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给陕西知青网写的文章,也算是篇散文吧,发上来也许能让大家参考一下呢。
情系三秦、网聚四海
---寄语陕知联盟
近日去西安参加了陕西老三届纪念四十周年大会,目睹了兴庆公园里的盛大场景,不由得为之振奋和自豪,也不由得为之感慨和落泪。
老三届人大都花甲之年了,用逝去的青春换来了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性格。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把我们置身于任何艰难困苦,我们都有能力活下去”。然而艰难困苦不是我们,也不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当我们清醒时已然有点晚了,这就是有喜也有悲的复杂情感。
在陕期间还与陕西知青联盟网站的朋友们相聚,凑巧老三届大会那天就是我的生日,与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大会同行,不能不说是特殊的幸运。头天晚上网友们在桃李春饭店请我吃饭,突然熄灯了,我已为是停电了呢,心想:“陕西就是落后,还是常常停电”。这时服务生端着生日蛋糕进来了,蛋糕上点亮了12支彩色蜡烛,霎那间满屋的“祝你生日快乐”歌声响起,那一刻我感到了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陕西知青联盟网站在全国的知青网中有着特殊的经历,一波三折历尽磨练。我是在网站最为萧条时进来的,那时的网每天只有几个发帖,有时还会是零帖。我只是从网页最下面的ICP号中发现是在陕西登记的网站。又过了些时间,与大家慢慢地熟悉了,有一天,管理员蹊跷给我留了言说:“土哥,请你给出个主意,现在网站没有了经费,马上面临着要交域名费和空间租赁费,如果不交的话网站就要关闭,我们该怎么办?”。西安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十六岁起我就离家漂泊,流浪四方。可是故土之情、知青之情总是我苦苦寻觅的方向。家乡的知青网有难,那有不帮之理?!于是我们几个经济稍好的网友用捐资的方式凑够了当年的费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远在温州的版主瓯月(在其他网叫平静,也是我的好友)第一个汇来了捐款,其他网友们也是众志成城力挺网站,终于在蹊跷的带领下大家共同渡过了难关。吃水不忘挖井人,要为曾经给网站做出贡献的“西安老知青(已故)”、“老谭子”鼓掌!要为蹊跷村长鼓掌!没有他们的贡献,那有今日的网站!
今年初听友谊音响说:“陕西要组织纪念老三届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并成立了组织委员会。还听说他们想利用网络媒体来进行宣传,还听说有个叫张自立的同学在张罗网络的事情。天下之大、圈子之小,这个张自立正是我在宝鸡时的好朋友。在张自立同学的信任下、在组委会主任王农的领导下、在韩莹秘书长的支持下,才有了今日网站与老三届组委会的亲密合作。通过半年的磨合,网站在大会活动的东风中冉冉飘起,大会也在网站的宣传渠道中走向了全国,无疑这次合作达到了双赢!
今年底,就是陕西知青联盟网的三周岁生日。老三届的纪念大会已经落下帏幕,除了继续地宣传这次四十周年纪念的延续以外,网站还该做点什么,应该向何处去?这个课题亟需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老土不才不敢非议,但做为一名西安的游子、做为一名老三届同学、做为网站的顾问,就只能班门弄斧地提出点建议了,供网站的建设者们参考。
建议如下:
一、 无论是前两届(64、65届)、还是老三届、或者是后五届的知青同学们,都是辛苦了一生,无论人生结局如何,他(她)们都需要安定、健康、快乐地渡过晚年。把网站办成休闲娱乐学习的家园才是广大知青朋友们的心愿,而非整天讨论有悔无悔的阵地,也非宣扬知青精英的专栏。
二、 把建设知青网站当成是为广大知青的兄弟姐妹们做件好事,把自愿、自觉、奉献的精神做为链接知青的情结,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的方式作为陕西知青联盟网站的办站方法,相信知青的兄弟姐妹们就一定会信任它,网站就一定会蓬勃发展。
三、 建议把网站的栏目宏观地分成三大块,1、四海之内皆兄弟:刊登知青消息、动态及政策学习,宣传好人好事,与本地、各地知青联谊活动,网事大家议,管委会讨论等;2、学习区:把现有的文学栏目改版,成立“文学习作社”主栏目,分栏目再斟酌。成立“陕知网开坛—文化思考与探索”主栏目,每月一个主题,成立开坛坛主委员会,每个栏目轮值坛主主持。3、休闲娱乐区:整合现有栏目和开通新栏目再议。
四、 网站内容就是要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共存、学习和娱乐并举、各阶层的知青皆宜。
五、 情系三秦就是主要对象是陕西知青,网聚四海就是欢迎全国知青加盟,要么怎么称为:知青联盟呢?!
六、 希望能与陕西老三届保持联系和合作,在建站宗旨确定的基础上众人拾柴火焰高!集思广益、团结群众才能更上一层楼。合作方式、合作过程可由双方协商。
七、 尽快出台《网站捐资办法》以解决运行经费问题,每人不论多少采取内部记账对外不记名的方式,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心的出心就行。
八、 适时推出网站三岁了《我与陕西知青联盟网同行》活动栏目,以纪念网站的历程。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不代表网站。仅供大家参考。马上又要出差时间紧迫写的粗糙还请原谅。
西部老土敬上
20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