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穿越之旅


  共有77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穿越之旅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浩歌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5 积分:16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6/29 14:51:00
穿越之旅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16 14:14:00 [只看该作者]

                                                                  穿越之旅                

    4月27日17:15,在离别了两年多之后,我又一次走进了位于香山脚下的杰王府。在杰王府集结并食宿,以便28日清晨出发,是出行计划的一部分。
         晚饭后,伙伴们稍事娱乐即回房休息。我与丁昆漫步在杰王府幽静的甬道上,晚风轻袭,花香扑鼻,望着空荡的院落,似乎“四十大聚”的气场仍在鼓动,青先队情结的“余孽”还在发酵,不由发“前度李郎今又来”的感慨,遂即将这感慨遥告西南方向的邓县,告诉那一方土地:前度诸郎又将来。
    28日早晨5:30,丰田考斯特轻快地驶出了杰王府,驶出了北京城,驶上了高速路。道路牵引着我们,通向那穿越之旅的尽头。我望着车上21张从稚嫩开始,慢慢演变为沧桑的,再熟悉不过的脸,心想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在这车上慢慢地摇,摇啊摇,摇到七里桥。
    43年前,我们这一群年轻人,因了命运的驱使,从北京集合在了豫西南的邓县。那场狂热程度不亚于任何宗教行为的革命运动,以及那场运动派生出来的5.7道路不容置疑的为我们附加了一个一致的身份—五机部五.七干校青年先锋队员。这一一致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一段共同的际遇,我们一起挥洒青春,砍凿青涩,把幼稚,单纯,坦诚无私地奉献给伙伴,在蹉跎的岁月里结下了足以维系终身的情
谊。
    43年后的今天,我们又重新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青先队员,为着历史的回顾、青春的再现、心灵的重归、往昔的追溯,几经酝酿,几经筹组,以时空转换,心身穿越为主旨的穿越之旅终于扣动了起跑的扳机。
    43年,是漫长的时间流逝和空间转换。可1100公里的高速路和11小时的疾驰却将这一过程浓缩在了一日之内。下午5:15,丰田考斯特终于驶进了邓县界。历史即将信手拈来。
    考斯特驶出桑庄收费站,星光厂派出的导引车已经等候多时。跟随导引车,我们扑进了邓县。邓县已经是一座新城了。作为这座古城曾经的市民,我们对这座古城的过去不可谓不熟悉,然而,今天的邓县却令我们生出了大大的陌生。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宽阔的街道,四车道,绿化带,再加人行道,颇具一二线城市的味道。马路旁边除了繁荣的商铺,就是崭新的高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其外形、层高绝不亚于北京。一时真“不知这厢是他乡了”。一车人兴奋异常,鸡一嘴鸭一嘴地争着臭显自己的能个儿,竭力把眼前的场景和过去的影像相对号。结果,一路蒙来,直至下榻的贝克商务酒店也没有一个人蒙对。是晚,星光厂副书记做东,在外招设宴接风洗尘,相谈甚欢,酒酣饭饱,情深意长。
