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免费送书及连载长篇小说《叫驴三死》


  共有175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免费送书及连载长篇小说《叫驴三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安阳长青藤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9 积分:76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2/5 9:34:00
免费送书及连载长篇小说《叫驴三死》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3 18:50:00 [只看该作者]

免费送书及连载长篇小说《叫驴三死》

各位知青大哥大姐好:

好久没有与大家见面了,想念大家。

前一段时间,没有和大家见面的原因是,前一段时间我主要忙于我自己长篇小说《叫驴三死》的出版和发行工作。到目前为止,这些工作已经忙完了一个段落:小说已经摆在了本市新华书店的书架上,并已被本地的档案馆和市级图书馆收藏。

长达38万字的《叫驴三死》是一部反映咱们知青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简单说来,它主要用五大特点:(一)是高度概括性,它基本上含盖了我们知青生活的常发故事。(二)艺术的风趣幽默性。把苦难的日子甚至是辛酸的故事用荒诞手法来写,是本书的一大艺术特征。(三)视角的独特性。本书虽是一部知青题材的小说,但并不局限于知青生活,而是以知青为视角,反映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四)浓厚的地方特色......(五)......

知青是一支歌,知青是首诗,知青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难忘的回忆......

我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决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抢救知青文化。

知青友谊是长存的,天下知青是一家。为了我们知青的友谊和交流,在此我有三个想法:

(一)免费给经常登陆咱这个知青网站的朋友免费送书。具体做法是:对此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给这里的版主联系,等大家报名统计完名之后(日期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我把书免费寄给版主,再有版主发给大家。

(二)从明天开始,我将在这里进行连载(星期六、天及节假日除外),以便于大家平时阅读。

(三)如有喜欢拍电视连续剧的朋友,我可以出让版权。(本小说很适合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小弟在各位大哥大姐面前班门弄斧的献丑了,为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持。

(草于2009年9月23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安阳长青藤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9 积分:76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2/5 9: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4 10:16:00 [只看该作者]

  写作夙愿(代序)

人,谁不渴望青春之树常青?

然而,无情的岁月总会悄悄爬上你的双鬓,尽管你极不情愿,残酷的年轮还是把你驶向了不惑之年。当你面对那流失的岁月,仅仅是对生命有一种怜悯的无奈,还是对历史有一种责任的传承?拿起笔吧,生命的流星划过夜空之后不会留下一丝痕迹,但笔花飞溅之处,或许会在某个角落留下半点尘埃。

20年多前悄悄掀起的那场“伤痕文学”,早已风平浪静烟消云散,但文革十年及前后延伸数十载的劫难,在几代人心头的伤痛却是永远难于消失的。或许要经过数百年岁月的风雨冲蚀,那段劫难才会渐渐的淡化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尽管如此,它将永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痛。

我是北方那片黄土地上一粒尘埃,是洹河边上的一颗无名小柳。是洹河的水和她两岸的沃土养育了我,我没有什么可回报故土的,只能用拙作的笔,记录一下那段难忘的历史。

《叫驴三死》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只是略微进行了一点加工。愿它能给后人带来一丝的借鉴,愿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这就是我的写作夙愿,愿读者喜欢。

并在此对帮助出版、插图、设计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4 14:17:00 [只看该作者]

恭祝战友出了书,

内容丰富众抢读,

更谢作者太慷慨,

馈赠收藏珍贵足。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5 9:25:00 [只看该作者]

祝贺安阳常青藤好友的长篇小说《叫驴三死》公开发行!它是一代知青的史实记载,它会让知青后代了解当年的知青,那段曲折而又坎坷下乡生活。

欢迎安阳常青藤好友在此发表此部巨作!期盼拜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安阳长青藤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9 积分:76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2/5 9: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5 18:21:00 [只看该作者]

 

第一回

下乡途中识叫驴  原来是个大活人

 

