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最后的茶马古道


  共有82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最后的茶马古道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最后的茶马古道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9 18:08:00 [只看该作者]

 


最后的茶马古道

———

------------------------怒江印象


   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的怀抱中,最后的茶马古道空灵寂寞得像一幅弃置已久的名画——题记



走出丙中洛,我们沿着著名导演田壮壮拍摄《德拉姆》茶马古道直插江底,陡然间,迎面数百米高的大理石绝壁刀削斧劈般地拔地而起,犹如石门轰然屹立,直冲云天,紧锁一怒冲天的怒江之水……。走到石壁跟前,石门洞开,怒江之水激流而出。这就是几百年来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雄关隘口——石门关。

石门关,将怒江大峡谷最后的20公里与外界相隔,在危崖间留下一条崎岖的道与外界相连,守护着怒江大峡谷最后的自然。石门关外,车水马龙,纷纷扰扰,石门关内,宁静嫣然,恍若隔世……北出石门关,青山巍巍,染一身青黛。这里除了偶尔传来的驮铃声在峡谷与怒江间回应,一堆堆溢着青草味道、散落在我们前进方向的牛粪、马粪,最多的身影是那些三、五成群,结伴而行的年轻男女了。这些从喧嚣浮躁、到处布满了尔虞我诈的陷阱和无耻欲望的城市中抽身出来的年轻人,背负行李,以步行者的方式怀着对茶马古道的虔诚和对怒江大峡谷神秘的向往,体察自然的原味,感受茶马古道的生命力;体味畅达于旷野中的快活,把身子紧紧地挤危崖绝壁之间,面对咆哮如雷的怒江,让自己的心跳和怒江大峡谷的心跳同步……。你才知道,对城市的背叛,并不会使自己失去真正的乐园,相反,会因此获得人类理想中的伊甸园。

在这条最后的茶马古道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大自然的节律相协调的自身存在。

2003年3月,著名电影导演田壮壮带领他的电视剧组从石门关赶着马帮出发,沿我们脚下的这条茶马古道,翻越5000米高的梅里雪山,碧罗雪山,行至西藏察瓦龙再原途返回,一路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喝雪水,吃糌巴,睡火塘。历经了他一生从没有过的艰险,历时五十余天,拍摄了他的“茶马古道”系列片之一的记实德拉姆。田壮壮慷慨万分地对媒体宣称;是他和他的剧组用“生命换来”的茶马古道系列片的第一部“德拉姆”。影片用高清数字的色彩和构图真实的表现了怒江大峡谷独到的人文地理环境。在圈内、圈外引起了剧大的反响,并在翠贝卡国际电影节获纪录片大奖。丙中洛从此为国内外所知晓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9 18:11:00 [只看该作者]

 

