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多年未见的老关系的缘故,晚上懒得出来应酬;如果不是因为离酒店这么近,也难得来这个地方。当我们饭后走进旁边一家卡拉
OK歌厅时,已是夜幕早已降临、霓虹灯尽情闪烁了。
几年没来了,地点没变,变的是那装潢;人员变了,没变的是挂在脸上的微笑--------也难怪,做这一行,靠的就是笑容嘛!
当满面笑容的迎客小姐把我们导入歌厅一落座,另一位服务小姐适时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喝点什么?”那小姐职业性地边问边取出本和笔……酒、茶、小吃等没多久就备妥了。小姐依次给我们斟好茶,“有事再叫我!”服务小姐点点头转身出去了。
“这种地方很久没来了”,“是呀,这卡拉OK普及这么多年了,歌厅的歌曲都唱遍了,连歌曲的名称都背下来了……”大家喝着茶、谈笑着。一阵短促的敲门声,走进一位小姐,向大家点头、作自我介绍,然后径直靠点歌器坐下——这是专事点歌的。经她自我介绍,才知道是来自江西。从外貌看也就是二十岁左右吧。
歌声响起来;对面的屏幕上出现了或风光绮丽、或情谊绵绵、或激情奔放的画面。几个同事时而品茶、时而欣赏地轮流展示着歌喉。
“先生,只有你还没唱呢!”我扭头一看,那位点歌小姐原来是对我讲话呢,“想唱什么歌?我帮您点。”这种地方以前也曾来过,歌曲也唱得差不多了。每次来听得多,唱得少,至少唱得部那么主动。这次,这点歌小姐却主动“点将”了。其他人已唱了很多,再不唱恐怕说不过去了。这种场合,也就是助兴嘛!“哦……那、那,就点一首《故乡的云》吧!”
这首歌连同原唱者曾倾倒过很多人。也难怪,悠扬的旋律、丰富的想象,曾令很多人如醉如痴。
“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很喜欢这首歌,总觉得它是无助的天涯游子内心最好的诠释,曲调也美。边唱边自我陶醉,已经完全投入了。间或感觉周围除了我的歌声和音响里传出的伴奏,已是别无杂音了。
“归来吧!归来呦!我已厌倦漂泊……”歌曲就要结束时,感到旁边是一阵轻轻的啜泣声。边唱边扭过头巡视:声音从点歌器旁传出——那点歌小姐边听边轻轻抽泣。这种地方,外地来的很多,以前所见的都是乐呵呵的呀!她怎么?……
歌唱完了,我条件反射似的问:怎么了?同时在心里猜测原因。
“哦,没什么。你唱得太好了……我都想家了……”
唱得好,肯定是恭维;但她被打动了,却是真的吧!但不是被我,而是被这首歌曲。一个远离家乡的人,孤单一身,当全身心投入欣赏这首歌时,当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时,当想起家乡的父母时,能无动于衷吗?!更何况,做这行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天的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听到这首歌,能不产生共鸣吗?无疑,做这种行业的人,社会上多有微词,似乎与社会格格不入。但却从未见有人仔细剖析过起因,也就没人正视过。
这个年龄还是个孩子呀!这个年龄的很多人,还在父母面前撒娇呢,而她,也许是迫于生活?也许是家里实在贫穷?不然,怎么会……
听到过对这类人的议论,却不曾想象过她们的艰难。这首歌使我得以“窥视”到她们的内心一部分。
……
很晚了,我们走出歌厅。抬头望望:深邃的天空,一如白天,晴空万里,只是,天空中镶嵌着两颗不明不暗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