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亮剑》而随想
电视剧《亮剑》播出之后,我可不是一般的有兴趣而已,我简直入了迷,并随着各个地方台的转播又看了不下六遍。李云龙这家伙真是个人物,无论什么强悍之敌都别惹他,惹了他就得付出沉重代价。甚至在追求异性上,连比他资格老的军级首长都得退避三舍。
他不仅是作战勇敢,遇事爱动脑子,他还有些经营头脑。比如他这一个团级建制竟有八个营,还有自己的炮兵和骑兵,而且若不是旅长闻讯以“敲诈”手段打他的秋风,他的团里可就不是仅有一个骑兵连的问题了,而是拥有一个骑兵营。所以他所在的团在同级建制里边,拥兵最多,兵种最全,装备最好。这还只是他后来新接手的一个团,原来他因为受处分而交出去的那个团在反扫荡战斗中“一亮出家伙,敌人全傻了!”
这就是八路军在敌人后方那种严酷环境中反而能发展壮大的原因,李云龙不愧是八路军指挥员中的典型代表。
可是当日军调集重兵进行残酷的大扫荡时,连独立团也得突围,退据山区展开游击战,毕竟当时日本是强国。所以独立团像其他部队一样,人员损失三分之二,营连干部基本打光。骑兵连连长在全连牺牲殆尽,自己也被敌人砍掉一条胳膊的情况下,仍然高喊着:“骑兵连,冲锋!”孤身一人冲向敌阵,把自己的鲜血洒在祖国的土地上,那种悲壮真是叫人荡气迥肠。
根据资料来看,当时日军在华北兵力严重不足,他们在军事上执行南进政策,也就是除了在中国大陆,日本还要抽调重兵攻击南亚诸国,尤其是日本竟然还想在太平洋上与美军决一死战,具体到华北地区,他们在占领区当然兵力空虚。可就是在这种空虚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能以压倒优势进行残酷扫荡,给中国军队造成重大损失,日本当时在国力上强于中国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日本与苏联签有《苏日中立条约》,如果他们当年不去主动招惹美国,而在侵占了东三省之后,利用远交近攻之策,一心一意消化在中国得到的利益,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那他们的兵力就不会像当时那么空虚。仅一个九一八事变,日本就占领了比他本土面积大几倍的地区,如果他接着哪怕是只占领中国的沿海诸省,他的资源拥有量也足以改变日本的资源贫乏状态,同时中国的抗战要想取胜恐怕八年也拿不下来。但日本的目标不仅是中国,而是整个亚洲。所以他们四处开花,八面出击,尽可能得罪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最终美国给他甩了两颗原子弹,苏联百万大军攻占了他苦心经营十四年的战略基地满洲地区,他才不得已而投降。
所以日本的战败其实败于他们自己的太狂妄太贪婪上。
想当年日本处于中世纪封建专制社会的时候,对于封建制度他们还要向中国学呢,在文化上他们也受中国影响颇深。到了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向西方派出留学人员,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社会制度。可是同在英国学习海军的中国的严复和日本的伊腾博文学成归国以后在各自国家的境遇却大大地不同。
严复回到中国,满腹的才学无处施展,老佛爷把主张改良的知识分子们送到北京的菜市口砍了头,连光绪皇帝也被软禁。所以严复只能把西方的《天演论》翻译出来,作为自己曾经留洋的纪念。那些自认为学得了西方精髓的文人学子,面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制度,最好的境况不过是陪太子读书而已。
而日本的伊腾博文学成归国,却立即入阁拜相,领导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之路,并且经甲午一战,打败了当时拥有北洋水师貌似强大的中国。看来那个小小岛国上的天皇与大陆中国的老佛爷相比,其忧患意识不知强出多少倍!
当然中国也有像辜鸿铭那样生于南洋,在西方留学并且获得二十几份博士、硕士和本科文凭,精通九国语言,直到晚年仍然能够整本的背诵英国文学名著的知识分子,回到中国之后却不思改革,只知死心蹋地维护帝制,反对共和并主张纳妾的知识分子,至死后脑上还留着辫子。
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时候,中国军队并非没有洋枪洋炮,只是当时皇族反对西洋事务,不肯接受现代化兵器,所以皇宫的禁卫军依然在在使用大刀长矛和弓箭而已。与此同时,两广总督张之洞、淮军首领李鸿章以及镇压义和团的袁世凯等重臣麾下,则拥有几十万配备着最新式的现代化装备的新军。老佛爷此时才晓得洋枪洋炮的厉害,急发十几份电报调李鸿章进京勤王,可是李鸿章只到了上海就托辞不走了,老佛爷无奈只得任命李鸿章为议和大臣,结果李鸿章立刻就到了北京。在当时山东、福建和两湖等东南沿海地区,那些手握权柄的封疆大吏互相串通搞什么“东南互保”并且向西方列强传递信息:打入北京可以,再得寸进尺我就不客气了。所以八国联军没有追到西安去捉拿老佛爷。
看来那些洋务派是想让老佛爷体会一下洋枪洋炮的厉害,果然老佛爷到了晚年也开始对洋务感兴趣了,甚至同意修建铁路。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老佛爷喜欢法国香水,所以才对西方事务有些兴趣了吧?
至于两湖总督张之洞在汉阳引进德国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建立的汉阳兵工厂,所生产的新式步枪“汉阳造”直到二次大战中还是在抗日前线国民党军队里主要装备的制式枪械。
可是中国却从此落后于日本了。
日本人有一个优点。凡是比他强的东西他都要认真地学习,不管你是否在意识形态上是他的敌人。以至于到后来以凶残闻名的日本军队,在前线遇到宁死不屈的抵抗者,在打死他之后也要对他致以敬意。无论是面对国民党的张自忠将军还是面对八路军的狼牙山五壮士,他们都把全体官兵集合起来,向顽强的敌人致敬。我们很难想像八路军会为打死打伤我们多名官兵的日本军人举行葬礼。我的资料有限,所以我发现解放军在这方面唯一的记录就是在中印边界反击战中,印方一个廓尔喀连队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端起刺刀无一例外地跳出战壕冲向蜂拥而来的解放军的一个团,最后全部阵亡。解放军在安葬他们的时候向天鸣枪以示敬意。
有了这种向强于自己的对手致敬并认真学习的胸怀,使日本能在战败并被外国军队占领之后很快地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诸方面迅速地再次处于在世界上领先的地位。相比之下,我们某些网站上那些只会骂脏话的所谓民族主义“爱国者”真叫人无地自容。
日本迅速地强盛起来,中国终于堕落成为任人宰割的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可是正因为中国人民不甘于如此积弱下去,所以他们前仆后续地起奋抗争,也就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李云龙式的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人物。
日本虽然给中国造成过巨大的伤害,但它毕竟是与我们一衣带水之邻,如何与日本发展正常的关系就成为我们的课题。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岛国,它的原料和市场都要依赖国外,所以在相当一部分日本国民中,对于向外扩张都持肯定态度。军事的手段不行,他们就研究经济的手段。对于这样一个邻居,靠打打杀杀的手段来对待,那冤冤相报何时了,历史也早就证明武力不是一种靠得住的手段。那如何与他们和睦相处,并双赢互利,要靠两国人民共同努力。如果李云龙今天依然健在,他恐怕也会去访问日本。因为当年的抗日名将王震就曾在中日还未建交时率团赴日本考察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