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谢了荼蘼春事休----说说二十四番花信风


  共有83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谢了荼蘼春事休----说说二十四番花信风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啰啰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207 积分:1555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9/12/6 17:10:00
谢了荼蘼春事休----说说二十四番花信风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0 21:29:00 [只看该作者]

 

谢了荼蘼春事休

----说说二十四番花信风

冬季近晚,初春将来,古代的人们又开始计算花信风了。

所谓花信风,是指在某一节气时开的花和风候。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而活动,应花期而来的风叫信风,花信风就是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陆游《游前山》说:“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就是关于花信风的描绘。

花信风为二十四番,一番五日,共计一百二十天。古人把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气节,按每五日为一候,划分出二十四候来。每候应一种花信,产生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为何从小寒到谷雨才有花信风呢?这是因为腊月和正月“冬随其时”,是一年数九的最冷时期,花的开放是依序出现的。至谷雨,就是春末夏初了。夏天一到,百花竞开,争芳斗艳,虽有信风,但不再计花信风了。

花信风是如何排列的呢?梁元帝《纂要》记载:“一月二番花信风,阴阳寒暖,冬随其时,但先期一日,有风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则:鹅儿、木兰、李花、杨花、桤花、桐花、金樱、黄、楝花、荷花、槟榔、蔓罗、菱花、木槿、桂花、芦花、兰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俱存。”又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花信风“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现在流传下来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是:“小寒,一候梅花 二候山茶 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 二候兰花 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 二候樱桃 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惊蜇,一候桃花 二候律棠 三候蔷薇;春分, 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 二候麦花 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 二候酴糜 三候楝花 。”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民谚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布谷布谷,种禾割麦”等。所以,观察花信风不但能够安排农事,也有计算节令的别样情趣。

严冬时节,百花凋零,只有梅花、山茶和水仙点缀人间春色。早春来临,瑞香和兰花最先开放在山阳或溪边。接着迎春、樱桃、望春、菜花、杏花和李花递次绽开,满山遍野都是花的世界。

惊蜇以后,接踵开放的是桃花、律棠和蔷薇。春分时光,又有海棠、梨花和木兰竞相开放,到那时节,城乡就是一片香雪海的景象了。

最应提到的信花是荼蘼,因为古人认为春天结束是在荼蘼花开的时候。所以,任拙斋说,“一年春事到荼蘼。”。另外苏轼也有“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诗句。而王琪以诗将二十四番花信风作了概括:“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三春过后诸芳尽”,茶糜花开,形容女子的青春即将逝去。吴淑姬词:“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福,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莺虽老,声尚带娇羞”诗人以莺喻人,在感叹青春的易逝。

荼蘼花开,还代表爱情的终结。“爱到荼靡”,就是指美好的爱情即将失去。朱淑贞《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幸有荼蘼与海棠”,一句长叹,让人感到词人在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时“独倚阑干昼日长”的一片寂寞。

不管是失去青春还是失去爱情,人们总把荼蘼看成是伤感的花。

但也不尽然,古人还有在荼蘼花开的时候,饮酒行乐的故事。如,毛滂的《南歌子·席上和衢守李师文》云:“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淡烟疏雨冷黄昏。零落荼蘑花片损春痕。 润入笙箫腻,春余笑语温。更深不锁醉乡门。先遣歌声留住欲归云。”

欧阳修的《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况是踏青来处远。犹不倦,秋千别闲深庭院。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醿压架清香散。花底一尊谁解劝。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描写了宋代文人踏青、祓禊归来坐在花丛下面饮酒做诗,眷恋春光的优雅情趣。

在文学作品中,曹雪芹的《红楼梦》以花喻人,暗示了几个人物的命运。小丫环麝月抽到一张荼蘼花签,签曰“荼蘼  韶华胜极”,意指花事到了尽头。荼蘼花开后,群芳凋谢,一切都该结束了,以此暗示了贾府的命运。

佛教认为荼蘼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是天降的吉兆。但荼蘼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所以,人们也认为荼蘼是“彼岸花”,是分离的征兆,并非吉利之花。佛教甚至认为,彼岸花只开于黄泉,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0 21:40:00 [只看该作者]

 

    可谓百科读物:遗补如下,引自百度: 

    古人给酴醿取了不少好名字:佛见笑、百宜枝、独步春、琼绶带、白蔓君、雪梅墩等。

  产于我国,现在较少人知道,但它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花木,《群芳谱》上说,“色黄如酒,固加酉字作‘酴醿’”。陆游有诗:“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对酴醿的评价是很高的,亦由此可知酴醿花在我国很多地方能种植,也不太少见。诗人杨万里却不喜欢将酴醿与酒联系在一起,有诗云:“以酒为名却谤他,冰为肌骨月为家。”诗人常感情用事,晁无咎甚至说酴醿应该取代牡丹为花王。 宋代王琪《春暮游小园》中有“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这一句在《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也是麝月抽到的花笺上所提,曹公以此暗示人物的悲剧命运。《牡丹亭》杜丽娘游园中有“那荼蘼外烟丝醉软”的唱词,暗示她刚目睹春天的美丽,便将要郁郁寡欢而死的悲剧。

  荼蘼花开代表女子青春已逝,也意味着一段感情的终结。爱到荼蘼,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也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在古人眼中是美丽与灭亡的共同体,即“死亡爱之花”。

  佛语云:开到荼蘼。更有人说在佛教中,荼蘼即是彼岸花(曼珠沙华):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无爱无恨的境界(涅磐)好比彼岸。

  然而那些彼岸花,每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会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啰啰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207 积分:1555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9/12/6 17: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0 21:45: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补充,学习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1 13:34:00 [只看该作者]

二十四番花信风,

报出节气管务农,

由此扯到彼岸花,

人生意境在其中。

二位了不起啊!谢谢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1 13:44:00 [只看该作者]

   过去只知道“开到荼蘼花事了”,不知有关荼蘼还有这么多典故,特别是它与佛教的关联。长知识了,谢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