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我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情结


  共有141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我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情结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山光水色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35 积分:7698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10/6/10 20:22:00
[原创]我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情结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25 13:38:00 [只看该作者]

 

 

我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情结

 

 

 “这里的黎明真是静悄悄,静悄悄的……”

 

30多年前,记得是“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底,有一天深夜,在我工作的水电站宿舍里,我还在看着一本书。应该说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本杂志,叫《世界文学》。刚复刊的这本杂志分两期刊登着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一篇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编者特地为这篇小说加了编者按,在肯定其文学价值后,指出这篇小说宣扬了战争的残酷,读者要加以批判地阅读等等。由此可见,当时文艺的春天还未到来。

 

这本杂志是我刚从单位的图书室借的,晚上翻到这篇小说时,看了开头,便被深深吸引,欲罢不能。用高尔基所说的象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形容当时的心情,并不过份。

 

小说描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位红军准尉带领五位女战士追击、歼灭潜入苏联后方的十六名德寇,最后消灭了敌人,五位女战士也全部牺牲的故事。作者善于塑造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朴实无华又富有战斗经验的准尉华斯珂夫,严肃坚毅的丽达,沉默而多情的李莎,诗意纯真的索妮亚,富于幻想却怯懦的嘉丽娅,以及美丽活泼、勇敢机智的冉卡。他们以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素养组成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群体。当看到准尉为了避免男女之间的尴尬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得不停地咳嗽,以及他同女战士之间那些风趣的对话时,我往往忍俊不禁;当看到一男五女六位红军战士面对16个训练有素的凶残的德寇时,我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担心……

 

黎明时分,我终于看完了这篇小说。我被小说所描写的故事情节所震撼,更被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所感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作品!说什么要批判地阅读,说什么宣扬战争的残酷,这想必是编者不得不说的违心话吧。

 

黎明,静悄悄,静悄悄。太阳将很快升起,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就这样,静悄悄的黎明发生的故事在这个静悄悄的黎明深深地烙进我的在记忆中。

 

过了几年,1984年初,有一天,我偶然从电视中看到原苏联拍摄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中的人物在屏幕上活了起来。我全神贯注地看完了这部电影,再次深受感动。我把电影同原著作了比较,发现影片采取倒叙回忆的手法,在改编上独具匠心。有感而发,我便写了一篇影评《成功的改编──谈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寄到《电影评介》,不久,刊登在该刊84年第3期上。如果没有看过原著,我就写不出这一篇影评。这篇影评的发表也增强了我写影评的信心,此后,我先后写出几十篇影评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并十几次获奖,被吸收为省影评学会会员。

 

又过了20余年,2005年,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由我国影视工作者改编、拍摄,由俄罗斯演员出演的19集电视连续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看到预告,我一反平时很少观看电视连续剧的常态,几乎一集不落地观看了这部电视连续剧。是的,好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拍成电视连续剧仍然是那样扣人心弦。此时,我最大的感慨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我国的遭遇,从对原著带着批判的介绍,到允许苏联拍摄的电影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再到由我国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这难道不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的变迁吗?当然,我还感慨,虽然苏联红军女战士们的血并没有白流,但她们保卫的那个祖国已不复存在了。

 

如今,在我书房的书架上,就放着一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不时会取出来翻一翻。看到这本书,我总会想起那个静悄悄的黎明……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25 15:59:00 [只看该作者]

    我也非常喜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看过改编后的电影,但电视剧没看,我怕把我早年留下的美好印象破坏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25 17:17:00 [只看该作者]

《这里黎明静悄悄》确实是一部永远不能忘记的名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26 9:38:00 [只看该作者]

这里黎明静悄悄,

苏联红军逞英豪,

且看相关发展史,

改革进程一目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广西知青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24 积分:6961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10/7/26 13: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26 18:06:00 [只看该作者]

          原版电影是对这个故事最完美的演绎,后来的电视剧是东施效颦。国内翻拍的就逊色多了去。我手头现在还有一本84年湖南出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当年买的。当时还寄了一本给空军469的一位护士朋友。现在我还时不时地在电脑里看土豆网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影片。如山水所言:好东东!

      但她们保卫的那个祖国已不复存在了---------她们保卫的那个祖国还在的,就是伟大的俄罗斯。当年的战场就在俄罗斯。当然,苏联不复存在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石希生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50 积分:4459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0/9/14 11: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15 12:18:00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小说、电影和电视剧都看过,今天把我的观后感奉上,凑个趣:

 

准尉同志的可怕失误

 

电视连续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播完了,我每集不落地都看了。当初前苏联版的电影播出时我就看了不止一次。五位苏联女兵的死真是震撼人心。说实话,前苏联电影的深沉之处在于,它让你看了之后总是捉摸,捉摸之后还想再看。

这不是,经过捉摸之后,我终于觉得,按照剧情来分析,准尉同志其实在这场行动中,存在着可怕的失误。

应当说,少校同志是离不得准尉同志的。尽管上士副排长是上级安排在他身边的眼线,并时时想取他而代之。上士同志也确实利用准尉同志与女房东的关系差一点就真的取代他了。可是一有情况,少校同志马上就用雷霆之怒来对待上士同志的小报告。准尉同志在当地作过战,有丰富的战斗经验,这次行动若是不由他来率领,结果将是可怕的。

