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工作站 栏寻亲觅友 → 《寻亲觅友》* 赏心悦目——花戏楼


  共有2276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寻亲觅友》* 赏心悦目——花戏楼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海喜
  7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2431 积分:6527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9/1/26 16: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1 14:3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老井1在2013-2-20 11:39:00的发言:

  武安平调落子演出老剧照

       平调落子产生于明末清初邯郸的武安市,兴盛于上世纪中叶。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是河北省武安市独有的两个地方剧种,经常在一起演出,习惯上合称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平调落子流传于河北省南部的邯郸、邢台,河南省北部的安阳、新乡及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等地区。

俺家安阳滑县平调唱的确实好。



欢迎您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井1
  7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80 积分:8502 威望:0 精华:12 注册:2012/12/11 23: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2 12:24:00 [只看该作者]

  海兴南锣

  海兴南锣是河北省海兴县土生土长的剧种。元明时为时尚小令中的《打枣干》,明清时演变为吹奏乐南锣曲,清康熙年间(1662-1722)发展南锣秧歌,清光绪三十年(1904)形成南锣秧歌戏,民国三十五年(1946)搬上乡村舞台,南锣剧种正式形成。
  海兴南锣的主要艺术特点是融戏曲、舞蹈、杂技为一炉,具有河北吹歌风韵,适于表现生动活泼、诙谐风趣、载歌载舞的喜剧。唱腔音乐主要为《打枣干》中的几支连缀式的曲牌,由五声音乐构成的大调式,围绕主旋律进行发展变化。文场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唢呐、龙头琴、二管、笙、笛子等;武场的打击乐器主要为小广锣、鼓、钹、镲等。该剧种的另外一大特色是演员均念方言,演唱中的上下滑音"花舌"音使用较多。
  海兴南锣诞生后,活动范围扩大到津南鲁北等地,历史上对南锣剧种的发展影响较大者有吕三元、刘玉田、刘德纯、丁宝江等人。该剧的传统剧目有几十出,最具代表性的有《顶砖》、《颠鸾凤》、《双拐》、《双灯记》、《双插花》等。1979年,海兴县民间艺人对南锣戏进行挖掘整理,对该剧的传统代表剧目《顶灯》等进行大胆改编的同时,又创作了现代南锣戏《豆腐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井1
  7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80 积分:8502 威望:0 精华:12 注册:2012/12/11 23: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2 12:26:00 [只看该作者]

  武安固义傩戏《捉黄鬼》

       武安傩戏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最初以面具戏为主,逐步发展为傩戏、赛戏、队戏等十余种形式,且分布较广,全市各乡村几乎都有。近年来,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演出的傩戏《捉黄鬼》,以其恢宏的气势,神秘的色彩,丰富的内容,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改变了以往“长江以北无公认戏”的断言。武安傩戏与8700年前的“磁山文化”一脉相承,是古老的黄河文化的重要遗存,是研究戏剧的“活化石”,同时也是研究农耕社会文明史、社会发展史、民俗文化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武安固义傩戏《捉黄鬼》已传承百年,参加演出的有五六百人,在舞台和人群中演出,表现的是驱邪、祈福的主题。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海喜
  7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2431 积分:6527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9/1/26 16: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2 18:36: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老井1懂的真多!崇拜!


欢迎您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7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3 8:47: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1245m94-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井1
  7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80 积分:8502 威望:0 精华:12 注册:2012/12/11 23: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3 10:42: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槐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井1
  7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80 积分:8502 威望:0 精华:12 注册:2012/12/11 23: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3 10:48: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唐剧《人影》剧照  唐剧传承了唐山皮影的艺术风格

       唐剧,又名影调剧,是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新剧种,公演于1960年6月。它的音乐唱腔源于唐山皮影,它的表演艺术继承了我国戏曲的优秀传统并吸收借鉴了唐山民间舞蹈和影人动作。唐剧的念白基本上都用唐山话。唐剧是在唐山皮影戏唱腔、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京剧表演艺术孕育而成的新剧种,于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于唐山市,原定名为唐山戏,后改称唐剧。
       40多年来,唐剧积累了60多个剧目,代表剧目有《断桥》、《血涤鸳鸯剑》、《红云崖》、《迎风飞燕》、《乡里乡亲》、《敬德哭马》、《香罗帕》、《杨门女将》、《谭记儿》、《邵玉兰救夫》、《赵盼儿》、《张四姐盗宝》、《峨岩夫》、《青锋山》,还编排、移植了现代戏《红云崖》、《江姐》、《三代人》、《彩虹》等。目前全国仅一个唐剧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井1
  7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80 积分:8502 威望:0 精华:12 注册:2012/12/11 23: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3 10:50: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延安时期的秧歌剧《兄妹开荒》

       秧歌戏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及内蒙古、山东等地。它起源于农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逐步形成戏曲形式。
      各地的秧歌戏多以兴起或流行的地区命名,如山西的祁(县)太(谷)秧歌、朔县秧歌、繁峙秧歌、襄(垣)武(乡)秧歌,河北的定县秧歌、隆尧秧歌、蔚县秧歌,陕西的韩城秧歌、陕北秧歌等。这些秧歌有的以唱民歌小曲为主,如祁太秧歌、韩城秧歌、陕北秧歌;有的民歌组合与板式变化相结合,如朔县秧歌、繁峙秧歌、蔚县秧歌。各地秧歌戏的传统剧目分小戏和大戏两类,小戏俗称“耍耍戏”。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新秧歌剧运动,改革了秧歌戏的音乐、表演、装扮,编演了《兄妹开荒》 、《夫妻识字》、《牛永贵负伤》等表现群众参加生产、学习及对敌斗争题材的剧目。新秧歌剧运动的发展不仅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新歌剧,而且推动了秧歌戏等民间小戏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各地的秧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朔县秧歌、繁峙秧歌、定县秧歌、隆尧秧歌等都建立了专业剧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7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3 21:57: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4 8:10:00 [只看该作者]

太谢谢楼主了!这下算是弄清楚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