秋那桶,茶马古道上的村落在喧嚣与浮躁的时代中护卫着怒江峡谷最后的宁静。一座钢索斜拉吊桥横跨怒江,桥头竖立着汉、藏双语书写的指路牌——“德拉姆”。“德拉姆“,在藏语里就是“仙女居住的地方”,村旁旁散落着用一根根圆木围成,石板铺就的怒族民居,掩映在绿荫的树丛中。路边的草丛里,一只黑色羽毛的老母鸡带着一群五颜六色的幼雏在红土中拼命的刨着,一片收割完毕的斜坡上,老牛悠然自得的回味着玉米茬最后的甘甜;几头猪不停地在村头拨弄着从核桃树上掉下的泛着青绿色的新鲜果实,嘴里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远处的峭壁上山羊吁吁的叫唤着四处奔耍羔羊……。偶尔遇到的村民饱经风霜的面孔始终闪动着让我们无法理解的太阳般的笑容,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哀怨和自卑。狭长的山谷散发出的各种花草的味道在阳光下的和煦下自然地弥漫着,微风与灌木枝叶轻轻地婆裟抖动。小鸟动听的欢叫从对岸传来,远处山巅的皑皑冰峰庄严地关注着两岸的生灵。还未收割的那一小片土地泛着青稞的秋黄,沐浴着落日的霞光,透射出一股奇妙迷人的风采,显得金光灿烂,与裸露着的红色土壤相互尴尬的搭配在一起。玉米围挂在屋檐四角金黄灿烂,深褐色的石板屋顶默默的仰望着高天流云。在太阳光影的掩饰中,山村的宁静安详地显现出生命与自然原本的质地,调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调,这是一种可以化解焦躁的安然。居住在怒江两岸的山地民族在贫瘠的生活中,以安详的心态、从容的看着天空的云卷云舒,看着地上的花开花落,看着世间的人聚人散,这便是一种安详与平淡,也是一种自然与生命和谐的永恒。与城市中到处弥漫着的欲望张狂相比,这里显示着一种优良地生命质地,它与豁达、宽容结伴,以宁静安然为人生的内容,这是一种可以化解愁苦与心烦的宁静。他们仿佛不是生活在我们人类的(在我们这些城里人眼里)这个星球上,四周分外的平静,村民平静、淡然,生活悄然无声……。怒族山寨赋存着世间罕有的淳朴。村民拗黑、善良的面孔上找不到一丝一毫的奸诈,我的同行以一个十分专业的摄影家的激情专注地用镜头记录着人间的世外桃园,生怕它会从我们的眼前随西去的光阴逝去。她要把怒江的纯粹美景变成影像中的美丽,带回喧嚣的高楼大厦中去慢慢地欣赏……。我站在云贵高原的顶端触摸近在咫尺神的青藏高原的神秘;高山峡谷散发出奇特、诱人的魅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9 18:13:00 [只看该作者]

                   (三)

我们四处张望,寻找那个完全遮蔽在绿茵的灌木丛中,叫“石蘑菇”的景点时,热诚、好客的怒族汉子竟然放下手里的活,来到一片绿荫前,要为我们砍去那片青山不可缺或的绿茵,现出蘑菇状的巨石,让我们倍受感动和意外。如果真要是仅仅为了满足我们这些城里人的一时兴起的欲望,就毁了眼前这片与他们朝夕相伴生命绿荫……,无疑是我们对生命的一场浩劫。因为我们的阻拦,怒族汉子最终没有砍伐覆盖在石蘑菇上的那一片绿茵。我们宁可错过也许是今生不可多得的奇遇,也绝不会放弃在此收获心灵的欣喜..。我仔仔细细的打量眼前这个最多也就三十出头、衣着苟偻、矮小、瘦弱,一脸的灰色,和长在路边坡地里的玉米茬一般高的怒江汉子,让我想起了我插队时的那些景颇族兄弟,顿时生出许多的亲切。我想;他其实并不情愿砍去这片与他们石屋相伴的灌木丛。他刚才的举动,是因为不愿让我们这些千里之外的客人对怒江有一丝的遗憾这才是生活在茶马古道上的怒江人的本份。

对于他们;茶马古道的生活艰难困苦,永远不及他们给予别人温暖时的快活;贫困无法抵消他们心底的爱,善良是他们给客人的最美丽的笑容,是他们真诚的为人类守护着这块最后的净土。这里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奢侈繁华,但也不会有城市中的人心叵测。多少怀揣着真诚而来的帮助,多少明媚而纯粹的心境竟然被我们的恶意审视、猜忌和防备的目光灼伤,我们应当为此感到不安……。我伫立在化为一片绿荫的“石蘑菇旁,从心底里敬慕这些在贫困中生活,但内心并不贫困怒江人。是他们让我看到了人性善良的光洁。有人说;怒江其实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宝藏的福地,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拥有我们这个世界上许多处在灭绝边缘的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最为神秘的生态自然;不可思议人文地理现象;一个比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质现象更具活力,生命现象更为奇特、更具前景的旅游胜地。

怒江大峡谷赋存可观的铅锌矿、金矿和银矿,有水晶石,黄玉,到处是丰富的大理石;惊涛骇浪的怒江蕴藏着数千万千瓦的电能。怒江人守着金饭碗而贫穷不是因为他们的愚顿,仅仅是因为他们与自然的亲近,对高山的仰慕,对江河的敬畏,对蓝天的珍爱……。感悟这种“愚顿”,我们倒觉得那是他们的纯朴与高尚,这种高尚来自他们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在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欲望而征服、毁弃自然时,生活在怒江两岸的各族人民依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因为贫困而疯狂地向大自然索取。他们把怒江当作他们的人生伴侣,把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当成他们的手足兄弟,他们从不以征服自然的主人自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9 18:14:00 [只看该作者]

