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解析老齐头


  共有114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解析老齐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骆驼场子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8 积分:19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1 13:15:00
解析老齐头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6 15:44:00 [只看该作者]

                                                                                                解析老齐头

    老齐头确有其人。老其头的故事完完全全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对话,甚至每一个动作,都让我记忆犹新,就像刚刚发生过不久的似的。

    我之所以讲给大家听,一方面是出于对老齐头的怀念,另一方面还想借此记录下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人们的情感和个时期一些人们的思维方式。

    北京日报百姓写作栏目编辑陈先生大概也知道当年60多岁的老人30多年后会怎么样了。但他还是觉得看上去不太舒服,就把我最后那句“快三十年了,老齐头怎么样了,大概早也就死了。”改成:“快三十年了,老齐头还好吗?”

    很多人听了老齐头的故事后,则对老齐头为什么不跟闺女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老知青文集则在收录的文章后面加了以下一段文字:

    “老齐头又倔又犟,那骆驼场子的人是谁都知道的,那年月年轻的提起他来,总是敬而远之;老年人提起他,却带几分同情。说人是好人,就是嘴不好,心里没啥。不过故事里提起的那个女人,却始终是个谜。

    有人说那是他亲闺女,那回来就是要他回去一起过的。那麽好的事,老齐头他怎么就不去呢?

    有人说那不是他亲闺女,可看她哭的那伤心样子,绝对又不是外人。

    有人揣测在年轻他对她闺女不好,或是他一个人过习惯了。可人家大老远的赶来,总不至于连门都不让进,连口水都不给喝吧!那时候谁都不敢去问,现在倒好,老齐头早也死了,说什么也没人冲你发火了,可也没人再想问了。死无对证,到底为什么,也只有天知了。”

    别说是现在没人理解,就是在当年当地,也有那么多人对老齐头子那不近人情的举动颇有微词。

    可是反过来想想呢,谁愿意老年孤独,谁不愿意晚年有亲人的陪伴呢!

    也许在老齐头看来,要是让闺女进了门,一旦闺女看见他屋子里那副一贫如洗的样子,心里会多么伤心!

   要知道那年月一般家庭里,如果平添一张吃饭的嘴,是多么的不容易。

   看见闺女穿打着补丁的衣服前来,想到假如跟了闺女一起回去过,会给闺女一家的生活带来多么大负担!

    如果真就去了,不但会增加一个人的吃穿用度,到了还会牵连多半个劳动力来伺候他,他的晚年到底会过成什么样子?能幸福得了吗?

    可是这些话能给闺女明说吗?

    说出来闺女就能改变主意吗?

    他要是硬不去,那闺女得背多大的不孝的罪名啊!

    不近情理也许就是最合情理,

    父亲的心里,到底能承载多少慈爱。

    ——大海般不被人理解的爱。

 

作者自嘲:

一生碌碌不知愁,转眼花甲已白头。世事茫茫馄饨过,余力残年信天游。

 

附:老齐头原文 

      老齐头绝称不上是什么伟人,更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业绩;他只是亿万百姓中的一员。有如塞外道边仰仗大自然阳光雨露,而自生自灭的小草。仅有着耿直、勤劳的性格;艰难坎坷的一生和一颗善良的心。

    他是一位弱者,又曾经把对亲生儿女般的父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我们——一群年幼无知的下乡青年。


 

老   齐   头


 

      老齐头,大号齐殿举。也许出生时侯他爸就盼着他将来能金榜提名,光宗耀祖;也许是找的什么先生起的,压根儿就不知道这名儿是啥个意思。这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到六十多岁还一个大字儿不识。,瘦骨棱棱一米八几的个儿,小脑袋瓜儿上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茬儿,走起道儿来弯着个腰,两手往后一背,或是拿着个镰刀什么的,瘪嘴的下巴朝前撅着,两条长腿一蹶哒一蹶哒,还挺快,不差嘛的小伙子,还得一溜小跑才能跟上。

     要说老齐头,老贫农,又是这把年纪;没儿没女没老伴儿,早够得上五保户的份儿了。可屯里人提起他的话儿来,不是说他又喝酒糊闹,在那儿逮谁骂谁;就是说他又上谁谁谁家搞破鞋去了。五行六月天儿,人家都起早贪黑,地里头忙,他却拿上旋网水泡子里弄鱼去;十冬腊月儿,天寒地冻,人家都躲在家里,能不出去就不出去。他倒好,不是北坨子里遛闸,就是水库里凿冰窟窿钓鱼。整个一个不务正业。也咂怪,人家整不来鱼,他能整来;人家怎么下闸也打不着东西,他却很少空手回来。不是个成皮就是个半皮,再不济也有个野兔什么的。一冬里总断不了酒喝。不喝酒,乐乐呵呵啥事没有,喝了酒就没了顺眼的人儿了。怨不得说他好话儿的少呢。背后说他啥的都有,当面谁也不去惹那个麻烦。“咋着?我不好,喝酒咋的?我老齐头今年六十三,就还没吃过队里一分儿补助;头几年看水库,可大队就数我出工多;这水库没了水,哪年不干个一二百个工日!咋的?我又没白吃过队里一粒粮;又没白使过队里一分钱;喝酒咋的?”