驴,哺乳动物,形状似马但体积比马小,耳朵长,尾巴短,有野生和饲养之分。家驴,由于它的吃苦耐劳,常常生活在北方贫瘠的土地上。

叫驴,在拟人上常指一种桀骜不训的倔强脾气;在生理上则常常指处于发情期的公驴。而我这里讲的“叫驴”,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没有什么倔强的脾气,只是与我那难忘的知青岁月结下了不解之缘。

认识“叫驴”是在三十多年之前。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中期,我和另外几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被城市用锣鼓喧天以“知青”的名义,送到了洹河北岸距古城百里之外一个叫石板坡的偏远小山村。

汽车出北城门近一个时辰,走到一个叫下山屯的小镇时,向西就拐向了进山的路。又约行程了一个多时辰,走到一个叫谷驼的村庄时,由于向西的山道更难走,加上路口要分叉,汽车只能停在这里,然后由山上各公社派来的马车拉我们继续进山。

我们被领到了三岔公社石板坡村的车马前。所谓的马车其实只是两辆破旧不堪的驴车。

驴车与正规的马车相比,简陋了许多。不仅大小规模轻巧了许多,而且也没有什么附属的装饰品,与那种叫做“轱辘马”的平车非常相似,只是车把的前头,左右各多了一个铁环,用于套牲口拉车。

前来领队接我们的是两个中年男人,约40多岁,一个是队长,一个是主任。队长很健谈,上身穿一件粗布的中式对襟黑棉袄,扣子有些残缺不全,长相很像《智取威虎山》中的土匪联络员栾平,酒糟的鼻子猪腰子似的脸,不同的只是,头上不是扣着一顶破毡帽,而是一个光溜溜的大秃头。

主任虽是专门兼管我们知青的直接领导,但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谈,接过几个男生的行李之后,只是摆弄手中的车鞭,没有过多的语言。

一起分到石板坡的十个知青,除了我和其他五名男生外,另外还有四名女生。驴车就停在这里,由于彼此比较陌生,气氛就显得有些拘束。不善于言谈的主任,带头把其他五名男生的行李放在了他的车上。我因行李较多,只得和四名行动较慢的女生一同走近了秃头队长的那辆驴车。

几句寒暄之后,秃头队长刚想向几个女生自我介绍,旁边一位约二十六、七岁的瘦高个子男社员却抢着替他说道:“这就是咱村的大队长林老二”。我这才发现,驴车的旁边,还站着一位专职的赶车人。

中国汉语太复杂了,“老二”这个称呼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山东一带,“二哥”是褒义,暗指具有英雄气概的武松,而不是常戴绿帽子的武大郎。但在我们当地,“老二”则略带黄义,常暗指裤裆下面那个东西。从瘦高个子男社员那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中,我已经体会到他趁机戏弄了林队长一把。

“叫驴,你少说一句吧,没有人把你当哑巴卖。再多嘴,我一会骟了你。”林队长虽然受了戏弄,但由于我们在场,不好直接发作,只好佯怒似的瞪了他一眼。

这时我才留意多看了这赶车人一眼,瘦麻杆似的个子,瘦长的驴脸,杂乱的头发,脏兮兮的脸。眼下虽然已过春分,但他仍然穿着破烂的棉衣,由于年轻火气盛,上身敞开着怀,里面没有穿内衣,直接露着黑黝黝的胸脯。草绳腰带下面的破旧棉裤还算完整,只是裤裆下面的破烂处露着发黄的棉絮,一副流利流气的地痞模样。

虽然受了秃头林队长的斥责,可他仍然嬉皮笑脸的说道:“咱队长与林彪一个姓,要是林彪不去温吐(都)而汗,林彪当了老大,咱队长不就是全国的老二。”