但是首先,准尉同志只根据士兵的亲眼所见来判断敌人的数量,全没有从敌人爆破大桥和车站的实际需要来判断敌人应当出现的人数。当他听到士兵报告说发现两名德国伞兵,立即从地图上判断出敌人是冲着铁路车站和桥梁来的。可是针对如此重要的目标,两名伞兵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按照常识,伞兵至少得有两组,一组实施爆破,一组进行掩护才行。尤其是在苏军的后方,所要袭击的目标必有重兵护卫,所以突击队人数应当在十人以上。可是作家先生为了突出剧情的悲壮性,有意回避了现实的常识性。准尉同志按照作家写作的意图立即从敌人只有两名来安排一切,从自己一方人员出动的数量、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到军需品的携带都按敌人只有两名来组织。所以那些女兵就不得不牺牲了。首先在判断上出现了严重失误,士兵们还没出发,就已经处于绝对劣势了。

其次,准尉同志一行六人携带的是六条步骑枪加上他自己的一支手枪,敌人则有十六支冲锋枪。双方的武器各有优劣。

十六支冲锋枪虽然火力强大,但它们是连发武器,那些德国伞兵即使经过严格训练,毕竟连发武器射击时只有头一发子弹是经过精确瞄准的,其余的子弹都只是概略瞄准。连发武器在百米开外对单个目标射击的精度很差,它只对集群目标有效。而步枪在百米开外瞄准射击简直就像在新兵连第一练习打靶一样,何况热妮娅还配有瞄准镜。临出发时,每人携带了五排子弹,即二十五发。那么六个人就有一百五十发子弹。因为敌人数量上和火力上占优势,不能硬打,所以如果在敌人的必经之路采取交替掩护的方式,不断地从百米以外隐蔽伏击对方。敌人就很难对付。在准尉同志十分熟悉的广阔的森林和密草丛中,随便找个地方一趴,敌人不到近前是找不到他们的。只要六个人每一轮射击能击中一个人,十六轮之后即只用九十六发子弹,这股敌人就没有战斗力了。这里应当说明的是,每一轮射击不一定将敌人打死,但一定要打中他。我们可以想见,如果十六名德国伞兵每人身上都中了一枪,那他们在大量失血之后就不可能背着沉重的炸药箱步行几十公里去爆破什么铁路或是桥梁了。目前企业界也有一种论调,说在战争中对敌兵不要打死,但要打中他打伤他。因为你若将敌兵打死了,其余的人将他一埋,又继续前进了,但你若将他打伤起不来了,即使为了维系军心也得有至少两个人来照顾他,即所谓打伤一名敌人等于消灭三个敌人。

如此且战且退,准尉他们甚至可以退到敌人要爆破的目标附近,因为那里必有守备部队,他们听到枪声后也会立即出动的。当然,准尉同志或是热妮娅可能多打几枪,而那位大学生和那位胆怯的小女兵可能免不了要牺牲,因为她们的战斗力几乎为零。

而战斗经验丰富的准尉同志却采取了近距离夺取敌人武器的方式,使敌人目标明确,充分发挥了连发武器近距离射击的优势。未经几轮接触,我方就只剩下准尉同志自己了。若不是援兵及时赶到,连身负重伤的准尉同志自己也性命难保。

好悬呐。

这部作品虽然企图描写那些年轻美丽的女兵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与残酷战争的强烈对比,但是不应当脱离实际。

本来准尉同志的口头语“在战争中没有女人”以及“根据条例规定”是绝对的真理。不能为了描写人性或是人情味而忽略军队的特殊环境。相比之下,那些年轻活泼充满向往的女兵对于农民出身的准尉同志的刻板常常予以嘲笑,作家先生把市民生活的习惯搬到战时军队这个特殊环境里来了。真可怕,准尉同志也渐渐地有些迁就这些女兵了,难道是因为乡下人面对城里人时的自卑感所致?

在战争中执行任务的时候,“根据条例规定”是嘲笑不得的,嘲笑的结果是那些女兵全部牺牲。

“慈不掌兵”,准尉同志如果不是过份怜爱那些女兵而是严格要求她们,她们之中或许有些人能活下来。

我只是根据剧情来胡乱评论,因为我是个军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15 13:49:00 [只看该作者]

老石评价真有趣,

明批准尉实分析,

作者错误被指出,

看来确是军事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广西知青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24 积分:6961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10/7/26 13: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0/4 14:27:00 [只看该作者]

     嗯,老石是有心军迷。不过,小分队出发前是给上级报告了情况并得到上级的批准的。我想要说疏忽的话得让上级负责。另外,苏联红军与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管理不尽相同,他们的严格二字水分很大,从苏联红军进入我东北以奸我民女为乐就可以看得出这支部队与我军的不同。以我军的规范去思维苏军是不可靠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