    29日,按计划,上午先到高集寻旧,再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陶岔参观。高集寻旧,应该是我们这次穿越之旅的重头之戏。如果说,我们把青先队历史定义为青先队文化,并将这一文化划分为前后阶段的话,那么高集就是前青先队文化的滥觞地和断代地。青先队文化1969年7月在这里承继第一批的萌芽,经过演绎,发展直至1970年8月青先队撤队全体转入5.7厂后的后青先队文化。站在我们亲手修建并于70年3月建成蓄水的高集水库面前,望着一泓被微风吹皱的碧波、南面郁郁葱葱的岗坡、西面绿树掩映的原郑大农场场部、脚下无名野花铺陈的小径,探身看到水面倒映的老脸,感慨着“春风依旧花仍笑,人生岂得常年少”。想起了当年青先队在这里的诸般情景:种地、打井、搭活动房子、盖红砖瓦房、修刁南干渠、种树、修马路、从县城往高集用捞车运粪肥、割麦子、修焦枝铁路、修水库、到周边农村插队;还有天天吃苤蓝,吃得眼睛都绿了,编了苤蓝丝、苤蓝片、苤蓝丁、苤蓝块,拌苤蓝,炒苤蓝,溜苤蓝,煮苤蓝的俏皮话唱给大师傅听,盖砖瓦房时谎称催呗儿是老师傅意思,催呗儿长催呗儿短叫的盖房的大工美滋滋;当然,还有炸红薯小饼,粉蒸肉的香味:更有偷梨、烧羊等糗事。站在水库边上,大家迟迟不愿离去,往事抽丝剥茧,层层涌出,不断浮上心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腿泥、抓革命促生产、走五.七道路,做毛主席的五.七战士,劳动将我们筋骨锻炼;学习毛选、开批判会、开毛泽东思想讲用会、打倒帝修反,解放全人类、政治教育洗涤我们的头脑;雨洗蓝天、风吹晨雾、星耀夜空、天然自然与我们做伴。青先队情结得到空前的抒发和宣泄。高集水库的修建和竣工是青先队文化达到高峰的标志性工程,这之后,青先队文化逐渐式微,直至全体青先队员转入5.7厂融入多元的后青先队文化时期。
   恋恋不舍离开高集,驱车向西30公里,便来到了淅川县丹江口水库边上的的陶岔村。陶岔村注定今后要和我们的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库,陶岔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首先经过的地方,故有“渠首”之称。2014年秋后,北京人将喝到经这里北上的优质的汉江水。参观了紧张施工的“渠首”工程之后,我们又在丹江口水库的岸坡上远眺烟波浩渺,水天一线,不见彼岸的丹江口水库,不禁为≈7.3个密云水库的亚洲第一人工湖的浩瀚而叹服。在岸边的饭店品尝了用可以直接饮用的丹江水库Ⅱ类水质养育的丹江鱼,其味并未美到哪里去。
    下午,返回邓县城。车行驶在两旁根本看不到阡陌的通往赵营方向的公路上,突地向着马路对面一排紧挨着路边的两层小楼间的狭窄过道拐了进去,豁然间看到了大机加厂房写有毛主席语录的山形屋顶,才猛地意识到已经来到了一厂区。我们终于来到了穿越之旅的隧道口,这里将会是一步一景,一步一情,青先队情结可以在这里得到彻底的宣泄。可是,及至细看,满车哗然,惊呼巨变。前院没有了茁壮的桃李树,充斥着插满竹竿,被破砖烂瓦分割包围的菜地、似乎患了骨质疏松症,高低左右都小了不少的大机加厂房、门窗皆无的小机加、连外墙都变了颜色的几欲坍塌的电镀工房、只剩基座不见廊房的理化室。满院衰微破败,断垣残壁、圮颓横陈、千疮百孔,不禁泄了大气。大家在各处走动,看得出来,都在努力寻找当年的踪影,试图把花香鸟语的院子,桃李芬芳的硕果,隆隆作响的机床,油渍麻哈的工服、敲打饭盆的食堂和眼前的场景契合起来,但穿越受到了阻隔,所有的物象只能定格在30几年前,记忆的影像缺失了幻化回来的银幕。伤感和失望写在了大家的脸上。穿过一边是六层楼后立面做南墙,一边是新楼盘围墙做北墙,南边看不见通往赵营的公路,北边看不见马五坟和南邓公路的仅宽3米多逼仄的通道,来到了一厂区家属区。家属区格局依旧,40几年前三线建设初期先生产,后生活原则指导下的立砖简易楼房仍然还在服役,而我们住的干打垒的“白公馆”已不见了踪影,前几年拆了,现在是一片菜地。想起那时在这家属区发生的偷换五.七战士稻草床垫子、气枪打三线战士眼睛、将偷拿的车间主任座椅用绳子吊到窗外,让搜查椅子的主任扑了个空、宿舍玩火引起小灾、贴大字报、打鸟、打狗、七里河光腚游泳、偷鱼、炸鱼、开生日宴、声嘶力竭地高唱集体创作的下里巴人歌骚扰路边书场、城隍土地吃百大等“青皮劣迹”,不禁倍感亲切,掩嘴偷笑。院子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秽气冲天、建筑杂乱,真
是:青皮远遁,劣迹更甚。周边新开发的房地产紧紧地压迫着一厂区两个院子脆弱的原生态,两种状态极不和谐的对峙。央企的命运,竟被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卖地财政和房地产开发蚕食、嘲弄、戏耍,真是百般无奈。