他们和我们插队时的那些景颇族兄一样曾经是游牧部落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从遥远的蒙古高原一路迁徙至怒江大峡谷的那一时刻,他们就虔诚地相信;人类心中若没有对大自然的敬畏,行为便会失去约束,最终一定会走向灭亡,与自然的和睦相处是人类最理性的选择。在怒江大峡谷间穿行,自然会生出许多对生命的热爱、对纯朴的仰慕,对贫困的关怀,对自然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实质是世居怒江两岸少数民族对人生最朴素的信仰。他们认定;在他们的遗传基因中;如果缺少这种信仰,便会陷入居无定所的境地。因此,他们宁肯选择贫困也绝不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侵害自己赖以生存的天地。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了大自然的今天,也就会没有他们的明天。他们为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享受而忍受穷困,我们没有理由鄙视他们,反倒应当鄙视我们自己。为了弥补我们的缺撼,怒族汉子在他的石板民居小屋里盛情地款待我们。这是一幢四周散布着新鲜牛粪、独自与绿茵相伴,带有典型怒江色调的石板屋。用完整的圆木围成的石板屋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屋顶上铺就的石板整齐划一,厚薄均匀,象经过机械加工似的,独门独户,精致惬意。门口木拄上拴着水牛嚼着满口的白沫,慢条斯理地咀着玉米杆,满地乱刨的猪见我们飞快地奔进屋后的竹林里……;门前蹲爬着的狗见到我们,起身抖了抖身上的灰尘,友好地向我们摆尾致意……。狗的友善,让一直怕狗的妻子感到特别的高兴。可当我们踏过石板屋门坎的刹那,小屋外表的精致典雅,光亮辉煌的映像等不及我们回过神来,便跌进一片漆黑之中。屋里的漆黑一团让我们感到生命的狭窄,拘谨。这是一种在贫瘠中弥漫的黑暗,让人不忍端详的黑暗……谁也不敢轻易地移动脚下,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碰倒什么……。除了屋中央的火塘静悄地留下一堆白色灰烬外,显出一点光的颜色,四周一片黑暗。好一会儿,待我们适应过来,才发觉在屋的一角卷缩着三个什么也没有穿的孩子。我和妻子试图摸索着向孩子们走去,打破黑暗的尴尬…….。