      算起来,那年老齐头打春起扶犁扙,就有个三四十个工日;夏天看青,遛遛哒哒七八十工日没问题;花插着还上菜园里干些日子园头儿;秋天打场看场院;就这么着糙糙一算,一年下来没有二百来工也差不了多少。照那两年分红的分值,一人吃喝花消没问题。再加上队里食堂一开就是半年多,三顿白吃不算钱。怎么着一年也该有个一、二百元存款。

    68年8月份我们来这儿内蒙古大草原插队落户时,政府有规定,除了管一年口粮,头一年生产队里还得出工分儿,派一个给我们做饭吃的人。结果老齐头就来给我们做了一年多的饭,一直做到第二年年底。

    做饭每天是要起大早儿的。老齐头就干脆卷起铺盖住到我们集体户来。那哥儿几个睡南边大炕,我和老齐头儿一个炕头,一炕尾的,脚对脚睡北炕。

老齐头儿闷的高梁米饭,确白确白、肉肉头头,时不时的把个爬豆、绿豆放到米里一块煮。香噴噴儿的。比那在家常吃的机米饭要好吃几倍。那菜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荤的、素的,样样可口。一年多来,全集体户就没有一个闹病的。连在家老闹肠胃炎的老潘,那胃病也不知啥时节就好了。在我印象里,那年老齐头并不怎么喝酒。

     转过了年,年根底,也就是又到了冬闲时节。家家户户积稼杆、打柴草、拾牛粪,准备抵御冬天的严寒。队里几位当家的,扎在一块堆儿核计着,是不是利用这冬仨月,开个豆腐房……。

想做豆腐,当然得找老齐头儿。

明五暗七、两间一通联的队部里,腾出一角安上磨盘,磨盘上方,房樑上放下绳儿,吊着一个大泥瓦盆儿。那盆底儿钻个小孔,孔里插了根儿黍秸杆儿;窗底下一遛三只大号水缸,三只大铝盆。准备泡豆子用。外屋灶房间,一口又矮又粗的大口缸,靠灶蹲着;旁边两付水桶。灶台边水舀子、炊帚一应用具样样俱全。锅上方房樑上,照例垂下一条绳子,可吊着的不是大盆,却是两根水平十字交叉的短棒。甭说,这一切,都是按老齐头儿意思安排的。

     “这老齐头儿一挑水也挑不走,整两付水捎干啥?”老齐头听着说三道四的话儿,眼皮也不抬,只做不知。

      一切准备就序,还少一个小工,挑水、烧火、看磨道、刷家伙。那年我不准备回家过年,就成了豆腐房唯一的伙计。

    都两年多了,我还真不知道老齐头儿住哪排房。借着帮他搬东西的茬儿,走了一遭儿。小村不大,约莫着也就十来分钟,拐弯抹角,早来到村北头靠中间两间小土屋前。屋后身儿是一片沙丘,小屋本来不高,北墙又被黄沙埋了半截。土黄色的小屋和土黄色的沙坨包融为一体。远一点是近十来年抗沙培育的小树林。林业队队部就在那丛林深处。

    来到门前,摘下那把用手一拧就开的小锁头,穿灶间,到了里间屋,老齐头儿把吃饭用的家伙事儿、旧毛巾、酒壶酒盅儿,一股脑儿装进一个发了黄的小布袋里,铺盖卷成一卷儿。前后也就两三分钟工夫。整个里屋除土炕上的一领半旧的炕席,外屋灶台上一口铁锅外,就只有靠门边的那只小水桶了。

他四下看了一眼,似乎还比较满意地点了一下头。把铺盖卷往掖下一夹,小布袋儿递到我手里拎着。抬腿往外就走,“这回咱又能睡个现成的热炕头了。”

    一转儿转眼儿,却看见一只半大克郎儿,黑底儿白花儿,毛色锃亮、圆圆滚滚的,跟在脚底下直打转。老齐头儿打口袋里摸出半块馍,填到它嘴里,顺手在他脖梗背儿上抓了抓。那小东西小尾巴卷卷着,甩哒甩哒的跟了出来。挂好锁,径直往回走来。那小猪崽儿也一直跟回队部,正好赶上伺养员开饭,一头扎进队饲养的猪群里吃食儿去了。——这就是他全部家产和他家唯一的牲畜。

