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知青留下了什么


  共有458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知青留下了什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散淡闲人
  4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83 积分:260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7/24 14:5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4 23:1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14/11/2008 PM 3:54:29的发言:

就是这个意思!我从来认为作为政治运动的上山下乡应当否定,而作为参与者的知识青年却必须充分肯定!

上山下乡是政治运动吗?要说是运动嘛,我看首先是经济运动.建国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发展.在64年65年国家除了组织城市社会青年下乡外,也同时组织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下乡.目的是什么?66年河北省政府在新建我们的农场批文中,明确写到:为了解决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和开垦荒地.文中一句政治口号也没有.1966年6月4日唐山市<关于1966年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工作安排意见>要求全年保证800名学生上山下乡其中新疆建设兵团500名,汉沽农场200人郊区100人.这些都是文革前的事实.就是不搞文革,上山下乡也是国家一段时期的国策.任何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有产生就会有结束,它不是某人异想天开就有了,也不是某人一高兴就结束了的.由于文革时的国情造成了"老三届"的集体下乡,确是一大遗憾,但不搞文革,老三届的同学就都能上大学吗?就没有一个会上山下乡吗?现在我国城市学生也不能百分百的升大学,何况四十年前.有的朋友一提上山下乡就说是"文革的产物",实在是不了解知青运动的历程.诚然"老三届"现象是文革造成的,和政治运动密不可分,但把整个知青运动说成是政治运动,本人不敢苟同.说句有些人不爱听的话,有的人不过是借知青和知青运动来攻击和否定某些国家领导人和政党罢了,哪里是平心静气的去探讨"知青和知青运动"的利害得失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王保国
  4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37 积分:2764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10/23 12:1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30 8:33:00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知青留下了什么的话,我想首先是给相对落后的农村留下了新的生活气息和新思想、新文化。两者,屯垦戍边的知青们给我国国防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来散淡闲人可能也是在唐山下乡的知青,也许我们是在同一个第二故乡生活过吧,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30 9:1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散淡闲人在2009-4-24 23:15:00的发言:

上山下乡是政治运动吗?要说是运动嘛,我看首先是经济运动.建国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发展.在64年65年国家除了组织城市社会青年下乡外,也同时组织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下乡.目的是什么?66年河北省政府在新建我们的农场批文中,明确写到:为了解决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和开垦荒地.文中一句政治口号也没有.1966年6月4日唐山市<关于1966年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工作安排意见>要求全年保证800名学生上山下乡其中新疆建设兵团500名,汉沽农场200人郊区100人.这些都是文革前的事实.就是不搞文革,上山下乡也是国家一段时期的国策.任何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有产生就会有结束,它不是某人异想天开就有了,也不是某人一高兴就结束了的.由于文革时的国情造成了"老三届"的集体下乡,确是一大遗憾,但不搞文革,老三届的同学就都能上大学吗?就没有一个会上山下乡吗?现在我国城市学生也不能百分百的升大学,何况四十年前.有的朋友一提上山下乡就说是"文革的产物",实在是不了解知青运动的历程.诚然"老三届"现象是文革造成的,和政治运动密不可分,但把整个知青运动说成是政治运动,本人不敢苟同.说句有些人不爱听的话,有的人不过是借知青和知青运动来攻击和否定某些国家领导人和政党罢了,哪里是平心静气的去探讨"知青和知青运动"的利害得失呢.

上山下乡本身当然不是一个什么单纯的政治运动。但文革中有人把它作为政治运动去推行落实,于是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当然,我们很多知青当年也是自认为这是一场纯洁而伟大的政治运动,却并不大愿意承认它的经济基础现实。因为那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其他不利于知青回城的结论出现(例如小红柳朋友反复强调的回乡知青问题等),更主要的是好像只有政治的说法才能提高知青的地位(指当时)。这点我在下乡过程中听到得很多很多。
当然,知青在文革中那种大规模的上山下乡既是文革前上山下乡政策的延续,又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例如备战的需要、上层对红卫兵运动的失望等,这些认识导致的是安置工作作为政治运动的形式后,出现了一系列的仓促和强行逼迫,弄得城乡上下到处怨声载道,问题频频。正是由于背景复杂,很多评论一旦囿于一偶时就不免出现偏颇。因此我才主张把运动与知青本身分开来讨论。而本楼第一帖所讨论的则是知青下乡所实际带来的城市对农村的文明冲击,这项潜移默化式的冲击所形成的历史性影响之大,倒是值得给予充分肯定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散淡闲人
  4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83 积分:260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7/24 14:5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30 14:1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王保国在2009-4-30 8:33:00的发言:

