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知青留下了什么


  共有458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知青留下了什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柳歌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4 积分:4399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6/27 21:04:00
知青留下了什么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3 13:05:00 [只看该作者]

 

                                        知青留下了什么


      
       三十年前的1978年12月,历时41天的“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成为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转折。《纪要》里那一句“……要逐步缩小范围、有条件安置的城市不再动员下乡”,使席卷华夏大地持续十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从此偃旗息鼓,宣告结束。始于1978年的知青大返城似百川归大海,历经人生坎坷的知青们重返城市,开始了艰难的生活新起点。

       在“知识青年”陆续步入老年的今天,曾经是“广阔天地”的农村、农场已鲜见知青的身影。零零星星坚守在那里的老知青早已融入当地,有的已成为老农。

       当年的知青走了,他们留下了什么?

       2006年9月我重返四十一年前下乡的新疆兵团。在祖国版图上最西北的一个叫温泉的小县城,边境农场的团长和党办主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在胡杨树掩映的蒙古包里摆下款待筵席,以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礼仪方式与我共饮。酒酣之时,年龄约四十五、六岁的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双手捧起一碗酒走到我面前说:“看见了你,就想起了农场学校教过我的老师。当年那些天津知青老师给了我那么多知识,让我这个生在长在边疆农村的孩子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从此开阔了视野,影响了我一生。我这碗酒,就算是敬给教过我的知青老师吧!”曾经是农场教师的我心头一热,接过那碗酒,代表他的老师——我不曾谋面的天津知青战友,一饮而尽。

       在与俄罗斯交界的新疆阿勒泰地区一个叫北屯的小镇,当地的检察院检察长曾与我推心置腹长谈。四十八、九岁的检察长是新疆兵团老军垦的后代,身材威猛高大,一个标准的西北壮汉。得知我曾经是兵团知青,西北壮汉竟像孩子一样动情地说:“当年我可是‘跟屁虫’一样跟在天津知青身后长大的。那时农场连队有不少天津知青,他们十七、八岁,是大孩子,我八、九岁,是小孩子。我们一群小孩整天跟大孩在一起玩,下河洗澡、骑马骑牛、摔跤、学演节目……。”检察长说着说着口音也有了天津味,他竟然字正腔圆地唱了一段京韵大鼓《丑末寅初》,说是跟天津知青学的,至今没忘。他感慨地说:“那些知青们真有两下子,个个都有吹拉弹唱的绝活,让我长见识啊!”我不曾想到当年的知青对遥远的边疆能影响至今,我的眼睛湿润了。

       2007年的最后几天,我到云南旅游。在芒市至瑞丽的旅游中巴车上,傣族导游——一个秀气的女青年问我们,可曾听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曲?随后,她甜美的歌声在汽车里响起: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喽
       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 
       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 
       那弯弯的江水哟

       碧波荡漾

        ……

       导游女青年告诉我们,这首传遍彩云之南的优美歌曲,作者是一个上海知青。当年来自京、沪、成、渝、昆的十多万名知青曾经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橡胶林里。如今包括歌曲作者在内的知青们虽然大部分返城了,但人们不会忘记知青在云南的那些岁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荣誉市民”的称号授予了歌曲作者——上海知青。导游还说,她的老师就是上海女知青,言语中饱含着对老师的思念眷恋之情。汽车沿着美丽的瑞丽江畔行进,我深思着,分明感觉到当年知青倾注在歌曲里的情愫依然在瑞丽江里流淌。

       记不清这些年我和返城的战友们多少次接待过来自新疆兵团的远方客人。那些我们在简陋的教室里教过的学生,如今也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其中不乏社会的栋梁之才,有的成为新疆兵团部委办一级的领导,有的成为正副师长。师恩难忘,从遥远的新疆来到内地开会、出差,少不了来看望自己的老师——这些老知青。相聚时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小时候从知青老师那里第一次知道了立交桥的形状、电视机的模样、天津上海的马路上并不跑新疆这样的马车……。是知青老师第一次给他们勾画出城市的斑斓色彩,让城市文明在边疆农村孩子的心里萌芽。

       知青走了,留下了什么?是农场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双手捧起的要报师恩的那碗烈酒?是西北壮汉检察长字正腔圆的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是葫芦丝奏响的荡漾在版纳橡胶林里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抑或是当年的孩子今日之兵团师长心中的城市印象?


