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云南知青小说 《我们的初恋》之15 郑达发现了生财之道


  共有120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云南知青小说 《我们的初恋》之15 郑达发现了生财之道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四毛高德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6 积分:67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6/26 7:43:00
云南知青小说 《我们的初恋》之15 郑达发现了生财之道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13 9:51:00 [只看该作者]

    云南知青小说之15

我们的初恋

                                                                                                           高德敏

 

 

    7、郑达发现了生财之道

 

活说邦弄寨举办告别宴会,为梁晓梅孟思群饯行。第二天一大早,顾大川等人便踏上山路,送孟思群去缅甸参加人民军。而登顾大川他们前脚一走,郑达也就出了知青户,兴冲冲地走在去公社的山路上了。

前几天,郑达收到了舅舅寄来的第二张包裹单,于是,便起了个大早,赶到了公社邮电所。当他在邮电所取到了包裹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一打开包裹,他的眼睛就亮了,那是舅舅寄来的四双解放鞋。

郑达喜滋滋地将解放鞋包好,然后就马上动身去了章弄街。

上个月,郑达收到母亲寄来的一双胶鞋后,就到了章弄街上去赶集。章弄街是一个当地一个很大的镇,因为离国境线最近,这里的边民往来很多,每逢集市也最热闹。

让郑达没没想到的是,他在街子上遇上一位从缅甸过来卖私货的缅甸女人,那女人有四十多岁,知青叫她老缅婆。郑达想向她买一个五星打火机,但翻遍全身也没找够五块钱,但他书包里的解放胶鞋却被老缅婆看见了,便问郑达卖不卖胶鞋。郑达本不想卖,但随口问了句,“你给多少钱?”想不到老缅婆出十五块钱。这一下郑达乐了,因为在昆明买一双胶鞋最多花五元。于是郑达毫不犹豫地把那双胶鞋卖给了老缅婆。当一个五星火机和十五块钱递到郑达手上时,郑达有了个惊人的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还可以这样赚钱!于是,郑达马上写了封信回家,叫家里赶紧再寄几双胶鞋来。善良的母亲想到儿子每天在刺棵棵里钻,石子路上跑,便省吃俭用地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二十块钱,交给了自己的大哥、郑达的舅舅,让郑达的舅舅买了四双鞋寄来。

四双可以卖六十块,扣去二十的本钱,净赚四十块!

在一条山路上,郑达看见一辆驶来的汽车,于是,他趁汽车上坡速度慢,扒车上去。

想到能净赚四十块,郑达高兴极了。不料这时汽车来了个急转弯,郑达没有坐稳,头重重地砸在车厢板上,郑达疼得倒吸了口气,捂着脑袋揉了半天。在疼痛中,一种不祥的恐惧的预感渐渐升腾起来。他下意识地感觉到这是一种投机倒把,一种犯罪。这时他想起文革刚开始,红卫兵杀向社会横扫牛鬼蛇神时,那些“坏人”在他的皮鞭抽打下呻吟惨叫的情景。

郑达有些后悔了,捧着胶鞋的手颤抖了。那捆在一起的四双胶鞋像八枚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使他感到心惊肉跳。他举起了装着胶鞋的书包,想把它扔下车去。但当他看见书包上的两个弹洞时,他愣住了。那弹洞是文革中一次武斗留下的纪念。在那次武斗中,他的好朋友马小松被对方的子弹击中,死在他的身旁。

回忆引起他的一连串思考。

“枪林弹雨都经过了,还有什么可怕的!真没出息!

如今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

有权就是合法!

谁不投机?我只不过是投机弄点钱,那些在台上的杂种是投机篡权,整人!

走私?妈的,那些当官的利用职权开后门,把儿子、孙子、小姨妹、大舅子,三亲六戚留在城市塞进工厂机关享福,那算什么?那才是真正的走私!比起来,我算是有道德的了!

想到这,郑达的紧张渐渐消失了。

心灵就像大海,恐惧的浪潮退下去,另一个浪潮——发财的欲望又从郑达的心灵深处奔来。郑达的眼中钉燃烧着欲火,一个在政治上失意的人,很容易想到在经济上捞一把,洗雪耻辱。

郑达把眼光投向车外,公路上有两个人,两个景颇人,一老一小,他们背着沉重的背篓艰难地走在公路上,郑达看到背篓里是洋丝瓜什么的,拿到章弄街去卖。郑达同情怜悯地看着他们,随手从车上满载的菠萝堆里挑了两个,借花献佛扔给路上的景颇人。看着他们的高兴感激的神情,郑达既欣慰又惆怅,他从眼前这两个景颇人的身上更清楚地感受到景颇山的贫困。

“强劳力一天挣十个工分,十个工分才值两角七分!要是今天这四双胶鞋出手,就是净赚四十块。四十块和两角七分,真是天壤之别!看来还是走这条路好!”郑达得到这个结论时,汽车已经到了章凤。

章凤属陇川县管,虽不是县城,但一来因为章凤坝子盛产大米、甘蔗、花生、菠萝什么的,农副产品十分丰富,加之紧靠国境线,与边界对面的缅甸洋人街遥遥相对,边境贸易相当活跃,边民往来很是频繁,所以章凤的街子(集市)是陇川最热闹的。