这下把我们逗笑了,那四个女生因不理解“老二”的含义,也跟着咯咯大笑起来。

“叫驴,看我不撕烂你的X嘴”。林队长上来就要撕他的嘴,他则趁机“驾”的一声,扬起了手中的车鞭。

就在这嬉闹之中我们上路出发了。由于男社员的玩笑打破了这拘谨的场面,车上的气氛顿时就活跃了许多。

驴车沿着一条干枯的河道在山中盘行。这山间小道,虽然没有上山前的公路那样宽,但由于没有了刚才汽车那样的颠簸,驴车走在这松软的小道上,倒显得平稳了许多。这里是太行山东侧的余脉。说是山,其实只是高大的丘陵,只是随着路程的曼延,山的雄峻才渐渐显露了出来。由于是第一次进山,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见过大山的孩子来说,面对眼前这高大的丘陵,心理自然是充满了新鲜的感觉。尤其是随着山势的渐高,稀稀的村庄被远远的甩在后边,向后望去,群山逶迤,山道盘旋,群岭连绵,层层折叠,的确有一种登高望远的美感。

自走过一个叫九龙沟的村庄之后,山势渐渐就险要了起来。看着渐渐黑起的雄峰,我们开始害怕起来,加上这时山道离开河床之后开始颠簸,我们那棵悬着的心也开始揪了起来,但又都不好意思说出来,只是紧紧的抓着车帮,生怕被从车上摔出来。粗心的林队长并没有注意到我们心理的变化,仍是和那个赶车的男社员开着漫无边际的玩笑。似乎只有这粗野的玩笑,才能消除车上因和我们陌生而产生的寂寞;也似乎只有这荤浊的玩笑,才能打发这漫长的山道。

“叫驴,想媳妇了吧。要不,我给你找头草驴解解馋。”

起初秃头林队长骂“叫驴”二字时,我以为这是一句骂牲口的粗话,我的视线曾停留在给我们拉车的这头驴身上。这是一头十分健壮的叫驴。除了眼角有些灰白之外,浑身上下滚圆的漆黑,而且体形高大,如果不是仔细观察它的头和长耳,你很有可能误认为它是一匹健壮的驴骡,所以拉起这轻巧的驴车来很不费力气。

可我后来听来听去,渐渐就听出了林队长骂中的蹊跷,原来他骂的不是牲口,而是这赶车的男社员。就在这双方相互的玩笑中,我明白了叫驴与草驴的区别,明白了叫驴就是那种长着雄性生殖器的公驴,也明白了那种长着雄性生殖器的叫驴,就是眼前这位男社员的绰号。

男社员虽然外表龌龊,但说起话来却不笨拙。也许是车上新来的这四位女生,刺激了他的某些感官,这天他显得特别兴奋,竟当着这些女生的面,毫无顾忌的专开那些刺耳的、却又模棱两可的荤玩笑,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行,只要别让老二闲得头上长了虱子就行。”见队长又拿他与草驴开涮,就不温不火的又拿出“老二”这个上方宝剑,既一语双关的接上了队长的话,又巧妙的拿脏话回敬了林队长。

“你这臭小子。”林队长吃了哑巴亏,正在琢磨着如何报复“叫驴”。就在这时,前面十子路口的右侧却来了一队迎亲的队伍。

迎亲的队伍虽不是特别的壮观,但新娘依旧按照当地的习惯坐着一辆搭彩的驴车。拉彩车的是一头草驴,为了喜庆,那草驴的屁股上挂着一块鲜艳的红粪兜。

按照当地过路口要乐器响起的习惯,这时吹鼓手们敲起了手中的家伙。

也许是受到了气氛的感染,或是受到了红布的诱惑,拉我们车的那头叫驴,在听到锣鼓声之后,竟然对着草驴兴奋的大声嚎叫起来。

“哇——”“哇——”。

草驴听到叫驴的长啸之后,或许是受到了惊吓,或许是受到了挑逗,竟夺路在道上狂颠起来。

看见草驴狂颠,拉我们驴车的这头叫驴受到了诱惑,竟发情的追着母驴狂跑了起来。车上我们这群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吓得紧紧抓着车帮哇哇大叫,生怕从车上摔下来。林队长在车上只是开怀大笑却不制止,赶车的“叫驴”更加幸灾乐祸,又故意在驴屁股上重重的打了一下。

