要求的,即在窑火熄灭后,当人踩到窑顶上时,感到脚下穿的胶鞋的鞋底烫得有点发软时出灰最好了。再热了,人下不去;太凉了石灰就会粉了,出灰时粉尘飞扬,呛的你没法干活。一年之中,属夏天出灰最苦了。天热人们本来就爱出汗,窑里温度又高,汗水把工作服都湿透了。大家知道,生石灰遇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熟石灰。出灰时飞杨的石灰粉落到暴露的皮肤上,就会与汗水发生反应,烧的你皮肤生疼。皮肤好的烧过几次也就没什麽感觉了,皮肤不好的出一回灰就烧掉一层皮。因此每次出灰时,都要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的:头戴工作帽,脸上捂个大口罩;把工作服的领子竖起来,系上一条毛巾轧紧;腰间系上一根麻绳;袖口、裤脚也都用小麻绳系上。即使这样,每次出完灰一个个也是灰头土脸的。夏天收工后还可以到小溪里洗一下。到了数九寒冬,出灰时倒不那麽热了,可出完灰没处洗去,只能自己弄点热水擦吧擦吧。

    石灰窑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白天上山劳作,晚饭后几个人凑到一起抽口烟,打打牌就把一天打发了。虽然乌不浪口有几家单位,但单位驻地之间都较远,并不怎麽走动。由于离团里太远,平时不可能回团找同学玩,遇到星期天也只能到附近村子里去转转。离乌不浪口最近的村子是四意堂和红旗店。四意堂是个大村子,商店也比较大,一到休息日大家就相约着到四意堂去玩。几个人套上驴车,手里挥动着小鞭子,把毛驴赶的尥着蹶子跑。到村里的商店买个香烟、牙膏或是买几块黑乎乎的劣质糖块,回来时再顺手偷个西瓜甜瓜的,也是一个乐子。碰上驻四意堂的骑兵连放场电影,大家就早点收工,吃完晚饭后成帮结伙地去看电影。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我就是搭上中后旗水泥厂的卡车,跑了十几里路到1786部队团部看的。

    石灰窑的待遇在我们团可能是最高的。除了有野外作业补助外,粮食定量每人每月54斤,食油半斤。为了解决吃菜问题,我们在房后开垦了一个有三亩多地的小菜园,种上茄子、西红柿、元白菜、韭菜、西葫芦、黄瓜、豆角、大蒜等蔬菜,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食用。

    在乌不浪口最难办的是吃水问题。整个乌不浪口只有两口水井:大车店有一口,五原县石灰窑有一口。这两口井离我们驻地远不说,你老到人家那打水,人家也不乐意。所以我们日常用的就是旁边那条小溪里的水。隆冬腊月,小溪里没水了,就得赶着驴车到几里地以外的小溪上游去砸冰,把冰块拉回家来扔到水池子里化水吃;炎夏酷暑,小溪里漂浮着一团团像苔藓似的绿茸茸的东西,取水时要用屉布罩在水桶上过滤一下。即使这样,打回的水里也照样有那种绿毛毛。

    在乌不浪口最让人尴尬的是“解决个人问题”。刚开始我们在宿舍旁边用红柳芭子圈了个厕所。冬天厕所里的大小便冻的铁硬,一镐下去砸出一个小白点,根本没法清理。厕所没人管理,也就自行消失了,人们只好到处打游击。好在那时都是男性,问题不大。后来搬来几个农工家属,麻烦就来了。方便的事毕竟是个人私事,总不能大明大放吧。每次方便时,都像做贼似的,偷偷摸摸,东躲西藏。就这,有几次我到房后方便时,不是撞见别人,就是被别人撞见,弄得双方都怪不好意思的。还有一次我跑到后坡上的洗羊池里方便,怕有人来,蹲下前特意向外张望了一下。远远的一个穿着一身绿皮的女兵团战士也朝这个洗羊池跑来。吓的我方便了一半,提起裤子就跑了出来。不一会,那个女战士果然也进了洗羊池。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1997年我到乌不浪口故地重游时,我们建的两个石灰窑还在。2005年我再次到乌不浪口时,两个窑已经被山水冲下的碎石掩埋了,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荒芜的山沟里就像从来没有人到过似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9 9:29:00 [只看该作者]

石灰山前鏖战急,
灰尘浓烟猛刺鼻,
小心翼翼躲爆炸,
枯燥无聊数日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王保国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37 积分:2764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10/23 12:1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9 11:19:00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以为我下乡是最苦的,看来大哥们比我吃的苦多得多.我下完乡,又到建筑公司当工人,后来调入部队,考了军校转了干部,又到地方机关工作,比起大哥们还是幸运的.祝大哥们生活幸福!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9 14:41:00 [只看该作者]

知青朋友们的经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酸甜苦辣,回味无穷、终身难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9 15:08:00 [只看该作者]

天下知青是一家,
当年经历几无差,
引起共鸣忆过往,
形成同识缀晚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猫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3 积分:106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0/24 16:0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9 21:09:00 [只看该作者]

知青的经历千差万别,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侵云去也无心。天性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