磨豆子之前得先把豆用水泡上。想着第二天能泡开发足,半夜得起来结一回豆子,要不老齐头儿咋搬到队里来了呢?这到也好,省的他老人家还得准备大冬天烧的。

     行话里管那些几天也泡不开的豆儿,叫贼豆子。这贼豆子要多了,还真麻烦:少出豆腐不说,浆还磨不细。听老齐头儿的,每盆里抓上一把青豆,说是豆子好发不说,做出豆腐白里透青,还好看。

粮仓里大囤大囤盛满了各种粮食,粮种。保管员去库里取(读QIU)豆子时,老齐头也跟了去,顺手撮出一下子碾好的小米儿,那保管员只是不见,自顾自转身锁好库房门回来。可也是,就算那老齐头一天八顿,可着劲儿造上二年,那囤米还见下了不成?

    套上牲口,把泡好的黄豆堆在大磨顶上。磨一开转,黄豆自个儿顺磨眼流进两扇磨之间。同时一道水线就从磨盘上面吊着的泥盆儿孔,径直流进磨眼里。原来这一边进豆粒还得一边捝水。水多了叫浆长了;水少叫浆短。长了短了都磨不细,那插在盆底孔里的黍秸杆儿,不光用来调节水量,还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水流的方位,引导那水溜对准下面的磨眼儿。

    大磨托盘儿最外圈边儿也有一个圆孔洞,孔洞下面接着一只水桶,等流满一桶浆粥,赶紧用另一只桶替下倒进灶边大缸里。

      到齐一个豆腐的浆,烧开了那一大锅水,老齐头又亲自上阵,掏起大舀开水,紧着往缸里到,一边到还一边在缸里搅合着,这叫砸浆。大缸快承满时也就搅拌均了。稍稍喘口气就得趁热过包。三尺见方一大块白布,四角往十字交叉的短棒端头扎牢。恰好在锅上方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兜布,掏进几舀子热浆粥,两手抓住左右两角兜头,来回上下倒动那兜布,浆水就流进大锅里。也亏了那老齐头子长手大脚,还得往里添浆、往外掏渣子呢!换了我,登上橙儿也够不着啊。

    豆渣过滤出来还需要用热热的开水反复冲洗,力求把豆渣洗净。过完三遍包之后,浆渣彻底分开,老齐头儿大勉裆裤往上的单布小褂早塌了个透。到里屋热炕头披上棉袄叼起烟锅直喘气。

浆烧开后倒到缸里凉凉,就可以点豆腐上屉了。

     点卤前,老齐头儿到大浆缸前看了看,拿了根光滑溜溜的黍秸杆顺缸边插进豆浆里往上一挑,浆面一张浆衣就整个被挑了出来,成了个半圆形,挂在黍秸杆上。来回扇了扇,撕下一块塞到我嘴里:“嚐嚐,这可是好东西,这可是咱们的那个、那个专利。”也不知道是打哪听来“专利”这么个词儿,反正是只许我们吃,不许别人动的意思。说话的时侯,那眼角诡谲地笑着,简直就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我一嚼,又香又嫩又滑溜,真正的大豆精华。要是顺边上提勒出来,垂成一条儿,挂绳上干透了,就是商店卖的腐竹。一缸豆浆才出一根腐竹,怨不的卖的那么贵,又都是折了一百八十度弯儿的硬棍儿呢。

做这一个豆腐怎么也得五六个钟头,一天仨豆腐是从早忙到黑,磨道上两头牲口倒替着转;连吃饭、喘气儿都得叉着空儿来。做出的豆腐还真个白里透青、湛青碧绿,托出刚下屉热腾腾的豆腐块儿,颤微微,颠倒不碎。刀切处光滑透亮,细腻非常。

      切剩下的边边檐檐,老齐头放到的小锅里,葱花呛锅,对水咕嘟透了,就着油汪汪、金黄黄小米儿焖饭不抬眼儿的吃着。谗的那些来看热闹的毛头小子们直嚥口水。打那儿以后,一天仨豆腐,那就三顿离不开豆腐菜。

     “这叫干啥吃啥,咋的?”

