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史议
二七、历史话题不能“一言以蔽”之
那一天与网友谈帖子,因为我所发帖子历史题材较多,所以就不知不觉地谈起了历史问题。有不少历史现象较为复杂,难以用一种观点尤其是用一句话就能诠释。
比如历史给我们送来了一位人人恨之入骨的“老佛爷”慈禧太后,她玩弄皇族及群臣于股掌之中,垂帘听政数十年,以至当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下时,她只好逃往西安,途中这位太后甚至与随从和村民们一同吃了几天玉米、地瓜和窝头,还真是“与群众打成一片”了!。所以如果在文革中我要这么说,那一定得让我上台弯腰去不可。
说到八国联军打北京,而北京的八旗军用长矛大刀难抵洋人的洋枪洋炮,以至北京城破,皇家逃跑,民众蒙难,后人叹曰:“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我绝对赞成,可是我认为后边还要加上一句:“有时候也不一定”。
因为当时袁世凯在天津编练的新式陆军已经用最新的德式装备武装起来了,共计十多万人,而八国联军只有不足二万人。如果加上李鸿章、张之洞和福建总督刘坤一手下的新军,就大大地超过四十万人,同时当八国联军从天津上岸后,在海关仓库里发现存有北京八旗御林军采购而中国“最高当局”却拒绝付款的当时最新式的军械,足可以将八国联军重新装备两遍!
所以当时仅从装备上讲,中国就并不落后,可是中国却被打败了,并且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只能从我所掌握的资料分析,那原因“我认为”起码有两条:一、上述掌握新式陆军的人都是汉族人,而守卫北京的都是八旗兵——满族人(国内民族矛盾)。二、“最高当局”满脑子都是当年八旗子弟横扫中华的骁勇身影,所以拒绝“夷技”,对采购回来的洋枪洋炮不肯付款(思想僵化)。
既然说到这了,我索性说到底吧,井岗山时期手执大刀长矛的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对垒和朝鲜战争中没有海空力量的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对垒,挨打的明明都是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从战争理念方面都十分先进的一方啊!
可见在“落后就要挨打”的后面,还要加上一句:“有时候也不一定”!
提起慈禧太后这个人,谁不知道她是卖国求荣、讨好西方列强之人?可是我看了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原因之后才发现,这个老女人竟然还是近代史中向西方列强公开宣战的第一人!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慈禧下令军队镇压。后来因为西方各国不支持她废黜光绪皇帝另立新储的行为,她便想利用义和团来给洋人一点眼色看看,慈禧不但允许义和团在各地及北京公开设坛活动,甚至向西方国家宣战!后来她失败后又重新镇压义和团并且赔款割地是另一回事,在中国政府方面公开向西方宣战的可只有她这一位!
所以有时候人家若说慈禧太后是卖国求荣讨好西方,我也要加上一句“有时候也不一不定”!当然这并不能掩饰我对这个老太婆的鄙视。
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把变法七君子送到北京菜市口砍了头,这不能不说是一场严重的倒退吧?可是后来她也下令“推行新政”,并且力度比康有为还大的多。
当然那前提是“康有为若回来我还得杀他!”
于是中国有了铁路,那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至今仍然是中国的铁路干线。当年她可是把英国人在上海吴淞修的第一条二十几公里长的铁路花高价买回来拆掉的!
中国还有了现代兵工厂,有了现代纺织工业,有了邮局,也有了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
她还下令研究君主立宪问题,仿照西方那样建立新的体制。
当然她最喜欢的还是法国香水。
对于历史问题,如果有人与我争论起来,我的独门秘笈是“有时候也不一定!”。
一般我不告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