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农经济劣势显现
以往秋季是棉花收获的季节,像雪花般色彩的棉花源源不断进入国家的棉花储存仓库,以备下游企业生产的需求。
我在闲暇间无意看到一则报道,是有关国内棉花储备仓库的信息实况报道。国内国有棉花仓库储备状况均已爆满,今年国家级棉花仓库储存量均呈满库量状态,库存积压严重,情况不容乐观。仓库内的棉花如一潭死水,之前是只进不出,现在是进不了出不去,长此以往,棉花产业必定成为国家亏损产业,棉花产业难以走出摆脱颓废的怪圈、趋势,国家在棉花产业这块满盘皆输毋容置疑。
原因何在?其实道理很简单,那便是成本问题。但是有史以来,中国社会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虽然数量众多,却是分散经营的农户。他们是以个体农户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的落后生产组织形式。从他们手中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产品成本不可能是先进、科学的农业生产成本,而是昂贵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成本。即便是在新疆、黑龙江大面积产棉区域等地,他们的单位产量,每吨的皮棉单位成本要比那些发达国家农场主生产的农业产品的单位成本高出2000元左右,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家在价格上占了绝对优势。更不消说那些散户棉农,在棉花产业的市场竞争中只能遭受被淘汰的结局。在毋容置疑的事实面前,说明了一个问题,体制决定了生产形式、成本、价格、销售等等问题,以至于优胜劣淘的现实结局。
谁都愿意接受质优价廉的生产供应材料,谁都不愿意接受质劣价高的生产供应材料,材料成本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取决于棉花需求下游企业的工厂生产成本;材料成本的高低起着决定工厂利润多少、生死存亡的关键作用,是有关企业思考企业前途、选择供应道路的大问题。
国内棉纺业、织布业是棉花业的直接下家企业。当下严峻的情况是:这些企业采购棉花或者纱锭情愿舍近求远,不用本国的棉花或者棉纱。原因只有一个,到国外进口纱锭远比在国内进棉花来得便宜、质优。于是乎大多数棉花下游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采购材料之时,企业进口外国纱锭是唯一的选择与渠道。
因为国外的单位纱锭价格成本要比国内的单位棉花价格成本还要便宜,(包括运费、关税等等费用)更不消说国外的棉花单位价格成本与国内的棉花单位价格成本相比较。国内小农经济模式是中国历来不变的农业生产落后模式,农产品单位价格成本居高不下。国家为了鼓励农民种植棉花,还对种植棉花的棉农增加了经济补贴,于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落后生产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体制的框定决定了农民不可能挣脱小农经济的枷锁,生产力不可能得到解放。尽管分产到户,承包责任制。这种落后的体制模式不改变,农民想富那是痴心妄想。棉农种植的单位成本只能如涨工资一样,一年比一年高,生产力不可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在这个体制下,中国小农经济的模式在广大农村中,要想来个彻底的改变,并非易事。一个承包户农民种上20亩棉花,在中国农村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种上200亩棉花,那是“规模”种植户,他将承担巨大的风险,随时有脑袋搬家的风险。勤劳致富有时候会转化成勤劳致癌,这是中国农民谁都不愿意走的路。活在当下,富二代——官二代掌握着第一手发财致富的信息、财路。有哪个农民愿意搬着个脑袋往石头上碰呢,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是客观的真理。
国家收购土地,这么多中国农民都想摆脱农民生涯。尽管失地农民生活拮据,但是即便他们不失地,如此当农民也只有越来越贫困。这个体制决定中国农民是低人一等的贱民,哪还来与先进国家竞争的积极性呢。
国外民主国度的体制最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优越性,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在一个平等的竞技场上竞赛。不管他的爸爸是平民还是市长,他们有平等的权力。各大型农场主不是以他的爸爸是谁而决定各自的命运。这样的国度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力是起着积极作用的。
在国外,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安排与考量是有着周密的思考与预测的。国家规定农场主种植棉花的数量在2000亩以上,这样的规模生产,在数量、质量上才能保证竞争者的胜出与利润,降低单位成本是每个投资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你没有种植2000亩棉花的实力,便不能保证你在市场上的竞争,立于不败之地。数量的增加,单位成本的减少,你才能赢得市场的主动权,取得不菲的战绩。
一个公民社会,对于公民的事业发展,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计划与测算,这是公民社会尊重人权的体现。所以从国外进口的纱锭单位成本为何质优价廉,便是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那是奢望,这是根本问题。
所以面临中国棉农普遍退出棉花种植领地,中国棉花仓库早已饱和,面临严重亏损已成定局。要想改变现状,我看如果不改变现在的思路,不改变体制各种条条框框,很难改变棉花业严重亏损的局面。
现在国家仓库都不能改变如此局面,还有谁能够解决如此燃眉之急呢?!国产棉花要么成为死水一滩,财富贬值,成为死库存,滩在仓库里面中看没人用;要么硬摊派给下游企业。我看这两条思路都不是好路子,究竟怎么样,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一边是中国棉农的积极性早已被打成了如霜打的茄子状态,被淹瘪了的黄瓜状态,死样活气,没了生动灵感。一边是国家的棉花仓库中堆积如山的棉包没人过问,没有出处,如死气沉沉的白色雪花,凝固在仓库之中。这既一种趋势但却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令人摇头叹息。尽管这样,中国人似乎并不着急,这不得不使人想说这样一句话“毕竟是国有企业,亏得起啊。”
中国棉花产业将穷尽到头,这幅烂摊子将如何收场?棉花产业的将如何走出颓废与萧条的局面。我想说几句话,唯一应该认识到,成本、价格是唯一衡量市场经济的试金石。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专制的体制框定,才能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生产成本的高低决定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价格、销售、利润,降低产品成本,质优价廉、优胜劣淘是市场经济的命脉,是企业竞争、生存的首要条件、问题。