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浦江情之桥


  共有242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浦江情之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浦江情之桥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31 16:01:00 [只看该作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浦江情之桥(上)

  

  从小在浦南边缘乡镇长大的唔呶,1966年淡秋时节进了公社小镇的初级中学,上了个把月的课,按惯例放秋季农忙假,农村同学回自己的生产队务农,小镇上的同学便由学校联系下周边生产队劳动,割稻、脱粒、摘棉花什么的,个把星期的农忙假结束又开学了,但没有上几天课就停了下来,小镇的文革算开始了,首要任务是学习,大串联式的学习开始了,大串联的首个目标是上海,乡巴佬一个的唔呶,还真没到过“大上海”,确切地说,知道自己是浦南人却没有到过浦北地界上去看看,更没有到过大上海……
  
  那年初冬唔呶虚岁才13,家里怎么啥得孩子出去“大串联”?唔呶是把革命的道理与经风雨见世面的理想,来来回回、一遍又一遍的给妈妈说,给奶奶讲。好在唔呶“磨功”好,嘿嘿,她们同意了,而且还给了五块钱。就这样与邻居家同学随着学校串联的队伍北上了……
  
  转了三趟车来到了西渡,头一次见到浦江,如此开阔江面,对岸是发达的闵行工业区。也头一次见到大小汽车也跟人一样“坐船”,这船可大了。唔呶问同学哥,不是说黄浦江有“江猪”,能看到吗?同学哥说,阴雨天才冒到水面呢。唔呶还问,要是造个大桥该多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同学哥说,不远的将来会有黄浦江大桥的。渡船靠岸后,再坐车去徐家汇,这公交车也比郊区车大一倍呢,还是两节的巨龙车,沪闵路好宽哦,乡巴佬啥都新鲜。
  
  到了“徐家汇”有回家似的亲切感,这“徐家汇”与老家的“钱家圩”乡下读音是一样的。再坐电车26路,这车上有两个“辫子”的就叫“电车”,唔呶特别关注这“辫子”,乡间有“翘辫子”一说,原来辫子翘起来了,就不通电了,呵呵,“死了”。这车又是从头坐到底,来到赫赫有名的外滩,黄浦江唔啦又见面了。晚上住哪儿?嘿嘿,说出来会“开心死的”,入住“海关大楼”。唔呶住三楼大厅,足足有四五溜排得整整齐齐地铺,估计这大厅住上个把连没啥问题哦,还暖气开放呢。同学哥里有早来一两天的,都是楼上“包间”,这热气更是“呼呼”的……
  
  唔呶与邻居家的孩子两人人影不离,说还是看黄浦江上大轮船吧?还看外白渡桥?说去就下楼了。到了外白渡桥看到这3路电车与26路不同,地下是铁轮子辊钢轨,不按喇叭敲钟,“铛、铛、铛”的,晚间了也没啥人,上去坐坐……呵呵,五角场一个来回的体验,又回到外滩的黄浦江畔,夜深了才依依不舍离开外滩,进海关大楼休息去了……
  
  这海关大楼住了一个星期,期间唔呶叔叔在嘉定科大上学,找到了我说串联完了到嘉定科大找他。后来自己一个人就去了嘉定,一住就是半个多月。第二年为纪念主席畅游长江一周年,小镇举行游泳比赛,唔呶得了第三名。再后来每年这个纪念日,都参加县里的纪念活动,而游的这条河就是黄浦江去浙江秀洲方向的支流,这儿有桥称为“金山大桥”,纪念活动都在桥北侧江面进行,再往北接黄浦江的三泖。而名称为黄浦江起点就在三泖汇合处的下游,途经松江的米市渡与闵行的西渡,这两个渡口是浦南进上海的必选其一,那会去上海单趟路上时间就是半天。
  
  打浦路隧道(浦江第一条隧道)通行那年,唔呶去了内蒙屯垦戍边,五年多后浦江第一座大桥通车了,那年唔呶也从内蒙回到上海来读大学了,此后留校当了老师。来往这座铁路与公路两用双层桥机会就多了起来,几次骑着自行车从军工路回老家,也走这座黄浦江大桥。不过脑海里开始问,这黄浦江的源头到底在哪?是青浦的淀山湖?还是流经金山大桥进入秀洲塘,而秀洲塘的源头是浙北的峡谷?唔呶四分之三属于浙江人,是乐意这样想,更愿意问清上海这块吴越之地的来龙去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31 16:06:00 [只看该作者]

  

  此图片是在松浦二桥行驶速度较快的公交车上拍摄的第一座黄浦大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卢浦早晚9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31 22:04:00 [只看该作者]

  

吴越民歌《紫竹调》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AzMDM3MTU2/v.swf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1 6:03:00 [只看该作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浦江情之桥(中)

  

  历史太遥远说起来费劲,从五代十国的吴越国开始说比较容易些。吴越国那会儿,上海地域属于吴越十三州的两个州,西北边属于苏州,东南面属于秀洲。界线应该是吴淞江。吴淞江北边属于苏州的昆山,吴淞江南岸属于秀洲的华亭(后来称松江)。吴淞江出海段叫“沪渎”,出海的位置也不在今日的吴淞口,出海在外白渡桥往东入东海(白龙港)。也由于出海段几十里河道叫“沪渎”,所以上海的一个简称“沪”来自于此,还据说与一种打渔工具“扈”相关,加三点水合成为“沪”,而“渎”又是一种鱼儿只能进不能出的打渔工具。
  