    30日,早晨起来,与丁王华游逛邓县。在非常漂亮的公园里吸足了新鲜的氧气,看了解放军解放邓县时爆破城墙的遗迹,吃了找不到过去味道,但却被邓县人倍加赞赏的韩家胡辣汤,又瞻仰了烈士祠,沿着南邓公路一直向南走去,到大十字东街口往西拐,便来到了大十字东街。这是一条被现代化遗忘的老街,恐怕民国初期就已存在。街面不宽。两旁全是圮颓的老屋,破旧低矮,外墙剥落,四处跑风,被烟熏的黑不溜秋,坍塌倾斜的屋檩支撑着铺满长有青苔小瓦的房顶,至少都有百年的历史。这些老屋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被用作商铺。看着这些朱漆斑驳的门板拼接的老铺子,不禁进到里面,站在与老板隔绝的木质柜台跟前,两眼睃巡着对面货架上陈旧的商品、贪婪地抽动着鼻翼,使劲嗅着过去闻惯了的由煤油、红薯干酒、劣质点心或许还有农药、化肥混合而成的气味,顿觉神清气朗,满身通泰。我想,这大概就是邓县商业文化遗产的魂灵吧。
    从阴郁晦暗的民国老街来到大十字,转向北边,便来到了明清一条街。历史纪元是由明清往民国走,今天我们却由民国走进了明清,这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反动吗。明清一条街雕梁画栋、流光溢彩,两边的建筑全是歇山式仿古风格,挑檐和悬铃木几乎要在空中携起手来,开放式的店铺卖的全是时尚和流行,没有一丝一毫过去的街景。大十字的对接处就象一幅画,在这里做了一个90度的折页。东边是白描,北边是水彩,东边是民国,北边是明清,新的比旧的旧,旧的比新的新。对接是多么的惨烈和陡然。接着,我们参观了星光厂,重点看了机加车间,冲压车间和塑压工房、钣金工房,在外边看了看医院,职工食堂和办公楼,物是人非。
    下午1:30,在告别了众人之后,考斯特在靡靡细雨中驶离了邓县,回首望去,朦胧朦胧中,邓县城越来越远,心中油然升起一丝惆怅:七里河和七里河大桥没去,南桥店没去、花园街没去、火车站没去,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花洲书院没去,多少有些遗憾,但不也正留下了再来邓县的念想吗。邓县再见!
    下午5:30抵郑州星光厂,在热闹的欢迎过后,安排了食宿。
     5月1日7:00,吃过早饭,驱车向东77公里,来到了七朝古都开封。首先游览了“清明上河园”。此园是仿照北宋画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建。这种园子也难逃文化搭台,商业唱戏的的模式。中午到“一品楼”吃饭,名震中原的鲤鱼焙面和灌汤包子固然美味,但席间,一女“野导”闯入搅局,要求我们尽快吃完翻台,却倒了大家的胃口,败了大家的兴致。饭后游览了坐落在包公湖东岸的开封府。重建的开封府系仿宋建筑,虽气势恢宏,巍峨壮观,面面俱到,但却难以找到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感觉。开封府出来后即返郑州。晚上,郑州星光厂某子公司老总单忠政,单忠良宴请我们部分,畅叙其父与我们的师徒情并慷慨结算大家两晚宿费,真情可鉴“星光”。
    5月2日7:00,星光厂原车间同事和部分师傅来住处相送。虽情真意切,但总感陌生。毕竟过去和现在都是生活在两种不同文化环境里的水油相处的同路人。这次相逢所焕发的热情,仅仅是两种文化表面张力的瞬间释放,是礼貌的表示。我们一行21人此次心身穿越的主旨是“寻旧”,是顺着青先队文化的脉络寻找“自己”,而不是“寻亲”。谁也不会花费这么大的时空成本,从北京到河南来寻找同事和师傅的眼泪、拥抱和诉说。当然了,要寻找青先队文化中的自己,就离不开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的组合,自然也就会和青先队文化生存环境中的相干人物发生关系,但这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氛围,说白了,就是我们有我们的文化圈子,他们也有他们的文化圈子。
     何谓青先队文化,就是由这个群体个性集合起来而形成的共性。青先队文化萌芽于南河,真正发轫是在高集,式微直至最后消灭于工厂,分为青先队文化时期和后青先队文化时期。青先队文化基本是干部子弟文化和北京世俗文化的两元文化,其主要特点是:爱国家爱民族,对社会有责任感、简单正派,光明磊落,敢于担当、不圆滑,不世俗,缺乏社会经验,不会处世,有进取少功利,一般不投机钻营、思想活跃,聪明好学,富于创造、思维敏捷,卓识广博、不受拘束,不畏权势,敢于挑战、嫉恶如仇,善良礼貌。但又大气、清高、娇骄、顽劣淘气,挑战规则,离经叛道,玩世不恭,幼稚好玩,清谈多于实干,有时还颓废消极缺少忧患意识,有强烈的优越感。后青先队文化主要存在于青先队解散之后的工厂阶段。其特点是,青先队文化逐渐湮没在5.7厂以工厂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主流文化之中。