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七十二峪】之五【土门峪的塔与寺】
从地图上看,在小峪和太峪之间并列着的杨峪、蛟峪和土门峪真是太短了。虽然都是较短的半截峪。可土门峪里因为有一塔一寺,就比蛟峪和杨峪有了些名气,吸引了更多的驴友们访古问幽。
土门峪口位于长安区王莽乡土门峪村,离环山旅游公路只有3公里远。土门峪的二龙塔是一座很奇特的古塔。它突兀地立在土门峪和蛟峪之间的分水岭上,老远就能看见它。二龙塔所处之地叫二龙里,因此塔名叫二龙塔。
二龙塔建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0年),是座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年历史的唐代古塔。塔身为密檐式青砖结构,平面呈正方形。南北两面各层正中设不透体券门洞,底层有透体券门。塔底有石门洞,塔心有木楼梯,沿梯可登至塔的顶层。塔的结构和莲花纹方砖,与小雁塔相似,是典型的隋末唐初建筑风格。相传当时修筑二龙塔是为了锁镇土门峪和蛟峪两条毒龙,制止频发的洪水。一千多年来,二龙塔几经兵火之灾,加之年久失修,原来的九层只残存剩七层。 “文革”时期,村民要拆塔砖建生产队的牛屋马厩,因归属纠纷争斗起来,二龙塔才免遭毁劫。
二龙塔的东南坡是一大片桃园。每年春天盛开的桃花满山遍野,二龙塔下就多了许多赏花人。今年春天我顺路去土门峪看桃花,见二龙塔已经修葺完毕。看着千年古塔着了新装,心里有种怪怪的感觉,觉得这塔少了神韵,也少了许多说不出的味道。
从二龙塔继续往上走至半山腰,就到天池寺了。天池寺创建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名为龙池寺。唐代时这座寺庙是皇家寺院。寺后的山叫“割耳山”。据当地上年纪的人说,这寺与山与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据传当时天池寺古树木参天。其中有一株古柏叫“三叉柏”,这棵古柏粗围需数人合抱,树冠遮天蔽日。每当寺里的一位高僧在树上打座念经,长安城里的唐太宗便觉得其声“割”耳,诵经声搅得他心烦意乱,于是唐太宗率魏征等心腹大臣循声至寺,向在树上诵经的高僧讨教。高僧说,“此地虽崇山峻岭,北望广有秦川八百里,然贫僧无立锥之地也。”太宗问:“大师所需方圆几何?”高僧对曰:“贫僧只需一袍之地足亦”太宗当即应允。于是高僧将身披之袍抛向空中。刹时间,东到钟鼓台、西至丰峪口、南至黑山岭、北齐长安少陵原皆被僧袍所罩。皇帝不肯食言,便将僧袍所覆盖之地所纳钱粮悉归寺院,使其成为当时长安规模最大的寺院。直至解放前,当地的钱粮还由天池寺的僧人统收。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次子秦愍王朱樉坐镇西安,他对寺庙大力修茸后,改名为普光寺,并分成上下二院。当时的普光寺为长安诸寺之首,后改名天池寺。当地有一句顺口遛:“修起天池寺,吃倒翠华山。”可见当年修建天池寺所费之靡。寺内现存一口“万人锅”和一具需数人合力才拉得动的巨大风箱,足以证明当时寺院僧众之多,规模之大。普光寺建成后有殿宇僧舍百余间,藏经千卷,良田百亩。明人赵崡于万历四十六年曾游此寺。他在《游城南》中记述道:“下寺金碧庄严,为长安诸寺之冠。最佳者为寺门内的莲花池,大数亩,中作藏经阁,环以廊百楹,游人至此,恍然有出世想。上寺距下寺五里,石磴参差,飞梁跨壑,长松古柏,翠壁苍岩,应接不暇。”
从普光下寺到上寺,沿山坡迤逦而上长达五里,一路曲径盘互。沿途见飞梁跨壑,长松古柏,翠壁苍岩。这五里山径的路心皆为石条铺设,路两旁还有石栏遮护。
解放后,住寺僧人虽然无几,但殿宇僧舍还较完整。“文革”中天池寺破坏严重。大雄宝殿内原有的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及十八罗汉塑像被捣毁一空,殿后的五间法堂被拆除,宗教文物被抄失。从寺内到处散在的各色琉璃瓦可以推知,那些被拆毁的殿堂当年一定修得金碧辉煌。
天池寺现有大雄宝殿五间,建筑古雅,雕梁画栋。殿内正中龛台上供奉三尊庄严佛像,栩栩如生。佛前幡、幢、幔、木鱼、铜磐等法器陈列井然。大殿东侧的僧舍寮房均已残破不堪。寺内现存的文物还有明正德七年铸造的大磬一口,清道光二十五年铸造的小磐一口,书法家王石谷、王凖尊所书的碑石各一通,其他大小碑石六通。另有大铁锅、大铁瓮各一口,大风匣一具和石臼一个。这些想来是是昔日寺僧的炊具。
天池寺还有一座宋朝砖塔。塔身六面七级,顶部置铁铸塔顶。每面皆有拱形佛盒,内供佛象,钟楼内铁钟为清朝康熙年间所制,重约3吨,音色纯厚,悠远,据说夜深人静时钟声可达长安。天池寺内原有一个池塘,但“文革”后就不复存在了。
普光下寺位于崔家河与沙场村之间。经过千百年的沧桑变化,金碧庄严的下寺今已荡然无存。普光寺塔院,石砌或砖修的僧人葬塔也没了踪迹。当年百亩左右的莲花池和寺址如今是一片低洼的田地,当地人叫它“鱼池”。 村民在原寺址内建房时,曾经从地下掘出铸刻着“普光”二字的砖瓦,瓦上的字为正楷,笔力遒劲,当是明时旧物。
景色幽静的土门峪是秦岭古迹胜境之一。民国初年,这里深沟险壑,树木葱茏。1958年修峪口水库时,这一带的植遭到破坏。据当地老人回忆,1964年前后,山梁上还有虎豹出没,可见山草树木还在。 “ 文革”时期的“农业学大寨”使土门峪的植被被“斩草除根”。 如今,经过近二十年的封山育林,天池寺周围的山头已被灌木草甸所覆盖,显现出勃勃生机。
天池寺四周遗迹古迹颇多。仰天池、悟祖窑洞、聒耳山、张少爷坟、御马圈、舂米窝、扯袍刺、点将台、秦王家佛堂、太子庵,唐王李世民的上马石,敬德的饮马池、拴马桩等等。这些遗迹古迹都与天池寺和二龙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吸引了更多的驴友来这里探个究竟了。
站在天池寺的寺门石阶上,南望,有峻峰矗立,危崖峥嵘,伸接秦岭;北俯,见潏水迂曲西去,神禾、少陵两塬百顷浪涌。山风清凉,花香袭来,目极皆绿,好一派秦岭迷人风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