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一


  共有96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一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仑山主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6 积分:11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0/10 15:32:00
[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一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2 16:52:00 [只看该作者]

 

《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一

开头的话

 

      上山下乡期间的那些记忆犹新的话题从哪里说起呢?虽说是亲身经历,毕竟已越过了五十个春秋,如果完整、系统地把它记录下来,写出来的文字既要自己满意还得让别人看了也顺眼,再加上个人对那段人生的感受,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儿。我原本是想写写过去,用这种形式给自己找点事干,用用脑子别闲下来。可真写起来后反倒觉得是种责任了,应该将那段下乡经历如实的记载下来,把它留在世间。

     “知青”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发生的特殊的历史事件。我们下乡不是轰轰烈烈地革命运动,也不是无声无息的个人行为,是前人没有过的也是今后不再发生的。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下乡经历的我来说,就更有责任将当年那一批年轻人,那批特殊经历的人的悲欢离合,在那期间所经历的那些历史事件尽可能的记下来,也算是完成了我的责任。

      有责任就有动力,当我不想写的时候就用责任来鞭策自己。我以我的自身经历为主线,结合个人的身世和背景来描述,其思想和认识会有一定的偏颇,但我是在如实和认真地写,我想这就是它的发光点……

      人人都有经历,人人都有对人生的感悟。而人人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人的命运是不同的,对所在的同一社会的认识和感受也截然不同。尤其上山下乡期间那段历史,为什么有人一生幸运,而有的人一生都是坎坷的,社会为什么那么不公平?那些伟人们也想将社会实现公平,但到头来还是以不公平而告终。看来人类社会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这种状况的。

     我没有华丽的文字,更没有深奥哲理的词句,但我有生活,有丰富的阅历,我要用朴素的语言来书写我的真实经历,反映那段历史真实的一面。我不是在向世人诉苦,因为我是在重重苦难中奋斗过来的。由于个人的坎坷经历,不自然地会流露出对过去地伤感。

      现在好了,现在社会也好了。可是以前的那段记忆是难以忘却的,我无法篡改我的经历,也无丝毫的夸张。我所记叙的任何一段人和事及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都是真实的回忆,都是那段草根历史不可回避的、难以割舍的内容。

 

下乡到郯城县黄圩子村

 

      看来下乡是我的唯一出路,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我登上了南下的火车,目的地是山东临沂地区最南边的郯城县。在火车上,脑海里还一幕幕地浮现出那热烈的欢送场景。来自全市的知青都集中在张店火车站,连同欢送的人群和知青家属,还有市、区领导,火车站人流如潮,陈宝玺市长亲自在火车站候车大厅给我们讲话,为我们送行。

      市长的亲临真是破天荒的大事,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们,做梦也没想到能享受如此殊荣,有些人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我真想振臂高呼,让领导放心,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不给淄博人丢脸,干出个好样来。在那热烈而隆重的氛围下,我没勇气那样做。我们每人胸前都戴着一朵用红纸做的遮满胸膛的光荣花,这朵红花让我们心潮澎湃。有欢乐,有向往,因为是在改变人生的时刻;有悲伤,有留恋,因为要远离家乡,远离亲人。

      母亲像战争年代送儿参军一样依依不舍,她没有过多的语言,也没有嘱托,只是两眼望着我,有无尽的话在那期盼之中。

火车启动后人们终于恢复了平静,也感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空虚,空虚的让人难受。我不知道母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回的家,面对她的一定是一种极大的伤痛。

      幸好张店的三十人之中,有些相识的,没感到孤独,在火车上说说笑笑也很开心。大家有一种憧憬,因为要奔向新的生活,城市人到农村去,还是开天辟地第一回,是以前人们想都没想的新事物。在张店没走时,动员我们下乡的人说:也就是去待上三年两年就回来了。有的邻居老人叫着我的名字开玩笑说:“回来时可带回个那里的媳妇来。”