叫驴这下跑的更欢了,“哇——”“蛙——”的对天长啸,似乎要把这山村的原始野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看见叫驴在追它,草驴更加兴奋起来,撒着欢在前面直跑。吓得新娘在车上大喊大叫,惊吓之中,一股热流顺着裤裆就涌了出来。

后面车上的“叫驴”虽然看不见新娘吓得尿了一裤子,但看见新娘在车上吓的大喊大叫,竟兴奋的手舞足蹈,一脸的坏相。

这就是我对“叫驴”的第一印象。

“叫驴”是我故事中的主人翁,由于下面的文字中,他出现的次数太多了,为了省事,我只得省略了“叫驴”二字上面的引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6 11:16:00 [只看该作者]

精彩开篇真入胜,

叫驴成为事中心,

且看知青插队事,

自有新意真人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6 15:03:00 [只看该作者]

下乡见驴头一遭,

路遇娶亲把驴闹,

社员外号叫叫驴,

热闹事情往后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安阳长青藤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9 积分:76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2/5 9: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7 11:41:00 [只看该作者]

 

第二回

石板坡小如尘埃  张黄勤戏说时代

 

巍巍太行,纵贯千里,盘居在晋冀豫三省交界。虽然在地图上看不出它的险峻挺拔,但从山脉两侧颜色的差异上,你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它是我国中部地区一条很重要的地理东西分界线。西侧的三晋是千米以上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东侧的冀豫则多是百米以下的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只是在这太行东侧由千米山脉到百米平原的下降途中,层层褶皱出了一个近百里宽的丘陵地区。

辽阔的北方虽以干旱为主,但每到夏季却是暴雨不断。广袤的黄土地上,在经过几场暴雨的洗礼之后,涓涓溪流就会从太行深处的缝隙之中汩汩而出。浑浊的河水,经过千沟万壑的过滤和澄清之后,也会涌出一泓清秀的河水来,其中漳河就成了冀豫两省重要的分界线。而我们下乡时所在的三岔公社,正位于漳河上游这大山与平原衔接的深丘之处。

石板坡,是我下乡时所在的大队。我之所以牵扯出“三岔公社”这四个字,是因为石板坡太小了,我只有借助它所在的公社,才能说清它所在的位置。

石板坡所在的公社叫三岔公社,没有人能说清它的历史典故,只知道它因位于冀晋豫三省交界的三岔路口而得名。其实三岔公社也很小,即使在县一级的地图上,也只有在很偏僻的西北角落,才能找到它的位置。至于石板坡,更小的犹如尘世中的一粒小尘埃,同三岔公社所辖的其它十八个小村庄一样,只是星星点点的散落在这太行东侧的余脉之中。

说三岔公社位于三省交界,实际上它是位于四县交界,只是三岔公社西面同省的那个形如枣核的某县,最北端渐渐变成了一个尖,常被人们忽略不计,而三叉公社又向西北伸出了一个长长的角,所以三岔公社就习惯性的被称为了三省交界。三岔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偏僻,同时更由于它既承接了山的伟岸,又容纳了河的俊秀,把山和水、天与地揉合于方寸之间,所以才被蒙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暴雨夏季天上来,涓涓溪水出深山。在漳河南侧,还有一曲特别清秀的河水叫洹水,她因源远流长的文化沉积而著名。她自在太行深山溪成之后,时而泉水啾啾,时而溪水潺潺,时而支流汇集,时而聚水成淀,而在下游则通过海河在天津卫汇入了茫茫的大海。我不敢说出她悠久的历史,只知道它自西向东顺势蜿蜒而下,在流出山口不远,岸边就穴居出一座不大的千年古都,那就是我的家乡----古城。