一五,二五期间的工人,大多数来源于农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他们为主构建的工厂文化其底蕴仍然是农耕文化或者是和农耕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个时代的工厂文化和农耕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因此,以农耕文化为特点的本土文化很容易就整合了工厂文化,或者说工厂文化很快就植根在本土文化之中。而青先队文化的特立独行遭逢了左右难以逢源的尴尬,也只能演变为兼收并蓄工厂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混合文化,四元文化的后青先队文化,退到了从属的地位。失去了心灵和地域的双重归属感,自然,其优越感也就荡然无存,神马都是浮云,尽快回京也就成了第一选择。
    用尽溢美之词堆砌的青先队文化为什么没有形成5.7厂主流文化或者是次主流文化,愚以为,除了刚才提及的客观不利之外,还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一是工厂决策层,管理层与我们基本隔绝,没有扶持我们的愿望,我们亦没有”天下者我们的天下”的雄心和气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顽劣本性尚存,稚气也未脱尽;二是依托的父辈层次不够高,缺乏输入政治抱负,既不低调也不张扬,基本中庸;三是没有统一的意识流、行为流、性格流,共性难以形成,个性恶性扩张,互相抵牾,各自成系,一盘散沙,思想和性格没有强势者的归拢和整合;四是男女之间不交往。没有男女之间的互动,这个文化就是断裂的,不完整不健全,不可能有张力,不可能有弹性;五是舒适安逸,那个时代的我们,在同龄人中,幸福指数不可谓不高:没有白毛风和大烟泡里的伐木、没有冰冷泥泞的大豆地里的收割、没有烈日下一望无际,密不透风,蒸热难耐的玉米地里的锄草、没有凌晨即起的割胶、没有早春冷彻筋骨的插秧、没有秋天淫雨不断地种麦、没有,没有水,没有油、没有盐、没有菜甚至没有粮没有钱的日子,有的是,下班以后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下象棋,看电影,谈恋爱,抢买巧克力,争打双份肉菜还要再加一角二分钱一两的炒纯肉留着最后“一口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向都是患难出英豪,坎坷养精英。养尊处优、舒适安逸、一路坦途的特性决定了青先队文化的芸芸众生性,决定了我们青先队注定不会出仕途达官,商海大鳄、军方将领、学界权威。尤其是我们一厂区这个群体更是这样。我们这个群体成型于后青先队文化时期,由于生存状态的边缘化,所以一直游离于后青先队文化的主流之外,是被边缘化了的一群人。尽管那时背景各异,境遇有别,性格两样,发展不同,但都默默无闻,朴实真挚、不事张扬,十分低调。形成了我们这个群体性格的主基调。这一几十年前形成的主基调并由此而产生的凝聚力从来没有减退。这一群体目前的状态是既紧密又松散,紧密的是心灵,收放一致;松散的是架构,收放自由。亲和、关切、互动、和谐、团结、协调一直伴随着我们。但就是在这个低调群体里却脱颖而出了应该令全体青先队员瞩目的“高调”人物。这个人物的就是丁昆。丁昆一向低调+低调,不成想就负负得正了。几十年学习不辍,术业精进,终于修成正果。“研高”级高工的职称恐青先队内无人可及。现为国家标准化领域著名专家,荣膺系统内学科带头人。真正的业界达人。如果要修青先队史的话,一定要载入置顶。
    不管是中心还是边缘,不管是主流还是非主流,我都坚信:只要你到过邓县,只要你参加过青先队,我们就是兄弟,我们就是姐妹!
    15:45,考斯特安抵公主坟南,停车散伙,5天的穿越之旅结束。
感谢王朝会、王朝阳提供舒服的考斯特中巴车、感谢丁昆提供集结便利、感谢刘栓柱行前行中与星光厂的联络、感谢吴充和刘玉洁的精心安排,辛勤运作、感谢大家的穿越之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17 9:32:00 [只看该作者]

香山脚下重聚集,

穿越四十三年去,

青先队员心头暖,

寻旧旅程挺惬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17 21:49:00 [只看该作者]

    欢迎浩歌朋友来到纪实栏目并带来《穿越之旅》。四十三年过去,我们都还健在并且能回到当年留下足迹的地方,实在是幸事。祝朋友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