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插队十年》(连载)


  共有1215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插队十年》(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原创】《插队十年》(连载)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5 12:03: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p.jpg:

 

《 插 队 十 年 》 

 (本回忆录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可诅咒的时代,可敬爱的人(代序)

知青 小鹿


      王路兄写了这部作品,我奉命写一点读后感。

      我们在泗洪认识,现在那里是“中华蟹都”,八爪的铁甲将军,为了时下各色各样的需求,可以神速地从这里飞向世界各处。当年泗洪可是由淮河、洪泽湖和小丘陵环围,除了一条低质量“官道”续入,几条水路连接的,几乎别无出路的非常非常封闭之地。以至于几十年以后我考察陕北,想到苏皖交界处的泗洪,其实当年远远落后于陕北。不信,陕北人还有走西口、下四川,养群羊,喝口酒。泗洪人则闷在葫芦套里,享受着“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洪水走廊环境;享受着种半斗,收五升,无收吃四方(要饭),有收半年穷的日子。这个地方,是江苏安徽两省最早出现共产党活动的地区之一,这似乎是个标志——这里穷啊!

      20世纪后半叶,这里来了一批“知青”,不久又来了一些下放干部、下放城镇居民,使这个闭塞落后的地方,飘来一些本不属于当地的颜色,当然,来的人有了一些变化,这个地方也有了一些变化,其实是闹不清谁接受了谁的“再教育”了。几十年后,对这个事情,我是持否定态度的,牺牲了一代人,牺牲了一代教育,牺牲了一代发展,用几千万青年的命运为文化大革命甚至为更早的宿命擦屁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我的态度在前些年注入一篇短短的小说《半部日记》,叫贾平凹拿去发表在《美文》,他在一篇散文中还提起过。

      不值得歌颂,不等于不值得回忆,不等于不值得思考,不等于不值得纪念。我们这伙人只要读过俄罗斯作家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再想想自己,那,我的大学,就是泗洪,就是那个曾经是“生活的脚步深浅在偏僻的异乡”!我们在那里知道了农民(比农民知道“知青”要深),知道了农村(比农村需要“知青”要多),知道了中国(现在和未来的中国还会记得“知青”不?);各位“知青”在这里,拾到了涂抹自己未来的笔,以至于在后来我们常常讲:有插队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够对付!

      对要给于“纪念”的同一事物,每个人的纪念点是不会相同的,有大而化之的,有精细入微的,有慷慨豪唱的,有悲切吟咏的……王路兄的这部文字,是有他自己特点的,他似渊潭中反射的几许光色,是以默然中滑过的几个乐句。这部文字,表达了一个刚刚步入社会、也刚刚步入青年时代的人,是如何象一棵麦苗,在严冬里默默地活着,厚土既埋没着,也遮盖着,苦雪既窒息着,也呵护着……麦苗总要活啊,于是那么自自然然地要扎根;总要证明自己是一个生命啊,于是尽力地吮吸甘霖,自觉地拥抱风霜和太阳,期望长出点麦粒,……王路当过“种子员”,他一直是一粒踏踏实实的、富于生命的种子。

      王路爱农民、农村和农业,看得见,一生一贯了。记得我们之间那时候的全部亲切,那时候的全部探讨,那时候的全部欢欣,那时候的全部遗憾,……都和这“三农”紧紧相关。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忘却了还有另一些值得亲切、探讨、欢欣和遗憾的事……只觉得农民、农村和农业,没有遗弃这些城里的孩子;又觉得这农民、农村和农业好了,“知青”可能才会好……感谢王路(和在网络上已经先睹了的许多当年“知青”一样),他的文字又带领我们回去了。淮河在我的记忆中,中国山山水水在数不清的“知青”记忆中,总有用的……