如果说,知青留下了什么的话,我想首先是给相对落后的农村留下了新的生活气息和新思想、新文化。两者,屯垦戍边的知青们给我国国防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来散淡闲人可能也是在唐山下乡的知青,也许我们是在同一个第二故乡生活过吧,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

 

 

 


 

哈哈,俺是从唐山下乡的,不过去的是沧州地区渤海边,没出河北省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散淡闲人
  4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83 积分:260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7/24 14:5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30 15:01:00 [只看该作者]

哈哈,龙老弟好,老弟的品行是老兄敬佩的。

俺不过是借老弟的宝地,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俺不想跟一些朋友的帖子,以避免引起无谓的争吵。

俺只是觉得“知青和知青运动”做为已过去了的“历史阶段”,就该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它。拿现在来和它对比,只有连续性,而无可比性。也就是说那段历史是现在的基础,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指责当年的秦始皇,不搞社会主义而去搞封建社会,那不是笑话吗。

历史上任何一件大事物的产生都会有它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原因,同样“知青和知青运动”也离不开这些基础条件,只有从我国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所处的国际背景等方面,才能对它有个全方位的认识,才能分析出它的利弊得失。

我们都知道国家已彻底的否定了“文革”,那么简单痛快的把“知青和知青运动”往“文革”里一套,把它贬的一无是处、深恶痛绝,一些朋友的怨气是发泄了,可那是分析问题的方法吗?是符合当时的事实吗?

我们都是知天命年龄的人了,“有悔”也罢,“无悔”也罢,那不过是个人的感悟。谁也不可能让广大的知青统一到一个认识上来。就算是国家拿出个定论,也不能让所有知青信服。大家都平心静气,在帖子里多些事实和道理,少些挖苦和讽刺,我想还是可以做到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陈树广
  4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877 积分:56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19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5/5 19:47:00 [只看该作者]

            那些我们在简陋的教室里教过的学生,如今也已经是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了,其中不乏社会的栋梁之才,有的成为高级的领导,有的成为正副师长。师恩难忘,从遥远地方来到内地开会、出差,少不了来看望自己的老师——这些老知青。相聚时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小时候从知青老师那里第一次知道了立交桥的形状、电视机的模样、天津上海的马路上并不跑小的马车……。是知青老师第一次给他们勾画出城市的斑斓色彩,让城市文明在边疆农村孩子的心里萌芽。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雅芳
  4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50 积分:612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29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5/6 11:39:00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感人,知青和当地的乡亲们结下的这份情谊是令人难忘的!知青下乡,无形中增加了城乡的交流,使很多闭塞的乡村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使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学到了知识,学习了文明,这也是接纳知青的父老乡亲们一段难忘的历史。从这个角度写知青,纪念知青四十周年不仅非常有意义,而且也让老知青们从心里感到一种宽慰。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感恩
  4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301 积分:7731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1/13 9: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5/6 21:1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陈树广在2009-5-5 19:47:00的发言:
            那些我们在简陋的教室里教过的学生,如今也已经是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了,其中不乏社会的栋梁之才,有的成为高级的领导,有的成为正副师长。师恩难忘,从遥远地方来到内地开会、出差,少不了来看望自己的老师——这些老知青。相聚时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小时候从知青老师那里第一次知道了立交桥的形状、电视机的模样、天津上海的马路上并不跑小的马车……。是知青老师第一次给他们勾画出城市的斑斓色彩,让城市文明在边疆农村孩子的心里萌芽。
         

您说的就是我们!确切的说我就是其中的一员!虽然说我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没有您们当年在我们幼小的心里种下文明的种子,就不会有今天素质不同于一般人的我们,因为我们是你们用青春浇灌出来的,把你们的希望种在了我们的心里!
所以我也是中青网上的一员!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紫山颐民
  4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2 积分:1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5/9 11: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5/9 13:16:00 [只看该作者]

离开我下放呆过的那个小山村,已经有三十二年了,五年前曾经回村去,还有老乡认出我来,叫出了我的名字。我们虽然没有留下什么英雄业绩,但也为村里做过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觉问心无愧!遗憾的是,小山村的面貌至今没有较大的改变,我们仍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华山之玉
  5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62 积分:221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16 9: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5/29 17:23: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总数 5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