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水与火


  共有370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水与火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水与火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2 21:26:00 [只看该作者]

     艰难岁月的事总很难忘却,三十多年前那个春天与水火遭遇的日子常会浮现在眼前。

    那时我在山西一个叫刘伸屯的村子里,我们村有二十个知青,队里给我们旋了十口窑洞,这种窑洞不是在山崖上掏出来的,而是用两块木板一夹,在中间填上土,再夯实了就成了墙,上面用土坯砌成拱形,安上木门窗,两人一间。和我同屋的大姐家里有病人,请假回京了,我一个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形单影只。

    那天我正在地里干活,忽听有人喊:“KM!快回去!你屋进水了。”队长听了摆摆手,“快回!快回!”我撒腿就跑,到了窑顶上,听见下面有人喊:“钥匙!扔下来!”只见我的窑门前站了好几个老乡,我连忙扔下钥匙,等我跑到门口,屋里已经没水了,只见小板凳倒在门口,鞋是东一只、西一只。山药窖门也开着,还有人在里面淘水。原来队里正在翻菜地,刨出的圆白菜根堵住了水渠,水跑出从窑顶流下来,灌了我一屋子,幸亏有老乡看见了,一面派人找我,一面先赶到,帮我把水弄干净了,还告诉我,得赶快把山药卖了,要不就该长芽了。

    人们常说“无巧不成书”,可有些事就有那么巧。水灾第二天,我正做晚饭,听见喊羊回窑了,赶快去抢羊啃过的玉米秆,回来好烧炕。我们平时做饭烧煤,可天太冷,烧煤炕不热,队里的玉米秆留着喂牲口,不让动。老乡都去刨玉米楂子,我们干一天活累得东倒西歪的,哪还顾得上啊!好在我一个人,抢一抱回来把炕头烧热了就行。我把正烧着的柴禾往灶里一送,拔腿就跑。等我抱了一大抱玉米秆回来,老远就看见我那窑洞窗户火红火红的,又听见有人喊:“火!火!”吓得我比兔子都窜得快,冲进窑里拿起瓢就是三下,把火浇灭了。原来是灶里的柴禾掉出来,把昨天剩下的柴点着了。还好没多少了,要不怕得把风箱炕沿都给烧了。(墙是土的,烧不着;炕上的箱子和窑洞的门窗离灶远,大概烧不上)。我打开门散烟,外面不知谁开了一句玩笑,“水火不容情啊!”

     其实,在那之前之后,我还与水遭遇过,只是都没这么巧,这么吓人。也就不大想起了,只有这两件事,常会记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2 21:32:00 [只看该作者]

下乡经历有惊险,
水火无情真犯难,
单人独住麻烦多,
亏得楼主很能干!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2 22:04:00 [只看该作者]

山西也睡炕,这点和东北相同,楼主的经历有惊无险,还算万幸。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好贴4.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聆听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11 积分:80598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8/5/15 8:2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3 15:54:00 [只看该作者]

现在当故事讲给我们听,能体会到当时的心情,可没这么轻松!插队的朋友比我们兵团的辛苦多了。谢谢楼主的文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4 8:33:00 [只看该作者]

俗话都说水火无情。
然在遇到这些灾难的时候,往往也恰恰是显示人间真情的关头。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悠然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62 积分:9286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8/5/15 13: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5 18:44:00 [只看该作者]


水火无情,幸好没大碍!万幸!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真情年代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5 21:45:00 [只看该作者]

经历过水火考验的人应该是最坚强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平快乐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8 积分:1919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7/5 22: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5 23:01:00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看了闯北的文章,真的如见其人,很久没有见面,很是想念,我们回忆过去的目的,就是为了珍惜我们的现在,丰富我们的晚年,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嫣墨韵
  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48210 积分:255796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7/5 22: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6 21:22:00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很久没有看到闯北朋友了,真的会经常你。


活到老,学到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11 10:10:00 [只看该作者]

再赏佳作,不由得想起了在草原上参加救火的场景。
草原上的山火是草原的大忌。一旦发生火情,所有人都必须立即无条件地参加救火。似乎不需要任何的动员和组织。
这里只讲最大的一次吧。
那是1970年的国庆节刚过,当时的内蒙古正在实行全面军管。我们公社以知青为主组织了一支文艺宣传队。由一些知青编写了节目,排练了近一个月后在公社所在地和各生产队进行演出。我当时的蒙语水平还不灵,只能参加一些汉语节目的表演,还有一个不用说话的“塑像剧”,扮演一个穷苦牧民老汉,整个节目大约二十分钟,我被要求一直保持着一个弓步的造型,累得我简直无法坚持,真正到演出时则不得不变成了单膝跪地的姿势都能撑得下去了。
还是说救火吧。那好像是10月3号或4号的一天,我们从公社招待所吃了早餐,正开始纷纷把演出要用的道具等搬到一辆马车上,准备下到某个生产队去演出,这时大概是上午的八点多钟。
突然,听到有人大喊:“着火了!”街上的人们纷纷行动起来,齐往已经能看到黑烟直冒的西南方向奔去。
我们赶紧把车上的演出道具卸了下来,有的人顺手抓起能够找到的大竹扫帚之类的东西,有的就那么赤手空拳地坐上车准备出发去火场。这时,又有人截到一辆大卡车,于是,人们又涌上了卡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向火场。
看着挺近,实际还远得很,大概开了足有五六十公里才到达火场,这里已经根本不再是我们公社的地界了,是不是我们旗的范围也不清楚了。
火场上到处都是扑打山火的人群,我们下了车,自动加入到了救火的队伍中,用手中的简陋工具开始打火。
我手中一无所有,想了一下,赶紧脱下上衣当成扫帚扑起火来。当时只能是有什么就用什么,再找东西肯定已经来不及了,脑袋里也没想任何事。
打着打着,突然风向一转,比人还高的火苗也猛地转而扑向了救火的人们。我一个没留神,运作慢了半拍,就被火舌狠狠地亲密接触了一下!幸好只是那么一下,风向中就又变过去了,只烧到了半边脸上的头发、胡子和眉毛,晕了一下,没等明白过来就已经脱险了。
说来也怪,从早晨吃了早餐后到打火结束的傍晚,一滴水也没喝过,更不用说吃饭了,居然丝毫没感觉到饿。
等到可怕的山火终于被真正的人民战争扑灭的时候,我们才有心抬起头来观赏四围的景色:只见到处都是徐徐冒减清烟的裸地,黑乎乎地显示着大火肆虐过的痕迹。无边无际的从西向东排满了救火者的身影,大家开始互相招呼着聚集队伍准备撤离,幸亏是一起来的大多都在同一个地方救火,所以居然也很快就集结起来,找到一辆不知从哪开来的卡车,爬上去就开动了。当时也没想过会不会上错了车给拉到其他地方去,反正是一路上欣赏着越来越沉重的夜色中那排成了长龙的闪亮车灯,就那么迷迷糊糊(当时一定是困极了)地回到了公社。
第二天检查了一下,除了那件上衣早烧得没影了以外,损失的就只有那半边的毛发了,总算一切还好。并因此得到军代表一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头表扬,心里已经像吃了蜜一样的高兴了。

 回到顶部
总数 25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