女主人羞涩地告诉我们,这屋原本是有电的,因为年前泥石流冲毁了电站,加之怒江大峡谷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名录以后,他们便不随意的砍伐四处的灌木.火塘只有在天冷时才燃起。当我从怒族汉子手中接过他们自制的杵酒时酒液在黑暗中波光掠影,香气四溢,入口,一股滋润、清爽、柔滑、淡淡的酸甜浑身流淌,一种惬意的享受和炎热尽褪却的清凉浑身舒坦。杵酒,怒江人对客人的最高的礼仪。一种用新鲜的玉米瓣、当地特有的天仙米,加上高梁米和野鸡足稗混合蒸制,冷却后加进甜酒曲搅拌均匀,装入罐子用布密封后置于火塘边发酵,贮存与密封的土罐中的琼浆玉液。只有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招待重要的客人时,他们才会从罐中捞入盆中,加上温开水浸泡再用木勺、竹篾或藤条编制的漏斗挤压滤出汁液。杵酒营养丰富,炎热时,既解渴又解乏,还可增进食欲。除此而外,还有一个时尚的名字——怒江啤酒。质朴的怒江人用这种隆重的待客方式、真让我们这些自以为见过大世面的城市人诚惶诚恐,感动有加。作为对他们如此隆重的回报,最初我们打算凑上几千元表示感谢。但出于朋友间的尊重,最终改成把我们准备在怒江过中秋节的全部的东西送给他们。因为他们我们看做朋友。我们当然知道;我们满车的那一包包,包装精美、富丽堂皇的中秋礼物和他们盛在残缺边缘土碗里的杵酒相比,他们用雪山洁净的山泉和怒江大峡谷生长的玉米、野生米酿成的琼浆玉液对我们才更加的弥足珍贵,酒中荡漾着的那种纯纯的甘甜美美地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我一边回味着这份不可多得的真诚,一边想象着如果把这滋润心田的杵酒,做成精美的包装放在超市的货架上,那一定是一种多么时尚健康的美味啊!在这黑坳坳的石板里,我触到了底层呼吸的空气,在黑暗中我们摸索到了生活的真实和真诚。秋那桶的石板屋让我明白;原来,还有更多的生命是如此的艰辛而自在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这漆黑的小屋里,你的情感是清醒的,你的精神是清醒的;你的灵魂同样是清醒的。有人说;他们的贫困来自他们的懒惰。如果亲眼目睹到他们世代在陡峭的山坡上汗流浃背地从石头间刨出巴掌大的地,种上玉米、青稞,勉勉强强地维持着生存的基本;为我们保持着青山绿水,天的蔚蓝……。我们还会心安理得吗?淳朴沾着贫困和悲凉,掺着无奈与安生于命;也许只是他们的故事或许是我们父辈的故事,一滴一滴地坠落下来,渐渐地汇成汹涌澎湃的怒江,不动声色的在岁月里流淌。在我的眼里,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少数民族是贫困的,但我也发现;他们的脸上绝没有内地贫困地区一些汉族脸上常有的那种麻木和冷漠。他们始终怀着清晨一般的心境,平和、开朗;在他们的眼里,生活的艰难困苦永远不及他们给予别人温暖时的快活,生活再贫穷也无法抵消扎根于他们心底的爱,善良才是他们幸福的通行证。他们为我们守候着人类灵魂的净土,让爱在漆黑一团中绽放光芒。在我的眼中,这黑黝黝的石板屋,更象一座座超凡脱俗的庙宇,拒绝了车水马龙的嘈杂,隔绝了喧嚣尘世的浮躁,挡住了功名利禄和金钱的诱惑。面对惟利是图的商业文明的围剿,独守被人遗忘的世代清平。怀着对自然的虔诚与恭敬,以平和淡泊的心态,用真诚的微笑感染着来到这里的形形色色的面孔。在这个与西藏彼邻的小山村,你会由衷地体会到大自然与这里的村民之间的那种妙不可言的亲近……。当地的希望小学的教师告诉我;两年之后,将从这里修建一条通向香格里拉和西藏察瓦龙的公路,那时,也许再也看不到这条在横断山脉延续了千年的生命线了。我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茶马古道,直到太阳的光彩变成了山崖上的一道道流光异彩时,我依然走在这最后的茶马古道上,用自己的灵魂去体验怒江大峡谷的质朴,体验生命的重新发现与感悟;这其中的质朴是人类与其他生命共生共存的自然选择。我钦佩那些步行者;他们以步行的方式感悟与自然的交流与亲近。茶马古道;一侧是怒江的激情,一侧是村落的宁静。这种自然与自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无疑是将哲学提升到了一个高雅的境界。

高山流水;山一步,水一步,风一步,雪一步,最后拼出我们这个星球上最美的拼图“自然天成”;这才是怒江大峡谷最真的写真与印象……。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9 22:21:00 [只看该作者]

    很多还处于自然状态的民族文化中都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因此而形成对自然的保护。楼主让我们真正了解了这种文化。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0 10:38:00 [只看该作者]

茶马古道是一条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岁月尘埃好友的《最后的茶马古道》之行,真谓是历史足迹的考察。我在丽江拉市海湿地走了一段称是“茶马古道”原始山路,从这里翻山15天吃住在山里可到达昆明。大约要给导游员500元导游费。楼主怒江山寨走访纪实,使我们大开眼界。欣赏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1 14:18:00 [只看该作者]

茶马古道探秘幽,

自然风光真灵秀,

更有山民多淳朴,

令人思索生命优。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谈空耽静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7 积分:1164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0/12 14: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4 13:35: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