      我朝她们笑笑,感到茫然,不知以后的路会是怎样。

      张店区事先就向郯城派遣了一批十五人的下乡小队,区政府组织那些跟去看过情况的家属给全区待业青年们作介绍,那些家属们形容的郯城非常美。那生动的报告会牵动着我们年轻人的心。远离淄博的郯城是个新奇的地方,大家也都想去尝试一下。有一位叫李树亮和一位年仅十五岁叫王国光的两个孩子,在区里已确定了下乡名单后非要跟着走,如果不让去,他们就爬火车跟着,那种积极性是空前的。我当时爱写爱画,尤其喜欢国画山水,很愿意去有山有水的地方体验生活。

     我特意问做介绍的一位大妈:“那里有没有山和水?”

     她回答说:“有山有水风景特好。”

     我抱着要实现一个画家的梦想踏上了征程。因为我们“桃园三结义”每人都有个梦想,陈玉华是作家梦,李振忠是技师梦。梦想太好了,它能变为人的志向,引导、激励人生,让人们上进。

      一路上,与我年龄相仿的伊树钱、王金凤、辛珍四人坐在一起,真是一见如故,与辛珍更是一见钟情。一踏上火车我就对她产生了这种感觉,这种感觉是辛珍传给我的。

      辛珍长得文静,细高条身材,皮肤白净,性格温柔,不善言谈,但爱笑爱动,通身透着青春的朝气。从她对我的表情神态中我感觉出来,她喜欢我。可能是远离家乡心里空虚,需要有一种精神依托来填补这种空虚,我想这是促成我们相爱的原因。不过这段爱情来得太早也太快,是我的“梦”里所没想到的,以后给我带来的伤痛也是巨大的。

     不管怎么说,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也是我下乡的路上发生的情感碰撞,不得不把它记在下乡的开始。

      我们在徐州站倒车换乘去连云港的车次,要在徐州站住一宿。记得住在徐州饭店,在安排房间时有人说怎么住饭店呢,我说这就是宾馆。因为当时只有大城市里的宾馆才叫饭店,像淄博的中小城市的饭店只是吃饭的地方。我去新疆时曾有幸在乌鲁木齐饭店和新疆饭店住过一段时间,那是新疆最好的宾馆,比徐州饭店高级多了,看来我比其他的同伴们还多了一点经历。

      那时我二姨在徐州六十八军的一个幼儿园当医生,姨父是部队的营级干部。我顺便邀了她们三位同行,一块去了二姨家告诉他们我下乡的事。二姨夫给了我一些政治书籍连同一本毛主席语录。1964年只有部队里才有毛主席语录,地方上是见不到的。这些政治书籍对我下乡后的思想变化起了很大作用。

      到达郯城的头天晚上,县里为我们知青举行了欢迎会,在会上有位当地的社员女代表上台给我们讲话,欢迎我们的到来。她的外衣是披在身上的,这让大家觉得很好奇,会场上出现一点骚动。怎么会披着上衣出现在那种场合呢?后来才发现这是当地人的穿衣习惯,男女都喜欢把一件好一点的外衣披在身上。就像山西人头上围毛巾一样,陈永贵不是接见外宾时还围着毛巾吗?只是我们年轻人少见多怪而已。

      第二天各村里派了大小车辆接我们进村了,淄博去郯城的知青全部分配在离县城六七里路远的英庄公社的十二个大队里。张店街道的连同先前来的十五位共四十五位知青分配在黄圩子大队;还有五零一厂和矿山机械厂的分在离我们二里路远的双槐树大队;周村区的分在英庄大队;其他九个大队全是以博山区为主的知青,全公社共计四百多名。

      张店区的四十五位知青中有二十一位男生,二十四位女生,又按男女比例平均分在了三个生产小队里,每队十五名。在张店区劳动局派去的带队干部孙科长的指导下,确定了两位知青正副队长,各小队一男一女两位队长。我分在第二生产队,在火车上我们四个关系不错的碰巧又分在了一个小队。真是缘分啊!有句话叫人不作美天作美。