      当年的知青,现在都处在由中年步入老年了,许多人对于许多事情都渐渐归于恬淡……可是谈到插队的那一段,总是象触动生命底端的那一根神经,说不清的酸甜苦辣,说不完的激愤感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出现了“知青文学”。几位在农村没呆上一两天,一路鸿运当头的兄弟,轮到他们谈他们的“两万五千里”了,他们的体会真是“很有必要”“很有必要”啊!对于他们的大作,我是不屑的。至于充满悲情的许多作品,我常常认真地读了,想了,哭了,这些当然很好,这些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对于历史的交待……可是,那时的天空,不只是一种颜色,墨色的浓云也有玉白色的镶边;那时的大地,不只是遍地荆莽,也有一棵两颗绿苗……“知青文学”可以多样一些,就象是那一盘石磨,可以磨出各种粮食,但磨子的轴心只应当是一个——“真”。

      王路是一个真实的人,几十年了,从服装,到行为,从思路,到工作,从感情,到交友,看不见他有任何虚伪。在那必须自保,必须苟延生命的时候,他可能言语不多,但讲了,就实实在在地做到。不容易啊,人活到五十开外或六十开外,才悟到一个“真”字的可贵,才悟到身边有一个真实的人的可贵。他的文字,是可以保真的,文字里的故事、人物、情感、活动,是可以保真的。时代变了,象他这样不变其真的人,太少太少了。

      历史,无论是黑暗的或是光明的历史,无论是蒙昧的或是文明的历史,无论是专制的或是民主的历史,或是如官方所云“初级阶段”的历史,总需要一些踏实的人,一些为了社会进步的人,一些多多考虑身边人们的人。这样的人,有时可能和执政者的号召或蛊惑一致(执政者本身和这些号召或蛊惑往往是背离的),但本质上是和人民与土地不可分割地凝固在一起。我不知道该不该称他们为“历史的脊梁”,我更想称他们是历史的链条,一种良知的链条,一种知识的链条,一种责任的链条,一种对人的真负责真爱的链条,一种让人类以“人”的资格不绝于天地的链条……当然,这种链条上的小节可能无限的多,王路兄的这篇文字,是这个链条上一个小节的真正记录……这一小节,产生在那个可诅咒的时代,创造这一小节的,是那个时代可敬爱的人。

                                                                             2008年夏至,于长安



   


 

引言

 

第一部分 奋斗的足迹

一、时代造就的知青情结

二、奔赴农村

三、从狂热到现实

四、村后的草庵

五、棉田岁月

六、知青之家的解体

七、我当卖油郎

八、管理山芋窖

九、写墙字小分队

十、风雪淮河滩

十一、为推广农用微生物而奋斗

十二、担任公社种子员

十三、初中生当上了农大教师

 

第二部分 火红的青春

一、终于“混”进了团组织

二、铁姑娘战斗队

三、科学实验的生力军

四、一代新风我们开

五、赛诗会

六、我和文艺宣传队

七、狗崽子终究翻不了天

八、生气勃勃的校外红小兵

 

第三部分 苦乐年华

一、买粮

二、打场

三、没盐吃的日子

四、全麦面、稻草面与粮荒

五、难忘村头的那口水井

六、巧妇难为无柴之炊

七、机房惊魂

八、插队轶事

九、见到""

十、风雨夜渡

十一、反动诗词大追查

十二、十月里一支难忘的歌

 

第四部分 那人那事

一、一位令人钦佩的下放干部

二、难忘布哈林

三、五包牡丹烟

四、一个特殊的知青群体

五、听老雇农讲那过去的事情

 

第五部分 抉择

一、我和大学的第一次邂逅

二、高考被我撞了一下腰

三、终圆大学梦

四、走进农大校园

五、拨乱反正在校园

六、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

七、恢复高考冲击下的农大校园

八、农大生活杂忆

九、抉择

十、重返农业战线

 

后记

 

附录一:为了忘却的回忆

附录二:为了第二故乡的兴盛

附录三:一篇解读本书作者心路历程的采访报道

附录四: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宣传画


 

