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现在陕西延长县回乡支教的五宁同学,昨天写下的一篇文章,是专为中国知青网征集老知青故事而作。她是我的中学同学,一起陕北插队的插友,青年政治学院的退休教授。五宁返乡支教的情况,我已在本网站《延河水》专栏,全文转载了她的返乡手记:《返回第二故乡的日子(一)和(二)》。应五宁同学要求,此文刊载在《纪实文学》栏目注明【征稿】,以下是其全文:
写在前面的话
编辑同志,今发给你们这篇文章,我有两个想法:
1,文中主人公是个成功人士。北京长安街上的的长安俱乐部等都是他的投资。难能可贵的是,他40年一直不停地为陕北的老乡服务,无任何附加条件地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壮年、自己的财富,都投入给了第二故乡的人民。他在延长、延川两县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许多曾经与他共事或受过他诚心关照过的干部、老乡,至今讲起他的故事满怀敬佩、怀念和感激。他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我们1700万知青的优秀代表,他身上浓缩着我们老知青的全部热情、才智和对中国农村的深情厚谊。他是历史上知识青年之中的突出代表。
2,我现在陕北,个人支教。在一个半月的经历中,我见到到了40年第二故乡的巨变,也了解到这里的迫切文化需求。但是我个人能力有限。我们希望通过网络,通过你们,转达老区人民的要求。我们并希望通过网络,通过你们,向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国家扶贫办公室汇报这里的情况;向社会传达一个信息,陕北需要各类、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教育资助。我们,全社会,一起来关心贫困西北地区的教育事业;我们、全社会一起来为曾让我们青春热血沸腾的地方,做点基础的工作。一点一滴地,在渐渐淡出社会之前,我们要抓紧时间,为养育了我们青春的故乡做点事情。
用几件事,几句话概况邵明路不容易。因为他实在与众不同。他做了太多别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
· 媒体对邵明路的采访时这样说:
采访到邵明路先生和用文字来描写他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低调的原则,几乎从不对外接受媒体采访,更不同意将自己的照片放大在公众面前。邵明路先生也许是“出场”的人物中最另类的一个,因为他的个性,因为他所做的事情,因为他的企业家情怀。
· 光华管理研修中心CEO王章林先生这样说:
邵先生做事不按常规出牌,他“跳起来之前通常没有想好落脚的地方”,但是会随着情势的变化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
· 交口镇女镇长曹亚梅说:
邵明路是北京知青中的楷模,也是延长人民心中最崇敬的人,更是我学习的典范,我为自己能够在他工作过的地方做事感到荣幸,自豪,他的那种不怕困难,忘我工作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永远是我心中的楷模。
2008年11月16日夜
于 延长县交口镇
系统告知文字超量,故分作两个部分发出。
本文链接:
【征稿】记一位老知青-邵明路(写在前面的话)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6&Id=8500
【征稿】记一位老知青-邵明路(一)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6&Id=8501
【征稿】记一位老知青-邵明路(二)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6&Id=8502
【征稿】记一位老知青-邵明路(三)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post.asp?action=edit&BoardID=6&replyID=9415&ID=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