      村里在早已废弃的油坊里为我们办起了伙房,还把一口大屋作为女宿舍,在一个不大的院子里,女宿舍的屋比较大,可能是以前油坊的仓库,在女宿舍里可以开会还可以做联欢用。紧靠伙房有间小屋做司务处,以前那高高的榨油大棚做所谓的餐厅。

      院内停着一辆马车,离伙房不远的一间屋是第二生产队的马棚,饲养员经常把马牵在院内用扫帚给马扫身子。知青们也围上去和饲养员聊天。人马混住在一个院子里更显农村气息,大家也适应了这样的生活环境。

     其他人安排在村里闲置的民房里,每人一张早已备好的单人木床,行李铺好后将脸盆及洗刷用具放在床下,床头支一带来的木箱权做小桌,一可放东西又可作学习用。虽是这样想,但学什么习呀,晚上点的煤油灯头小的象萤火虫一样,还得个人掏钱买煤油,实在是没有买灯油的钱啊。因为光线太暗,后来我买了有玻璃罩的煤油灯,光线是亮多了,可屋内充满了油烟味,第二天早晨鼻内全是黑烟。

      到村后的头两天我们没干活,先熟悉了一下环境,稳定一下情绪。我和辛珍到了村北边,见条条水渠相连。离水渠不远处有片片水湾,水湾周边长满了各种水草,有的水湾里还长着稀稀拉拉的莲藕,片片藕叶浮在水面。小青蛙蹦蹦跳跳,有的趴在水边不动,阳光一照,浑身光亮,两只大眼瞅着等你靠近,你真的接近它时,不知从哪里又冒出了多只青蛙一个个的蹦向水中。

      村边很静,见水湾里有几只鸭子在游玩,还时不时的上岸边走动。看村外一方方的稻田,稻穗沉甸甸的坠着头,在等待着人们收割。十月的阳光还是明媚的,照得大地暖暖的,让人感到一切都是新奇的,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这时我想起了那位大妈说的有山有水风景特好那句话。水是真的有,但没有山,只有一望无际的稻田和那已耕作好待种的麦田。我知道大妈骗了我,没跟我说实话。我没怨她,她只是想把这里说的更好些,让我们这些孩子喜欢这地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仑山主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6 积分:11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0/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2 16:59:00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的第一篇原创文章,也是我的下乡的亲身经历,我以一位有着十一年下乡经历的老知青,向朋友们叙说那段特殊的岁月!

      请多提宝贵意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广西知青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24 积分:6961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10/7/26 13: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2 18:33:00 [只看该作者]

       “上山下乡期间的那些记忆犹新的话题从哪里说起呢?虽说是亲身经历,毕竟已越过了五十个春秋,”--------

 

 

         今年是2012年。五十年前,即1962年。似乎年头不对。

 

         写得行云流水般,享受了。问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仑山主
  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6 积分:11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0/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16:45: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广西知青雅正,上文的时间确实有误,应改为“毕竟已越过了近五十个春秋”,笔下有误,谢谢不吝指教!

       感谢广西知青的首赏,握手问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16:46:00 [只看该作者]

昆仑山主发新篇,

下乡经历真实填,

山东南隅郯城县,

住房简陋多油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龙居士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3 积分: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20 10:1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3 18:13:00 [只看该作者]

      昆仑山主您好!我们在这儿见面了。祝贺你发文成功!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晓寒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951 积分:63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0/26 21: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4 12:37:00 [只看该作者]

不要华丽的文字,不用深奥哲理的词句,只要有生活和丰富的阅历,有朴素的语言,就能书写反映那段真实的历史。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仑山主
  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6 积分:11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0/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4 15:09: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龙行天下版主的好诗,欣喜来到知青大家庭,中国知青网是知青的殿堂!

      向版主问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仑山主
  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6 积分:11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0/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4 15:12: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青龙居士老兄的指点,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家”,找了一个抒发情感的地方,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仑山主
  10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6 积分:11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0/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4 15:23: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晓寒对文章的关注,我们都有同样的观点和认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情感!握手问好!

     望继续关注!


 回到顶部
总数 12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