一九七四年,对于其他人来说,它可能只是很普通的一年,但对于我们这群只有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因为这年的农历二月过后不久,我们的命运就与后来在史学资料中新增加的一个名词“知青”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洹河与漳河虽然都源于太行东麓,但古城与三岔公社却是有天壤之别。古城虽然很小,小的被挤到了豫、翼两省的交界,但那里毕竟有我的家,有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有我难忘的童年。所以当我伫立在地图前,吃力的寻找到三岔公社时,那种传统的恋家情绪,还是在悄悄的刺伤着我的心。

现在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叫《我的未来不是梦》,可我当年在地图前伫立的时候,我的未来却是梦,而且不知道这个梦是否能醒来?何时能醒来?也许它永远是一个无底的洞。只可惜,“少年不识愁滋味”,等梦醒来的时候,多少青春年华和大好时光已经“一江春水向东流”。

好在“少年不识愁滋味”,虽然那种传统的恋家情绪在悄悄刺伤着我的心,但年青人那种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期盼,还是促使我伫立在地图前,拿着一把破旧的三角板,在古城与三岔公社之间,量了又量,算了又算,梦幻着能在这广阔的天地里,“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直到真的要离开古城,一种说不出的迷茫,才袭上了心头。

就在这矛盾的煎熬之中,街道的程奶奶把大红花给我送到了手中。

欢送的舞台就搭在解放路县礼堂的露天大院之内,那里有一栋三层高的高楼,因为经常开大会,所以有一个比较固定的舞台。由于来不及更换标语,会场周围仍保留着上次开批判大会时的痕迹,左侧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右侧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后墙是“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斗大的红字在初晨的阳光下闪闪发光。

会场周围的标语虽然来不及更换,但会场前墙却是刚布置好的,除了上面“热烈欢送知青下乡”八个大字是新布置的之外,中间的油画也是新画上的。油画是请师院的一个画家画的,画家怕画不好单人的主席像,就画了一幅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领袖群像。画这种天安门城楼上的领袖群像是他的得意之作,只不过紧挨着红太阳身边的陪衬人物却是经常变化的。文革之前,红太阳身边的陪衬人物是刘少奇。文革开始之后,就换成了“林副统帅”。自去年党的十大之后,现在就又换成了从上海来的王大造反派。

见画家把红太阳身边的人物画成了成了王大造反派,一位早到会场的老者瞪着迷糊的老眼,纳闷的就问起了“咋升怎快?”,画家笑而不答。傍边的助手刚想解释说人家是“坐飞机来的”,这时会场周围送行的锣鼓声响了起来。

随着锣鼓声的响起,天空中的柳絮飞扬了起来。今年第一场春雨飘过没有多久,护城河边的柳絮就吐出了一片白色的花。现在这白絮在锣鼓声中飞扬了起来,它轻清的迎面飘来,犹如融化后的春雪扑在人们的脸上一样,使人不禁就产生出了一种离别的愁绪。

当奶奶的小脚还没有迈出小巷的拐角,当妈妈偷偷掉下的眼泪还没有来得及擦净,载送我们的大卡车,就告别了街道的锣鼓喧天,带着我们一脸的茫然,踏上了北去的征程。

在坐上叫驴的驴车之前,我们乘的是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汽车是街道办事处从大头刘安祥他爸爸那个工厂里借来的。“大头”是刘安祥的绰号,因为他长得又白又胖又矮,而且头大脖子短,所以我们就给他起了这样一个外号。他是我在知青中认识的第一个人,后来也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