队里说了:谁家要豆腐,拿豆子来换。保证那豆子能出多少豆腐拿走多少豆腐,一块儿不落。

图啥?就图落下几大桶豆腐渣和那几桶泔水。可别小看了那豆渣泔水。豆渣喂马营养又丰富、牲口又爱吃。省下那规定的一匹马每天八斤的口粮,全队二十几匹马一冬下来就是两万来斤粮食啊,赶到来年开食堂,大伙儿吃着是绰绰有余。那豆腐泔水喂猪,还不是得眼瞅着上膘啊。

    老齐头儿可累够呛,工分儿到是挣多了,喝酒的工夫却没了。到底年岁大了,经常大白天儿的往被头儿上一歪就睡着了。身子太长,弓成个大弯儿,两条长腿拳拳着,脚丫子才搭到炕沿子上。一吸气儿,两片薄嘴唇就瘪进去闭上;呼气儿时候先是嘴唇鼓起个小包,然后裂开一个小缝儿,紧接着噗—的一声把气吐出来。嘶——,噗---!嘶——,噗---!听上去煞是有趣。引得那些赶上看热闹的,指手划脚,嘻嘻哈哈。老保管就赶紧过来,皱着眉头,板起脸,食指头竖在眼前,示意大伙儿不许出声,把个闲杂人等撵了个干净。

      那年夏天我就走了,上湖北参加三线建设去了。

又过两年转回北京,和回京探亲的同学聚会时,问起老齐头儿怎么样了。“还那样儿,不过喝了酒骂人时侯少了。”

      “不过去年秋天,有一个四、五十岁的女人来找老齐头儿。听说从老远老远的什么县、什么公社,下了长途车又走了二十多里路来的。穿一身带补钉的蓝布褂儿,手里拿了个小包裹。那老齐头儿楞没让人进门儿。堵在门口先是说,后是嚷,接下来就开骂。骂的那叫难听,从头晌骂到日头偏斜,连口水都没让喝。那女人也不言语,靠着窗头只是低着头儿哭。看看要赶不上长途汽车了,才捂着脸,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回头的走了。”“后来听说那是他闺女,那回来是想接他走的。

    打那以后,就再也没人提起过老齐头儿的消息。快三十年了,老齐头怎么样了?大概早也就死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6 21:06:00 [只看该作者]

          农村时常有这种老人,我在南方水利工地干活时就遇上一位,一辈子没成家,队里派出来挣水利工,在工地上管仓库,年轻人开玩笑叫他小丁,他也不恼,可谁也别想从他手里多领半袋水泥,每天把撒了的水泥扫到一块,装上袋再发出去用,不知给节约了多少钱,自己成天灰头土脸的都成个水泥人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7 9:34:00 [只看该作者]

中国百姓老典型,

倔强认真有技能,

个人生活不怕苦,

习惯万事不求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骆驼场子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8 积分:19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1 13:1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9 9:22:00 [只看该作者]

           农村时常有这种老人,我在南方水利工地干活时就遇上一位,一辈子没成家,队里派出来挣水利工,在工地上管仓库,年轻人开玩笑叫他小丁,他也不恼,可谁也别想从他手里多领半袋水泥,每天把撒了的水泥扫到一块,装上袋再发出去用,不知给节约了多少钱,自己成天灰头土脸的都成个水泥人了。
     是,......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9 20:00:00 [只看该作者]

拜读骆驼场子的《解析老齐头 》的故事,用笔有神,把老齐头写得非常地道。非常棒的人物小说。老齐头--东北单身汉的代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骆驼场子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8 积分:19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1 13:1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9 20:48: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版主的理解。

     回想起插落户的农村生活,就会浮现出那里人们真诚的情感,朴实的性格。我只不过是如实的记录下了点滴记忆。那些很不容易忘记的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0 15:51:00 [只看该作者]

真切的实际生活体验!说出来就是最美的故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骆驼场子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8 积分:19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1 13:1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1 11:51:00 [只看该作者]

      是,也许吧。

      还有也些旧时的物件,不起眼的,不值钱的,当破烂卖都没人收的东西,但里面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让人睹物生情,使人浮想联翩,能回想起那些往事的物件。比方说,我家那条旧线毯......。

      就很容易联想起一些在别人看来真真算不上什么的事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骆驼场子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18 积分:19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1 13:1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5 14:36:00 [只看该作者]

 

     不时想起那些善良的人们,想起那些美好的事情,

     正如诗人说的: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变成亲切的留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6 9:3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骆驼场子在2011-4-21 11:51:00的发言:

      是,也许吧。

      还有也些旧时的物件,不起眼的,不值钱的,当破烂卖都没人收的东西,但里面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让人睹物生情,使人浮想联翩,能回想起那些往事的物件。比方说,我家那条旧线毯......。

      就很容易联想起一些在别人看来真真算不上什么的事情。

不知楼主注意到没有?

咱下边有一个叫做“回忆与收藏”的栏目。

您可以将尚存的旧物件发到那里,再写上点什么。关注的朋友一定不少!


 回到顶部
总数 11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