  吴淞江北岸就是现在嘉定与宝山,秦汉那会儿的娄县就是现在整个上海,属于会稽郡(越之地)管辖,隋唐时期属于吴之地的苏州管辖;而吴淞江南岸现在的青浦、松江、金山、奉贤、南汇与苏州河南岸的上海基本属于越之地的秀洲(嘉兴)管辖。然而分界与黄浦江没啥关系。黄埔江属于秀洲,往南走入杭州湾,此时的黄浦江只能称“申江”而与“沪江”无关,也称“黄歇浦”或“春申江”。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的贡献是让“黄浦”成为“吴淞江”的支流而已。这时的“黄浦”与金山的“胥浦”是同一个含义,以东西走向为主,由称为“径”河道引流入海。“胥浦”比“黄浦”还要早二百多年,相传是伍子胥的功劳。
  
  再说那会的长江口也不是现在这样,吴越国时没有崇明岛只有西沙(崇明镇在西沙)与东沙两个小岛,崇明岛是这两个小岛由于泥沙长期积淤连成且越来越大。当崇明岛连成之时,金山大片土地沉沦大海了,只留三个小岛(即大、小金山岛等)。从地理上看,“吴国”以长江走向“东海”,而“越国”是沿钱塘潮走向“东海”,汇合之处就是“上海”。呵呵,上海就是“沪申之地”!上海就是“吴越国”!
  
  按理上海的母亲河该是“吴淞江”,怎么又变成了“黄浦江”了呢?春申君黄歇的功劳是让“黄浦”成为“吴淞江”的支流,其目的是让黄浦水系的水快速到达东海,以解洪涝灾害之苦。千余年过去了,不但没能解决,而且洪涝灾害更多了,也因朝廷只顾“晒盐田”与“煮海为盐”,而不顾洪涝灾害。
  
  到了朱元璋那会儿,老朱觉得这块“沪申之地”的营建要向四、五百年前的“吴越国君”钱镠学习才行,再说了海盗还挺猖獗的呢。老朱是个农民,当过乞丐,贡献是“为民于草野之间”。不过老朱也有撒手锏,有诗为证:“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前两句群臣笑到,后两句可是让群臣惊出一身冷汗来,嘿嘿,这叫老朱大手笔。
  
  “吴越国”的再建设,就是这位朱洪武了。一是建金山卫城,二是兴修水利。所谓老朱大手笔,全面规划水利,建“吴越国”的“十八浦”,这“十八铺”就有“上海浦”与“下海浦”,最了不起的就数“黄浦夺淞”了,黄浦经过“上海浦”、“十六浦”与“下海浦”一直北上越“虬江”至“吴淞口”,加宽“浦河”成“江面”,来了个“本末倒置”,任是要“吴淞江”成为黄浦的“支流”,成为“黄浦”的小兄弟,这“黄浦”怎么不成“江”呢?这就叫“洪武”年间,“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呵呵。
  
  这就说,从上游的“三泖”开始黄浦之江面开阔到比二百五还要多出十米来,立“三泖”与“黄浦”起点处的华亭升格为“松江府”与“苏州府、嘉兴府”齐名。扩大上海浦镇建为上海县,县城大约建在复兴路嘉善路交汇,与上海镇成为“双子城”,其实这个格局元朝那会已经形成。下游在杨浦的长阳路与双阳路交汇处建“翔殷”镇,上游建“龙华”镇,在吴淞江南岸建法华镇,北岸的北面建虬江建江湾镇等……
  
  然而,以“上海浦”为商贸中心在明朝已经建成,也就说黄浦江的源头来自于太湖以及淀山湖实际是肤浅的,连接杭嘉湖不能不说是明朝之善举。首要任务就是“盐政”之实施,海宁、盐官、海盐乃是国家盐业主要产地,黄浦成江的意义就在于此,另外还有粮油、纺织、南北货、造船与航运等集成与贸易口岸,构成了早期的“长江三角洲”,画龙点睛之处就是“黄浦夺淞”,完成于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年间。此功臣就是人们称颂“钱塘一叶清”的叶宗行(松江人)。开始时也仅仅是“江浦合流”,最后演绎的是“黄浦夺淞”。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皇城需要设计师与工匠,叶先生手下能人多,他要将这些能工巧匠派送疏通大运河与营建北京城,可他却病死在去京城途中。然而他的“江浦合流”到“黄浦夺淞”载入中国的水利史,上海的“母亲河”由原先的“吴淞江”改为“黄浦江”。黄浦数倍之开阔,江水如此浩浩荡荡注入长江口,流入东海。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1 7:59:00 [只看该作者]

  

吴越国时期的“上海区域”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1 8:07:00 [只看该作者]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一座世界级的大城市就在自然与人类的共同努力下诞生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1 9:18:00 [只看该作者]

觉悟说起浦江桥,

亲身经历细诉告,

历史渊源巧发掘,

黄埔夺淞苍天笑。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1 10:16:00 [只看该作者]

红柳老师的《浦江情之桥》把我们带到金色的少年时代。很是怀念。把浦江的历史缘由说开来,令人们大开眼界,了解了浦江的历史知识。欣赏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1 12:25:00 [只看该作者]

  

吴越国时期的“上海区域”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1 12:35:00 [只看该作者]

  

窗外浦江夜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总数 42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