刘安祥是后来我们在石板坡六个男知青中,唯一的“高干子弟”。所谓的高干,其实他父亲仅是一家工厂的厂级领导,只因我们这个城市太小了,实在是找不出什么更多资深的高干,我们才把“高干子弟”这顶高帽子硬给刘安祥戴在了头上。刘安祥是因父亲“走资派”被抓进牛棚失去了靠山,才心灰意冷的报名到乡下来的。虽然他父亲靠边站了,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开车的司机一眼就认出了他,想让他坐在司机棚里,但他却以司机棚里挤不下他和街道主任为由,谢绝了司机的好意,同我们一起挤上了后面的露天车厢。

汽车向北驶出城门不一会,城市的痕迹渐渐就看不见了。当汽车路过郊区农机修造厂的时候,隔着倒塌的围墙,我很远就望见了停在那里的几辆“坦克”。这家农机修造厂我学工时去过,虽然不会生产拖拉机主件,但拖拉机坏了之后却是必到这里来修理的。文革武斗时,造反派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就把这东方红链轨式拖拉机改装成了“坦克”车。后来武斗结束了,上面的零件虽然已经被调皮的孩子卸得七零八散,但“坦克”的主造型却凝固似的一直保留在了那里。

走过农机厂不到二、三华里,路面上的柏油痕迹渐渐就看不到了,随着柏油路面的消失,汽车就开始颠簸了起来。尤其是向西北越过京广铁路拐向去河北峰峰的方向之后,拳头般大小的鹅卵石明显就卧在了路面上。鹅卵石铺路,虽说雨季可以减少黄土的沾粘,但雨水冲刷过后,由于道路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半藏半露的鹅卵石呈锯齿状突显在路面上,更使路面变得坑坑洼洼、凸凹不平,汽车从上面走过,一摇一晃的犹如坐轿一样的颠簸。如果不是路的宽度和路边那碗口粗的白杨有别于一般的乡村公路,你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三十多年前107国道的其中一段。

随着汽车向西北的远行,汽车的颠簸越来越严重。

我们站在汽车的后车厢里,虽然用手紧紧的抓着车帮,但随着汽车颠簸的左右晃动,我们身体也一会被甩到左边,一会又被甩到右边,犹如波涛在大海中汹涌澎湃。

“啊呀,我的脚,踩死我了。”

由于躲避不及,一位身穿仿绿军装的胖胖女孩,被大头刘安祥重重的踩了一脚。

“对不起,不是故意的。”没等胖女孩发火,刘安祥自己的脸先红了。

从洁白的新衬衣和轻便干净的行李中,我们虽然对刘安祥的家境有一丝的羡慕,但随着汽车的一路颠簸,刘安祥的狼狈笨样却最早暴露了出来。

“啊呀,我的眼镜。” 刘安祥刚要往右挪动笨重的身子,没有想到身后的军包背带,却挂住了另外一个身材瘦弱但却有点书生气的女孩的眼镜。这女孩虽然比较瘦弱,但也是“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穿着一身的仿绿军装。

“对不起,对不起。”刘安祥刚给左边的胖女孩道过歉,这时只得又低头哈腰的给右边戴眼镜女孩说对不起。

看着刘大头那书生而又狼狈的样子,我们都忍不住的笑了。

气氛虽然缓和了许多,但汽车仍在颠簸之中前行,一会上,一会下,颠簸的我们浑身上下好象都要散架似的。

“我们今天真是坐轿了。”刚才被大头刘安祥踩住脚的那个胖女孩,傻乎乎的率先打破了沉闷的气氛。

“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呀。”胖女孩的话语刚落,旁边一个黑瘦黑瘦但头却有点扁的男孩,借机就把话接了上来。

大家会心的笑了,不过这次女生都没有笑出声音,她们都明白这句玩笑话的后面,隐藏着一种她们不易启齿的含义。

胖女孩觉得自己说露嘴了,脸马上就红了起来。

扁头瘦黑孩虽然把胖女孩的脸说红了,但毕竟活跃了车厢里的气氛,大家的话马上就多了起来。

“哥,往东看,那边是南崔庄,咱小时候去过!”这时大家才知道,我们知青中间还有兄弟俩一块下乡的,大家觉得很希奇,自然就把目光集中了起来。

“我叫赵建国,这是我弟弟老扁,以后咱们就熟悉了。”赵建国见大家把眼光都集中到了他哥俩身上,倒是很大方,主动趁机就作了自我介绍,只是他一不小心,无意的说出了弟弟的外号。我们这才知道这个扁头瘦黑孩的外号叫“老扁”。