引        言

      2006年初,一次在与众人闲聊中,说到某位知青正在撰写回忆录,于是有好事者极力鼓动在下也来赶赶这趟潮流,称鄙人的农村经历较之更有特色,写出来必定更有看头。我当时一笑了之。之后不久,本人一不小心获了一个江苏省无偿献血奉献奖,某报两位记者来访,追根究底非要挖掘思想根源,于是穷思苦想,悟出一些门道,敢情是当年我在农村插队十年,和同时代人一样,多少具备了一些社会责任意识。在与记者交谈之间,我对文革后一度泛滥的“知青文学”大放厥词,称之扭曲了广大知青的革命形象,把知青都描写成处处遭人宰割的悲惨一群。其实我们相当一部分知青至今认为在农村的经历是自己一生的宝贵财富。于是记者朋友也撺促本人来写一写当年的知青生活。这让我开始有一点动心了。

      本来是想等退休了定下心来再写自己的插队回忆录,但是06年的6月一时心血来潮注册开通了搜狐博客后,忽然发现自己糊里糊涂地“上了贼船”,下不来了。——少男少女可以在博客上谈情感经历,追捧明星大腕;爱好体育的可以侃足球,谈齐达内和小小罗;美食家可以点评菜肴风味,介绍名厨美食;而我天天说些什么呢?总不至于像老娘们一样喋喋不休于家常里短,时装穿戴,同事绯闻吧。于是想起不如就此说道说道当年我所经历的知青生活,可能也能满足一些年轻朋友的好奇心,同时让同龄人也回味一下当年的经历。于是,自2006年7月起,我开始在搜狐博客上陆续发表我对自己插队生活的回忆文章。一年多下来,竟然陆续写下了十多万字。恰逢今年是知青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四十周年,为此,抽暇将博客中的相关回忆文章整理汇集成书,以纪念这段改变了我的一生的难忘岁月。

      感谢热情的网友,在我陆续发表的回忆文章后面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点评和议论。他们的留言不仅为我的回忆录增添了亮色,也成为了我的回忆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此,在结集时,特意精选了一部分网友的点评,按照原样附在相关章节之后,有的还附有作者的回复。希望能够对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有所帮助。


(本书的内容将用跟帖的方式在本主帖下面连载,敬请关注)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5 13:17: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下乡知奉献,
至今还是此观念,
网络抒发回忆事,
结集成书慰心田。
----激动地等待着大作的不断贴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5 15:37:00 [只看该作者]

    翘首以盼。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5 17:0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08-11-5 13:17:00的发言:
当年下乡知奉献,
至今还是此观念,
网络抒发回忆事,
结集成书慰心田。
----激动地等待着大作的不断贴出。

谢谢鼓励!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5 17:0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莫旗知青在2008-11-5 15:37:22的发言:

    翘首以盼。

谢谢支持!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京老知青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5 积分:60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3 11: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5 17:11:00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分 奋斗的足迹

 

一、 时代造就的知青情结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造就英雄的年代。人们以艰苦为荣,以奉献为荣。大约是1965年,一部大型彩色纪录片《军垦赞歌》,更是激起了无数青年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的万丈豪情。电影中的插曲《边疆处处赛江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但是它的主题歌《中华儿女志在四方》现在却被大多数人淡忘了。可是我的内心深处至今还常常激荡着它雄壮的旋律:

      “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跋山涉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哪里是荒原,就让那里盛产棉粮,哪里是高山,就让那里献出宝藏。......  满怀热望,满怀理想,昂首阔步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哪里最艰苦,就在那里奋发图强,哪里最困难,就在那里百炼成钢!......”

      当时我所就读的中学——南大附中还传唱着另外一些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的歌曲,仅《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就有两个版本。每年夏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农村参加“双抢”劳动,一路上大队人马这边唱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去!祖国,祖国,养育着我们的祖国,她向我们青年发出战斗的号召——革命青年有远大的理想,革命的青年志在四方......”;那边回应:“到农村去,到边疆去,革命青年志在四方,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祖国的大地辽阔无边,到处是我们青年的家乡....南泥湾精神牢记心间,革命的重担我们担在肩......”。

      还有一首名叫《革命青年志在四方》的歌,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革命青年志在四方,要为祖国贡献力量,我们背起行装奔向边疆、奔向农村,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党向我们发出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们立志要做一颗颗的红色种子,种在哪里就在哪里成长。......祖国大地无限宽广,到处是我们青年的家乡,我们立志要做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在斗争中我们锻炼成长!  我们勇敢我们坚强,毛泽东思想把我们武装,我们勇敢我们坚强,要在革命斗争中百炼成钢。”