郑达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向前走去。

堆满甘蔗菠萝的马车旁,穿着漂亮的傣族小卜少忙碌着,大把大把地收钱;而衣着破旧的景颇人、崩龙人则可怜巴巴地企待着人们光顾他们从几十里外背下来的木柴、麻桑莆(树瓜)、涮涮辣、芭蕉;出售长刀、匕首的阿昌族老汉的生意很好,赶时髦的男知青成了匕首的主顾;来自缅甸的边民在出售桶装的花生油、猪油,一群缅甸女商贩挤在百货商店里抢购国境线那边紧俏的五金商品;公路旁的大批判专栏上有人正在张贴被“九大”开除出党的刘少奇的“罪证”;而在集市的僻静处,那些做些小本走私生意的人在交头接耳。设在百货商店屋顶上的大喇叭不厌其烦地播送着样板戏,而那由傣语、景颇语、崩龙语、阿昌语、昆明话、北京话、四川话、上海话、湖南话(当地农垦农场的工人中有不少是湖南来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争吵声、打闹声则混杂在一起,乱哄哄地像一片尘埃浮在这集镇上空。

有人撞了郑达一下,郑达扭头一看,发觉撞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上次买他的胶鞋的那个老缅婆。

“怎么,又来赶街啦?”老缅婆说。她那因经常抽大烟而发乌的脸上浮起两条笑纹,包金的牙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郑达不知该怎样讲,有些紧张地看了看四周,下意识地拍了拍书包。

老缅婆心领神会,领着郑达走到一个僻静处,老练地四下看了看,才从郑达手中接过那几双胶鞋,看了看,把胶鞋放在心上挑箩的最下面,在上面乱七八糟地堆了些东西,然后掏出一大扎钞票,点了六十张递给郑达。

郑达喜滋滋地接过钱,仔细数了数,这才放进书包里的夹层。

“小伙子,不吃亏吧?”老缅婆说。

郑达不知怎样回答,只是抿住嘴,尽量不把自己的高兴在老缅婆面前流露出来。

老缅婆眼里闪过一道狡诘的光,她凑近郑达低声说,“想不想买表?”

“表?”郑达有些惊讶地扫了一眼面前这个女人。

老缅婆微微一笑,说:“这儿不方便,我们到别处去看!你跟在我后面,离远点!”

郑达远远跟在老缅婆后面,走出集镇,又朝前走了一公里,拐进一条僻静的路,在一棵大树后面,老缅婆停了下来,等郑达走过来,她狡猾地四下望了望,“刷”地捋起手袖。

“啊!”郑达愣住了,惊呆了,看傻了,伸在他面前的这支手上,戴着七八只闪闪发光的手表,有瑞士梅花、雷达,有日本的双狮、精工几乎都是他从来没有看见过的。

“想买吗?”老缅婆把手袖放下来,“很便宜的哟,你拿到内地,一块表至少赚一百块!”

“一百块?”郑达的眼睛瞪圆了。“要是我在这儿买表到昆明卖,赚了钱后在昆明买些东西拿到这里卖,又赚一笔……两头赚!”郑达眯着眼睛盘算着,那闪闪发光的手表在他的眼前晃动,变成一张张钞票在空中飞舞,于是,他看到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用金钱铺成的道路。郑达的心砰砰地跳动起来。

“怎么样?买不买?”老缅婆一边问一边紧张地四下张望。

从老缅婆那紧张的口气和目光里,郑达一下子感受到这种买卖的危险性,他的心凉了下来,刚才那条用手表和金钱铺成的路现在变成了一条用手铐铺成的路,他犹豫了,胆怯了。

郑达用眼角看了看老缅婆,老缅婆也望着他,但那目光里有一种蔑视和嘲讽。郑达受不了这种蔑视,更无法摆脱金钱的诱惑。

“活着干,死了算!”不知怎的,郑达想起了文革武斗中的一句口号。于是,他一咬牙,将刚才卖鞋得到的六十块钱和下农村时母亲给他的几十块钱,都拿了出来交给老缅婆,买了一块双历自动梅花表。

幸运跟着就降临在郑达头上。当他拿着手表离开老缅婆,他还不知道怎样处理这只手表。他来到章弄街子上,就在章凤旅馆的门前,他碰到了一个从内地到这里搞外调的干部模样的人,那人正好向他打听哪里可以买表。于是,郑达毫不迟疑地以二百五十块的价钱卖给了对方。眨眼工夫,郑达发了。

有钱了,郑达第一次感受到了经济上成功的喜悦和有钱的自由。

该做什么?

他决定先饱餐一顿。他来到一家餐馆坐了下来,准备美美享受一顿。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伯江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42 积分:12038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10/3/16 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13 11:18:00 [只看该作者]

“强劳力一天挣十个工分,十个工分才值两角七分!”

 

分值太低了!可想而知,当地农民的生活非常贫困和艰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四毛高德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6 积分:67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6/26 7:43:00
遗憾,我还没有看到一篇我想看到的读后感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13 12:00:00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我在的景颇寨子的真实情况!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对一名当年的知青说过的一句话感触颇深。这名知青说,到了农村,才知道什么叫中国,才知道我们的老百姓是多么苦,又是多么好。钱理群为此评论说,这两个才知道,无论对知青本人,还是对未来中国,都非同小可,意义重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才知道知青一代从城市到农村、到基层,从未知到熟知的开始。因为有了在底层的特殊经历,知青这一代人会对基层有比较清晰、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容易与底层社会和民众建立起天然的精神上的、情感上的联系,从而使之熟知国情民意。
      如果读者认真读我的这部小说,你会发现我在这些故事后面要探索的是什么。无论是景颇人牛皮传信要救工作老王,还是大青树下的阴谋与爱情,掉进陷阱,这些故事都是蕴含着许多思考。但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篇读后感在这方面做出回应。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14 8:20:00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一楼正文:

赶集发现好商机,

长途贩运获大利,

卖掉胶鞋换手表,

倒手就得一百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14 8:22:00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三楼的感叹:

楼主的描写确实动人,事例也确能引人深思。然不少感触似乎更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呵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