                                                                                                     2008.11.13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谦言婉语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19 积分:2202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17 20: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3 13:30:00 [只看该作者]

读了这篇帖子,想起过往的岁月,忍不住也动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56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3 13:38:00 [只看该作者]

看后很感动, 那首歌我也会唱.我们家亲戚有一个在海南岛兵团,有一个在云南兵团.原以为南方要比北方富,后来听说那里买不到肥皂,牙膏......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喽
    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 
    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 
    那弯弯的江水哟

    碧波荡漾


对城里人来说, 下乡是一种磨炼.对农民来说,进城当农民工更是一种挑战.都是离乡背井,盼望有一天全国城乡都能变为 :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书权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509 积分:14800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5/25 15: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3 14:25:00 [只看该作者]

柳歌好久未见,蛰伏之后必有大作,呵呵。读之感觉一股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很受鼓舞,我们知青上山下乡不单纯去接受什么,我们还留下了什么!当年我可是‘跟屁虫’一样跟在天津知青身后长大的。多生动啊!我们给那里留下了文化,城市文明,给那里的孩子留下了理想,这些孩子按照那理想建设边疆。前几年新疆兵团不少干部都是知青,不少教师都是知青,他们屯垦戍边做出了贡献。
    从这个角度写知青,纪念知青四十周年非常有意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3 18:48: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青春遍洒处,
如今硕果丰收足,
文明传播未经意,
却已根深蒂也固。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3 21:31:00 [只看该作者]

    我前不久回村去,有老乡一眼就认出我,叫出了我的名字。和他们聊天时,他们说了很多我自己都不记得的事,还问到其他人的情况,知青在他们心中是一段历史,是村里的一件大事。我们没有留下什么业绩,但无形的影响是抹不掉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柳歌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4 积分:4399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6/27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4 12:45: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谦言婉语、无声、龙版、闯北走南各位的浏览!“知青留下的”是一个话题。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柳歌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4 积分:4399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6/27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4 12:5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孙书权在2008-11-13 14:25:48的发言:
柳歌好久未见,蛰伏之后必有大作,呵呵。读之感觉一股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很受鼓舞,我们知青上山下乡不单纯去接受什么,我们还留下了什么!当年我可是‘跟屁虫’一样跟在天津知青身后长大的。多生动啊!我们给那里留下了文化,城市文明,给那里的孩子留下了理想,这些孩子按照那理想建设边疆。前几年新疆兵团不少干部都是知青,不少教师都是知青,他们屯垦戍边做出了贡献。
    从这个角度写知青,纪念知青四十周年非常有意义。

 

       1700万城市青年上山下乡,作为一种运动,意义何在?
       我赞同中国“文革”史专家、中共中央党校的金春明教授的看法,他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一种全国性的运动,它是逆向的,它是反现代化的。因为从社会的要求来讲,越是现代化,职业越需要分工;越现代化,农村的、农村青年的人口,就要往城市里来,现代化的过程和城市化的过程是联在一起的。”他还说:“两个差别怎么消灭?是用什么办法消灭?是把体力劳动提高到脑力劳动这个水平使它来解决,还是把少数脑力劳动拉下来,拉到工农那个水平来解决?拉下来是一种逆向的方法,是‘左’的错误办法。而我们在六十年代,在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恰恰采取的是拉下来的办法。”

       上山下乡运动在长达十年的时间把1700万城市青年强制性地赶到农村,去与农民结合,接受再教育,第一,是一种逆向的运动,错误决策;第二,代价太大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青年付不起这样高昂的代价。

       不过,城市“知识青年”无意中在农村、在边疆播撒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的种子,唤起了那里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理想,仅这一点,客观上有积极意义。龙行天下版主说“文明传播未经意”,可能也是这个意思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4 15:5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柳歌在2008-11-14 12:50:53的发言:

 

       1700万城市青年上山下乡,作为一种运动,意义何在?
       我赞同中国“文革”史专家、中共中央党校的金春明教授的看法,他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一种全国性的运动,它是逆向的,它是反现代化的。因为从社会的要求来讲,越是现代化,职业越需要分工;越现代化,农村的、农村青年的人口,就要往城市里来,现代化的过程和城市化的过程是联在一起的。”他还说:“两个差别怎么消灭?是用什么办法消灭?是把体力劳动提高到脑力劳动这个水平使它来解决,还是把少数脑力劳动拉下来,拉到工农那个水平来解决?拉下来是一种逆向的方法,是左的错误办法。而我们在六十年代,在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恰恰采取的是拉下来的办法。”

       上山下乡运动在长达十年的时间把1700万城市青年强制性地赶到农村,去与农民结合,接受再教育,第一,是一种逆向的运动,错误决策;第二,代价太大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青年付不起这样高昂的代价。

       不过,城市“知识青年”无意中在农村、在边疆播撒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的种子,唤起了那里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理想,仅这一点,客观上有积极意义。龙行天下版主说“文明传播未经意”,可能也是这个意思吧!

就是这个意思!我从来认为作为政治运动的上山下乡应当否定,而作为参与者的知识青年却必须充分肯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豆子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4756 积分:31485 威望:0 精华:64 注册:2008/8/16 19: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4 18:08:00 [只看该作者]

哈哈!
        知青就是播种机,知青就是宣传队,播下了新颖的种子,宣传了城市的文明。无奈的知青,为社会留下了拼搏不已精神财富。


小豆子
 回到顶部
总数 56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