      当时还有一出话剧《年轻的一代》曾经风靡一时,并被拍成电影。说的是一个干部子弟想方设法逃避地质勘探队的艰苦生活,在家庭的教育和同事事迹的感召下幡然悔悟的故事。里面的主题歌《我们是年轻的一代》也曾被我们广泛传唱:

      “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是社会主义建设尖兵,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把青春献给革命。我们不作温室的花朵,要做暴风雨中的松柏......;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接班人,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把生命献给人民。我们要做彻底的革命派,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线,永不停息永远向前,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奔向光辉灿烂的前程。”

      总之,那时的社会上处处洋溢着一股革命的激情,大多数青年人都把“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作为自己的志向和光荣。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我们很多同学都满怀豪情壮志,希望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上初三时,在我们班团支书的发起下,我们一些同学还联名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表示要响应党的号召,毕业后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正是由于这么一个时代氛围的影响,1968年,当国家对在校的66、67和68届高、初中学生(老三届)按照“四个面向(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厂、面向基层)”进行毕业分配时。我们学校一批青年老师和学生首先报名支边,去了内蒙草原;我则在学校第一个报名到苏北农村插队务农。

      时过境迁,现在上述那些曾经鼓舞过一代人的歌曲早已经被人淡忘了。我曾试图在网上寻找过,但是所谓的“知青歌曲”多是一些伤感颓废的歌曲的代名词,难得找到的一两首也被改编成摇滚音乐。如果有人能够出面把这些歌整理出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起码有助于对我们这一代人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网友点评】

多么熟悉的记忆。仿佛回到了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如现在再搞一次四个面向运动,让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去,回家乡去。可能我国的发展变化还会均衡些。人才都往东部流,人满为患,大学生学不致用,可惜啊!而农村,西部,不够发达地区人才不肯去。现在的人没有我们那个时代听话罗!胡说八道不要见怪。[乌苏里江渔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石码夏荷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0 积分:2069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10/6 9: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5 17:26:00 [只看该作者]

几十年后,对这个事情,我是持否定态度的,牺牲了一代人,牺牲了一代教育,牺牲了一代发展,用几千万青年的命运为文化大革命甚至为更早的宿命擦屁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


不值得歌颂,不等于不值得回忆,不等于不值得思考,不等于不值得纪念。我们这伙人只要读过俄罗斯作家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再想想自己,那,我的大学,就是泗洪,就是那个曾经是“生活的脚步深浅在偏僻的异乡”!我们在那里知道了农民(比农民知道“知青”要深),知道了农村(比农村需要“知青”要多),知道了中国(现在和未来的中国还会记得“知青”不?);各位“知青”在这里,拾到了涂抹自己未来的笔,以至于在后来我们常常讲:有插队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够对付!


历史是激情的,但今天审视知青历史,需要冷静的思考。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uilianluzhu
我的诗集: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shuilianluzhu&idWriter=5526111&Key=847293971
个人主页:http://2199817.anyp.cn/default.aspx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石码夏荷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0 积分:2069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10/6 9: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5 17:53:00 [只看该作者]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uilianluzhu
我的诗集: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shuilianluzhu&idWriter=5526111&Key=847293971
个人主页:http://2199817.anyp.cn/default.aspx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石码夏荷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0 积分:2069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10/6 9: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5 17:57:00 [只看该作者]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http://music.5ilog.com/music/song.aspx/223358.ht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uilianluzhu
我的诗集: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shuilianluzhu&idWriter=5526111&Key=847293971
个人主页:http://2199817.anyp.cn/default.aspx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石码夏荷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0 积分:2069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10/6 9: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5 18:03: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是年轻的一代》:http://www.lzqzj.com/forum_view.asp?forum_id=3&view_id=31867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uilianluzhu
我的诗集: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shuilianluzhu&idWriter=5526111&Key=847293971
个人主页:http://2199817.anyp.cn/default.aspx
 回到顶部
总数 133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