“南崔庄俺也去参观过,那里的房子都是成排的,县第二招待所都搬到了这里,小广场建的像城市一样,就连那里的牲口屁股上都戴着口罩。”这时一个比老扁更瘦但却是圆头的男孩,见老扁他哥俩在谝他们去过南崔庄,就不服气的插过话来。

他在说“牲口屁股上都戴着口罩”那句话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想说他去参观时,正赶上一群外国人也去那里参观,为了讲面子,县政府下令,让给每个牲口的屁股后面都缝上了粪袋。他的话一出口,大家就哄堂大笑了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与戴眼镜女孩并排站着的还有一个女孩,正假装干净的戴着一个大口罩。

“喂,你嘴能不能干净点。”那个带口罩的瘦高个女孩,听见有人说“牲口屁股上都戴着口罩”,以为别人在含沙射影的骂她,就佯装发怒似的走了过来,并趁机摘掉了自己的口罩。

“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是说南崔庄比大寨出名早的多,要是毛主席当年号召咱们学习南崔庄,我想到南崔庄参观的人一定比现在还多。”说话的那个圆头瘦男孩,一面油嘴滑舌的替自己狡辩,一面假装害怕似的用双手护住了自己的头。

“别打闹了,咱们互相通报一下姓名吧,看看咱们能不能分到一个大队。”戴眼镜的那个女孩显然比戴口罩的女孩稳重一些,她见同伴吃了亏,就想替她解围,并想利用这个机会,让大家相互熟悉一下,所以就提出了这个建议。

往年的下乡都是以学校为单位报名的,可现在由于许多学校大多处于瘫痪状态,今年的报名只好以街道为单位进行。由于大家的户口多不在一个街道办事处,平时也很少见面,所以大家基本上多是不熟悉的。

“我先自报一下姓名,我叫张铁生。”双手护头的圆头瘦男孩趁机放下手,率先开口作了自我介绍。

听到“张铁生”三个字,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尽管大家都知道这肯定是一个冒牌的玩笑,可还是不由自主的瞪大了好奇眼睛。

见自己的话果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圆头瘦男孩趁机就假装悲哀的说道:“我小时候真的叫张铁生,只可惜我上小学时,老爹参加了五一六战团(一造反派名称),硬给我改名为张铁卫。要不,咱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卷先生’了。” 滑头的瘦男孩,很快就调侃似的给大家开起了玩笑。

“你呀,就你那瘦样,省省吧,我看你还是叫瘦猴吧。” 带口罩的瘦高个子女孩还没有忘记刚才他的侮辱,见他瘦儿吧叽,就抢着给他按上了“瘦猴”的外号。

“要这么说,本姑娘还是大名鼎鼎的黄帅呢。可惜呀,中间多了一个小字。”刚才自称“大姑娘上轿”的那个胖姑娘,明显也是一个快嘴丫头,见别人开始自报姓名了,就“奋不顾身”的也报了自己的家门,一副假小子的性格。

“那也不简单呀,起码那也能在全国出出名啊!”戴口罩的女孩虽然开始有点不入群,眼下见快嘴胖姑娘把自己的名字与“反潮流”小英雄黄帅联系在了一起,觉得眼下的说话市场已经形成了,就借机也加入到了与大家调侃的行列。

“照这么说,我可倒霉了。”戴眼镜的女孩,见大家都开玩笑的把自己的名字与大人物联系在了一起,也借机调侃了起来:“我叫张书勤,幸亏中间是个书字,要是一个玉字,我恐怕早就成了水库下面的怨鬼了。”

这个叫张书勤的姑娘,把自己的名字与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事件”中学的张玉勤联系在了一起。虽然大家对张玉勤这个名字并不是太熟悉,但“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也当接班人”这个顺口溜却是家知户晓的。

“呀!这三大名人都集中在这里啦,俺老扁这等小人物,往后可怎么活呀?”老扁天生是个滑稽人物,见大家说话都这么幽默,就像“活宝”一样装模做样的就地给大家作了一个揖,惹得大家都大笑了起来。

就在笑声之中,张、黄、勤等人戏说了整个时代。这笑声,一下就把大家陌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许多许多。

张书勤不亏多戴了一副眼镜,她那句“看看咱们能不能分到一个大队”的话还真让她给说中了。当汽车从下山屯顺着这条“备战路”,把我们“卸”到谷驼之后,三辆汽车上的近百个知青,虽然被或多或少的分配到了山上的三岔、都里、铜冶、伦掌等几个公社,但我们这辆汽车上的32个知青,却全部被分配到了西北角最偏僻的三岔公社。

也许是考虑到三岔公社的条件太艰苦了,公社并没有把我们这32个知青平均分配到各个大队,而是集中把我们分配到了老井、石板坡、当中岗三个大队,因为这三个大队的最大优势就是紧临着这条进山的所谓“备战”路,交通略微方便一点。

有趣的是,老扁哥俩、瘦猴张铁生、胖女孩黄小帅、戴眼镜的张书勤、戴口罩的李继红、大头刘安祥等10名知青,正好都分配到了石板坡大队。

自坐上叫驴的驴车之后,山道就开始在脚下盘旋起来。随着山道在脚下的盘旋,随着城市印象在脑海中的渐渐模糊,山村的景象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眼前,甚至路边石缝之间那些盘根错节顽强生长的杂草,也开始清晰的映入了我的眼帘。

道路顺着驴车的颠簸而延伸,山势随着路程的推进而渐高。刚才叫驴驾车追赶新媳妇的那一幕,虽然使我们受了不少的惊吓,但却在心理上大大缩短了我们进山的时间。不知不觉,就在这一路的颠簸之中,天色渐渐的黯淡了下来。

当驴车拐过一个山峰之后,远处一片红红的瓦房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石板坡,快看,石板坡快到了。”这时,前面车上的老扁对我们大喊起来。自拐过刚才那座山峰之后,我们的驴车渐渐就追上老扁他们坐的那辆车。

“喔,石板坡到了!”我们车上的黄小帅兴奋的跟着也喊起来。从她兴奋之中,可以看出大家在路途遥远之中的那种期盼。

看着胖女孩兴奋的样子,叫驴却当头泼了一头冷水。“到了?还早着呢,这才是三岔镇,离咱村还有十多里呢。到时候你们别哭鼻子就行了。”

“啊,还有十多里?”几个女孩开始了小声的嘟囔,话语之中,可以听出她们的那种烦躁和无奈。

果然驴车又在坑坑洼洼的山道上走了近一个时辰,才接近了石板坡的地界。

当走近石板坡地界的时候,天色已近傍晚。黑黑的群山从四周直逼了进来,路边的巨石也露出狰狞的面目。此时暮霞已经透过大山的缝隙,披在了这个被染成古铜色村庄的上空。

叫驴终于舒坦的喊了一声:“快到家了!”

大家这才意识到,石板坡真的到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已经是石板坡的人了。



(第2章插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安阳长青藤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9 积分:76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2/5 9: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7 11:46:00 [只看该作者]

怎样插入图片呢?请告诉我方法。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安阳长青藤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9 积分:76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2/5 9:34:00
怎样插图?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7 11:48:00 [只看该作者]

怎样插图?告诉我具体的方法好吗。

 回到顶部
总数 21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